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贤宗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各位同修:

  大家好!大家远道而来,到香海体验禅修,我们非常欢迎。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一、追问:三界火宅中体匿的幸福

  大家来这里想必带着一些疑问以及一些愿景。愿景清晰或者不清晰我不得而知,但至少大多数人都会想知道,来这里禅修,师父能不能将幸福人生的药方开示给我们,能不能来帮我们安住躁郁、浮沉的内心。不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别人开示还是在于你自己,但是这种渴望幸福,追求光明、圆满的需求总是正当的、合理的。

  我们在这个世间工作、旅居,往往被现实的条条框框所羁绊,始终在表象的、功利的世界中挣扎,而另一个“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唯美丰盈、流光溢彩的世界几乎无法在你的面前显现出来。所以,当我问你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活得不容易吗?你们都会齐声告诉我说:“不容易。”

  那么让我们接着追问:为什么不容易呢?

  学员:压力太大了,烦恼太多了。

  那么压力从何而来?是谁给你们添加上这些束缚、苦恼、挂碍的呢?

  学员:社会、家庭、自己,无不给我们带来压力。

  看起来好像真的是这样:在单位里工作,老板、主管会不断敦促你干这干那;回到家老婆会不断地唠叨说隔壁老王又买了新车,老李又升职加薪了;有了孩子,孩子就要驱役你东奔西走,让你陪他玩,陪他说话;自己的健康也就跟着与你闹起别扭来,看起来你似乎一刻也不得安生。

  这正像《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吟唱的《好了歌》所说的: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从现实的世界出发,我们所能见者,无非是功名、金银、娇妻、儿孙,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这些事情纷纷扰扰,使古今亿兆痴人,都终其一生而无法得到解脱。所以有人就说:“好了歌醒世最为晓畅,惜恒河沙中,绝少领悟人。”

  尽管不少人也能够隐约知道,一切在尘世中拥有的东西最终都是要幻灭的,但是身处尘世,你可能根本就无暇深思这些至理,就被社会、被自己驱役着干活了。当你跟着别人追求名闻利养的时候,你忙着得意、伤悲都来不及,怎么还会有空去想“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呢?当然,我们想要在这尘世中追求幸福,前提就是要面对这些挂碍,以及由挂碍产生的惊怖。毕竟,绝大多数人,还是要在这尘世中修行,所以怎样入世而又使自己看透世界表象而凌越于尘世之外,就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佛陀告诉我们说,人生就是浸泡在苦海之中的。那么三界火宅,众苦煎迫,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幸福,或者质而言之,到底有没有幸福这样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呢?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二、爱:衽席群生的幸福之源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一天,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餐的时候,门外来了四个老人:一个叫健康,一个叫长寿,一个叫财富,一个叫爱。财富、健康、长寿、爱这四样东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同时得到,所以那家的主人就想邀请四个老人同时到家里来做客。但是这四个老人都有一点孤僻,他们都不太愿意和其他的三个一起进来。这时,家里的老人就说我要长寿,男主人说我要财富,女主人说我要健康,孩子说我要爱。大家争执不下。可是最后,因为父母长辈都宝爱孩子,于是还是听了孩子的话,让“爱”走了进来。奇妙的是,当“爱”走进来的时候,他们发现,原来财富、健康、长寿的手上都有一根光影一样的绳索,其他三位也都一起跟着进来了。

  这个寓言意思非常的明确。它告诉我们,当我们心中有爱的时候,你所期待的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有的人对此并不相信,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则牵强附会的故事而已,没有什么可信度。那么我们不妨来一起看一看,为什么故事中的“爱”,有这样巨大的力量,能够带来幸福的其他要素呢?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不幸福?家庭关系何以不和谐,事业何以那举步维艰,市场何以不强攻不下,客户何以不认可我们?这些现象的产生概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爱。当我们心中没有爱的时候,就自然会被名缰利锁所羁绊,我们说什么,做什么,似乎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追求利益的人看来,自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你就为自己画下了人生的囹圄,限制了你的格局。但是当有爱了之后,你就发现甜美、从容、安详、自在的状态自然会显现在你的面相上。由于你内心丰足、欢喜,因此你看到的每一个人也都会是最亲切、最和蔼、最友善的内心映像的投射。

