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等等,毛病太多了。使这个受正规教育出来的人无法忍受,最后她要跟他离婚,朋友们都去劝告她。因为她还年轻,没法理解婚姻的实质。
我记得有个新闻报道是这样的:一对年轻夫妻,男的是一个经理,女的是一个护士。女的是素食主义者,男的每天却大鱼大肉。就因为吃饭,一天到晚吵架。实际上这个女的很爱男的,男的也很喜欢这个女的,结果呢,竟然不欢而散,家庭破裂了。
婚姻和恋爱是完全不同的。恋爱时的那个感觉你想完全移植到婚姻当中,多半会失望。不仅对对方失望,甚至对自己,也失望。婚姻的实质是,当你选择了一个人,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个人所有的东西你都要接受下来,如果说接受不了,那你当初为什么要嫁给他
婚姻没有十全十美的,你只爱他的优点行吗?——缺点,就隐伏在他优点的背后——当你看到山的阳面灿烂明亮时,山的阴面一定是阴翳沉暗的。一阴一阳为之道嘛。
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也可以是“恋爱关系”、“婚姻关系”。但“恋爱关系”常常是非常短暂的,进入“婚姻关系”之后,你如何让他对你不厌倦不失望?一个好的客户和企业就应该是夫妻关系、家庭关系,长期保持稳定,有种信赖的归宿感。
那么,作为企业,你应该怎么做?你应该让自己的价值不断提升,服务不断到位,魅力不断增加,时刻让来到身边的每一个客户,都没办法离开你,那你就成功了。
比方说,你给对方做美容,那你就要了解他的生活习惯、了解饮食,了解皮肤,了解他居住的环境,等等,然后针对他不同的个体情况,提供相应的产品。不能说我现在就是一张万能膏药,所有人都可以贴。当你真正能为对方着想的时候,他就会被这种诚意打动,即使你的产品还不够十分好,他也可能成为你的“家庭成员”。
聪明人与傻子
我认识一个人,很聪明,脑子转得比谁都快,但他做生意就是赚不到钱,为什么?因为他太聪明了,太精明了,人家都不愿跟他合作。有一天他看到一张报纸,突然醒悟过来。这张报纸上有李嘉诚跟他儿子李泽楷讲的一段话,他说,你投资本来应该拿大份,拿80%,你就拿60%,吃一点亏,然后很多项目都来了,这个让你做,那个让你做,最后,你比原来赚得还要多。
道理就是如此。听说香港的一个经纪公司,许多名人都在里面,每次一个歌星去演出,可能收入100万,他只提取4万。但是这个公司,每年的盈利比最有名的歌星都高几十甚至上百倍。为什么?因为吃亏是福,他肯吃亏。一个肯吃亏的人当然是有福报的,因为他吃亏的那部分就相当于布施了。再者你想想,谁不愿意和肯吃亏的人多交往、多合作呢?所以,肯吃亏的人一般人缘都非常好。而对于世俗的人来说,活在世上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脉。有了人脉,你还没得赚吗?
再去调查调查,看看那些得癌症的多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多是些精明的人,心气过旺的人,不肯吃亏的人。你见过一个傻子得癌症吗?没有。他没有一天睡不着觉,没有一件事放不下。别人欺负他,他照单全收,别人戏弄他,他转眼就忘了。所以,一个聪明人就应该向傻子学习,这也算难得糊涂。
以前村里有个傻子,大家都笑话他,有人掏出5元和10元钱,问,你要哪个?他每次都拿5元。最后有人实在憋不住了,说你真傻啊,连10元和5元都分不清!那个傻子反过来说:你才傻呢,我如果拿10元,下次连5元都没人给我了!
