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万不要再执着于这些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之中了。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五、愿力:昭朗万有的福泽之源
我曾经在禅修课上讲到一个主题:有大愿者必有大福报。这是我自己的感悟。如果你想在未来的人生当中得到大福报,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发大愿。怎么样发大愿呢?简而言之,如果你想要所有的人都喜欢你、尊重你,你就要不断去为他们付出。只有这样,所有付出的对象最终才会回馈到你身上,成为你的守护人。
我们能不能把企业做好,要看你利益的人群有多少。你如果能满足更多人潜在的需求,你的市场就会不断扩大;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内在的需求,你的市场就会不断萎缩。也就是说,你利益的群体有多大,市场的空间就有多宽。如果你把自己的员工都当作孩子一样去呵护,你的客户都当成是自己兄弟姐妹一样去善待他,你说这样他们还会流失吗?员工会不安心在你这里做事情吗?客户会跑到你的竞争对手那里吗?
所以要想打开你的市场,让你的基业常青,让自己得到更多的财富,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学会付出。佛教里面把付出叫“布施”,不是只有钱可以布施,也不是只有物可以布施。就算我们穷得一无所有,也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布施:饱含深情的眼神,甜美的笑容,从容自在的举动,甚至别人需要座位的时候,你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对方,这都是布施。当你时时刻刻想着把你的一切尽自己的能力布施给别人的时候,你会发现得到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自己。不要认为我有十块钱,布施掉一块钱就够了,你越能布施,你所得到的财富就会越多。只有贫穷的人才需要别人施舍给你,当你富足的时候,你就会不断为别人付出。
所以说你的格局决定你的人生,你的未来怎么展现就看你今天怎么做。你在未来想得到什么果,就看你今天种什么因。你在未来想得到什么样的成就,就看你今天如何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最为重要的,它是你一切行为的源头,只有念头正了,行为才有可能是成功的;要是连念头都是歪的,那么你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所以我们要学会打开心量,要明白种善因得善果,一切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一切的行动都要从此刻开始去改变,所以我们要想未来更美好,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会种善因。
佛教常用《三世因果经》与众善信结缘。经中说:“佛告阿难,与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等谛听,吾当为汝等分明说之。一切世间,男女老少,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世因果之报。以何所做故?先须孝敬父母,敬信三宝,次要戒杀放生,念佛布施,能种后世福田。”经中用因果的道理劝说众生,一切美丑、善恶之报皆因自身而来,在不尽的轮回之中,你今生妄为,便会导致来世蒙难。有的人可能不相信轮回之说,那么更简单的,我们来看一看,你今天对别人不善,是不是明天会招来报复呢?你今天为朋友付出,是不是就会收获友情呢?
我们说,报有福报、延报、后世报等等,即使你不相信后世报,那么也总要考虑到现世报吧?今日种下的福田,即使你不期望它有所收获,他日还是会有收获偶然报偿于你,这种惊喜,是不是很美妙呢?
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六、缘起性空:诸法因缘的根本观
佛教常宣说“缘起性空”,这样的思想跟我们的幸福人生有关系吗?关系很大。它教我们正确地理解事物,获得正信,走上正道,收获幸福的人生。
什么叫“缘起”和“性空”呢?我们经常听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看到别人出家,我们会说他“遁入空门”。那这个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诸法因缘生,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呢?这就是讲到了诸法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就好像施种子要发芽必须有水、空气、土壤、阳光等因缘,缺一不可。而世间万有最终也会因为因缘离散而消亡,这就是主宰万物的根本的“空”性。
既然一个事物的存在必须要由众多因缘组合而成,那么同样的,我们要想把生意做好,首先要有资金,第二要有员工,第三要有客户,第四要有地点,第五要有设备,第六要有技术等等,有了这些因缘条件,你的店才可以开起来,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促成事物升起的条件。由此可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孤立的,都不是独存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存在的。当我们明白了因缘和合这个道理之后,也能够知道,我们要想做一件事情,不能只靠自己完成,一定要团结大家的力量才能共同把它完成。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头脑很聪明,很了不起,认为别人都是不行的,只有我自己才能做起来,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就违背了因缘和合的规律。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因缘和合的道理,那么理应进一步追问因缘应当如何去寻求呢?这也就涉及我们现在企业中经常提到的一个主题,叫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你搭建因缘的平台,帮助你事半功倍地完成自己的愿景。在企业中,文化实际上也就是这个老板的人格魅力,这个老板的作风。你有什么样的作风,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就会吸引什么样的团队加入到你这个企业里面来一起做事情。那么老板的人格魅力又体现在哪里呢?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时刻审查自己的思想、道德、信念、行为呢?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品牌,每一个人在别人心目当中是什么样一个状态,你就能吸引相同频率的人。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心量、人格、道德、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如果不能时刻修正自己,未来的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我的品牌做得越大,就等于一艘船的自重越大,而你的修为就是船所行的水域的深度。如果没有厚德载物,那么船就会搁浅。只有当你把自己修行到像海洋那样能够包容万物的时候,才有可能使企业这艘船行驶得更加平稳。
