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你就会生活得很痛苦。你包容别人就能得到快乐,你总是挑别人的毛病,就会烦恼重重。心胸宽厚的人,我们称他“厚德载物”,这样的人是有大福报的人,他不会有福报的人就会很富有,很快乐,做什么事情都能顺利,那些看什么都不顺眼,都像讨债鬼一样的人,他永远都会痛苦下去。像易经中的太极图,一边是阴、一边是阳,阳到了极致就会转为阴,阴到了极致也会转为阳,所谓“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也”。世间的万物都是这样,除了阴就是阳,除了正就是反;树也是一半在土里,一半在外面,树叶有正面也有反面;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冬天就有秋天,月亮有圆就有缺,事物永远在变化的过程中向前推进。我们看待世界也是这样,不看好的一面就会看到坏的一面。
当我们冥神想象的时候,就能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真实的自己你才能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想快乐你就要放下痛苦,想轻安你就要放下烦躁。什么东西都抱得紧紧的,你做不到。你越把生活搞得很复杂,你的时间越少,生活得越简单,时间越充裕,也越能获得快乐。所以你不舒服的时候就静下来关照自己,找到不舒服的原因,转变它,让它和这个环境融合起来。
美国历史上有个伟大的总统叫富兰克林,他开始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凡人,后来随着名气增大,他变得有点不可一世,渐渐的他的朋友们都远离了他。于是他开始反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总结出十三条造成自己被孤立的原因,写下来督促自己,如果没做到就打一个差,做到了就打一个勾,每天坚持,逐渐改变自己。在富兰克林被选举为总统以后,他也一直坚持这种修行,他凭着这种严以律己的态度,最终成为一个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怎么来,就是从修行中来的。
一个企业的品牌来自于全体职工的努力,职工素质来自于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文化来自于企业家的内心格局。你要构建世界级企业,就要用世界级人才。那你要怎样来吸引这样的人呢?这要靠你的福报,没有福报,想成就很难。每个人都不满足于眼前的状态,都喜欢跟眼前的人比,在对比之中,你有多少时间去关照自己?水越深,能承载的轮船越大,浅的水只能承载小帆船。
第二个,布施。布施是培福,珍惜自己的拥有不浪费,并同时去为别人付出,这是两种很高的境界,不浪费已拥有的,但又不是吝啬,而是把它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就是布施给别人。这是相辅相成的。布施需要智慧去引导,就像做慈善,有的人是通过救助的形式,别人没钱,给他钱,这是最简单的慈善形式;有的人则是通过一些项目,让别人去做,通过为他们提供工作平台来帮助他们。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更有智慧。人如果总是不劳而获,就会变得消极和贪婪。
第三个,改变原点。要想改变一个人,就要改变一个人的原点,因为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离开他的原点,做什么事情也总有一个原点,从原点出发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就像要防止一个人犯错,要从思想上使他向善,而不是等他犯错以后处罚他,靠强力是管不住一个人的,只能激发他内心的良知,让他自己管好自己。地球就这么大,不会因为人数增加就增大一分,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过度开发终归要出问题。就像栽树,一片空地只能栽100棵树,你栽了一万棵,最后肯定会有很多树不能正常存活。人类并非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要看地球的供给极限有多大,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要让人和谐地生存下去,就要减小人的欲望,消除争夺,大家和谐共处。
企业也是一样,要使企业走得更长久,就要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我们反思一下自己,要如何才能让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如何能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好?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利他的还是自私的?是布施还是索取?你如果知道这些道理,你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你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做什么都会很勉强,像赶鸭子上架一样。一个人如果能把他的一生定位在修行上,他就能从中获利,把生活中一切事情都当成修行。做你擅长的事情时,不贡高我慢,这是修行;做你不擅长的事情时,不畏惧退缩,这也是修行;在名利面前能守住自己,这是修行;在失败面前能锲而不舍,这也是修行。
我们活在世间,要以修行的心态来看待生活,有人找你吵架,你就想,这个人是来成就我的;公安无缘无故把你关进牢房,你就想,这是在给你提供闭关的机会。有的人还故意给自己弄一个地下室关禁闭,时不时进去体验一下,这种自发的修行效果是很好的。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恐惧,把它当成一种修行,去接受它。人一旦走上修行的道路,就没有什么害怕的事情了。如果你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外界的东西永远改变不了你。有时我也会想,有一天如果我不在香海了,被调到一个小寺院看门,那时我怎么办?我也只能接受它。事实上在小寺院也没什么?只不过吃住差一点,我的修行不会因此减弱一分,反而会有更多清静时间去修行。
人们整天担心的是些什么事?老了没钱养,病了没钱治,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人生永远有各种的问题存在,如果我们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就会每天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只有把一切事情放下,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一个人即使再富有,离开人世的时候和穷人也无异,财富能给人物质上的享受,却给不了重生,所以我们只有通过修行提高自己的内心修行,才能坦然面对生死。对于世间的一切苦难挫折,贫穷、破产、疾病、生老病死等,都无须担心,学着接受它们,坦然面对,自在生活。
有个母亲,她的孩子在大学里教书,后来辞职了,她急得不得了,来找我诉说。我告诉她,这有什么好着急的,你能劝她就劝她,劝不了她就接受她,说不定离开大学她能成就一种更好的人生。再说也只不过是失业,她还没去做坏事。少一分担心就少一分烦恼,你的世界就会多一分快乐。不纠结,你会更有福报;不贪婪,你更没有烦恼;不执着,你生活得更洒脱。所以大家要放下苦恼,快乐生活,唯有快乐能吸引财富,吸引人才,吸引善知识,吸引一切你想要的善的结果。
《爱如喜雨,润物无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