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问来人
贤宗法师开示
杜柯整理
有心与无心
同样是活着,“有心”和“无心”,大有区别。
同一件事,有人会做得很好,有人却做不好,为什么?除了能力大小之别外,还有重要一点,“有心”和“无心”。这个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有心人内心细腻敏感,自信勇敢,蓬勃向上,有股强大的动力;而无心人呢,宛如一个稻草人,两眼常常无神,表情经常僵化,没有规划,得过且过,他不知道怎样去定位自己,也不知道当下应该做什么,所以,他很难把事情做好。
也有一些人头脑天天在动,但是他“没心”。为什么这么说?——他脑子是在动,可属于妄动,就是佛家所说的妄念太多,正能量没有,进来的都是乌烟瘴气乌七八糟乌合之众,脑子经常被这些东西占据,没有一点建设性的信息和灵感;而一个真正的有心人,他做事非常沉稳而机敏,做一点可以想到十点,做十点可以想到百点,触一而通三,举一而返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聪明人。其实聪明人多是有心人。一个有心人,不管放在哪里,都能干出一片天地来。
特别是我们做企业的,或者说某方面的决策人,一定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你的思维要永远超越别人。记住,“思维超越别人”,而且成为一种习惯。因为思维是行动的指南,思维不先行,行动就会落后。只有思维超越了,才有胜出的可能,如果你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那只能闻到臭气。比如面对客户,大家对他们的竞争,除了产品质量便是用心服务。不过,据我理解,最高明的商家是使客户对自己产生依赖。可能,他对你有第一需求,第二需求,第三需求,第四需求,你能满足他第一需求,他对你产生一点点依赖;能满足他第二需求,他对你依赖会多点;若是四个需求都能满足,他对你产生完全的依赖;当你能满足超出他想象的需求时,他对你的依赖永远不会过时。
这便是创新。思维要超越别人,“超越”,本来就是一种创新。如果你能经常保持这种创新,企业就会占得先机,锋头不减。
相由心生
创新是一种极致的“有心”,而要想创新,必须静心。心不静怎么创新呢?我们知道,创新是聚精会神豁然贯通的一种灵感。现实上,很多人一天到晚都难以静下心来,除非是睡觉,就是睡觉潜意识还在不断活动,梦想连篇。因此我们需要禅修。
多数人不仅不能静心,还常常纠结、痛苦,把一颗心熬得千疮百孔。有句名言说:你之所以痛苦,是由于错误的认知。换言之,你的痛苦是自己错误地认知世界的方式造成的。可见,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痛苦,本身就说明你已经错了。反过来说,一个保持正确认知的人,是不会痛苦的。
今天早晨,我跟我们寺院的义工讲“相由心生”的道理。我说,你去看看身边的人,那些老大爷或者叔叔阿姨,凡是面貌比较恶、狰狞、扭曲的人,他们的心态没有很好的,脾气也没有很好的。反之,如果一个老人家很慈祥,很亲切,很宁静,很喜悦,他给你的面相就很舒服,不管他是80岁、90岁或者100岁你都乐意跟他交往、聊天,为什么呢?因为他周身散发出那种感觉像春天的风一样,你和他在一起就叫“如沐春风”。还有个词叫“如沐春光”,如果你能做到电视剧中唱的“人在身旁,如沐春光”,那除非你在谈恋爱,或者,对方是个极有魅力,仪表、精神气质不同凡俗的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当然是一种享受。
如果一个人总是皱着眉头,吊着苦瓜脸,一见你向你大倒苦水,大家见了他就像见了瘟疫、毒蛇一样,随时怕咬上自己一口,脱不离身。这样的人,只要一看他面相,就可以看出这些年生活的质量和生存的境况。当然,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有个理论非常有意思,他说30岁以前的面相是父母给的,30岁以后靠自己修。怎么修?就是你现在每天的念头。你每天在跟别人吵架,每天向别人倒苦水,每天抱怨个不停,那你去看看镜子里,你是怎样一步步变丑的。
《韩非子》这本书里面讲到一则有趣的故事:子夏在路上碰到曾子,曾子说:“你怎么胖了呢?” 子夏说:“呵,思想斗争胜利了,所以胖了。” 曾子说:“这话怎么讲?” 子夏说:“我在家里的时候,学习先王(周文王)的道理,总是非常敬仰;但走出门后,看见很多富贵豪华的事物,又十分羡慕,这两种情绪就在心里反复打仗,不分胜负,所以我就瘦了。现在,经过一段时间,先王的道理终于战胜了,所以我又胖了。”于是,韩非子就总结说:唉,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因此老子说,自胜之谓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胖瘦和思想的关系,心里面想的太多,经常矛盾,当然就痩了,因而有句话叫做“心广体胖”;他还告诉我们,人最重要的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所谓“自胜者强”。
相由心生,我们的面相与我们的心理密切相连,是随着“心”转变的。我就见过有的人,年轻时并不好看,发现年龄越大越好看。和他在一起,他永远是那么谦和、怡然自乐、善解人意,遇到什么问题总找自己的不足,又觉得他非常可爱,有种孩童般的纯真,却有老人的大气,当他是这样一种状态的时候,可以用“温如玉,纯如金”来形容,这是古代君子人格的标准之一。
因此,你自己的面貌气质,给人展现的状态,就是个人修行的说明书。特别是一个企业老板,自己首先就是一个名片,一个代言人,不管你做什么产品,自己就是第一代言,试想一个做美容的老板,倘若自己不容光焕发,满脸雀斑,形容憔悴,还有谁相信你的产品呢?