如果我们只是想着要用最短的时间把市场做大,而你的团队、品质并没有到那么深厚,那么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都会左右你的自信。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原理,我们从一棵树的成长、一艘船的航行当中都能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了解到企业管理的道理,甚至可以了解到人生的至理。
所有的行业大抵总是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运行,当你了解到这个道理之后,你就会发现人的一生,生老病死,无外乎也就是一个生住异灭的过程而已。今天你的企业做得再大,明天你的企业缩水了,这个落差你是否还觉得无法承受呢?人生即过程,我们最后的结局会有差别吗?不会的,无非是走向彼岸而已,无非是实现有死者的结局而已,那你为什么还要执着呢?这就是由“缘起”引起的“性空”了。这世间的“有”是不究竟的,所以佛教称之为“假有”,只有“空”才是究竟的。因此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如何安住自己;当你能安住自己,就能专心地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我们如果没有理解这个道理,就很难在生活中安住自己的内心,以至于做出许多缘木求鱼的事情。比如没有目标,随波逐流,今天做美发,明天想做美容,后天又想做房地产,你总是觉得看别人做都很容易,自己却总是做一行赔一行。因为你贪心,因为你的心没办法落实,所以你做什么东西都不能如意。再笨的人只要专注在一点上都能做出让你无法想象的成绩;再聪明的人,把时间都放到很多地方去,也做不好事情,发现这个道理没有?所以不要盲目跟别人去学,不要看别人,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专注地做好。
所以我们刚才讲到缘起性空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要了解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每一样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空穴来风,它们都是由各自的因缘条件组合而成的。就像我们今天的活动能够达成,要有我们江苏省的这些伙伴们,要有这样的一个场地,要有多少听众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行。而活动本身,则是时间流动中的一个过程,因缘和合,大家相聚;因缘离散,我们可能此生无法再见。
前几天有一个瑜珈店的客户上课,说她遇到一个女孩子,才23岁,长得很甜美、很漂亮,却得了肝癌,而且已经是晚期。每一个人听到她分享的时候,心就像被撕裂了那么难受,这个年龄本应是一个多么轻松、多么阳光的时刻啊!那个女孩子说她以前没有得病的时候,总是想着每天要完成多少事,没日没夜地赚钱,赚到钱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有了男朋友。但是当她什么都有的时候却得了现在的病,房子也没了,车子也没了,男朋友也没了,票子也没了,她现在一无所有,就剩下一个人面对死亡,那么可悲啊!当病魔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你要好好反思一下你的生活行为跟你的健康是不是匹配,你一天到晚赚钱,一天到晚跟别人吵架,一天到晚跟别人过意不去,身体怎么可能健康呢?我们每个健康的人每天都有两千个癌细胞生成,包括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如果你不健康的时候就可能生成更多的癌细胞。当你每生气一次,每熬夜一次,每日夜颠倒一次,你的癌细胞就会乘以倍数地增加,最后绝症说不定就来到我们身边。你看那个小姑娘,她把以前赚到的钱拿来治病都不够,如果我们现在为了赚钱忽略了我们的健康,最后还是要拿钱换命,那真的是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得时刻记住生活要平衡。工作跟爱情要平衡,身体健康跟人生财富要平衡,培养孩子也要平衡,记住了这一点,你就能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快乐地面对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反之,最后只会失去更多,真的。
缘起的思想就告诉我们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无缘无故来到我们身边,所有的事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都是有果必有因。你种的南瓜不可能长出西瓜,种的西红柿不可能长出西瓜出来,肯定是种什么因会得什么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幸福与否完全是靠自己选择的,你现在再风光,现在拥有再多,也要好好反思一下,所有的名望、地位都只是一个过程。凯撒大帝临死的时候跟他的臣子讲:“我死的时候,你们要在我的棺椁的四个角上挖四个洞,把我的手和脚都放在洞外面,因为即使伟大如我,死去时还是两手空空。”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所以我们做事业也好,跟家人相处也好,千万不要和自己过意不去,要快乐、幸福、喜乐、安住。我最近经常在思考:我要用喜悦的心面对新的一天。人活着实际上就是吃饭、睡觉、穿衣、住行这么简单而已。但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们能够认真地做好吗?只有当你的心能安下来了,你所做的事情会超出平常的水平,会做得更好。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方法,关于如何去修行,让自己得到大愿力。
第一,开阔心量;
第二,欣赏生活;
第三,正确认识事物;
第四,相信因果规律;
第五,断除烦恼;
第六,把挫折当作力量;
第七,经常微笑;
第八,要有爱心;
第九,培养慈悲心;
第十,时刻观照自己;
第十一,自得其乐、自寻其乐;
第十二,觉知当下;
第十三,简单生活,简单思想,简单面对,简单思考;
第十四,把仇恨化成感恩;
第十五,学会布施;
第十六,勿比较、不计较;
第十七,淡薄名利财色;
第十八,经常审问自己,内心当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第十九,明白财富来自内心真正的喜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同修。
《寻找幸福的人间世》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