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诛富之道,“攻心”为上

  诛富之道,“攻心”为上

  贤宗法师开示于企业家禅修班

  杜柯整理

  刚才听了《醒来》这首歌,我们都醒来了吗?

  有人说,我醒来了,你看,我在听老师讲课呢!

  这个其实不是醒来,我所说的醒来是指觉醒,觉悟。“从生到死,呼吸之间。从古至今,笑谈之间。从迷到悟,一念之间。……”理解一下这些歌词。

  禅宗的思想就是要求我们觉醒。佛陀的本义也是觉醒。

  如果我们的心能够从迷惑的状态中醒过来,不再依傍身外的环境变化而失去自我,不以得失萦怀累心,相反,它体现一种独立的自性,心不外驰,安住当下,缘起缘灭,顺任自然,“江河竞注而不流”,到达这种人生境界的时候,看到这个世界,就清楚明了,历历在目。此时,你也便心地清明,不为所染,无论他风云激荡,我自风清月白,无论他狂风暴雨,我自光风霁月……随时随地,都知道自己的方向,明白应该怎么做。

   企业文化背后的“轴心”

  做企业,经常会谈到一个话题:企业文化。文化是公司的软实力,我们知道,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兴盛不衰,软实力是必须考虑的。现在讲禅修,好像与这个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任何文化到一定高度后,都是相通的。现在优秀的企业,应该具备哪方面要素呢?它应该像学校一样地学习,提升;应该像军队一样富有执行力;还要像家庭一样温馨、宁静和团结,并且像宗教一样持久和永恒。只有这样的企业,才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才可能屹立不倒。

  为什么说企业要像宗教一样?众所周知,宗教是这个世界上最持久的事物之一,佛教已经有2500多年了,其他宗教的历史也不短,这就是它具有超常的凝聚力、生命力,和持久性。如果我们的企业是一盘散沙,如果公司的员工没有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如果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信念去维护这个“道场”,那么,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一定是有问题的。其实公司的文化,就是企业的领导者依照自己对人生、世界、名望、地位、各种问题解读的结果。不是说,在墙上写几个“诚信、服务”之类的条幅就标榜我的公司有文化了。文化一定是内部发生的,——假如你没有写这个几个字,而你公司的员工都做到了这一点,那这就是文化。因此,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的老板,或领导者、创立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读世间的一切,解读客户,解读产品,解读诚信,解读金钱,解读跟这个国家跟人类跟宇宙的关系。

  这么说好像空洞无边,显得太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如果想让自己的公司文化能够良性持久地发展,就要把原来秉持的狭小观念抛弃,与人类、天地大道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一种价值和信念才能得到众生的认可,而只要得到众生认可,就不愁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

  有时间建议去看看李开复写的书,《世界因你而不同》,必将受到良多启悟。

  所以,一个人的心不打开,他所拥有的疆域总是有限。事实上,真正的彻悟者内心是没有疆域的,没有任何藩篱,故而他的思想无拘无束,任意开放流通。譬如一个人,待在小屋子里,把所有的门窗都关上,里面是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到。当打开窗户时,就会有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而一旦把屋顶掀掉,站在天地之间时,你整个人就得到了最大的解放,你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身外的一切交流起来都没有障碍。

   透视生死,慢说轮回

  长期以来,人们对佛教有种错误的排斥思想:认为如果我什么都看透了,连生死都看穿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便不想积极做事了。其实不是这么理解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看透,就会“蜗牛角上做道场”、“象牙塔上把戏唱”,会为蝇头小利而变得鼠目寸光。一天到晚会尽想着我要赚钱,要买房子,要买汽车!沉迷在声色名利的追逐与攀比中,就好比电视里有人说的:“我要挣了钱,买两碗豆浆,吃一碗倒一碗”,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思想?所以那些真正洞悉人生、了悟生死的人,他们的立足点一定是高屋建瓴超过芸芸众生的,他由此产生出来的眼界和格局,就不是匍匐在地上的人能够想象。有句话说,“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于名利物欲。”,对照对照,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个等级,一目了然。

  屁股决定脑袋,你站在什么位置,思维就与其相应。现在一般人所谓的成功是什么,价值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打个比方,你从农村出来,能在城市里买套房,在很多农村人眼里你就成功了。但是对城里人而言,人家的房子也许有好多套,还出租,还囤房,你那巴掌大一点面积根本不足挂齿,此时,你才突然感到自己是个穷光蛋。于是,成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也许,你原来成功的定位就是在城市里买套房子,现在觉得,要买个大别墅才算成功。于是你的心不断向外攀援、计较、索求,没有满足的时候。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能你四十五十岁,还在拼命努力为此焦头烂额,最后发现,等到自己活明白了,离死也不远了。