把握“度”也是智慧
我们长期以来形成一个习惯,就是只顾眼前,只看当下。比如,今天早晨爬起来一看眼袋大了,便赶紧去化妆,把它遮住,也不追究什么原因,昨晚上睡着没有?咖啡喝多了?或是昨天跟人吵架了?实际上今天有这个果,是昨天种下的因。“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这是凡夫最大的愚昧。从菩萨角度看,因就是果,果就是因。因果相续,持续不断,因此,他会从“因”上就杜绝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想明天得到理想的果,就要今天种下理想的因。好因结好果,坏因结坏果,无因则无果。你今天的成绩和失败,都是自己造成的,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能坦然以对,不再做无谓的纠结和懊恨。
有一个调查报告说,一般的经商者,拥有1000万到2000万时是最幸福的,这个时候买车买房什么都有了,感觉一切遂愿。等他有一个亿的时候,发现交往的人常常10个亿或100个亿,人家随便买一个游艇就5000万,5000万在自己这里,一下就没有了,那个时候才觉得自己很穷。
我们看,这个人曾经有过最幸福的时光,但继续往前走便发现自己不那么幸福了,非常可惜,我们说这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从他个人角度看,他觉得自己进步了,视野更开阔了;但从我个人角度看,我认为他倒退了,越活越糊涂了。理智想想,在我们国内,你就是买一个游艇,往哪里放,买一个游艇你有多少时间驾着它到外面旅游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能用几天?所以,应该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盲目跟风,逐物迷己。还有人拼命赚钱,要把它留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你想过没有,就是他赢在起跑线上也不代表一定赢在终点上啊!当孩子争气的时候,你不需要给他存多少钱;当孩子不争气,你给他存再多的钱,他都会糟蹋掉的,人生的路很漫长,说不定他没到中年就一无所有了——这时候,你为谁辛苦为谁忙?
《韩非子》中还有个有趣的故事,说卫国有一对夫妻在祈祷,妻子祈求说:“老天爷,保佑我平安无灾,得到一百捆布币吧!”她丈夫听后说:“傻瓜,总是在求,为什么不多求点?”妻子回答说:“哼,超过了这个数目,你会拿它去买小老婆。”
这个故事倒很像现在的手机段子,也许是现在的手机段子抄袭了它们。不过,从事实角度讲,这样的事还真的存在,那个被称为“傻瓜”的老婆以我看其实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她对人性的弱点、对他老公的弱点看得一清二楚。
显然,钱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很多夫妻分手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钱太多了,穷日子过得去,富日子过不去。我觉得世事的奥妙就是凡事在一个“度”上,过了那个度,可能好事就成不幸了。
企业如婚姻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乃人生两大喜事。每每结婚时,新人容光焕发,情意绵绵。此时,大家都祝福他们: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等等。其实,残酷地说,事实证明,这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美好祝愿而已,这样的想法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事有起承转合,物有成住坏空,什么都在不断变化,人的情感更不是钢筋水泥浇铸的东西,就是钢筋水泥打造的也在慢慢变坏。人之情感,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靠的物事之一,要想以今日之短暂情感成为绑缚一生的依靠,更是愚痴。很多人恋爱时好的不得了,但进入婚姻后彼此没有不厌倦的,两人只是迫于世俗的压力和子女、经济等原因才没有分离,正如萧伯纳所说:一个已婚的男子,没有人会说出他对婚姻的真实看法。
这么说,有人轻易就抛弃了对方或者离婚便是正确的?非也,如此说,也只是让我们明了婚姻和人性的实质,不要对婚姻或对方抱太大希望,如果你因为失去了新鲜感就轻易离婚,那你对新的婚姻也会很快厌倦的,因为新的东西都会不断打折变旧,这是事物的必然规律。所以说,一个幸福的家庭要善于经营婚姻,其中就包括要培养对方对你更多的依赖性,以及自己不断给对方制造的新鲜感。
大家看过《亮剑》没有?那个姑娘很崇拜英雄,但真正嫁给他后才发现,他把她种的花拔掉,种菜;把她挂的一副油画扯掉,换成毛主席像;把她的钢琴扔出去;晚上不洗脚就上床睡觉……
《菩提树下问来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