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道
贤宗法师讲
杨柳整理
在开始今天的分享以前,请大家先问一问自己:我在不在这里?我的心还在不在这里?有的人会习惯性地看一看手机,认为虽然我在看手机,但是老师说的话似乎也都听见了。其实是你的耳朵听见了,你的心并没有听见,你的心住在手机里。如果在做事的时候总是注意着手机,那就不能够专注,当我们不专注的时候,六根都在分别运动,根本就没有被收摄住,也就不能使我们做成什么事情。所以,大家来这里听课的一个大前提就是“专注”。
散乱在外的意志毁灭我们的根性。就像老子所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因此,我在课内课外最强调这一点,就是随时觉察,随时专注。
专注地学习,更要专注地去做,要把知行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也正是“专注”要求我们,做一个有心的人,做一个有爱的人,做一个理解生活的人。
那么,生活又由那几个部分组成呢?我们今天就从生活中最基本的家庭、事业、幸福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几个方面来共同分享生活的“道”,生活的规律。
一、家庭祥和之法——宠爱与敬重
我们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它总是表达着一定的意思。“家”这个字是一个屋顶,下面住着一只小猪。这和先民的畜牧习惯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我们也可以对这个字做一个譬喻:“家”这个字也在告诉我们,一旦回到这个被称作“家”的地方,我们就要像小猪一样快乐地生活。抛却所有的烦恼,撕下一切的人格面具,做回真实的自己。
但是为什么经常有人会说,他不想回家呢?因为有的男人一想到要回家,或许就会想到家里有一只母老虎,凶巴巴的,一言不和,便会鸡飞狗跳。女人们也不想回家,一回家冷冷清清的,要做饭,要收拾屋子,要带孩子,哪有单身的时候那么轻松呢?这样,双方都觉得回家就是负担,都不愿意回家,慢慢的,这个家也就散了。
《易经》将男人比作天,女人比作地。于是很多男人就自以为“天”就是应该高高在上的,所有的事情都理所当然应该由女人来做,“天”怎么能够沾手尘俗呢?这当然是傲慢的偏见,是一种误解。男人是天,既然是天,就要担负起天的责任来:包容大地,照顾好大地。所以,男人对女人要“宠”。不要总是觉得女人做家务、带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你工作,她也工作;你是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的,对方也是一样的。当你要指使女人干活的时候,多想想结婚前你所做的誓言,要体谅她,照顾她。女人将自己最好的青春给了你,陪伴着你,所以不要去苛责对方,而要把对方当作另一个自己一样地去爱。
那作为女人呢?女人作为大地,就要永远仰视着天,认为你的那片天是最好的,正是最好的,你当初才选择他。选他就要敬重他,不能因为对方有某些缺点或陋习就不断地抱怨他、指责他,不能总是说别人挣多少钱,他挣不到,就是无能。这些话是很伤人的。按照这种逻辑,是不是比尔盖茨的老婆还要去指责比尔不如奥巴马拥有实权呢?人与人天然地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无论你是丈夫是清道夫还是总统,他都是你选择的那一片天。
这样,男人宠着自己的女人,女人敬着自己的男人,家庭才能够和睦安详。反之,如果天与地颠倒了,阴与阳失衡了,家庭便会产生种种不幸。
质而言之,家庭如果要达到和谐,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对方的个性。如果总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重新塑造对方,最后必将导致破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长,有自己的特性,切不可揠苗助长。对另一半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
第二,要理解与包容对方的缺点。若是以自己为衡量万物的尺度,你问一千遍,得到的答案永远都是你对他错,你撞到桌子是桌子放的位子不好,撞到别的车是因为对方不懂开车,撞到别人时因为别人没长眼睛。谁都不是神,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包容对方,理解对方。怎样能够包容和理解呢?那就要求你能够有更宽广的格局。如果你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用更开阔的视野来面对生活,就不会再为眼前的柴米油盐,为当下的是非成败所左右了,也就能够达成你的梦想。我们不要总是去羡慕别人,觉得别人做什么都能轻易成功,自己却要走那么多的弯路。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有自己的成功方式,也有自己所理解的那种幸福理念,仅此而已。
我们佛教所说的“佛”是什么呢?他不是专指一个人或者一尊像,我们更倾向于认为,佛是你心目中所渴望达到的那种圆满的状态。因此,佛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差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标准。
