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性如何正确运用佛教的智慧
贤崇讲于 嘉兴爱心俱乐部 杨柳整理
今天在座各位都是都市职业女性。职场如战场,相信各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身心方面的困惑与压力。今天我先教大家打坐,大家的手机尽量都改成静音。首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双腿盘起,盘不了的把腿放下,交叉即可。再将双手放在交叉的双腿上,如我所做的一样。
现在进入禅修时间,请大家把散乱的心收回来,全身放松,断除妄想,把束缚在身上的所有压力都卸下来,这样才会让你的身体感到舒服。然后你的心灵也会感到舒服,把我们对工作、对家庭、对外在一切东西的挂碍都卸下来。放下!再放下!彻底地放下!直到心无旁骛、心无挂碍。身体坐直,头身一条直线。
每天坚持打坐十分钟,就不用吃药了。文天祥在《遣兴》诗之二中曾说:“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敛便神仙。”可见打坐的妙处便在一个“空”字。这个“空”的心境可以使得英雄收敛杀气,宁心修行,亲证无为。历史上还有关于打坐的神奇传说,根据杨暹《西游记·诏饯西行》的记载:“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
其实,打坐要求的就是一种心境。生命的长短,取决于我们的呼吸,呼吸没有训练好,身上毛病会很多。打坐是把原来急躁的心舒缓下来,这种呼吸的训练能够促进身体良性的改善。呼吸急促、短,生命就短。有些动物可以几百年,呼吸一下停顿一下,动作很慢,比如乌龟就很长寿。所以想要身体健康,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身体不一定要慢下来,但心一定要缓慢。给自己一个舒缓心情的时间,坐下来,做几次深呼吸,原来的状态会产生变化。
职场女性,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如何保持平和的心境去应对各种各样的事情,用佛教思想来看待生活及事业呢?简单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大家能来到寺院,能走入这样一个场所,说明都想来到这里得到一些东西或者改变一些思维,体验一种境界。说明大家本来也就是生活的有心人。
一、“智慧”概说
智慧是什么?《心经》译作般若,般若不是一种特定的智慧,而是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大智慧,是世间最普遍的、最究竟的智慧。故用音译,称“般若”,也就是要我们超越世间的高度,去看待万事万物的变化与发展。很多人只会追求一己的权力、地位、金钱,认为这些事才是现世中最重要的东西。实际上,这样的追求是十分狭隘的。昨天有几个人在我办公室跟我聊天,他说要在公司成为最优秀的人,我告诉他欲得其中,必求其上。要成为公司最优秀的人,就要站在行业的高度去看待公司;如果要在这个行业里做到最优秀,就要站在国家的高度去看待你的行业,清楚地了解国家的政策以及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定位;要做全国第一就要站在世界的高度;要做到世界第一要站在宇宙的高度去看待。也就是说,你一定要了解到比你自己所追求的更加高远的领域,理解到许多他者的诉求,你才有可能达成自己小小的愿望。佛教的思想为什么是人类最终级的智慧?因为它所讲的每一件事情都超出世间的认识,所以很多人看到佛法都觉得很玄乎,是因为没有一个梯子跟它连接起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要有超越凡俗的思想境界,才能明白你现在处于这个社会的那个位置。这就要求了解佛教缘起性空的思想,否则我们就不知道人存在的规律,不明白身边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就很难把事情做好。佛教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生、住、异、灭,存在的东西都要经过这四个过程,无一例外。所谓“生住异灭”是法之四相:生,又作生相,即有为法从未来位生至现在位。住,又作住相,即有为法安住于现在位。异,又作异相,即有为法于现在位变异、衰损。灭,又作灭相,即有为法从现在位灭转至过去位。
二、智慧是突破我执
每个人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得失。我跟别人讲的最多的就是当个一个人内心有知见、贪执、挂碍的时候,身心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绳子绑住,就没办法放开手脚,不能用更高远的思维去经营你的人生,很多事情就会做不好。所以要破我执、我见、我贪、我慢,从事物存在的规律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件事情。
人存在于世间,从自身角度看,是看不清楚的,不知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容易迷失了自我。如果能够站在超越自我的角度,才最终有可能有所小成。如果你所属的行业能跟着这个世间运转,能推动世界的某一部分良性运转的时候,你和你所从事的行业就非常地有意义。有些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名人,是因为他所做的是普泽万物的事情。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和敬仰?因为他所感念的是众生的痛苦与欢乐。当我们把原初主客二元对立的“自我”修行成为“真我”时,就不至于把我与他人对立起来,把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对立起来,也就能够达到“心物不二”的境界,做到“无心”、“无念”了。我所说的“无心”、“无念”绝不是悲观郁悒的,却实在还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只不过由于心境开阔了,你就不会再去计较一些本来就是微末的东西,不会再因为一己的名利而与人争执了。这时候的心是非实体的,因而是广阔的,“我”与“众生”无二,所以普度众生与自我的修行实际上也就是同一件事情了。许多伟人先哲,他具有这样的胸次,所以他容易成功。孔子视富贵如浮云,庄子宁可老死于荒野而不求位于庙堂,他们的内心饱满,参透了“真我”的意义。
