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樹下問來人▪P2

  ..續本文上一頁…等等,毛病太多了。使這個受正規教育出來的人無法忍受,最後她要跟他離婚,朋友們都去勸告她。因爲她還年輕,沒法理解婚姻的實質。

  我記得有個新聞報道是這樣的:一對年輕夫妻,男的是一個經理,女的是一個護士。女的是素食主義者,男的每天卻大魚大肉。就因爲吃飯,一天到晚吵架。實際上這個女的很愛男的,男的也很喜歡這個女的,結果呢,竟然不歡而散,家庭破裂了。

  婚姻和戀愛是完全不同的。戀愛時的那個感覺你想完全移植到婚姻當中,多半會失望。不僅對對方失望,甚至對自己,也失望。婚姻的實質是,當你選擇了一個人,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這個人所有的東西你都要接受下來,如果說接受不了,那你當初爲什麼要嫁給他

   婚姻沒有十全十美的,你只愛他的優點行嗎?——缺點,就隱伏在他優點的背後——當你看到山的陽面燦爛明亮時,山的陰面一定是陰翳沈暗的。一陰一陽爲之道嘛。

  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也可以是“戀愛關系”、“婚姻關系”。但“戀愛關系”常常是非常短暫的,進入“婚姻關系”之後,你如何讓他對你不厭倦不失望?一個好的客戶和企業就應該是夫妻關系、家庭關系,長期保持穩定,有種信賴的歸宿感。

  那麼,作爲企業,你應該怎麼做?你應該讓自己的價值不斷提升,服務不斷到位,魅力不斷增加,時刻讓來到身邊的每一個客戶,都沒辦法離開你,那你就成功了。

  比方說,你給對方做美容,那你就要了解他的生活習慣、了解飲食,了解皮膚,了解他居住的環境,等等,然後針對他不同的個體情況,提供相應的産品。不能說我現在就是一張萬能膏藥,所有人都可以貼。當你真正能爲對方著想的時候,他就會被這種誠意打動,即使你的産品還不夠十分好,他也可能成爲你的“家庭成員”。

  聰明人與傻子

  我認識一個人,很聰明,腦子轉得比誰都快,但他做生意就是賺不到錢,爲什麼?因爲他太聰明了,太精明了,人家都不願跟他合作。有一天他看到一張報紙,突然醒悟過來。這張報紙上有李嘉誠跟他兒子李澤楷講的一段話,他說,你投資本來應該拿大份,拿80%,你就拿60%,吃一點虧,然後很多項目都來了,這個讓你做,那個讓你做,最後,你比原來賺得還要多。

  道理就是如此。聽說香港的一個經紀公司,許多名人都在裏面,每次一個歌星去演出,可能收入100萬,他只提取4萬。但是這個公司,每年的盈利比最有名的歌星都高幾十甚至上百倍。爲什麼?因爲吃虧是福,他肯吃虧。一個肯吃虧的人當然是有福報的,因爲他吃虧的那部分就相當于布施了。再者你想想,誰不願意和肯吃虧的人多交往、多合作呢?所以,肯吃虧的人一般人緣都非常好。而對于世俗的人來說,活在世上什麼最重要?當然是人脈。有了人脈,你還沒得賺嗎?

  再去調查調查,看看那些得癌症的多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多是些精明的人,心氣過旺的人,不肯吃虧的人。你見過一個傻子得癌症嗎?沒有。他沒有一天睡不著覺,沒有一件事放不下。別人欺負他,他照單全收,別人戲弄他,他轉眼就忘了。所以,一個聰明人就應該向傻子學習,這也算難得糊塗。

  以前村裏有個傻子,大家都笑話他,有人掏出5元和10元錢,問,你要哪個?他每次都拿5元。最後有人實在憋不住了,說你真傻啊,連10元和5元都分不清!那個傻子反過來說:你才傻呢,我如果拿10元,下次連5元都沒人給我了!

  這個傻子可以說大智若愚,眼光長遠。所以,那些常常說別人是傻子的人,說不定自己才是傻子呢。

  再看一個典故,《呂氏春秋》上說,有一個荊楚地方的人丟了一張弓,但是不肯去找,別人問他,他說:“荊楚的人丟了這張弓,就由荊楚地方的人拾到它,我爲什麼要去找呢?”孔子聽了這個話後,說:“去掉“荊”字就好了。”老子聽了後又說:“再去掉“人”字就更好了。”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這個荊楚的人丟了一張弓不肯去找,他說我丟了,自有荊楚的人拾到它,他拾到他就可以用,那我爲什麼要去找呢?可見他心胸豁達,順任自然,將小我融入到了大我之中。孔子說把“荊”字去掉就好了,那就變成了楚人丟了弓就由楚人拾到它,可見範圍擴大了,不再是荊楚這個小地方。而老子最後說,再把“人”去掉就好了,那就變成了楚失去了弓,就由楚得到它。這裏已經沒有了人, 因爲人都是有物欲的,老子的意思是,得之于天,還之于天,得之于大地,還之于大地,來之于自然,還之于自然,何必執著于它屬于誰呢?

