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萬不要再執著于這些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之中了。尋找幸福的人間世 - 賢宗 - 賢宗博客
五、願力:昭朗萬有的福澤之源
我曾經在禅修課上講到一個主題:有大願者必有大福報。這是我自己的感悟。如果你想在未來的人生當中得到大福報,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發大願。怎麼樣發大願呢?簡而言之,如果你想要所有的人都喜歡你、尊重你,你就要不斷去爲他們付出。只有這樣,所有付出的對象最終才會回饋到你身上,成爲你的守護人。
我們能不能把企業做好,要看你利益的人群有多少。你如果能滿足更多人潛在的需求,你的市場就會不斷擴大;如果不能滿足他們內在的需求,你的市場就會不斷萎縮。也就是說,你利益的群體有多大,市場的空間就有多寬。如果你把自己的員工都當作孩子一樣去呵護,你的客戶都當成是自己兄弟姐妹一樣去善待他,你說這樣他們還會流失嗎?員工會不安心在你這裏做事情嗎?客戶會跑到你的競爭對手那裏嗎?
所以要想打開你的市場,讓你的基業常青,讓自己得到更多的財富,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學會付出。佛教裏面把付出叫“布施”,不是只有錢可以布施,也不是只有物可以布施。就算我們窮得一無所有,也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布施:飽含深情的眼神,甜美的笑容,從容自在的舉動,甚至別人需要座位的時候,你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對方,這都是布施。當你時時刻刻想著把你的一切盡自己的能力布施給別人的時候,你會發現得到最多的不是別人,而恰恰是自己。不要認爲我有十塊錢,布施掉一塊錢就夠了,你越能布施,你所得到的財富就會越多。只有貧窮的人才需要別人施舍給你,當你富足的時候,你就會不斷爲別人付出。
所以說你的格局決定你的人生,你的未來怎麼展現就看你今天怎麼做。你在未來想得到什麼果,就看你今天種什麼因。你在未來想得到什麼樣的成就,就看你今天如何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最爲重要的,它是你一切行爲的源頭,只有念頭正了,行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要是連念頭都是歪的,那麼你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所以我們要學會打開心量,要明白種善因得善果,一切的結果都是自己造成的,一切的行動都要從此刻開始去改變,所以我們要想未來更美好,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學會種善因。
佛教常用《叁世因果經》與衆善信結緣。經中說:“佛告阿難,與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等谛聽,吾當爲汝等分明說之。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世因果之報。以何所做故?先須孝敬父母,敬信叁寶,次要戒殺放生,念佛布施,能種後世福田。”經中用因果的道理勸說衆生,一切美醜、善惡之報皆因自身而來,在不盡的輪回之中,你今生妄爲,便會導致來世蒙難。有的人可能不相信輪回之說,那麼更簡單的,我們來看一看,你今天對別人不善,是不是明天會招來報複呢?你今天爲朋友付出,是不是就會收獲友情呢?
我們說,報有福報、延報、後世報等等,即使你不相信後世報,那麼也總要考慮到現世報吧?今日種下的福田,即使你不期望它有所收獲,他日還是會有收獲偶然報償于你,這種驚喜,是不是很美妙呢?
尋找幸福的人間世 - 賢宗 - 賢宗博客
六、緣起性空:諸法因緣的根本觀
佛教常宣說“緣起性空”,這樣的思想跟我們的幸福人生有關系嗎?關系很大。它教我們正確地理解事物,獲得正信,走上正道,收獲幸福的人生。
什麼叫“緣起”和“性空”呢?我們經常聽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看到別人出家,我們會說他“遁入空門”。那這個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爲什麼說“諸法因緣生,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呢?這就是講到了諸法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就好像施種子要發芽必須有水、空氣、土壤、陽光等因緣,缺一不可。而世間萬有最終也會因爲因緣離散而消亡,這就是主宰萬物的根本的“空”性。
既然一個事物的存在必須要由衆多因緣組合而成,那麼同樣的,我們要想把生意做好,首先要有資金,第二要有員工,第叁要有客戶,第四要有地點,第五要有設備,第六要有技術等等,有了這些因緣條件,你的店才可以開起來,所有這些東西都是促成事物升起的條件。由此可見,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不是孤立的,都不是獨存的,都是因緣和合而存在的。當我們明白了因緣和合這個道理之後,也能夠知道,我們要想做一件事情,不能只靠自己完成,一定要團結大家的力量才能共同把它完成。我們有時候覺得自己頭腦很聰明,很了不起,認爲別人都是不行的,只有我自己才能做起來,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你就違背了因緣和合的規律。
既然我們已經明白了因緣和合的道理,那麼理應進一步追問因緣應當如何去尋求呢?這也就涉及我們現在企業中經常提到的一個主題,叫做企業文化。企業文化能夠幫助你搭建因緣的平臺,幫助你事半功倍地完成自己的願景。在企業中,文化實際上也就是這個老板的人格魅力,這個老板的作風。你有什麼樣的作風,什麼樣的人格魅力,就會吸引什麼樣的團隊加入到你這個企業裏面來一起做事情。那麼老板的人格魅力又體現在哪裏呢?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時刻審查自己的思想、道德、信念、行爲呢?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品牌,每一個人在別人心目當中是什麼樣一個狀態,你就能吸引相同頻率的人。所以作爲一個領導者,心量、人格、道德、觀念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如果不能時刻修正自己,未來的道路就會越走越艱難。我的品牌做得越大,就等于一艘船的自重越大,而你的修爲就是船所行的水域的深度。如果沒有厚德載物,那麼船就會擱淺。只有當你把自己修行到像海洋那樣能夠包容萬物的時候,才有可能使企業這艘船行駛得更加平穩。
