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幸福的人生如何打造▪P3

  ..续本文上一页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因此,我们应当明白,如要提高孩子的成绩,最需要做的,不是灌输给他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他对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这就是“点燃火焰”。正像在一个企业中,一个对于企业文化没有认同感的员工,他的心情并不是愉悦的,他生在其中,感到的是无尽的压力与痛苦。

  这三十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在读书。我们的寺院虽然不大,但是图书室已有六七个,每一间客房都有十本书。这就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使大家感受到读书是愉快的事情。久而久之,大家就都愿意主动读书了。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学音乐,但是他又不喜欢音乐,感到很头疼,应当怎么做呢?你应当带他去优秀的演奏会,让他听听演奏家出神入化的曲音,看看他所得到的鲜花与掌声,用可亲的语言来给他解说关于音乐的美丽传说。那么如果他的心底埋藏着天赋,这天赋就会被激发出来,成为兴趣;而兴趣,成为他最好的导师。

  作为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应当作为一份事业来认真对待。瑞安有一个家长叫做蔡笑晚,他精心培养的六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五个是美国知名大学的博士,一个是中国科技大学硕士。他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他说,他的孩子都不是天才,但是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成就了他们。他用心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把“父亲”当作自己毕生的职业。他所写的《我的事业是父亲》一书,成为现在教育孩子的畅销书。现在每当有周围的朋友向我抱怨孩子难教时,我就把这本书送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在蔡笑晚的教育方法中悟到一些东西。

  现在许多企业家花了一生的时间建立自己的事业王国,却忽视了对于子女的教育,到老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收企业时,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很不成材,一时之间,就觉得自己一生的心血全部白费了,感到五雷轰顶一般。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在孩子的教育上?有没有用心关注过孩子的成长呢?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甚至在孩子的一生中,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可能只占到20%,其余的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想让孩子像你一样,那么就以你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想让孩子比你更加卓越,就应当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身上花更大的心血。

  想想你自己吧,你处理问题、待人接物的的方式,是不是有很多都来源于父母的教育呢?所以现在你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么首先,你自己就必须提高自己、收敛自己的行为。如果你自己在孩子面前做出不恰当的行为,那么你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复制下来。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缘”。不管你的先生、妻子好或不好,当这“缘”未了时,你做什么,都是无用的。我认识一个做美容的朋友,她告诉我,她的先生非常不好,吃喝嫖赌,样样沾边。但是他们有一个孩子,她特别爱这个孩子。有一天,她的孩子跟她说:“爸爸可能暂时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但是你不要和他离婚,如果你离婚了,我就会自杀。”她为了孩子,不得不接受丈夫的种种行为。她问我该怎么办。我告诉她:“当孽缘未了时,总会有种种力量牵制住你,无论你做什么,都没有办法改变它。”这时候,就应当转变自己的观念,换一种心境去面对。如果你想,这是你欠他的债,当你还清了,这债就了了。所以,当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人来到时,他都是你的“缘”,从因果的角度来看,都是你自己直接或间接带来的。如果你能够这样想,就能够消除种种抵触、抱怨的情绪,就能够接受他、看重他。

  还有,对你身边的人,要学会欣赏、赞美、包容、尊重。当你这样做时,许多的境况就自然不同了。你认为你的丈夫不好,但是他的不好有没有原因呢?是不是你的优秀、强势给了他压力,他认为在你的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到外面去喝酒,与其他女子交往,在声色犬马之中寻找自己的一份尊严呢?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再不能责备他,而应该赞美他的优点,他渐渐地会改变的。如果你真的觉得现在他一无是处,那么你还可以去回忆,想想当初你们在一起时的欣赏与喜悦,也可以与现在的他分享当时甜蜜的感受啊。

  人活一世,至多不过八九十年,两三万天。这是多么短暂的时间啊。来自太空的照片,为我们拍到了距离我们四百万光年以外的图景,这是我们几万辈子也无法到达的地方啊。所以属于我们的时间,它多么短呢?

