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以正見指引人生的正確方向

   以正見指引人生的正確方向

   正見就是正確的知見,這是佛教裏面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樣事業想要長久地發展下去,都是離不開正見的指導。在中國古代,群臣朝拜的殿堂,其正中就高挂著上書“正大光明”的匾額。我很喜歡這四個字,經常把它寫下來,然後送給一些朋友,因爲我一直認爲,只有正確的東西,才能持久;只有光明的東西,才能讓更多的人可以從中受益。

  人的身上都有兩面,一面天使、一面魔鬼;或者一面佛性、一面魔性,這兩面會互相拉扯。魔鬼的一面,表現出來的就是無止境的貪婪和欲望,人應當超越他獸性和黑暗的一面,努力成爲一個有理想和有社會責任的人。我們佛教提倡禅修,就是想從平庸和麻痹的狀態,進一步從內在去升華自己,以求獲得智力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從這一點看,我們佛教徒對自己的種種淨化和提升,與馬克思所提倡的在共産主義時代,人的全面發展,是有很多共同點的。

  如果我們要提升自己的境界,那麼就需要信念、需要思想來作爲我們的准繩。每個人身上都有兩條繩子:一條繩子牽在魔鬼的手中,要把人牽到地獄裏面去,他黑暗的一面這個時候就會占到上風;那麼另外一條繩子呢,就是人性的掙紮,我們想要升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覺醒。在這個世界上,不管多麼智慧、多麼偉大的人,在走向他的理想、走向光明的時候,絕對不會一帆風順而沒有任何挫折。關鍵就在于怎麼樣看待和理解這些挫折,怎麼樣去轉換它。這種理解、看待和轉換,就決定著人在奔向理想、奔向未來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遠。而這種理解、看待和轉換,就來自于我們正確的知見。

  “正見”,就是正確地理解世間,正確地看待人生,正確地看待財富,正確地看待名望和地位。當我們把這些正確的思想時刻貫注到我們生活中去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解讀呢?

  比如說,一般人總是認爲金錢越多越好,名望越大越好,地位越高越好,實際上思考問題不能只是這樣浮于表面,而是要去思考這件事情爲什麼如此存在的這樣一種規則。比如說家庭,這個家庭如此存在的定理在哪裏,父母,子女,還有夫妻兩個人的朋友,社交圈子,你們兩個人的精神境界,你們對生活的解讀,等等,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東西。我們要深入的去思考,不要只是因爲看到表面的東西,就想著去占有誰、占有什麼。

  碰到問題,多向思維的人,他所得到的結論就比較正確;單向思維的人,往往都會碰壁。

  就以家庭問題來分析,現在他(她)很年輕、很漂亮、很英俊、很有財,再過二十年衰老了,你還喜歡嗎?哪一天他破産了,你還喜歡嗎?——這種思考,就是把一切你在乎的東西拿掉以後,看看還剩下什麼,你還喜歡什麼。我經常跟大家講,愛就是“深深的理解,和無盡的包容”。真正的婚姻首先建立在人性上,婚姻不是占有,而是包容和理解。古人有一些話,真的就是婚姻的真谛,一位母親告訴她的女兒,你要把婚姻經營好,比如用手抓住一把沙子,要是你抓的緊,沙子就會流掉,放的太松也會流掉,只有不松不緊才會留住沙子。“愛,是深深的理解和無盡的包容”,這種愛和包容,就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要從生命的角度,從社會正義的角度去看待它。

  我們以什麼樣的心去解讀這個世間,就會影響你這一期生命的結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因果規律。我們會解讀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我們也會被每一個遇到我們的人解讀。如果你是一個智者,你的生活就會很幸福,因爲智者能夠從很高的角度去解讀這個世界。好比如果要看地面上的一些東西,你是站在房間的第一層、還是第二層,而如果站在樓頂呢,站得越高,地面事物的差異性就會越小,如果站在外太空,那又會看見什麼。大家想,我們解讀事物的差異性來自哪裏,不就是取決于我們的定位、我們的高度嗎,不就是取決于我們對事物存在規律的理解嗎。

  這些認識都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和選擇人生道路的正確性。

  轉換思維,塑造更完美的人生

   佛教提倡正見,要求我們做什麼呢,就是要把向外分別的心收回來。佛教裏面經常講“六根不淨”,不該看的東西要看,不該聽的東西去聽,不該吃的亂吃。六根不淨的時候,就會起邪心、起邪思、起邪想、起邪行。所爲只要偏邪就不正,偏邪就不淨,偏邪的東西就不能得到大衆或者社會主流的認可。我們的身體也一樣,生活規律如果不能合天地大道,那我們的身體就會出毛病。要讓自己的心沈澱下來,然後去尋找一個軌迹,也就像平常所說的,去尋找一個通道。這個通道,接到哪一個口上去,要是接到邪的口上,那他的知見就是邪見、邪知、邪行。如果找到善的軌迹,那他的所作所爲,就符合于天地大道,符合于人情世故,符合于倫理道德。像這樣的人,他們的人生就會充滿快樂,充滿能量。

