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问题套着小问题,小问题又衍生新的问题,你烦恼不断,觉得人生怎么这么不顺啊!如果你能直面自己,自然善于总结自己,这样就更容易解决问题,最终超越它。
好,我们第一个讲的是光明心。光明心非常重要,正如电灯之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家庭有光明,就充满幸福和欢笑,内心有光明,整个人就心安。光明跟黑暗是相对的,又可以互相转化,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时,如果看到的是它的阴暗面,那光明就在眼前消失了。如果看到的是积极、美好的一面,那黑暗等负面情绪就消失了。它们是一枚钱币的两面。
光明心会让我们整个人充满在轻安、自在、愉悦的状态里,你对人生会更积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勇于接纳。我一直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人,也没有最坏的人,只有可用与不可用之人。你把每一个人优点用到最好同时又避免了他的短处,你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一个出色的木匠眼里,天下没有废弃的木料。同样,天下本无无用之人,你不能用他,只是把他放错了地方,只是缺少一双伯乐的眼睛而已。你为什么缺少伯乐的眼睛,因为你的内心没有光明。
但要达到内心光明的境界,有个至关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只有看透生死,才能真正放下,放下了内心才会坦然,没有恐惧,没有挂碍。这时候,才会真正生起智慧,生起光明。
而要看透生死,就要站在出世间的高度去看待事物,不要局于这一生一世的得失。是站在宇宙的成住坏空,看待潮起潮落花开花败。我们应该知道,无常是永恒的,变化是不变的,所有抓在手里的东西都将失去,随风而逝。故而,应该洒脱地面对一切,做个不为外物羁绊心灵自由的人。
悠悠清凉心
悠悠清凉心,南山如画屏,坐观青天月,本性自清静。
第二,清凉心。
清凉心就是清净心,因为心静自然凉,只有内心静了,才会清凉自在。
不要看就这么简单一个词,真要达到内心清净的状态,是非常不容易的。
到寺庙去,我们常看到佛像前供有三杯水,什么意思,难道佛菩萨也口渴吗?这其实是表象。清水代表纯净无染的那种状态,众生每天看到它的时候,内心就被净化了。很干净的一杯水,如果拿筷子一搅,就会变浑浊。怎么让它清澈下来呢?只有让它静下来,沉淀下来。因此,我们每天也要找一个时间让自己的内心沉淀下来。当内心沉淀下来,你看到的问题就很清楚。当你清楚的时候,心是通透的。所以修行就是时刻使自己处于那种通透的状态,不要有太多分别,太多执着,太多妄想,太多世故,太多是非烦恼,去污染它。
禅修,我们简单地表述就是“独一静处,专精思维”。首先是独一,然后是静处。独一就是一个人,一个人静处,然后把你散乱的心收摄回来,聚于一点,反光自照。
这八个字组成了一面镜子,任何情景,皆能栩栩如生映在这面镜子里,这便是观照。眼睛所看的色尘,鼻子所闻的香尘,舌头尝的味尘,耳朵听的声尘,身体感受的触尘,意识所缘的法尘,总共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人的六根。我们通常说“六根不净”指什么呢,指你的眼耳鼻舌声意一直向外攀援——活在自己的感官世界中,被自己累世固有的习气所左右,牵引,这样一刻也不能平静。因而,修行就是要抛弃感官,关闭六根,用庄子的话说“心斋坐忘”,达到虚静空明,与道合一的境界。这是最终极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清净心就会生起。功夫越深,清净程度也越高。
我们知道,三恶道是恶鬼、畜生和地狱,大家都不愿意去。三恶道的众生污染非常严重,换句话说,他们的内心都是非常不清净的。鬼的业因是什么?贪。贪财色名利,鬼的那个心就是贪心,贪心就是鬼心。瞋恚呢,是地狱心。所以喜欢发脾气的人,怨恨心重的人,他最后走的就是地狱道。有的人一生修行,但临终时一念嗔恨,堕至地狱,实在可惜。因此,每当要发脾气时,我们一定警觉,平时要修忍辱,就是遇到再大的侮辱也不发脾气,也不嗔恨,为什么,那些魔子魔孙就是来引导我们下地狱的,你一发脾气,正中下怀,就上当了。所以人要成就正果,必须接受邪魔外道的考验,接受各种诱惑的考验。他一引诱你,你就去了,这是愚痴。一次恋爱失败,走不出来,便要自杀,这也是愚痴。人之所以愚痴,还是智慧没开,智慧没开内心就缺少光明、缺少正见。缺少光明,缺少正见,就不清净,里面被乌七八糟的东西占据。