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想着让无量的众生受益,这就是兴建大大利,法布施也是兴建大利的一种,我们印书送给大家,就是在做法布施,但是很多人的心静不下来,看书看不进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大家能静下心来这里学佛,已经非常难得了,希望大家能有所受益,能听到佛法,因佛法而受益,非常不容易,是要有大福报的人才能实现的,我们不能只是把佛法当成知识来学习,而要当成改变身心的行为规范来学习,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受益。
舍财作福,在你有钱财的时候你把它施舍出去,让众生因为你而受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广种福田的真正意义所在,你所做的布施是求回报的还是不求回报的,是有目的的还是无目的的,这些都是有区别的,有目的和求回报的布施是有相布施,得到的是福德而非功德,无目的和不求回报的布施是无相布施,这才是无漏布施,是有功德的。福德能让你得到好报,获得快乐的人生,做事情能成功,功德是可以让你了脱生死,成就道业的。你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别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利益到无量众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的心就能够得到清静,做不到这些,你的心就容易被外界的纷繁俗常所迷惑,你的六根就清静不下来。
扶持正法,看到别人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护持他,也许他所做的事情只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只有一半是好事,你也要想尽办法去赞叹他,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纯善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是好坏参半,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它存在不好的一面就把它否定掉,而要看到他好的一面,去赞叹他。事实上世界是什么样的,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抉择,你抉择善,恶就在你面前消失,你抉择恶,善就在你面前消失。抉择是一种般若智慧,你做了什么样的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抉择跟什么样的人交往,抉择做什么样的事情,每天一点一滴的不同抉择,形成了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若你们有心传播佛法,宣扬佛教的书可以随身携带几本,遇到跟你有缘的人就布施给他,平时也可以向身边的人讲一些佛教知识,撒下一些善的种子,这对他们也许会有大的启发,说不定无意中你就度化到一个佛陀了。要成就菩提,你就要做一个播种者,要像一颗火种,燃烧着大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像一个水源,一滴一滴汇成汪洋大海。《华严经》所描述的,一佛出世,万佛护持,你今天度化的众生,等你成佛以后会成为你的护法,所以要广结善缘。不要认为那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家的成就是偶然的运气,那是累生累世积累起来的福报,没有这些福报他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事业。
一个有利他之心、能为他人付出的人,值得我们去帮助和跟他交往,自私自利的人多如牛毛,面对他们,你也不要去显示你的清高,交友时做个有抉择智慧的人,分辨得出谁值得交往,谁不值得交往。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如果你开公司开不下去,赚不到钱,招不到人,你不要泄气地以为是自己不够聪明,不聪明你就不会想到去做这些事情,真正的原因是你的福报不够,所以你要做的事情不是抱怨,不是泄气,而是发心去培植福报,反求诸己,好好找自己的原因。
一个人在这个世间能有多少成就,跟你的付出和索取有很大关系,如果只一味地索取而没有付出,你又怎么能够获得成就,只有付出到一定的时候,你才能有所收获,但是人往往没有这个耐心,总想着付出了马上就要得到收获,这怎么可能,天下哪有现成的东西等着你去收获。能认识到这些,能持之以恒去做,你才能积累起来大福报。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你活在这个世间,是不断去做善事,还是每天无所事事,花天酒地,年复一年,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乳沟是好后者,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
修行佛法最关键的一点是关照自己的内心是正还是负,言行举止得体还是不得体?你的人生是一日比一日进步还是一日不如一日?你是吸引了什么样的人到你身边?有正能量的人是被你吸引还是被你排斥?这些都是要经常反观自照的。你身上有正气,你的家庭、事业、生活都会因此受益,如果你浑身上下充满负能量,你身边的环境也会受到你的负面影响。我们身边有人行善的时候我们也要想办法去护持他,这也是培植福报的一种方式,助别人一臂之力,成人之美,也是有很大功德的。说到底,护持正法其实也是推动自己往正道上走,当你做这些事的时候,你身上就会形成一种正能量场,会把正信的人吸引到你身边来。
敬重尊长。长辈、年长者、修行的人和道德品行高尚的人等,都值得我们去敬重,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为别人付出,别人会加倍偿还给你。平时遇到有寺院搞活动,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护持,不管这个寺院是大是小,事实上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种小寺院更需要我们的护持,小寺院邀请我,我一般都不会推辞的。事没有大小,我们依照自己的能力办事,能帮别人就多帮别人一点。我不会说这个寺院没有名气就不去参加,哪个寺院有名气我就去参加,出家人不能以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佛法。佛法需要发心去传播,需要虔诚和不求回报地去传播,不能流于表面,不能只是走过程,不能爱慕虚荣,不能追求名利。
我们在办禅修班的时候也是从这方面考虑,多为学员办实事,多传授佛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从不搞什么开幕仪式,寺院的钱来自十方善士的供养,一分一毫都来之不易,讲排场的事情奢侈不起啊,拿来印书、建禅堂、为学员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这样做才对得起天下的信众。修行之人要破除内心的烦恼,就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困扰,什么金钱、名利、容貌,一切都是虚华不实的东西,都需要破除,正如《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有生之年,通过自身努力,去广种福田,利益众生,这样的生命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爱惜物命。我们活在世间,不要去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能给予别人的就给予别人,能吃亏就吃亏,一个吃得起亏的人是有格局的人,心胸狭隘的人吃不起亏,他一吃亏就觉得很窝囊,觉得自己老被别人欺负。作为学佛者,要时刻关照自己的内心,想尽一切办法去利益众生,众生都有习气,当别人以各种各样的习气对待你的时候,你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而是要善待他们,把他们的习气化解掉,修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你要成就道业就要在这些经历中不断去修忍辱心。你不能忍辱,就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你会在一个又一个的痛苦中不断轮回。
不管修哪一个法门,我们都要想,我们有没有把经文里的道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如果你不能付出行动,头脑中装这么多东西又有什么用?那反而会成为所知障,影响你对别的东西的认识。就好像我们每天读《金刚经》,不断用这种思想来关照自己的言行,起心动念,都要用般若智慧破除事物的表相,破除自己的执着,真正认识到一切法的虚妄,你才能超越它。
《善行千里,明于一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