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灵一梦解禅机▪P2

  ..续本文上一页智者,更多人死时都执迷不悟,而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是活着时就已经了然人生之一切,从而调整了相应的步伐。

  昨天,有个房地产的老板来诉苦,他在全国有十几个楼盘,市场做得非常大,房子卖得非常好,却跑到我这来,对我说了一大堆困惑,什么资金跟不上,手下人不行啊,等等。最后我跟他讲,第一,钱要大家赚。第二,你想想,自己这大岁数了,多赚十几个亿少赚十几个亿,还不一样嘛?现在你把所有楼盘卖掉,钱十辈子都花不完。为什么要纠结于此呢?你想想,自己走到今天,钱有了,名望,地位都有了,还妄求什么呢,生命对你来说还剩下多少,你能花多少?一碗稀饭,就吃饱了,山珍海味你还不一定能消化。……

  所以对于我们的人生,一定要深入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事实上,当我们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才能真正解脱。这时进入的一种状态叫实相状态,就是进入了本体,进入了宇宙大道,与“道”合而为一。此时,你产生的智慧远非常人能够想象,这时候你的智慧是通透圆融的,是无碍、无瑕的。因为你对事物存在的规律一清二楚,对宇宙的成住坏空了然于心,能够站在生死的高度看待人的一期生命,能以匆匆“过客”的身份安于一席之“坐庄”,此时你就成为生命的智者,不会被任何表象所蒙蔽。《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告诉我们人生的终极智慧。什么相呢?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真正的智慧就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眼中无此四相。比如现在这个椅子,有椅子的相,它看起来很好,很结实,但是有一天,它终将消亡,一切不复存在。同样,现在这个房子,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它又成什么样子呢?它也在成住坏空的过程。所以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上的一切,包括我们人,都是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当我们身体的因缘尽了时,它就会变化,分离,死亡。

  因此,一切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今天你健康,明天未必健康,今天你活着,明天未必还活着……这就是佛教讲的无常,空。当我们明白此道理,就会安于当下,执而不着。因为空不是无,“空”之中存在着“有”,“有”中孕含着“空”。不断切换,推进,无始无终。

  但人往往看不透这些东西,说,我钱越多越好,名望越高越好。当你追求“我应该怎么”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不“怎么”了,你追求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成为你的障碍。

  你追求金钱,就被金钱迷惑,就无法驾驭它,因利生害。这个钱本来可能给你带来快乐,现在却给你带来烦恼,本来可能给你带来便利,现在却给你带来麻烦,本来可能给你带来幸福,现在却给你带来灾祸。其他的东西无不如此。因为你已经迷失掉自己,失去了驾驭它的能力。

  心的解放

  有人说佛教是迷信,为有神论。我说佛教不是有神论,它是所有宗教里面最物质的,最讲科学的,——它就是讲物质的生灭,宇宙的构成。

  其实不管科学家也好,政治家也好,哲学家也好,自古至今,每个人都以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进行系统分析,然后总结出一套理论——基督教是这样看待的,伊斯兰教是那样看待的,苏格拉底是这样看待的,柏拉图是那样看待的,不过有的变成了哲学,有的变成了宗教,都是对这个世界进行解读,仅此而已。

  所不同者,只是层次不同,看到的风景不一样,有人站在5层楼,有人站在10层,有人站在20层,他们看到的境界有圆满不圆满、究竟不究竟之别。所以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他是没有局限的,所有的局限都是我们人为设定。当你站到一定高度,不会对别人的思想有排斥,有敌对。我们的寺院是佛教的禅宗,但是我们每次吃饭前都在念《道德经》和《论语》,大家知道《道德经》道家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可我们并不排斥,因为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精华,都有可取性,都可以为我所用。

  禅修的目的,就是要解脱自我,把自己解放出来,突破一个个思想的藩篱。禅宗是从慧能开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当下成佛”,这就是去掉一些繁琐的理论,文字上桎梏,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当然顿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它与过去世的积累有关,但无论如何,开悟是禅宗重要一环。

  禅宗中有许多公案就是记录师父如何让弟子开悟,有个丹霞烧佛的故事很出名:

  说丹霞禅师到处游方,有一次到了洛阳慧林寺,遇上大寒天气,他就把殿上的一尊木佛劈碎了来烧火。师兄看到后大惊失色,说:“你怎么把佛像烧了呢?”丹霞用拄杖在火灰里拨拨,说:“我看看有没有舍利子。”师兄说:“你糊涂了吧,木头像怎么会有舍利子!”丹霞说:“既然没有,烧烧何妨,我就再取两尊来吧。”

  按照一般的寺院规定,丹霞这是大不敬,犯了五逆重罪,但丹霞烧佛的行为,实质是想告诉我们不要着相,《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所以,一切的关键乃人的内心,生活中造成巨大困惑的,就是我们的心,当心改变过来,世界就改变了。

  为什么我们的企业不能创新,为什么我们没有中国式管理,为什么我们处处学习别人的经验而没有自己的建树,为什么我们总走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当学生?就因为我们长期以来被传统的思想禁锢,失去了本自清净的根性。什么是自性?我们本自具足清净圆满的智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那个清净的根性一旦污染,就失去了能生万法的功能。

  为什么近百年来,我们中国没有出一个自然科学,医学、物理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我们的教育把人的能动性禁锢了,教育的目的就是高分,所以学生都死记硬背,擅长纸上谈兵。同时,我们父母的教育也把孩子禁锢了,从小就给他们灌输考高分,进好学校,将来出来找好工作的理念、蓝图,至于人文方面的意义和思想,根本不值得一提,被现实的利益打得落花流水。

  即便追求现实的利益和成功,俞敏洪的一段话也值得思考: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成功之路也不尽相同。高考并不是奋斗的终点,不管成绩如何、读什么大学,都不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关键。决定个人成败的是伴随一生的胸怀、精神和勇气;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无穷无尽的马拉松。

  所以,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步,甚至是很不重要的一步,但在我国恰恰相反,如果我们的教育制度能借鉴美国,由严进宽出改成宽进严出,效果就不同了。

  现在,我们的企业对下面员工管得太多,我们的政府对我们的企业又管得太多,所以把大家的手脚束缚住了。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充分完成“服务职能”这一转换,当然,这需要时间。

  有时候我在想,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本来是莫大功绩,但此后“车同轨书同文”,把文字和度量衡等等都统一起来,思想也统一起来,最后,我们的思想就被禁锢了,失去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此后,新的东西很少出现。这不能不说是它的副作用。

  好,下午和大家简单分享的,就是通过禅修这样一种有效手段,去深入我们的内心,发现我们的内心,解放我们的内心。心解放了,一切都解放了,做什么都可以达到自由无碍的状态,再把这种状态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无不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空灵一梦解禅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什么是八正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