学会自我超越,不要使自己被困在某处走不出来。佛教的思想就是超越世间普通人的意识界,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好人要度,坏人也要度,这就是佛教的慈悲。毛主席就具有这样的境界,因为说出“为人民服务”的人,他的心中必有大我。“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不断利于别人,这其实跟佛教的思想是一致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存在的使命就是为每一个人服务的,你想不成功都难。当你把别人所有的梦想都实现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梦想也就实现了,这才是水到渠成的智慧。在乎自己得到多少的,那是小聪明,不是智慧。如果我们做每件事都想着自己得到多少利益,你的脚步就迈不开,格局就打不开,就不能用高远的境界去经营自己的人生。所以要学会把心打开,打开一米有一米的宽度,打开一丈就有一丈的高度,给你多大的平台你就能成就多辉煌的人生,这都是由自己的心量决定的。自我设定就等于是自我局限,自己应当适时反思,在我内心当中还有多少私欲在作祟。当你以一辆名车、一座豪宅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时,即使你最终得到了这些物质,你的内心也不会得到满足,不能够“住下”,越是不能“住下”,就越是不安,越是想要变化,也就是“异”,殊不知这个变化的下一步也就是必然的“灭”了。因为不具有大胸次的人,他是不具有“住下”的能力的,他生不知为何而活,死不知何路可归,最后只能沦为外物的奴隶,在寻找小我的同时迷失了自我,这是非常可怕的。
佛教讲布施,是要做到三轮体空的。什么是三轮体空?也就是“施空”、“受空”、“施物空”。施者不求回报,受者不生妄想,施物视为空无,以此达到清净的境界。我今天布施了就在此刻放下,不要感觉自己做了什么好事。我今天帮助了你,明天就盼望着你要对我回报,这不叫布施,有这种心态的人格局就很小,而格局会决定你的人生。我也无时无刻不在自我观照,如果我的心态有局限也会影响香海寺的将来。因此就要学会“打开心量,放下自我,活在当下,奉献真爱”;就要把我们的心打开到没有边界,像虚空一样。这样,自我设定的局限就放下了。
做不好事情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也不是这个社会,而是自己的我见、我执、我想。我们要学会把自己的心停在当下,在这里听课,就把心安在这里,开车回去的时候就好好去开车,把心放在做每件事情的当下,心就不会疲倦。这样,做每件事都会有收获。如果人坐在这里心想着家里,想着自己还有一个电话没回等等,这样你就会坐立不安,于是你坐在这里就是煎熬,就感觉不到快乐。不管什么事,都要学会去面对,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三、智慧是尊重规律
我们每天都要学会观想,假如明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该如何去面对?假如明天最亲的人,先生、孩子、父母、朋友都离开了,我如何孤零零地活下去?把自己内在贪执的事情全部都观想一遍,看看有什么是自己不能对面的,即使哪一天真的碰到这些问题了,我也能够知道该如何解决,是不是能洒脱地离开。智慧的人生要学会减法,用舍弃的方法去面对我们的生活。当你放不下的东西越多,面子放不下、美貌放不下、金钱放不下、亲情放不下等等,你就像蝜蝂一样,一直在给自己的背上增加负担,看见什么美好的都想要得到,永远不放手,最后只能等着背上的负担把你给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这样活着是非常非常辛苦而疲惫的。有一个非常喜欢收藏玉器的老人家经常来到我们的寺院,他说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就把自己收藏的所有玉器全部布施出去,或者拍卖以后捐给社会的慈善机构。他说以前很喜欢,现在也并不是不喜欢了,对于玉器,他始终是充满感情的。但是年纪大了就要学会舍法,不然到死的时候眼睛闭不上,担心自己的那些玉器,放不下就死不瞑目。
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说,当他到了六十岁就要学会去反思自己的生命,为以后离开这个世界做准备。平常我们很少去想这些问题,总觉得未来还有很长,可随便浪费,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明天这个世界没有你了呢?你再也看不到新的日出了呢?再也听不到夏虫婉转了呢?又或者遇到车祸半身不遂了呢?这些事情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不一定不会发生。
我们对世间的认识跟盲人没有多大区别。很多人在猜想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灵魂?很多都觉得似有非有,可见…
《职场女性如何正确运用佛教的智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