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了,什么事都不想做,只想自杀。我说,你想一想,假如你现在没有失恋,和那个男孩子结婚了,有了孩子,那个时候才发现有问题,导致家庭破裂,那个时候你要承受的痛苦,比你今天失恋的痛苦,恐怕要大得多吧。
我们碰到问题之所以会那么纠结,就是因为我们的格局、心量太小,看待问题还局限在某一个程度上没有打开。你们仔细想想看,一个工人流失相对于你企业破产来讲算得了什么呢?企业破产跟你今天开着车在马路上出了车祸,两个手被锯掉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正是因为我们的痛苦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所以我们很容易被看似严酷,而实则幸运的现实所左右。你应该可以发现,其实人生的痛苦很大一部分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心量,是我们自己看待问题的视野太小了。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心量就只有这杯水那么小,那一粒小石子扔进去都会激起千层浪,但如果你的心量像大海一样开阔,哪怕是再大的东西扔到里面去,恐怕也不会有多大的动静。就像黑洞一样,它哪怕吞噬一座城池也不会有一点响动的,是吗?
作为一个企业掌舵者,如果总是站在是非执着上去看待问题,觉得这个人听我的话,我就要对他好;这个人不听我的话,我就不重用他。这样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这里充满了“我”的执着,“我”的想法,充满了个人的偏执。当我们这样看待问题的时候,就会被某一个固定的角色所干扰。所以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掌舵者应该要超越善恶、邪正、是非的格局。你本身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既不是邪也不是正,既不是有也不是空;因此就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善恶、正邪、是非的判断者和裁决者。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什么样的人都能为你所用,什么样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什么样的人都能够得到包容和接纳。那你的团队还愁没有人才吗?
如果你总是有分别的观念在心中作祟,就会发现自己苦恼极了。这个人有一点缺点,你恐怕就疾言厉色,无法容忍。一个人可能能力很强,但不服从你的领导;也可能某个人做事情很精进,但就是生活上臭毛病一大堆。你可能总是在期许有这样一个人:一切的真、善、美,一切正向的东西都在他身上得到体现,而没有一点缺陷。你说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呢?不可能有。海德格尔将人称为“有死者”,因为人终究是要灭亡的、有局限的个体,他不是神,既不能永恒,也不可能完美无缺。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观照自己,特别是在别人说我们坏话,攻击我们,不断给我们造成困扰的时候,更要静观自己的心,是不是生气了、憎恨了,当我们集中力量关注自己的状态的时候,一切负面的情绪就会立刻消失于无形。
敌人、冤家、债主,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因为我们的缺点自己是看不出来的,只有敌人、冤家、不断给你造成挫折的人,才可以使你身上所有的缺点曝露无疑地展现出来。那个时候你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弱点、问题所在。这样的人对强者来讲是最好的老师,对弱者来讲就是一个无底的深渊,看你自己如何面对。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就会敢于挑战自己,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自信,它就会让你毁灭。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四、自信:正信自身,敬信他人
既然谈到了“自信”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个问题。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有个小男孩恰好需要一份工作。每个应聘的地方都在排着很长的队。应聘那天,他六点就到公司招聘处。但尽管他去得那么早,那里还是已经排了20多米长的队。他灵机一动,就写了一张纸条,交给负责招聘的小姐。她看到纸条之后微微一笑。最后这个男孩子被录用了,而且只录用了他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在纸条上写道:我排在第42位,在你没有见到我之前,千万不要决定录用任何人。正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到,终于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昨天晚上,我们寺院里的一个义工给我发来一条信息说:师父,我们今天晚上分享了一个主题,是“自信与狂妄”。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回给她一条信息说,当你的内心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正道,这时候你所展现出来的形式叫自信;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头脑混沌,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的状态就叫狂妄。简单来说,自信跟狂妄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拥有清醒、光明的头脑。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头脑呢?你可以常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往哪里去?正是这种对于生命本质的追问,使我们得以开化、睿智、清醒。