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调心如调琴,妙音自天成

  调心如调琴,妙音自天成

  贤宗法师开示于香海禅修班

  杜柯整理

  常是无常,无常是常

  在古代印度,人们认为世界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地、水、火、风,被称为“四大”,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性。如,地,兼顾性;水,流动性;火,暖性;风,动性。同样,他们认为人体也是“四大”组成的:如,身上的血液就是水,呼吸就是风,骨骼代表地,生命力和温度就是火。所以一个人要死了,首先表现的就是“四大”分离。

  这是人的物质组成,那么人的精神组成呢?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心经》里面有一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它先讲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然后又说受想行识,都一样,也就是说,受也是空,想也是空,行也是空,识也是空。最后,五意皆空。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空的?打个比方,我们人对于这个身体,会执着它,希望它更健康,更漂亮,皮肤更白,看上去更年轻……可这些都没法永驻,最终人会衰老,会变得难看,会生病,会走向死亡,这个身体会不复存在。所以,我们身体的存在只是暂时现象,是一种因缘聚合,当因缘散去,身体也就没有了。

  因此,当我们站在透视生死的高度去看待人世的一切,所作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一般人看不透这一切,而要念念不忘于自身的得失成败呢?因为众生没有智慧,你看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人家的智慧之光能够照透这些,所以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佛法上这种智慧,又称般若。所以,般若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出世间的大智慧。

  我们凡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杂技表演,如顶盘子的演员在那用一根木棍转,必须飞速地转动,如果慢下来那盘子就掉下来碎了。于是他永远忙个不停,等到哪一天停下来,自己也就死了。这样苦逼的人生,就是我们芸芸众生的一个真实的生存状态。

  倘若不能以超然物外的心境去看待人生、事业、家庭、情感,心灵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你爱钱,就成为钱的奴隶,你重情感,就成为情感的奴隶。这个世界存在的规律就是“成住坏空”,佛经用这一句话给我们概括完了。正如盖一座房子,从开始破土动工那天起,我们就应该明白,这个房子终归有建起、损坏,到最后复归于无的过程。人本身也一样,逃不掉这个规律。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死亡,不过死亡之后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但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就已经不是以前的你了,想回到过去不再可能。

  人的此生和前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释迦摩尼佛曾做过生动的说明:比如一棵树,本来只是一粒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起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作用下,种子才发芽,芽再生茎,茎再生叶,叶再生花,花结果实,辗转变易,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但又不离原来的种子。又譬如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成铁后铸成铁器,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

  人死后识神离体,住在中阴身,犹如矿石已炼成铁,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则犹如将铁铸成铁器,原来的形体就消失改变了,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识神。

  所以,我们人的这个身体被称为“暂住假有”,了解了这一点,就应该以超然物外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为什么说“超然物外”,因为连自己这个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何况身外之物,更是外中之外。万事万物都常流不驻,每分每秒皆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认为的“常”,其实是“无常”;“无常”,才是“常”。

  家庭幸福的秘方

  年轻人出入职场,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有人说,我要到这个公司里,多长时间成为主管,多久工资可以涨到几千,结果发现,没有几个月,他又从里面出来了。还有情侣们结婚的时候,大家都一致看到他们的海誓山盟——我要爱你一辈子,永远在一起!结果,半年过后听说离婚了。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为什么呢,就是不知道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都在不断发展的道理。但是反过来讲,还是有夫妻恩爱白头不离不弃的,也有在某个公司一待几十年做出很大成绩的,由此可知,我们是在某些方面做的还不“如法”。

  《道德经》里面讲,“善建者不拔,善抱着不脱”。若有人到一个团队,业绩做得好,人际关系好,上下处理和谐,别人都不愿意他走,这叫“善建者不拔”。如果你跟哪个人结婚,他永远粘着你,不离开,这叫“善抱着不脱”。能做到这两点,都是高境界的人。

  相反,为什么有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呢?到哪里别人都讨厌?因为他没有反省能力,总是抱怨别人,说别人不对自己对,所以永远不会得到改变,走到哪里也就在复制以前的境遇。同样,对于家庭,其实每个家庭都可以美满的,为什么现在的家庭、婚姻都有那么多问题呢?因为大家都是在找别人的问题,这个人脾气暴躁,这个人很邋遢,这个人不善解人意……有句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找自己的问题,不幸的家庭都是找别人的问题。”,依我看来,这便是家庭是否幸福的秘诀。就这么简单,方向弄错了,如果一辆车,再努力,性能再好,驾驶员再优秀,也不能到达目的。家庭就是这样一辆大车,人生就是这样一趟旅行。

