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地有大美 觉知生慧心

  天地有大美 觉知生慧心

  ——贤宗法师新大陆公司企业培训开示

  杨柳整理

  各位“新大陆”的家人,你们好。

  佛法有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事物的存在规律:任何事物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因众缘和合而生,众缘离散而灭。

  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总是容易产生以自我中心的偏见:总是认为自己的思想最为正确,自己的行动最为恰切,自己的容貌最为秀美,仿佛自己坐在哪里,哪里便是世界的中心。这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还不能够跳脱出自己的身心来看待问题,面对世界。

  无论是究竟的法或是道,都要依仗着“境”、“缘”二字而生成。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说一切事情的成败、人世的兴亡,都需要一些触动它们的因,需要的一定的环境与特殊的缘。“新大陆”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因缘和合的结果。诚然,它与吴总、王总的辛苦经营分不开,但它也更加与每一位家人的付出息息相关。除却大家的努力之外,还有整个社会的环境、时代赋予的价值,都是促成“新大陆”不断发展的因子,都值得我们去感恩。如果我们能够进行这样的思考,那么我们就能够突破自我的囹圄,站在更高的层次上面对人生的一切问题。

  一滴水只有在大海里才不会干涸,而一个人也惟有融入周围的环境,融入社会才能够有所大成。这种跳脱的思维,能够让你不断地忘却原本那个固步自封的小我,不断地成长起来。在一个团队中,就要以个人为辅,以团队为主;在一个家庭中,就要以家庭为主;在一个国家里,就要以国家为主;在这个世界中,就要以世界为主。当你能够从整个世界的高度来看待这个国家,从整个国家的高度来看待整个行业,从整个行业的高度来看待这个团队,从整个团队的高度来看待自己时,你就会发现无论你走到哪里,身边都会有一大群追随者,一大群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大一群意气相投的同伴与你握手前行。

  一、使命是人的飞翔之翼

  我们香海是一个寺院,现在许多人会觉得寺院的作用就是开发旅游或者聚齐一些信徒在那里烧香拜佛,搞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但是我坚持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误解,寺院从古至今都是从事教育事业的社会机构,用自身的力量帮助整个社会和谐良好地运行。每一个寺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每一家企业虽从外部看来都是厂房林立、千篇一律,然而当你深入企业就会知道它的内部千差万别。机构的差异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人。人的差异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思想。思想的差异又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思想背后的价值与使命。

  诚然,有的人聪明一点,有的人愚钝一点,有的人轻松一点,有的人严厉一点,但是这些都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人的根本性差别就是“使命”。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即使根器愚钝一点,也会因为远大的理想而插上飞翔的翅膀,获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巨大勇气。

  为什么有这么多大学毕业生、外企白领宁愿放弃上万月薪到我们香海来做义工呢?为什么有一些人在我们那里住了几个月以后整个人就从愁眉苦脸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变得像观音菩萨一般呢?这都是因为观念转变了。一旦观念转变,人具有了使命感、认清自己的价值以后,他就不会纠结于日常生活中原本那些令人不悦的事情之中了。人的思维被开启了,便不再会局限于才色名食睡的日常窘境之中,也不会再因为名闻利养而深感困惑了。

  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寺院,为什么还要不断去读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其他教派的书籍呢?我们不但自己读,而且还把这些好书送给周围的朋友,《与神对话》一书我们就送了几千册之多,《德兰修女自传》我们也分享了很多次。

  去年一年时间内,我们买书、印书、送书,所用资金超过二百四十万。我们的资金非常紧张,但是我们还是坚持用绝大部分的资金来作为文化建设之用。而且我们并不局限于佛学教育本身,文学、哲学、政治、历史、管理学、心理学……但凡对大家的生活有帮助的学问,我们都要去关注,都要去建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佛教从释迦牟尼开始的正义就是“佛陀的教育”,而佛陀乃是自觉觉他、自他圆满的大智慧者。因此,我们坚持秉承佛陀的教育精神与奉献精神,按照正道运转。

  佛陀不是飞檐走壁、变化无穷,亦不是供人膜拜以消灾解难,我们学习佛、敬仰佛,主要是为了悟得他的智慧,获得究竟解脱,因此才不惜终生追随牠的履迹。佛是在自己内在的能动性达到圆满以后,再将这种无限的能动性传递给别人,最后达到自他圆满的境界者。因此,佛教说人人都能成为佛。你只要精进修行,便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理想境界。有的人渴望团队合作,有的人渴望家庭和谐,有的人渴望衣食无虞,有的人渴望文思不竭……每一个人心中的渴望都各自不同,而你的渴望就是你求索的目标,就是你理想的境界。而要达成这种种境界,我们都必须学会觉悟、打开、放下,最后成就一个全新的自己。

