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培德修身了凡心▪P3

  ..续本文上一页习气所左右,烦恼和习气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你的“贪嗔痴慢疑”没有消除。人的眼耳鼻舌身口意直接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好听的你会多听,好看的你会多看,好吃的你会多吃,好玩的你会多玩,渐渐的你的心就被六根所蒙蔽了,这样一来,烦恼和习气就生出来了。

  第八:护持正法

  当别人兴建大利利于一切众生的时候,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随喜赞叹他,即便这个人做的事情只有一半是好事,一半是坏事,也要去赞叹他。这个世界对于是非好坏本来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划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掺杂着别的事情一起发生,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不能一巴掌拍死,就好比任何一个人不管他做得好与不好,都会有人赞叹他有人批评他。

  做任何事情实际上都是人的一种抉择,你抉择了恶,善就在你面前消失,你抉择了无漏,有漏就在你面前消失。在佛法里,般若所产生的力量,就是抉择的智慧,我们具备了这种智慧,你就会发现,从此以后你敏锐的眼睛会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做出不同的抉择,产生的力量就会不一样,出门之前你抉择乘什么交通工具,在十字路口你抉择往哪边走,途中遇到事情,你抉择现在处理还是以后处理,不同的抉择产生不同的方向和生活轨迹。

  抉择未必都是有智慧的,讨好你的人你就跟他交往,说你坏话的人你就不跟他交往,这样的抉择未免太过于草率,你应该去思考他那样做的原因,为什么有人爱讨好你有人爱说你坏话,如果讨好你纯粹是阿谀奉承,是为了从你身上捞得什么好处,你跟这样的人交往多了,自己也会被他的习气所感染,最后变成和他一样的人,面对这样的人,我们需要有明智的抉择。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大同小异的问题,要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抉择。我有一次去一个大寺院参加法会,有三百人吃饭,那个住持对伙食费的事伤透了脑筋,说要算一下花了多少钱,要大家随喜一下,我当时就说他不要太短见了,有这么大的事业,还要担心那点伙食费,从那以后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变得一文都不值。类似的事情每天都会在我们身边发生,有的人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在事业上,倒整天为一些小事忧心忡忡,这有点本末倒置了,得不偿失。相反,有的人把心思全部放在事业上,想尽办法去利益一切众生,我们身边如果有这样的朋友,应该好好珍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完成心愿。

  有些人交往到一定程度就不值得再交往下去了,因为他们的心胸太狭隘了,没有开阔的眼光,跟他们交往下去,不但自己不会进步,反而会变得和他们一样狭隘。就是说,你也不要因为你的境界高而沾沾自喜,更不要到处去炫耀,你要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够分辨出身边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而根据这种判断做出抉择,哪些人值得交往,可以交往到什么程度,哪些人不值得交往。爱说好话却没有一句是实话的人很可怕,他每天把你捧到天上去,让你变得看不清自己,最后意志消沉,失去斗志。相反,有些说你坏话的人,可能确实是因为你有些方面做的不够好,他在纠正你,只是纠正的方式不得体,对于这样的人,就不能因为受不了他的言语而不跟他交往,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应当做出智慧的判断。

  作为佛弟子,大家应该有这种觉知,就是要尽自己所能护持正法,让佛法永远流传下去,并通过努力学习,不断用佛法改变自己,去利益身边众生,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庄严佛土、利乐有情。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努力去做。我们寺院有一个女居士,每次来都会带走很多小册子,大包小包地带到公交车上去发,她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可笑的,她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佛法,得到受益,这是用切身行动来护持正法、弘扬佛法,是很大的功德。我们如果有护持正法的心,就要把佛法装进心里,随时拿出来跟别人分享,把我们的小册子装进包包里,遇到有缘的人就拿出来布施给他。你在一个人黑暗的心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说不定就会结出一个佛的正果,这颗善良的种子很可能会使那个人发菩提心,去行菩萨道,那样子你的功劳就非同小可了。所以我们不要吝啬去跟别人分享佛法,如果你是一名居士,就要想着随时随地去度化众生。