  “用人之长,天下无不能用之人;用人之短,则天下无可用之人”,作为一个管理者和领导者,是如此,在家庭婚姻上,我们又何尝不如此呢?你爱这个人,愿意和这个人结婚,走完此生,那么他一定有值得你牵手的理由,也就是说他一定有你所欣赏的优点,但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正如世上没有只有一面的报纸,所以你在接受他优点的同时,就应该容纳他的缺点和不足。好坏都接受,这才是真爱,这才表现我愿意和你携手走完此生的诚意,否则就和趋利避害的投机者相似,这是一种商人心态,而婚姻,绝非买卖。

  因此,幸福的家庭是相敬如宾,不幸的家庭是相敬如兵。都是心态决定的。只要心转过来,一念之间,即是天堂;转不好,一念之间,又是地狱。

  冰火不同器,佛魔不同道

  学道之人,就是要面对自己的各种欲望和习气控制它,乃至消灭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嗔烧毁功德林”,为什么要我们去诵经、打坐,为什么要我们忍受痛苦?因为这个是随时随地都需要修行的过程,是要天天实践以至日累月积,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便要求我们时时保持正念,保持觉醒的状态,因为在求佛的路上必定有魔前来干扰,无魔不成佛。什么是魔?比方说,一个人到缅甸去,回来后对朋友说,尝尝毒品吧,感觉好极了,吸一口就像成仙一样,他妈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有,能产生出各种幻境来,舒服死了!比当皇帝老子还爽!于是控制力差的就想尝试,也想体会下当皇帝的滋味,结果,试一两次之后,再也戒不掉了,这个人就被毁了。

  很多东西接触多了,都会上瘾,意志力弱的,很容易就迷进去。如小孩玩游戏,成人打麻将,女人逛街,等等,无不如此。单说逛街,经常逛街会产生什么结果呢?第一,你发现自己口袋里的钱少了。第二,看到这么多东西,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而我都没有,我都想要,所以心里很受挫,很不平衡。第三,物质可以刺激物质,人欲可以刺激人欲。譬如,你本来没有买那些东西的需求,当你看到一张豪华大床觉得美,买了后,又觉得以前的被子太寒酸了,又去买锦被,当床上购置差不多了,这时你发现怎么这个屋子这么土气呢,于是想改变屋里的陈设,然后又觉得整个房子都不行了,重新买一套房……如此没有穷尽。再说,你在商场看到人来人往,都去买某件贵重物品的时候,你也会想,人家能享受我为什么不能呢?她有的,我也要有!这就是人欲刺激人欲。

  因此,要求我们保持一颗宁静、少欲知足的心非常重要。一个真正有精神追求的人,是不会觉得孤独的,那些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室里,他们怎么没觉得最近没逛街受不了呢?所以,能够享受寂寞、孤独的人,乃是内心丰富的人。当一个人在自己的行业达到炉火纯青的时候,是不需要外在的东西去包装自己,非要戴个翡翠戒指、穿个名牌来衬托自己,因为这些东西对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了。当你没有足够的精神财富时候,眼睛才会盯着物质,而且一直得不到满足。今天刚穿了双3000元鞋,想得瑟一下,结果发现人家的鞋是20000元一双,一下子就泄气了;开着100万的车子,心里很满足,想出去炫耀一番,结果发现,人家的车是1000万,身后还有多少亿的资产,马上大为受挫,垂头丧气……

  物质并不能给人带来恒定的心理平衡。所以,只有拥有丰足的精神财富时,才不会觉得物质匮乏。这里面也有一个平衡。

  时时调心,以静制动

  佛法之所以智慧,因为它是从生死的角度看待人生,又从无量的生死去看待一期生命。如果能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小问题,这种感觉一如坐飞机,飞机升的越高,下面的一切就越模糊,一片山,一片海,或者一片沙漠,飞机越低的时候,看到一阵阵黄土,一部部汽车,甚至一个个人。因此,有什么样的高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你的视觉决定了你的状态。

  我们讲“五蕴皆空”,第一个是色,第二个是受。受有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五种。就说苦受,比如我们在这打坐,腰酸背疼,思想纷乱,觉得十分痛苦,但如果慢慢习惯的时候,它就会转变一种方式,变成乐受了,这时你不打坐反而难受了。当肚子非常饿的时候,很痛苦,你开始吃一碗饭的时候,很舒服,再吃第二碗,舒服,那么第三碗,第四碗,第五碗……你还舒服吗?这时候就是受罪了。所以说苦和乐不是绝对的,都没有自己独立的自性,是随境而转,那么你又何必执着它呢?

  我们知道,没钱的时候很痛苦,但钱多了也痛苦,是吧?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里面有个富翁,他…

《调心如调琴,妙音自天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