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见指引人生的正确方向
正见就是正确的知见,这是佛教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样事业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都是离不开正见的指导。在中国古代,群臣朝拜的殿堂,其正中就高挂着上书“正大光明”的匾额。我很喜欢这四个字,经常把它写下来,然后送给一些朋友,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正确的东西,才能持久;只有光明的东西,才能让更多的人可以从中受益。
人的身上都有两面,一面天使、一面魔鬼;或者一面佛性、一面魔性,这两面会互相拉扯。魔鬼的一面,表现出来的就是无止境的贪婪和欲望,人应当超越他兽性和黑暗的一面,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和有社会责任的人。我们佛教提倡禅修,就是想从平庸和麻痹的状态,进一步从内在去升华自己,以求获得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这一点看,我们佛教徒对自己的种种净化和提升,与马克思所提倡的在共产主义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如果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境界,那么就需要信念、需要思想来作为我们的准绳。每个人身上都有两条绳子:一条绳子牵在魔鬼的手中,要把人牵到地狱里面去,他黑暗的一面这个时候就会占到上风;那么另外一条绳子呢,就是人性的挣扎,我们想要升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觉醒。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多么智慧、多么伟大的人,在走向他的理想、走向光明的时候,绝对不会一帆风顺而没有任何挫折。关键就在于怎么样看待和理解这些挫折,怎么样去转换它。这种理解、看待和转换,就决定着人在奔向理想、奔向未来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而这种理解、看待和转换,就来自于我们正确的知见。
“正见”,就是正确地理解世间,正确地看待人生,正确地看待财富,正确地看待名望和地位。当我们把这些正确的思想时刻贯注到我们生活中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解读呢?
比如说,一般人总是认为金钱越多越好,名望越大越好,地位越高越好,实际上思考问题不能只是这样浮于表面,而是要去思考这件事情为什么如此存在的这样一种规则。比如说家庭,这个家庭如此存在的定理在哪里,父母,子女,还有夫妻两个人的朋友,社交圈子,你们两个人的精神境界,你们对生活的解读,等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我们要深入的去思考,不要只是因为看到表面的东西,就想着去占有谁、占有什么。
碰到问题,多向思维的人,他所得到的结论就比较正确;单向思维的人,往往都会碰壁。
就以家庭问题来分析,现在他(她)很年轻、很漂亮、很英俊、很有财,再过二十年衰老了,你还喜欢吗?哪一天他破产了,你还喜欢吗?——这种思考,就是把一切你在乎的东西拿掉以后,看看还剩下什么,你还喜欢什么。我经常跟大家讲,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真正的婚姻首先建立在人性上,婚姻不是占有,而是包容和理解。古人有一些话,真的就是婚姻的真谛,一位母亲告诉她的女儿,你要把婚姻经营好,比如用手抓住一把沙子,要是你抓的紧,沙子就会流掉,放的太松也会流掉,只有不松不紧才会留住沙子。“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这种爱和包容,就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要从生命的角度,从社会正义的角度去看待它。
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去解读这个世间,就会影响你这一期生命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果规律。我们会解读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我们也会被每一个遇到我们的人解读。如果你是一个智者,你的生活就会很幸福,因为智者能够从很高的角度去解读这个世界。好比如果要看地面上的一些东西,你是站在房间的第一层、还是第二层,而如果站在楼顶呢,站得越高,地面事物的差异性就会越小,如果站在外太空,那又会看见什么。大家想,我们解读事物的差异性来自哪里,不就是取决于我们的定位、我们的高度吗,不就是取决于我们对事物存在规律的理解吗。
这些认识都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选择人生道路的正确性。
转换思维,塑造更完美的人生
佛教提倡正见,要求我们做什么呢,就是要把向外分别的心收回来。佛教里面经常讲“六根不净”,不该看的东西要看,不该听的东西去听,不该吃的乱吃。六根不净的时候,就会起邪心、起邪思、起邪想、起邪行。所为只要偏邪就不正,偏邪就不净,偏邪的东西就不能得到大众或者社会主流的认可。我们的身体也一样,生活规律如果不能合天地大道,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出毛病。要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然后去寻找一个轨迹,也就像平常所说的,去寻找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接到哪一个口上去,要是接到邪的口上,那他的知见就是邪见、邪知、邪行。如果找到善的轨迹,那他的所作所为,就符合于天地大道,符合于人情世故,符合于伦理道德。像这样的人,他们的人生就会充满快乐,充满能量。