  你在念经的时候,也可以邀请天龙八部、一切鬼道众生来和你一起念,这样你就在无形中给众生撒下了善良的火种,让佛法在众生心中燃起火焰,它不断蔓延开来,就会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此而受益。少康大师早年弘法,在大街上对小孩子们说,谁会念阿弥陀佛就给他一个铜板,小孩子们都争相念起来。台湾的慧律法师弘法也很有趣,有段时间不管他去哪里,都会有一群大卡车跟着他跑,场面非常壮观,其实那是他广结善缘的结果。今天有人喜欢听你说话,那是因为你以前跟无量众生结下了善缘,不管你说好说坏都有人喜欢你,为什么呢?因为你法缘好。

  我们在成佛之前一定要广结善缘,你度化了别人,在你成佛以后他们就会成为你的护法。《华严经》里描述说:“一佛出世,万佛护持。”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那些弟子都是他的护法侍者,事实上是无量诸佛化成他的弟子来成就他。也不一定是出家修行才这样,世俗世界也遵循这种规律,比如你在生活中广结善缘,你创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支持你,政府、乞丐都帮你,哪还有不成功的道理?那些大企业家,能把企业办得那么大,也是广结善缘所结出来的果实,那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没有过去积累的福德,不可能成就今天的事业。不要总认为别人的成功是偶然,偶然的前面一定是必然。有些人做什么都不顺,总是走霉运,并不是他不聪明,那是因为他没有福报,他今天这个果是过去种下的,所以你要想明天得到什么收获,你今天就要种下什么种子。

  不要怨天怨地,不要怨社会和你的员工,好好找自己的原因。有一个女居士,人很漂亮,也多才多艺,唱歌跳舞样样都是她的强项,有一次她向我诉苦,说为什么自己做得那么好却得不到领导赏识,工资只有那么点,也没有名气。我就问她,你说你做得好,你有哪一首歌或哪一支舞被全国人民认可了?学佛那么多年,却没有领悟到佛法的真谛,整天计较得失,而没有把心思放在自己的事业上,又怎么会有理想的收获呢?所以一个人再怎么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如果没有用心耕耘,也不可能收获成就。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你可以不认可这种观点,继续按照你以前的方式来做,等你福报消完,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会身体力行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广结善缘,广种福田,在一言一行中为自己积累起大福报。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善士闻道,起而行之;中士行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于为道。”有睿智慧根之人,听到大道理会如雷贯耳,并身体力行,每天坚持去修行;智慧和根基平平的人,听到道理会将信将疑,做两天歇两天,最后抛到了脑后,有一句俗话说:一年学佛,佛在眼前;三年学佛,佛在身边;十年学佛,佛在天边。没有慧根睿智之人,听到道理哈哈大笑,认为是无稽之谈,胡说八道。我们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类人,是真正发心去修行了,还是每天浑浑噩噩活在这个世间,搓搓麻将,泡泡酒吧,去年这样过,今年这样过,明年也这样过,十年前是这样过,十年后还是这样过,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目标,也没有追求,这样的人生,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们很少去自我反省,从今天开始,每天要抽出一点时间来好好反省自己。

  当你在护持,同时也在被护持,这是一种相互帮助和促进的关系,当我们付出的时候,事实上我们也是最大的受益着,就好比我们在微信上看到一些好的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朋友也会把他们读到的好的东西发到你这边来。再比如我们的读书会,表面上看是我们无条件地寄出去很多书赠送给读者,实际上读者们也会把他们觉得好的一些东西寄来跟我们分享,这其实是一个相互的交流学习、增长善缘的过程。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刻审查自己的内心是正还是邪。是正,你的人生会越走越宽敞,内心会越来越丰富,无论家庭、工作还是事业,都会越走越好;是邪,你的人生会越走越窄,最后陷入窘境,走投无路。所以我们要护持正法,弘扬正确的道场。

  第九:敬重尊长

  家庭中的长者,德高望重的人,还有那些学识渊博、修行高深、内心清净、行为精进、利益众生的人,无论年龄长幼,都应该去敬重他们,敬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敬重。前不久我去一个小寺院参加活动,市里面领导看见我,就问我怎么会到这儿来,市里面开会我都不去,我说只要我有空我都会去,市里面开会我没空,没办法。