  二、觉知是人生常青的菩提

  觉知无处不在。我们须知自己为何活得不快乐。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圆满的事情十之八九,因此有人教我们“常想一二”。“一二”指什么?就是指生活中幸福快乐的点点滴滴,要人从积极、阳光的视线来看待生活。

  当事情无法达成人心中的预期时,负面的情绪便产生了。小到你今天想吃的东西没有吃到,大到生老病死之事无法突破,都会带来内心的不悦;加之人的贪欲往往无穷,当一个人拼尽心力获得财富之后,他还想要名望、地位以及美好的家庭等等,永远没有餍足的一天。我们总是希望走几步直线,就马上到达目的地。然而,却总是连这样的希望也没有办法达成。从诸如此类的小事中,我们觉悟到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是什么呢?或许就是: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不经过转折而一步达成的;也没有一个理念是在毫无积累的情况下,脑袋一拍就马上产生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简单达成的,但是当你觉知到这些时,便会知道事情的因果规律究竟怎样运行。当你的思维格局被次第打开,当你能够清明地洞见世间万有的运生规则时,你的一切不快乐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正如我们前面所言,佛是我们内心清净圆满的状态,每一个人都能够把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挖掘出来。

  当我们在工作中与人冲突,在家庭中发生龃龉,实际上这一切现象,都是我们性格缺陷的外在反映。而想要克服这些性格中的缺陷,则需我们不断地觉知与学习。

  觉知是学习的前提。比如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华夏民族的正闰意识非常突出,具有很强的汉族中心思想,汉人认为那些别的少数民族都是洪水猛兽、山林寇暴,因而拒绝与他们进行平等往来。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华夏民族与异族之间的关系空间紧张,战火连天,这时华夏民族自身的经济也没有办法得到充分发展。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一旦认为自己是一枝独秀,成为一个独行者的时候,它自身往往也面临着深重的危机。而到了唐朝,当政府能够以史为鉴,敏锐地觉知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时,他们也就能够海纳百川,用敞亮的胸怀与异族交流往来,这样,自身的经济也就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政治局面也相对比较稳定了。

  而学习应当是人生长期坚持的功课。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源源不断地给企业或团队提供不竭的创新资源,而有的人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以后就慢慢被社会所淘汰呢?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那些不断学习的人,如同一台不断加油的跑车一样,随时能够驰骋千里;而那些“吃老本”的人便会逐渐被后生晚辈所代替,这其实就是新知识代替旧知识的一个必然过程。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为什么我们不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成为厚积薄发的后浪呢?现在有些人每天下班以后就去KTV、酒吧等娱乐场所,要不就抱着电脑玩游戏、聊天,到了白天又不情愿地去上班,这样的状态,与被人驱赶的牛马是不是很相似呢?学习应当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应当是终生的,而非阶段性的;应当是快乐的,而非痛苦的。

  但是,话说回来,学习也不是闭门造车。我在上海交大上EMBA课程时,有一个老师对我们说,科学家也分几种:有的科学家整日苦修,只专注在自己的某个研究领域中,从不和外界发生任何积极的联系,而且往往自视甚高;而有的科学家则在完成自己的研究以后,尽可能地与人交换意见,虚怀若谷地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而后一种科学家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往往要比前一种人的产品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加受欢迎。理论总是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注重知行结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当我们能够学习融汇更多优秀的观念、思想时,就能对未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我最近把一些经典的电影、电视剧都刻录成了光盘,送给周围的朋友,与他们一同分享。关于企业管理的有《商道》、《乔家大院》、《大宅门》、《天地民心》、《贞观长歌》等,关于人生哲理的有《肖申克的救赎》、《放牛班的春天》、《霍顿与无名镇》、《功夫熊猫》、《三傻大闹宝莱坞》、《活着》等,关于家庭生活的有《幸福来敲门》、《人到四十》、《夫妻那些事》等,从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中,人们更容易直接获得关于人生的种种讯息,收获点点滴滴的生命哲理。以前总有人说,看电视就是浪费时间,这取决于你看什么种类的影视剧以及如何去看。宋朝的时候,人们认为写词是一种旁门左道;而明清时期,人们则认为小说是下层平民无聊消闲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陈旧的观念不断更新,而积极学习的人,可以最快地吸取,使之成为自己的人生财富。

  三、心量是人生航行的风帆

  如何来看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呢?是关注其视觉效果还是情节进展呢?以《贞观长歌》为例,我们可以注意当唐太宗治国遇到种种问题时,他的…

《天地有大美 觉知生慧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花开花落两由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