  我們佛教徒在打坐的時候,會靜下來思考,以求得改變、提升和淨化,反省我們每一天的得失,面對自己那一顆心,覺察其中的不安和糾結。如果我們不能轉變自己,我們就會陷在裏面而不斷的妄想下去。這裏面其實有很大的功課,這種修行可以轉換我們的氣質和能量場:如果有痛苦,那如何去轉變痛苦爲快樂呢;如果人生事業有失敗,那如何轉變失敗爲成功呢;如果充滿著嫉妒和憎恨,那麼如何轉變自己而可以充滿喜悅和感恩呢。如果不會轉換,那麼在人的身上就不會有能量,不會有氣場,就沒有攝受力,也就沒有人生的自信力,自然就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接納。

  比如說微笑,真正的笑容來自哪裏呢,來自人內心當中對宇宙的那一種愛,對萬物的那一種喜樂,來自于對他人的那一種欣賞,從內到外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當具備這種狀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生活一下子就會改變過來,原本看每一個人都覺得別扭,而當換一顆心的時候,就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是可愛的。可愛來自哪裏,就來自有一顆欣賞的心。

  我們都喜歡春天,而不喜歡嚴冬和酷暑,爲什麼呢,因爲春天的氣溫很舒服,鮮花是那麼的美,春天裏的每一樣東西都讓我們從裏到外的感覺到舒暢。有沒有想過要讓自己的“春天”常駐,讓每一個人看見你,就像看到春天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充滿了力量,充滿了朝氣,准備著就要綻放。把這樣一種狀態留在自己身上,你跟別人說話的語調,就像春風拂過大地,讓人如此的舒暢;乃至你和萬物的交往,都是如此的和諧,那麼你的人生,肯定是圓滿的。這種圓滿,實際上就來自一念當下的轉變。

   卸下重擔,奔向未來

   當人把自己的不安放下的時候,這個世界突然就變得海闊天空了。

  當我們遇到挫折,身體不舒服、事業遇到問題,這種種的坎坷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其實都是人生中某一個階段的過程而已。我記得跟別人講過,小時候我曾經丟過一支筆,那時候非常痛苦,現在想起來真的只是小菜一碟。我們寺院每天都會念《日誦警策文》,其中有一條,“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一切都會過去”——隨著時間,一切都會過去,應當有著這樣的理念,

  以前買一座豪宅,每月花銷幾萬塊錢,突然之間公司倒閉了,老板跑掉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幾千塊錢一個月的工作,然後每天抱怨,爲什麼不比以前了。這個時候就應該醒悟,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曾經的輝煌不等于當下的輝煌。那些買股票的,買的時候二十塊錢一股,現在跌到一元錢一股,再去挂念那二十元錢有什麼意義呢,因爲人生總是往前在走,不可能把過去所有的東西一直背負著活在今天,也不要把過去的東西背負著走向未來。只有卸下重擔的人,才能做到自在,那種放下一切、沒有任何挂礙的、全方位的自在,只有這樣人生才能得到圓滿。想要成功,想要掌握自己,想要創造什麼,包袱背的越重就越不能實現。這是世間一個最基本的道理,用佛教的觀點看,當人放下一切執著的時候,那麼到處都是他的家,到處都是事業,到處都是金錢,到處都是成功。

  如果能夠以一顆坦蕩的心,去面對人生中所有的挫折,就會發現其實很多問題都有辦法去解決它;只要堅定的往前面走,面前所有的障礙最終都會消失。

  如果永遠把焦點放在別人背後的議論上,那人的精力就會無謂的消耗掉。真的,再好的人背後都有人在議論他,再壞的人,後面都有兩個跟班。《學佛與做人的一百八十條道理》裏面有一條特別經典,說“當你話多的時候,有人說你;當你話少的時候,也有人會說你;當你沈默不語的時候,還是會有人在說你”,是啊,哪怕躺著像個死人,都會有人在議論你的是非。其實我們應該這樣理解,當別人議論你的時候,正是說明你有所成就,有人在乎你,說明你已經被別人關注了。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以後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善哉,善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個“德相”前面還有一個“智慧”,具備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佛性”。接下來佛陀說:“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些妄想執著,嫉妒憎恨,貪婪傲慢,所有負面的東西把我們壓抑和束縛,所以需要我們一點點的去解開這些捆綁在自己身上的繩索。

  無挂礙所以簡單,簡單所以快樂

   人所追求的不外乎就是這幾樣東西,無盡的錢財,聲望,健康和長壽。其實想想看,名望也不見得是什麼好東西,走到哪裏都有人跟著,幹什麼都不自由。在機場我見過很多歌星,戴大墨鏡,把自己裹的嚴嚴密密的,無時無刻不在防備那些狗仔的追蹤。至于金錢,有些大老板,名下有幾個上市公司,他們跟我聊,總是一肚子的苦水,他們還是會有一大堆的麻煩,公司運作的瓶頸啊,高管的問題啊。我有一個朋友,很有身份地位,他說以前每次參加一次活動之前,都要在他的衣服間呆上兩叁個小時,他有幾百套衣服,什麼衣服配什麼褲子,什麼褲子配什麼鞋子,什麼…

《以正見指引人生的正確方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換個眼光看世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