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尋找幸福的人間世

  尋找幸福的人間世

  賢宗法師開示

  楊柳整理

  各位同修:

  大家好!大家遠道而來,到香海體驗禅修,我們非常歡迎。尋找幸福的人間世 - 賢宗 - 賢宗博客

  一、追問:叁界火宅中體匿的幸福

  大家來這裏想必帶著一些疑問以及一些願景。願景清晰或者不清晰我不得而知,但至少大多數人都會想知道,來這裏禅修,師父能不能將幸福人生的藥方開示給我們,能不能來幫我們安住躁郁、浮沈的內心。不管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在于別人開示還是在于你自己,但是這種渴望幸福,追求光明、圓滿的需求總是正當的、合理的。

  我們在這個世間工作、旅居,往往被現實的條條框框所羁絆,始終在表象的、功利的世界中掙紮,而另一個“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唯美豐盈、流光溢彩的世界幾乎無法在你的面前顯現出來。所以,當我問你們,在這個世界上都活得不容易嗎?你們都會齊聲告訴我說:“不容易。”

  那麼讓我們接著追問:爲什麼不容易呢?

  學員:壓力太大了,煩惱太多了。

  那麼壓力從何而來?是誰給你們添加上這些束縛、苦惱、挂礙的呢?

  學員:社會、家庭、自己,無不給我們帶來壓力。

  看起來好像真的是這樣:在單位裏工作,老板、主管會不斷敦促你幹這幹那;回到家老婆會不斷地唠叨說隔壁老王又買了新車,老李又升職加薪了;有了孩子,孩子就要驅役你東奔西走,讓你陪他玩,陪他說話;自己的健康也就跟著與你鬧起別扭來,看起來你似乎一刻也不得安生。

  這正像《紅樓夢》中跛足道人吟唱的《好了歌》所說的: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從現實的世界出發,我們所能見者,無非是功名、金銀、嬌妻、兒孫,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這些事情紛紛擾擾,使古今億兆癡人,都終其一生而無法得到解脫。所以有人就說:“好了歌醒世最爲曉暢,惜恒河沙中,絕少領悟人。”

  盡管不少人也能夠隱約知道,一切在塵世中擁有的東西最終都是要幻滅的,但是身處塵世,你可能根本就無暇深思這些至理,就被社會、被自己驅役著幹活了。當你跟著別人追求名聞利養的時候,你忙著得意、傷悲都來不及,怎麼還會有空去想“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呢?當然,我們想要在這塵世中追求幸福,前提就是要面對這些挂礙,以及由挂礙産生的驚怖。畢竟,絕大多數人,還是要在這塵世中修行,所以怎樣入世而又使自己看透世界表象而淩越于塵世之外,就成爲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佛陀告訴我們說,人生就是浸泡在苦海之中的。那麼叁界火宅,衆苦煎迫,我們要到哪裏去尋找幸福,或者質而言之,到底有沒有幸福這樣東西值得我們去追尋呢?尋找幸福的人間世 - 賢宗 - 賢宗博客

  二、愛:衽席群生的幸福之源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一天,一家人圍在一起吃晚餐的時候,門外來了四個老人:一個叫健康,一個叫長壽,一個叫財富,一個叫愛。財富、健康、長壽、愛這四樣東西,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同時得到,所以那家的主人就想邀請四個老人同時到家裏來做客。但是這四個老人都有一點孤僻,他們都不太願意和其他的叁個一起進來。這時,家裏的老人就說我要長壽,男主人說我要財富,女主人說我要健康,孩子說我要愛。大家爭執不下。可是最後,因爲父母長輩都寶愛孩子,于是還是聽了孩子的話,讓“愛”走了進來。奇妙的是,當“愛”走進來的時候,他們發現,原來財富、健康、長壽的手上都有一根光影一樣的繩索,其他叁位也都一起跟著進來了。

  這個寓言意思非常的明確。它告訴我們,當我們心中有愛的時候,你所期待的一切都會隨之而來。

  有的人對此並不相信,以爲這只不過是一則牽強附會的故事而已,沒有什麼可信度。那麼我們不妨來一起看一看,爲什麼故事中的“愛”,有這樣巨大的力量,能夠帶來幸福的其他要素呢?