如果我們只是想著要用最短的時間把市場做大,而你的團隊、品質並沒有到那麼深厚,那麼市場一有風吹草動都會左右你的自信。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原理,我們從一棵樹的成長、一艘船的航行當中都能夠“仰觀吐曜,俯察含章”,了解到企業管理的道理,甚至可以了解到人生的至理。
所有的行業大抵總是圍繞著人的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運行,當你了解到這個道理之後,你就會發現人的一生,生老病死,無外乎也就是一個生住異滅的過程而已。今天你的企業做得再大,明天你的企業縮水了,這個落差你是否還覺得無法承受呢?人生即過程,我們最後的結局會有差別嗎?不會的,無非是走向彼岸而已,無非是實現有死者的結局而已,那你爲什麼還要執著呢?這就是由“緣起”引起的“性空”了。這世間的“有”是不究竟的,所以佛教稱之爲“假有”,只有“空”才是究竟的。因此我們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如幻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當你明白這個道理,就會知道如何安住自己;當你能安住自己,就能專心地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我們如果沒有理解這個道理,就很難在生活中安住自己的內心,以至于做出許多緣木求魚的事情。比如沒有目標,隨波逐流,今天做美發,明天想做美容,後天又想做房地産,你總是覺得看別人做都很容易,自己卻總是做一行賠一行。因爲你貪心,因爲你的心沒辦法落實,所以你做什麼東西都不能如意。再笨的人只要專注在一點上都能做出讓你無法想象的成績;再聰明的人,把時間都放到很多地方去,也做不好事情,發現這個道理沒有?所以不要盲目跟別人去學,不要看別人,還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專注地做好。
所以我們剛才講到緣起性空的思想,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要了解一切事物存在的規律,每一樣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空穴來風,它們都是由各自的因緣條件組合而成的。就像我們今天的活動能夠達成,要有我們江蘇省的這些夥伴們,要有這樣的一個場地,要有多少聽衆和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行。而活動本身,則是時間流動中的一個過程,因緣和合,大家相聚;因緣離散,我們可能此生無法再見。
前幾天有一個瑜珈店的客戶上課,說她遇到一個女孩子,才23歲,長得很甜美、很漂亮,卻得了肝癌,而且已經是晚期。每一個人聽到她分享的時候,心就像被撕裂了那麼難受,這個年齡本應是一個多麼輕松、多麼陽光的時刻啊!那個女孩子說她以前沒有得病的時候,總是想著每天要完成多少事,沒日沒夜地賺錢,賺到錢買了房子,買了車子,有了男朋友。但是當她什麼都有的時候卻得了現在的病,房子也沒了,車子也沒了,男朋友也沒了,票子也沒了,她現在一無所有,就剩下一個人面對死亡,那麼可悲啊!當病魔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你要好好反思一下你的生活行爲跟你的健康是不是匹配,你一天到晚賺錢,一天到晚跟別人吵架,一天到晚跟別人過意不去,身體怎麼可能健康呢?我們每個健康的人每天都有兩千個癌細胞生成,包括我們在場的所有人,如果你不健康的時候就可能生成更多的癌細胞。當你每生氣一次,每熬夜一次,每日夜顛倒一次,你的癌細胞就會乘以倍數地增加,最後絕症說不定就來到我們身邊。你看那個小姑娘,她把以前賺到的錢拿來治病都不夠,如果我們現在爲了賺錢忽略了我們的健康,最後還是要拿錢換命,那真的是得不償失。
所以我們得時刻記住生活要平衡。工作跟愛情要平衡,身體健康跟人生財富要平衡,培養孩子也要平衡,記住了這一點,你就能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快樂地面對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反之,最後只會失去更多,真的。
緣起的思想就告訴我們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不是無緣無故來到我們身邊,所有的事情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都是有果必有因。你種的南瓜不可能長出西瓜,種的西紅柿不可能長出西瓜出來,肯定是種什麼因會得什麼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幸福與否完全是靠自己選擇的,你現在再風光,現在擁有再多,也要好好反思一下,所有的名望、地位都只是一個過程。凱撒大帝臨死的時候跟他的臣子講:“我死的時候,你們要在我的棺椁的四個角上挖四個洞,把我的手和腳都放在洞外面,因爲即使偉大如我,死去時還是兩手空空。”尋找幸福的人間世 - 賢宗 - 賢宗博客
所以我們做事業也好,跟家人相處也好,千萬不要和自己過意不去,要快樂、幸福、喜樂、安住。我最近經常在思考:我要用喜悅的心面對新的一天。人活著實際上就是吃飯、睡覺、穿衣、住行這麼簡單而已。但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我們能夠認真地做好嗎?只有當你的心能安下來了,你所做的事情會超出平常的水平,會做得更好。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方法,關于如何去修行,讓自己得到大願力。
第一,開闊心量;
第二,欣賞生活;
第叁,正確認識事物;
第四,相信因果規律;
第五,斷除煩惱;
第六,把挫折當作力量;
第七,經常微笑;
第八,要有愛心;
第九,培養慈悲心;
第十,時刻觀照自己;
第十一,自得其樂、自尋其樂;
第十二,覺知當下;
第十叁,簡單生活,簡單思想,簡單面對,簡單思考;
第十四,把仇恨化成感恩;
第十五,學會布施;
第十六,勿比較、不計較;
第十七,淡薄名利財色;
第十八,經常審問自己,內心當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第十九,明白財富來自內心真正的喜樂。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感謝各位同修。
《尋找幸福的人間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