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问问自己: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在市场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在家庭当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我能为朋友做什么?如果你在家里是个父亲,就要给予子女慈爱;是儿子,就要对父母尽孝道;是丈夫,就要对伴侣进行呵护。我经常在很多场合跟各位在家的朋友讲,男人呵护女人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男人是乾,女人是坤。男人对女人要宠,女人对男人要敬。当你指使你的男人的时候,你就把地变成了天,那你的家庭就不会幸福;你是个男人,却不会用宠爱、呵护去对待你的伴侣,那你的地就会变成天。这是宇宙的规律,你没办法颠覆。所以还是必须要有爱。当你有爱的时候,会发现对方做什么你都能理解和包容;你如果没有爱,就会发现对方丑陋得让你无法面对。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喜欢画画的人,他的画画得奇丑无比。当他的太太跟他一起去参加绘画交流会的时候,他画出来的画实在很难看。但是每当他画好之后,他的太太都会把他的画当国宝一样小心翼翼折叠起来,拿布包起来,然后一直珍藏好。难道他的太太这么多年来就不知道他的画有多少价值吗?但是她对她先生就是如此地敬仰。即使他画得再不好,她也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画。我们如果是那个太太,有没有这样去仰望我们的先生呢?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你的家庭不幸福是很正常的,不能怪别人,怪就怪你自己。
反过来讲,作为先生,你有没有宠爱你的太太呢?你看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那个乾隆皇帝,他有很多宠妃,这个使小计,那个找矛盾。本来他统治一个国家已经够忙够累的了,他的很多嫔妃还不断给他找麻烦。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处理得很好,这个妃子不开心了,他去哄哄这个;那个不高兴了,他又想办法去安抚那个。实际上这里面就体现了“宠”的道理。作为男人,如果你也总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就不会有大丈夫那种容纳万物的心量,自然也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在这个世间,一切的快乐都取决于你的付出,而一切痛苦就是来源于你的索取。索取不得就会感到十分懊恼,索取成功了也会时时有忧患的感觉,生怕哪一天一不小心就失了财、失了名位。在家庭中,只有你把自己的角色做好了,学会奉献,学会包容,家庭的问题慢慢才能得到解决。当你不能这样去要求自己,而总是不断指责别人的时候,那你的地狱之门就打开了,就只能每天就在痛苦中里煎熬。
既然道理是那么简单:只要你愿意为对方去付出,家庭必将是美满的,那么我们为什么没办法理解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心量还不够开阔。人家对我们不客气,心里就起伏不定,晚上都睡不好觉,甚至一个月了还在记仇,还没有从痛苦里解脱出来。这是为什么?我经常打一个比方:当你的内心当中是一堆柴火,一点就会燃烧起来;当你的内心当中是一潭净水,火自然就烧不起来了。这个世间客观的苦恼本来就有那么多: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五蕴炽盛,如果你还不赶紧把自己的心修行成水,那如何还能求得清净,求得幸福呢?
你如果是一个亿万富翁,我在街上碰到你,骂你是个穷光蛋,你会有感觉吗?不会,你只会觉得我是神经病。但是你如果真的是个穷光蛋,衣衫褴褛的样子,别人说你这个袖子都破了的时候,你就会很想要买一件名牌穿,来显示一下你是富裕的。如果有个人每次都说你是穷光蛋,你就会发怒,会跳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你知道自己确实很穷,所以就生怕别人说你。但是生气与否真的就在于你实际拥有财富的多寡吗?如果是这样,在古代,孔子、老子、济公法师,不都应该要感到自卑了吗?所以,真正使你的内心感到丰足的还是自信。
孔子称赞颜回说“一箪食,一瓢浆”,而不改其志,这才是内心丰足的表现啊。从前人们总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的胸中有了知识,即使没有锦衣华服,也自然会有不凡的气度。很可惜,这一点,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理解了。说起诸葛亮的时候,人们总是以蜀相的身份衡量他,说他相当于总理之类的,但却不知道他一生勤俭,始终以“南阳野人”自居,始终怀念自己本是布衣,“躬耕于南阳”的美好时光。现在很多人一味追求名利,以为有了名利自信自然就来了,这是不可能的。名利就像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无异于自戕。秦相李斯一度把名位看得非常重,为了获得名位,甚至不惜挥戈他向,杀戮同门;但是当他真的坐上了秦相的位置,没过多久就犯事将要被腰斩的时候,他才追问自己的内心,发出了:“牵犬东门,复可得乎!”的感叹。难道一定要落到这种连生命都不保的时候才去回想自己白衣卿相时的单纯吗?还不如适时修炼自己的内心,使它尽快变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我曾经收到一张名片,是个香港人,他的名片印一页还不够,再加一页,前面一大排,后面一大排,其实实质性的头衔就那么两到三个。我就想,我如果要把所有的头衔全部算上,也可以印两页,可是这有生命意义呢?你没学问就是没学问,不懂就是不懂,为什么一定要去装呢?当我们内心没有足够的东西时,总是希望用外在的东西来衬托自己。所以人生当中要想得到幸福,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你的思想,打开你的格局,让自己从更高远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千…
《寻找幸福的人间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