  很显然,人生的定位极其重要。而要讲定位,必然关乎到生死问题。有人说,我是唯物主义者,从小接受现代科学长大,所以我不相信人死后真有灵魂,真有轮回。前几天,我收到一条微信,上面是这么讲的:一个唯物论者见到一个老太太在寺庙里烧香,就上去说:“你这烧香拜佛是迷信,是心理寄托,其实人死如灯灭,死了也就完了。”于是,老太太就问他:“如果人生真按你说的,死了就完了,什么也没有,那我们也心安了。但假如死后真还有一个来生,那时候,你所做的事情,怎么办?”这句话问得很有道理,如果真的有来生,那我们现在所做的事就会影响到下一生。

  由此可见,如果自己站立的高度不够,对人生的彻悟就不究竟,就得不到相应的圆满。

  我的一个朋友,有个女孩,特别善良,到外面去,只要看到小猫小狗,病了或者被人打了,都会抱回来,给它治病,喂吃的。如果不幸死掉了,她就会哭很久、伤心很久。可是,所有的小孩子都是这样吗?并非如此,我也看到有些孩子,把蚱蜢捉来,把腿拔掉,翅膀拔掉,然后看它们跳。还有的小孩子把小鸡拿来,活生生拔毛,看小鸡痛苦地颤抖,感到很快乐。你说,父母教他们了吗?没有。前面那个小女孩也一样,也没有人教她那么做。这件事怎么解释?

  释迦摩尼佛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事。他的表哥,用箭把天上飞的雁射下来,刚好掉到释迦摩尼的公园里,于是他就把雁抱了起来,并且用药帮它包扎好伤口。这时候,他的表哥来了,说雁是他射下来的,要还给他。释迦摩尼说:“这雁掉到我这里,就是我的,我要救它,不能给你。因为给了你,你就会把他吃掉”。同样的两个人,一个人要杀雁,一个人要救雁,你说人性到底是本善呢还是本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他的善恶从何而来?

  再看看,我们人生下来就有千差万别,有各种各样的状态。有一次,一个妈妈给我讲,她的女儿过目不忘,人称神童,只要把电话报两遍,马上能记下来,并且永远忘不掉。她的记性就这么好,是怎么来的?因为父母并没有给她这样的遗传。有人说,是基因突变吧。但这个在佛法上早有解释,——就是前世修来的。与前面的基础有关。

  所以民间有个说法,在前世烧高香,今生才有福报。不过马上又有人质疑了:给菩萨烧香上贡品,他就保佑我,那菩萨跟贪官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如今许多人,买一串香蕉几个苹果供在佛祖面前就开始讲条件了:什么让我的先生升官,让我女儿考上大学,让我的股票长多少倍……她把供品当作跟佛菩萨作交易的条件,等于是给他送礼来了,而且这礼还这么轻薄,你说佛菩萨哪有那么傻的,几个苹果一串香蕉,就回馈给你这么多东西啊?!

  先不从佛教角度说上供的人要心多诚才能打动佛菩萨,仅从世俗角度讲,也别小瞧这个举动,它还真有点道理。大家知道吸引力法则,我们到寺庙去求佛菩萨,不是说佛菩萨就一定保佑我们,而是自己在头脑和心里种下一个因,然后这种吸引力不断地提示我们,要往这方面努力,要怎样怎样, 本来不信的,但一想天上还有个万能的神,一直在支持我保佑我来完成这个果,所以就更加努力,最后真的成功了。所以,在菩萨面前许愿,未必就不好,未必都是迷信。

  回过头来继续讲生死。时间在我们活人眼里呈线型,有它自身的规律。昨天延续成今天,今天又延伸成明天。昨天、今天、明天,实际上就是三断开。如果把昨天当成前世,把今天当做今生,把明天当做来世,那实际上,这个过程里自身就在不断轮回。你怎么知道,这个宇宙、这个人生又不是一个大的轮回呢?

  我一个同学叫禅明法师,他上次来,带来一个弟子,贫慧师父。他跟我讲一般孩子5岁的时候可以看到鬼,而他8岁时眼睛还没有封掉。按照习俗,那年七月半,家里祭祖,放张八仙桌,上面摆好酒菜、碗、筷子,然后上香,烧纸,请过世的祖先、亲属来吃饭。他说那天,他突然看到桌子上坐得满满的,都是奇怪的东西,什么呢?就像影子,如电视上《聊斋》中演的那样,摇摇晃晃,虚浮不定,然后坐在桌子上吃吃喝喝。他当时惊奇极了,告诉大家,但是除了他没有一个人看见。

  可能有人不相信,质疑这个事情的真实性,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诀,同样一道菜,盛两碗,一碗祭祖先,一碗放在别处,然后再把两碗菜同时热了吃。这时候你会发现,它们的味道明显不一样,祭过祖先的那碗,什么味道都没有,而另一碗,香味正常。这件事怎么解释?如果你想实验一下,可以多做几次,因为有时候会有特殊情况,比如你的祖先很忙,没有来吃呢?

  鬼在我们佛教中,是六道之一的众生,没有什么神奇的,只是我们常人看不到而已。因此,有鬼就有来生,有鬼就有轮回。

   “企业家”演绎“吉财”

  在中国有句古话:积善之家,必有余…

《诛富之道,“攻心”为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