你如果想让家庭和睦,那么达到和睦的状态,你便成为佛。那么一个家庭何以能够和谐呢?很重要的就是大家要相互谦让,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为什么要讲这些问题呢?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从更高远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面对生活。否则,只是因为社会的压力、舆论的影响、财产的牵连、孩子的束缚而走在一起,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样的家庭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成功的事业、幸福的人生、美满的人际关系,第一步都应该从家庭做起。那么如何从家庭做起呢?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念和思想。比方说,你以前总是觉得对方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那你现在就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们都应该要感恩,要珍惜,不要等到家庭瓦解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汪曾祺曾经写过一则故事,叫做《螺蛳姑娘》。一个单身汉从水里打捞起一个晶莹剔透的螺蛳,他觉得非常喜欢,就将螺蛳养在自己的缸里。从那以后,他每天回到家的时候都会发现饭菜已经做好了,而且非常美味可口。他本来以为是邻居们帮他准备的,但是邻居都否认了。他觉得非常奇怪,于是有一天提早回家在门口偷看里面的情况。他看见一个美丽的姑娘从螺蛳里款款走出,帮他准备饭菜。他冲进门去,抱住了那个姑娘。他为了防止姑娘回到螺蛳中,就把螺蛳的壳藏了起来。后来,他们就结婚了,并且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但是,生活滋长了他傲慢的情绪,他越来越觉得螺蛳姑娘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对她颐指气使起来,然而螺蛳姑娘很大度,没有放在心上。有一天,男人在逗他们的孩子时居然敲起了那个螺蛳壳,一边敲一边说:“笃笃笃,你妈是个螺蛳精。”螺蛳姑娘感到非常生气,于是就回到了螺蛳里,再也没有出来。那个男人因为自己造下的业,很快就衰老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中的相互尊重有多么的重要。如果对于另一半的态度总是轻慢的、侮辱的,那怎么能够维持一个家庭呢?
从另一个角度讲,西方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深深的理解不是流于表面的,不是说当他成功的时候就理解他,当他失败了就不理解他了。深深的理解是要去理解对方的每一个习性,每一时的情绪。理解了,然后去包容。当对方的语言像长矛一样刺伤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能将自己化为一潭水呢?不要去计较,不要去憎恨,家庭才能够和谐。
如果有人骂你是一头猪,你真的是一头猪,才会生气;如果你是一个人,那为什么要生气呢?为了语言的谎言而生气,那多不值得呢?
为什么在家里,你的嗔火会那么容易被点燃呢?比方说,对方说你是懒虫,你说对方是泼妇,然后就大吵起来。这正是因为你们了解对方的弱点,刚好说了对方的弱点,这样,嗔火一点就燃烧起来。所以,我们说要包容对方,了解对方不是指责对方的理由,而是包容和理解的基础。
同样的一张嘴,他既可以说你貌若天仙,也可以说你年老色衰。为什么前面这句话会让我飘飘然,而后面那句话会使我受伤害呢?同样一张嘴一张一合,为什么会说出那么不同的话,对我们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呢?如果我们总是放不下这些话,就会一直被别人所牵制,像木偶一样,没有自己的生命。如果你自己的内心丰足,那么就不会受到这些外在的影响,你会坚持自己的道路,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个美满的家庭,其中一定有包容与接纳的信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前段时间我看了由严歌苓的小说《继母》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叫做《幸福来敲门》,里面所说的情节非常地贴近生活。电视剧表现了一个继母如何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坚持和付出来寻找自己的幸福,真的很有意思,很让人感动。她之所以能找到幸福,就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于幸福的渴求。这样,一旦遇到不幸的情况,她也能够将其转化为幸福。
虽然作为一个出家人,我们无法组建自己的家庭,但是我每天都要接受很多在家的朋友关于家庭问题的咨询。当他们遇到问题来问我时,我就会把自己对于家庭的理解告诉他们。甚至有一次,我还去幼儿园,对那些幼儿园老师讲如何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孩子非常难教育,他们总是想要把自己未竟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头上。自己想要学钢琴没学成就让孩子学,自己的字写得不好就让孩子学书法。他们没有考虑过孩子自己是不是喜欢,到最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根本就不爱自己,总是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这样,不但孩子学不好东西,而且家庭的和谐也就被破坏了。只有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引导他,才能教育好孩子。不要时时想着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样样都行的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短长的。
二、事业成功之法——愿景与专注
其实你们做企业也是一样的,也要问问自己,我真的喜欢我所开的店,所做的企业吗?这真的能使我废寝忘食而为之拼搏吗?没有这种喜欢,就很难专注,不专注就很难成功。只有当你发自内心地喜欢一个工作,才会连做梦也想着如何做好它,那又怎么会有不成功的道理呢?
所以,当一件事…
《生活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