所以外面是魔,你里面也是魔,外魔一来,内魔相应,同气相求,他们就哥俩好,生意谈成了!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事、物不起贪瞋痴,就断了三恶道的缘。在累生累世的阿赖耶识里,我们每个人都有三恶道的因,都有这个种子存在里面,但是现在,你三恶道的缘断了,来生就绝不会堕三恶道。如果你现在还天天贪瞋痴,那就非常危险,你想一想,里面有因,外面又有缘,因缘和合,这个就非常麻烦。所以祖师大德们教我们一个方法:起心动念都转成“阿弥陀佛”,没事就念它,以一念代万念,其它的都不用去管,这时候你心就是清净的,因为你心中只有阿弥陀佛,而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寿,是至清至净之体。
一个人心念正了,心地清净了,看经就容易明白。有人觉得似乎有佛菩萨加持我们,其实没有佛菩萨加持,而是我们的心跟他们相应。你的心是佛心,佛说的话你自然就懂,你的心是菩萨心,菩萨说的话你当然就明白。如果我们的心是贪嗔痴,是乌烟瘴气,跟佛心不相应,他怎么讲你都不明了。佛弟子皈依的时候,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实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六祖慧能就这么念的,为什么呢,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
当你的心是“觉、正、净”,佛的心也是“觉、正、净”,佛的这些言论,全是从“觉正净”里面流出来的。这时候,佛所讲的就是自己讲的,佛所做的就是自己做的,这就叫相应。如果我们的心还是迷、邪、染,佛亲自来教,也转化不了我们。
为了使我们的心达到清净无染,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行外,还有个方法就是坚持打坐。打坐是让我们回归到原点的一个最好方法。回归到什么原点?回归到没有被污染前的那个状态,“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但是我们很难坐下来,有的人十分钟都坐不住,这正是内心不清净的表现。想一想,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在做什么呢,拿着手机不断地玩,或者打游戏、上网,或者找人喝酒去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没办法独处,心是散乱的,所以需要找外在的东西依靠一下,这说明我们的内心不够丰足,不够圆满。
一个能独处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丰富的。内心丰富的人,对外在物质的需求自然减淡。物欲淡了后,他的人格魅力、精神境界、自立自强等各方面,都会不断加强、提升,最后会达到一个令人敬仰的高度,这样的人才可以成大事。
现实生活中,一个思想丰富的人,他的生活往往简单,反之,一个思想贫乏的人,才需要外在的包裹和武装,把生活搞的非常复杂,把自己搞的像模特一样穿金戴银,涂红描绿。其实这种人内心是非常虚弱的,这种人一旦家庭出现变故,破产,被爱人抛弃,或者被关进监狱,他们就奄奄一息了,因为他们依靠的东西没有了。而那些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即使进了监狱,仍然充满快乐或者斗志,因为他们的内心足够丰富和强大。
红尘是道场
今天我们讲了光明心和清凉心。这两心是互相联系的,不能绝然分开。你的心一旦充满光明,自然就会相对清凉,你的心一旦清凉,自然就生出光明。
而打坐,是我从专业角度传授给大家训练此心的方法。打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想获得真实利益,就要一直坚持下去。当你到一定时候,打坐不再是个苦差事,而是你心甘情愿乐于去做的一件事,为什么?你已经尝到了“禅悦”。所以关键是开始这个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打坐,只是我们训练光明心和清凉心一个比较集中的方法,本是我们僧人修炼的方法。其实在打坐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事,时时处处都可以修炼光明心和清凉心。佛曰:一切声色尽是佛事。在生活的道场中,在红尘万丈中,正是修炼它的最佳去处。
《清凉山上光明照》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