  我們爲什麼會覺得不幸福?家庭關系何以不和諧,事業何以那舉步維艱,市場何以不強攻不下,客戶何以不認可我們?這些現象的産生概是因爲我們缺少了一樣重要的東西——愛。當我們心中沒有愛的時候,就自然會被名缰利鎖所羁絆,我們說什麼,做什麼,似乎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在追求利益的人看來,自然,“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這樣,你就爲自己畫下了人生的囹圄,限製了你的格局。但是當有愛了之後,你就發現甜美、從容、安詳、自在的狀態自然會顯現在你的面相上。由于你內心豐足、歡喜,因此你看到的每一個人也都會是最親切、最和藹、最友善的內心映像的投射。

  有一次,我在《聖經》裏看到這樣的一段話:“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于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于無有。……如今長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叁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我認爲這段話說得非常好:“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只有心中有愛的人,才能夠體會到真理,因爲真理之中必包含善因。“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時時處處都謙讓別人,以寬容來對待別人,不計較自己的利益,這樣沒有止息的奉獻才是人生的大乘境界,與觀音菩薩“尋聲救苦”、“倒駕慈航”的修行法門實際是相似的。

  一定有人會質疑,師父看《聖經》,算不算離經叛道?其實我們佛教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爲佛教善于“圓融”的藝術,善于兼容並包。別人好的思想,我們就要學習;不好的,我們就要揚棄,這才是學習的人應該抱有的態度。如果一味固步自封,那麼必將被不斷發展的世界所淘汰。

  如果從現在開始,你願意開始相信“愛”的力量,那麼我們不妨來做一個遊戲。

  你隨意從身邊找一位同修,握著對方的手,看著他兩分鍾,凝神、想象,在這兩分鍾內靜觀他身上所有的特質,觀想你把對自己的愛同時全部投射在他的身上。然後含情脈脈地跟他說:“我愛你。”要嚴肅,要發自內心,真正展現出你內在的愛,不要冷漠,不要拘束。真正用心地看著對方,從內在生成出善良,在凝視的過程中要用對待親情、友情、愛情的心來體悟。當你心中坦蕩,能夠毫無私情地看對方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每個人的眼睛都很美,如水一樣地清澈、澄明。好,最後說“我愛你”,就是這樣。大家做得很好,給自己一點掌聲好嗎?

  這個遊戲我也曾經參加過,老師叫我們相互拉著手,盯著對方的眼睛看10分鍾。以前我們可能很少這麼認真地去注意別人的眼神。如果你在跟別人談話的時候,你的眼睛能夠一直注視著對方的眼睛,便永遠也不會忘記跟他的談話,對方也會感受到你對他的真誠。真的,否則你跟他的交流將很快在他的頭腦當中消失。

  因此,人跟人之間的交往是靠心,靠愛。當我們付出多少,才有可能得到多少;當你沒有付出的時候,你想要對方白白給你可能嗎?所以當你發現你的員工不願意跟你合作,家裏人總是給你製造很多麻煩,你的客戶留不住的時候,首先要反省的就是自己。在付出的時候,我們不要對別人有要求,不要希望別人也一樣對我好,最好是把所有得到的東西看作是一種額外的恩賜,這樣的心態比較容易幸福。尋找幸福的人間世 - 賢宗 - 賢宗博客

  叁、寬容:打開心量,一切無礙

  要想得到幸福,很重要的也就是要打開心量。這是我們在分享時經常強調的問題。

  再問一次,我們爲什麼會不幸福?就是因爲我們內心的格局太小了,太注重人我、有無、多少、貧富的分別。

  爲什麼我們的格局會那麼小呢?因爲我們目之所及,只在眼前,我們僅僅關注眼前與你有關的事物。並且往往我們所關注的,都是與我們有功利聯系的事物。眼前鮮花萬朵,對于一個只關注功利的人而言,也是視而不見的;即使看見了眼前的花,所想的不過是它能夠賣多少錢而已,這樣的心量,想想真是煞風景啊。

  我們的心所站的高度太低,自然,所能夠看到的東西也就十分有限了。《莊子·逍遙遊》有這樣一個故事:“有鳥焉,其名爲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抟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翺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意思是說,在很遠的北方,有一只極其大的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有多大呢?我們大概很難想象,它的背像泰山那麼大,翅膀像遮天之雲一樣。它順風扶搖而上,背負青天,可以飛到很遠很遠的南方。又有一只很小的雀子叫做“斥鷃”。它對于鵬的行爲表示費解。斥鷃那麼小,飛起來不過幾丈高,在蓬蒿之間穿行,也就算是飛到了頭,而自己也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它就問鵬:“老兄,你花那麼大工夫,飛那麼遠,是何苦呢?”莊子評論這個故事,說這是“小大之辨”,也就是“小”和“大”的分別。小的動物自然沒有辦法理解大的動物的作爲,同樣的,鵬也無法理解斥鷃的想法。那麼,比及我們的生活中,自然也有這樣的“小大之辨”,自然也有境界高低的問題了。你在平地上所能夠看到的東西和你坐上飛機能夠見到的,自然是要差得遠呢!

  前陣子,有個女孩子給我打電話,她剛從學校畢業,突然間失戀了,她覺得自己的人生一點希望也沒…

《尋找幸福的人間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商道 人道 天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