  從這裏可以看出老子的境界是最高的,沒有利益得失,不僅無小我,甚至大我都沒有了,真正達到心無挂礙、清靜無爲的境界。

  我們在生活中如果有老子這樣的境界,那就算得道了。

  正確解讀世間萬象

  碰到問題時,我經常說過一句話:面對他,接受他,解決他,放下他。 這是一個正確的思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會宏觀地、從事物整體高度去看,當你今天去回想十年前碰到的某件事,你會覺得那是一個很小的事,當初爲什麼那麼糾結呢?回過頭來想想今天所碰到的事情,如果再過十年以後去想,不也同樣如此嗎?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可以抹平一切,世事的運轉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爲轉移,一直向前,我們又何必執著于生命中的那一點呢?你這樣去想的時候,今天碰到各種問題都不會把它放到無限大,而是縮得極其小,你就可以舉重若輕地解決掉。所以,我們的痛苦來自哪裏?就來自沒有一顆正確解讀的心。

  一顆智慧的心,同時一定是包容的,慈悲的。因爲他明白這世界的殘缺,不夠完美,所以必須包容。明白不完美,即是一種完美。因此,他會修煉成一顆柔軟的心,這便是慈悲。他對人性有充分的認識,不會對別人抱過高的要求,他能接受別人的缺點、錯誤和罪惡,乃至于去憐憫對方。這樣的人,才能把自己解脫出來。

  昨天下午,跟一個上海人聊天。他說,師父,到底有沒有鬼?我說有。他說,到底有沒有來生?我說有。他說,那我未來到哪裏去啊?我說,假如一個人整天和別人鬧矛盾,和別人爭鬥,不開心,他活著已經很痛苦了,這就是人間地獄。如果一個人整天很安樂,很清靜,很愉悅,沒有煩惱,那他活著時就已經是人間天堂了。你想,你的頻率和天堂相應,死後肯定上天堂,與地獄相應,死後肯定下地獄,因爲天堂和地獄本來就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你的心是黑暗的,自然就墜到黑暗的地方與其相適應,心是光明的,當然就到光明的境界與其相適應,這就像魚只能遊在水中,不能活在沙漠裏,而駱駝只能活在沙漠裏,不能存在于水中。

  活在世間,首先要正確地解讀財色名利。就說名吧,它對現代人吸引力很大,有人窮其一生就爲了出名。我們看到那些明星好不羨慕,有那麼多粉絲,在電視上魅力十足。但當你真正成爲這樣的人時,才發現不是那麼好受的。走路要戴一個口罩,一個墨鏡,生怕別人認出來,否則一不小心就被圍住,要簽名,開始你可能覺得挺有趣,很有成就感,但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一直如此,你還不煩嗎?你上個廁所,都謹防被狗仔隊逮住。你和一般朋友約個會,都防止被媒體編成绯聞。你洗個澡,先要檢查一遍,怕被人偷拍。你隨便說一句話,要十分謹慎,以防你的言論成爲報紙、網絡上衆矢之的。你想,這樣的生活自由嗎,舒服嗎?

  所以,不要去羨慕那些名人,他們的苦惱不是你能體會的。你只看到他們外表光鮮的一面,卻不知他們心酸和煩惱的一面。這不是說沒有吃到葡萄硬說葡萄酸,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人生就是圍城,你希望成爲名人,說不定有的名人還真希望過平凡人的生活呢。

  開發自己

  回首往昔,我在佛學院教書那幾年,學生出得人才是最多的。佛學院創建15年, 那幾屆出來的人才,說實話,都沒有超過他們。這是什麼原因?——要影響一個人,就要開發他的思維,把他內心燃燒的火焰點燃。同理,如果一個老板,你要把員工內心渴望成功的那個火把點燃,當被點燃起來的時候,他自己就欣欣向榮,你根本用不著拿鞭子在後面趕。所以,作爲老板,你首先要有這樣一個高度和格局,才能引導別人。因此,我希望這堂課不是一堂說教的課,而是一個我跟你們心靈碰撞、交流的過程,至于你能接受多少,理解多少,收獲多少,還是聽完後立馬頓悟超過了講課的老師,那要看你的慧根了。

  我希望大家不斷地把心打開,把思維拓展,人站立的高度決定了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試行一下,坐在飛機上往下看是什麼感覺?站在大海邊眺望是什麼感覺?面對一望無垠的沙漠又是什麼感覺?站在墓地裏是什麼感覺?到醫院裏面看病人、到殡儀館看死人是什麼感覺?到幼兒園看兒童、到火葬場看黑煙又是什麼感覺?……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你面臨的所有問題都嘩然解開了,如一把鎖,你能聽到打開的聲響。——真的,可能一刹那間,你就心開意解。那麼,恭喜你,你開悟了。解脫了。升華了。

  

《菩提樹下問來人》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步步蓮花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