这个傻子可以说大智若愚,眼光长远。所以,那些常常说别人是傻子的人,说不定自己才是傻子呢。
再看一个典故,《吕氏春秋》上说,有一个荆楚地方的人丢了一张弓,但是不肯去找,别人问他,他说:“荆楚的人丢了这张弓,就由荆楚地方的人拾到它,我为什么要去找呢?”孔子听了这个话后,说:“去掉“荆”字就好了。”老子听了后又说:“再去掉“人”字就更好了。”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这个荆楚的人丢了一张弓不肯去找,他说我丢了,自有荆楚的人拾到它,他拾到他就可以用,那我为什么要去找呢?可见他心胸豁达,顺任自然,将小我融入到了大我之中。孔子说把“荆”字去掉就好了,那就变成了楚人丢了弓就由楚人拾到它,可见范围扩大了,不再是荆楚这个小地方。而老子最后说,再把“人”去掉就好了,那就变成了楚失去了弓,就由楚得到它。这里已经没有了人, 因为人都是有物欲的,老子的意思是,得之于天,还之于天,得之于大地,还之于大地,来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何必执着于它属于谁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境界是最高的,没有利益得失,不仅无小我,甚至大我都没有了,真正达到心无挂碍、清静无为的境界。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有老子这样的境界,那就算得道了。
正确解读世间万象
碰到问题时,我经常说过一句话:面对他,接受他,解决他,放下他。 这是一个正确的思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会宏观地、从事物整体高度去看,当你今天去回想十年前碰到的某件事,你会觉得那是一个很小的事,当初为什么那么纠结呢?回过头来想想今天所碰到的事情,如果再过十年以后去想,不也同样如此吗?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以抹平一切,世事的运转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一直向前,我们又何必执着于生命中的那一点呢?你这样去想的时候,今天碰到各种问题都不会把它放到无限大,而是缩得极其小,你就可以举重若轻地解决掉。所以,我们的痛苦来自哪里?就来自没有一颗正确解读的心。
一颗智慧的心,同时一定是包容的,慈悲的。因为他明白这世界的残缺,不够完美,所以必须包容。明白不完美,即是一种完美。因此,他会修炼成一颗柔软的心,这便是慈悲。他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不会对别人抱过高的要求,他能接受别人的缺点、错误和罪恶,乃至于去怜悯对方。这样的人,才能把自己解脱出来。
昨天下午,跟一个上海人聊天。他说,师父,到底有没有鬼?我说有。他说,到底有没有来生?我说有。他说,那我未来到哪里去啊?我说,假如一个人整天和别人闹矛盾,和别人争斗,不开心,他活着已经很痛苦了,这就是人间地狱。如果一个人整天很安乐,很清静,很愉悦,没有烦恼,那他活着时就已经是人间天堂了。你想,你的频率和天堂相应,死后肯定上天堂,与地狱相应,死后肯定下地狱,因为天堂和地狱本来就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你的心是黑暗的,自然就坠到黑暗的地方与其相适应,心是光明的,当然就到光明的境界与其相适应,这就像鱼只能游在水中,不能活在沙漠里,而骆驼只能活在沙漠里,不能存在于水中。
活在世间,首先要正确地解读财色名利。就说名吧,它对现代人吸引力很大,有人穷其一生就为了出名。我们看到那些明星好不羡慕,有那么多粉丝,在电视上魅力十足。但当你真正成为这样的人时,才发现不是那么好受的。走路要戴一个口罩,一个墨镜,生怕别人认出来,否则一不小心就被围住,要签名,开始你可能觉得挺有趣,很有成就感,但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一直如此,你还不烦吗?你上个厕所,都谨防被狗仔队逮住。你和一般朋友约个会,都防止被媒体编成绯闻。你洗个澡,先要检查一遍,怕被人偷拍。你随便说一句话,要十分谨慎,以防你的言论成为报纸、网络上众矢之的。你想,这样的生活自由吗,舒服吗?
所以,不要去羡慕那些名人,他们的苦恼不是你能体会的。你只看到他们外表光鲜的一面,却不知他们心酸和烦恼的一面。这不是说没有吃到葡萄硬说葡萄酸,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人生就是围城,你希望成为名人,说不定有的名人还真希望过平凡人的生活呢。
开发自己
回首往昔,我在佛学院教书那几年,学生出得人才是最多的。佛学院创建15年, 那几届出来的人才,说实话,都没有超过他们。这是什么原因?——要影响一个人,就要开发他的思维,把他内心燃烧的火焰点燃。同理,如果一个老板,你要把员工内心渴望成功的那个火把点燃,当被点燃起来的时候,他自己就欣欣向荣,你根本用不着拿鞭子在后面赶。所以,作为老板,你首先要有这样一个高度和格局,才能引导别人。因此,我希望这堂课不是一堂说教的课,而是一个我跟你们心灵碰撞、交流的过程,至于你能接受多少,理解多少,收获多少,还是听完后立马顿悟超过了讲课的老师,那要看你的慧根了。
我希望大家不断地把心打开,把思维拓展,人站立的高度决定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试行一下,坐在飞机上往下看是什么感觉?站在大海边眺望是什么感觉?面对一望无垠的沙漠又是什么感觉?站在墓地里是什么感觉?到医院里面看病人、到殡仪馆看死人是什么感觉?到幼儿园看儿童、到火葬场看黑烟又是什么感觉?……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你面临的所有问题都哗然解开了,如一把锁,你能听到打开的声响。——真的,可能一刹那间,你就心开意解。那么,恭喜你,你开悟了。解脱了。升华了。
《菩提树下问来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