我们佛教徒在打坐的时候,会静下来思考,以求得改变、提升和净化,反省我们每一天的得失,面对自己那一颗心,觉察其中的不安和纠结。如果我们不能转变自己,我们就会陷在里面而不断的妄想下去。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功课,这种修行可以转换我们的气质和能量场:如果有痛苦,那如何去转变痛苦为快乐呢;如果人生事业有失败,那如何转变失败为成功呢;如果充满着嫉妒和憎恨,那么如何转变自己而可以充满喜悦和感恩呢。如果不会转换,那么在人的身上就不会有能量,不会有气场,就没有摄受力,也就没有人生的自信力,自然就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纳。
比如说微笑,真正的笑容来自哪里呢,来自人内心当中对宇宙的那一种爱,对万物的那一种喜乐,来自于对他人的那一种欣赏,从内到外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当具备这种状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生活一下子就会改变过来,原本看每一个人都觉得别扭,而当换一颗心的时候,就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可爱的。可爱来自哪里,就来自有一颗欣赏的心。
我们都喜欢春天,而不喜欢严冬和酷暑,为什么呢,因为春天的气温很舒服,鲜花是那么的美,春天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让我们从里到外的感觉到舒畅。有没有想过要让自己的“春天”常驻,让每一个人看见你,就像看到春天里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朝气,准备着就要绽放。把这样一种状态留在自己身上,你跟别人说话的语调,就像春风拂过大地,让人如此的舒畅;乃至你和万物的交往,都是如此的和谐,那么你的人生,肯定是圆满的。这种圆满,实际上就来自一念当下的转变。
卸下重担,奔向未来
当人把自己的不安放下的时候,这个世界突然就变得海阔天空了。
当我们遇到挫折,身体不舒服、事业遇到问题,这种种的坎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其实都是人生中某一个阶段的过程而已。我记得跟别人讲过,小时候我曾经丢过一支笔,那时候非常痛苦,现在想起来真的只是小菜一碟。我们寺院每天都会念《日诵警策文》,其中有一条,“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一切都会过去”——随着时间,一切都会过去,应当有着这样的理念,
以前买一座豪宅,每月花销几万块钱,突然之间公司倒闭了,老板跑掉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几千块钱一个月的工作,然后每天抱怨,为什么不比以前了。这个时候就应该醒悟,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曾经的辉煌不等于当下的辉煌。那些买股票的,买的时候二十块钱一股,现在跌到一元钱一股,再去挂念那二十元钱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人生总是往前在走,不可能把过去所有的东西一直背负着活在今天,也不要把过去的东西背负着走向未来。只有卸下重担的人,才能做到自在,那种放下一切、没有任何挂碍的、全方位的自在,只有这样人生才能得到圆满。想要成功,想要掌握自己,想要创造什么,包袱背的越重就越不能实现。这是世间一个最基本的道理,用佛教的观点看,当人放下一切执着的时候,那么到处都是他的家,到处都是事业,到处都是金钱,到处都是成功。
如果能够以一颗坦荡的心,去面对人生中所有的挫折,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问题都有办法去解决它;只要坚定的往前面走,面前所有的障碍最终都会消失。
如果永远把焦点放在别人背后的议论上,那人的精力就会无谓的消耗掉。真的,再好的人背后都有人在议论他,再坏的人,后面都有两个跟班。《学佛与做人的一百八十条道理》里面有一条特别经典,说“当你话多的时候,有人说你;当你话少的时候,也有人会说你;当你沉默不语的时候,还是会有人在说你”,是啊,哪怕躺着像个死人,都会有人在议论你的是非。其实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当别人议论你的时候,正是说明你有所成就,有人在乎你,说明你已经被别人关注了。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善哉,善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德相”前面还有一个“智慧”,具备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佛性”。接下来佛陀说:“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些妄想执著,嫉妒憎恨,贪婪傲慢,所有负面的东西把我们压抑和束缚,所以需要我们一点点的去解开这些捆绑在自己身上的绳索。
无挂碍所以简单,简单所以快乐
人所追求的不外乎就是这几样东西,无尽的钱财,声望,健康和长寿。其实想想看,名望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东西,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干什么都不自由。在机场我见过很多歌星,戴大墨镜,把自己裹的严严密密的,无时无刻不在防备那些狗仔的追踪。至于金钱,有些大老板,名下有几个上市公司,他们跟我聊,总是一肚子的苦水,他们还是会有一大堆的麻烦,公司运作的瓶颈啊,高管的问题啊。我有一个朋友,很有身份地位,他说以前每次参加一次活动之前,都要在他的衣服间呆上两三个小时,他有几百套衣服,什么衣服配什么裤子,什么裤子配什么鞋子,什么…
《以正见指引人生的正确方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