  别人邀请我的事,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空我都会去参加,那些大寺院举行法会,全国各地的高僧都云集在那里,我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相反,那些小寺院更需要我,我去了可以帮他们做点事情。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几年前我刚到香海的时候,这里一片荒芜,只盖好三门殿和食堂,还欠了三百六十万债务,因为我是从普陀山过来的,认识普陀山的方丈戒忍法师,戒忍法师当时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佛教协会会长,各种职衔集于一身,我那时很想把他请过来给我们增加点人气。我亲自跑到普陀山去请他,他答应要来的,结果第二天活动开始了,他又说没空就没来,市里面的很多领导听说戒忍法师不来了,他们也不来了,把我从头顶凉到了脚底。从那时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还是要好好修行自己,依赖别人是没有戏的,我深深体会到办小寺院的艰辛,所以有小寺院邀请我,只要有空我都会去。

  作为出家人,不能以世俗的价值观来处世,如果按照社会地位和官场身份来普法,那就不能称之为正法,染上世间习气,是对佛法的玷污,讲出来的佛法都变味了。我们寺院搞特别重大的活动都不会刻意去请名人,我们都是自力更生,尽我们之所能来维持道场的清净。我们也不拘泥于形式,有的寺院搞夏令营还要搞开幕式,我们连开幕式都免了,因为开幕式要花钱,是撑门面,为了门面而铺张浪费,实在是得不偿失。我们搞活动都是以普法为中心,直接就切入正题了,我们要做的是让更多的信众接触到真正的佛法,维护佛陀的教义,而不是追求虚华的外在形式,虚华的东西毫无意义。

  学佛之人,要破除世俗的价值观念,不应该让金钱、名望和地位羁绊了弘扬正法的脚步,《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那些世俗世界里的金钱、名望和地位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虚无缥缈。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充分把握自己的一生,去广种福田、利益众生、护持正法、济世救民,秉持这种理念的人,他才能获得大福报。

  第十:爱惜物命

  有一次下雨过后,在我们寺院的路上,从地底下爬出来很多可爱的蜗牛和蚯蚓,走路都要特别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踩到,我们的师父和义工看见了,就把它们捡起来放到路边的草丛里,避免走路时误伤到它们,这就是爱惜物命的一个表现。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男青年很爱一个女青年,后来女青年和另外一个人结婚了,男青年很难过,闹着要自杀,他跑到庙里跟师父倒苦水,师父笑一笑说:我给你讲讲你们的前世今生,上辈子有一个女青年死在了路边,千万路人经过却没人搭理,最后尸体腐烂,爬满蛆虫,有一个过路的男青年看见了,不忍目睹,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住她,后来又路过一个男青年,挖了一个坑把她埋了,那具女尸就是你的前任,脱下衣服盖住她的那个人就是你,因为你的一个善意的举动,你们结下了今生的缘分,可是那个掩埋尸体的人,才是她的归宿。

  上辈子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影响到这辈子的姻缘,更何况今生今世,那些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中伤害到的物命,它们也必然会在今生或者来生,给我们带来果报,那是什么样的果报,不可想象。你不要以为这不重要,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有些人一看见你就不爽,就会想尽办法跟你过不去,事实上就是你上辈子伤害了他,他对你的嗔恨心还没有散去。所以在这个世间不要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凡事留有善的余地,从善的角度出发去解读世界,经营自己的人生,只要能给予别人的地方就给予别人,能互助的地方就互助,这对你的人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吃了亏也不要一直纠结着放不开,心胸狭隘的人最吃不起亏,一吃亏就觉得窝火,觉得自己老是被人欺负,很气愤,这是没有境界的表现。每个人都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众生都有习气,有烦恼,有业障,你要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就能善待别人,别人的怨气发到你身上你能够把它化解掉,这是行菩萨道的一个表现。要成就道业,就要这样去修自己的内心,你不能容忍别人,你就会造出新的业,最终又使你坠入生生世世的轮回。我们在修般若法门和行无上菩提道的时候,要把经文教义用到具体生活中去,如果没有实践,头脑中装再多的经文教义也没有用的,这样反而会造成所知障,就是知道的越多,认识新事物的障碍就越多。

  学习经文真正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步,在于实践。我们学习《金刚经》,就要用里面的经文教义来观照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般若智打破一切法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自己。我们今天所讲的就是如何认识和培养福德,如何观照自己的行为,修炼自己的身心,如何以无所得之心去看待人间一切福报。

  

《培德修身了凡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