  有一次,我在《圣经》里看到这样的一段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我认为这段话说得非常好:“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只有心中有爱的人,才能够体会到真理,因为真理之中必包含善因。“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时时处处都谦让别人,以宽容来对待别人,不计较自己的利益,这样没有止息的奉献才是人生的大乘境界,与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倒驾慈航”的修行法门实际是相似的。

  一定有人会质疑,师父看《圣经》,算不算离经叛道?其实我们佛教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佛教善于“圆融”的艺术,善于兼容并包。别人好的思想,我们就要学习;不好的,我们就要扬弃,这才是学习的人应该抱有的态度。如果一味固步自封,那么必将被不断发展的世界所淘汰。

  如果从现在开始,你愿意开始相信“爱”的力量,那么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游戏。

  你随意从身边找一位同修,握着对方的手,看着他两分钟,凝神、想象,在这两分钟内静观他身上所有的特质,观想你把对自己的爱同时全部投射在他的身上。然后含情脉脉地跟他说:“我爱你。”要严肃,要发自内心,真正展现出你内在的爱,不要冷漠,不要拘束。真正用心地看着对方,从内在生成出善良,在凝视的过程中要用对待亲情、友情、爱情的心来体悟。当你心中坦荡,能够毫无私情地看对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眼睛都很美,如水一样地清澈、澄明。好,最后说“我爱你”,就是这样。大家做得很好,给自己一点掌声好吗?

  这个游戏我也曾经参加过,老师叫我们相互拉着手,盯着对方的眼睛看10分钟。以前我们可能很少这么认真地去注意别人的眼神。如果你在跟别人谈话的时候,你的眼睛能够一直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便永远也不会忘记跟他的谈话,对方也会感受到你对他的真诚。真的,否则你跟他的交流将很快在他的头脑当中消失。

  因此,人跟人之间的交往是靠心,靠爱。当我们付出多少,才有可能得到多少;当你没有付出的时候,你想要对方白白给你可能吗?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员工不愿意跟你合作,家里人总是给你制造很多麻烦,你的客户留不住的时候,首先要反省的就是自己。在付出的时候,我们不要对别人有要求,不要希望别人也一样对我好,最好是把所有得到的东西看作是一种额外的恩赐,这样的心态比较容易幸福。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三、宽容:打开心量,一切无碍

  要想得到幸福,很重要的也就是要打开心量。这是我们在分享时经常强调的问题。

  再问一次,我们为什么会不幸福?就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格局太小了,太注重人我、有无、多少、贫富的分别。

  为什么我们的格局会那么小呢?因为我们目之所及,只在眼前,我们仅仅关注眼前与你有关的事物。并且往往我们所关注的,都是与我们有功利联系的事物。眼前鲜花万朵,对于一个只关注功利的人而言,也是视而不见的;即使看见了眼前的花,所想的不过是它能够卖多少钱而已,这样的心量,想想真是煞风景啊。

  我们的心所站的高度太低,自然,所能够看到的东西也就十分有限了。《庄子·逍遥游》有这样一个故事:“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意思是说,在很远的北方,有一只极其大的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有多大呢?我们大概很难想象,它的背像泰山那么大,翅膀像遮天之云一样。它顺风扶摇而上,背负青天,可以飞到很远很远的南方。又有一只很小的雀子叫做“斥鷃”。它对于鹏的行为表示费解。斥鷃那么小,飞起来不过几丈高,在蓬蒿之间穿行,也就算是飞到了头,而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它就问鹏:“老兄,你花那么大工夫,飞那么远,是何苦呢?”庄子评论这个故事,说这是“小大之辨”,也就是“小”和“大”的分别。小的动物自然没有办法理解大的动物的作为,同样的,鹏也无法理解斥鷃的想法。那么,比及我们的生活中,自然也有这样的“小大之辨”,自然也有境界高低的问题了。你在平地上所能够看到的东西和你坐上飞机能够见到的,自然是要差得远呢!

  前阵子,有个女孩子给我打电话,她刚从学校毕业,突然间失恋了,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点希望也没…

《寻找幸福的人间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商道 人道 天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