  前几天,我在寺院里拔草,见到地上的蚂蚁。我看着它们,想,它们从这里爬到佛殿,可能就要一生的功夫呢。如果我开车时,它粘在了我的车上,几十分钟以后,它所到的地方,竟是它几十辈子也到不了的。因此,我们觉得它多么可怜,活的岁月多么短,而我们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一样呢?相对于比我们更大的周天来说,我们又是多么的卑微呢?

  这就是庄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相对的世界、辩证的机缘才是永恒存在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一种心态,那就是把你最讨厌的东西在自己的内心缩小,这样就能够把自己的生命相对地拉长。

  所以心态决定我们的幸福,心态决定我们的健康。把快乐放大、悲痛缩小的人,知道人生可贵,懂得珍惜的道理;反之,就会觉得“度秒如年”。

  我们必须要学会的东西,就是“自省”,也就是自我反思。正如《论语》中所说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我们要懂得审视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把我作为宇宙的中心来苛责别人。为什么别人的一句话就能够触怒自己呢?为什么别人的一点过失就不能原谅呢?想想,是不是也有问题出现在自己的身上呢?为什么我们会感到痛苦呢?为什么孩子教育不好,我们就会对不起列祖列宗呢?记住,孩子,他自己会有自己的福报,不要认为孩子是你的,他是你的唯一。

  正像纪伯伦在《先知》中所说的: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能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庇荫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荫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

  明白了吗?孩子有他自己的灵魂,有他的宿业,也有他的福报,“他是凭借你们来”而已啊。那么又何须抱怨孩子的不好是由谁造成的呢?

  以前我们读书的地方,在厦门大学旁边,大学的一个教授,他的孩子却是流氓,整日无恶不作。教授来到佛学院哭诉,我劝他说:“这个孩子,是你宿世的业,今天他来讨还这个业,讨还了,就自然好了。”如果你能够放宽心,这样去想时,情况是能够得到改变的。你不再对他恶言恶语,那么他也会有所触动,有所改变。所以说,要改变世界,首先一点,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心态。

  家庭是亲情与友情的结合体,不要过于苛求结果。你与你的家人形成一个小小的社会因子,如此而已,因此,不要有过多的要求,以自己的一份情,好好对待他们,就好了。

  

  三、健康

  什么是健康呢?我认为,它既包括你的身,而包括你的心。当你不健康时,造成你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如果你想要获得健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调整你的心。

  我的寺院里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义工,是个女孩,很漂亮。她原本天天都和朋友泡吧,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有一天,被查出来得了癌症。她接受了很多次化疗,也不见好,就来我这里当义工。到今天已经两年多过去了,当她再去检查时,她的病竟然不药而愈了。

  还有一个台湾的朋友,十五年前,他的父亲被检查出是癌症晚期,医生认为他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了。他父亲就离开了家人,一个人到深山的一个庙里出家了。过了十五年,他到今天依然很健康。

  这些生命的奇迹告诉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与生活方式,你的健康很可能得到转机。

  当我们今天加班很累时,我们就应该给自己一个信号,我很累了,需要放松。这时候,你就应该坐下来,打开自己的身体,放松自己的神经。用平缓的声音告诉自己,用意念放松身体的每一个器官,从头到脚,逐个放松它们,做三到四次深呼吸,使你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得到保养。这种宁静的状态,我们应当随时随地让它存在。有了这样的宁静,整个人就会自然而然显得高雅而安和。所以要培养这样的气质,就要放下所有负面的情绪,使自己充满正面、阳光、乐观的力量。时刻这样要求自己,就会自然地显出微笑,做任何事,都不再会急躁起来。这也就是排毒、美容最关键的一点。

  

  今天的课程,我现在做几点总结:

  第一,学会改变自己的观念与思维模式。

  第二,要养成一颗豁达的心。当你的思想与心量像虚空一样宽广、无所依待时,你的心就变得豁达起来。

  第三,学会淡化自我,放下自我,试着从他人的角度来重新思考问题。

  第四,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奉献。如果人只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他的眼神就充满了贪婪和欲望;而当你乐于奉献自我时,你的心自然安和,而最终也自然得到福报。

  第五,要时刻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不要目迷五色、情迷五音,而应当用眼耳鼻舌身意来全心感受你自己,思考“我是谁”。

  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幸福的人生如何打造》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