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初禅乃出世间一切功德之基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初禅乃出世间一切功德之基  

  【(1)四禅:其中初禅之未至定者,即于欲妙无有耽著,成就欲心一境之等持,令身心生起轻安(身轻如柳絮,心堪能善法)之乐,即初禅之近分未至定(此乃出世间一切功德之基)。】

  初禅未至定者,对色声香味触等欲妙,没有粗糙的执著,成就境心一如之等持。但这时候的境心一如是单纯的寂止,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安住分。要记住,世间和出世间禅定的真正区别,在于安住分与清净分之间的差异——通常清净分是出世间胜观,安住分是单纯的寂止。

  初禅时即便讲解欲心一境之境界,仍旧在寂止的状态中,并不了义。有时候理论就是这样的,从字面含义上看,似乎怎么讲都可以。就像境心一如,我们可以站在最高的立场上去理解,但要知道,最了义的境心一如可不一定是四禅的见解。就像看到“智慧”一词,农民可能认为是讲解如何种庄稼的,石匠可能认为是讲解如何建筑的,但木匠可能认为是讲解如何做木工活的。所以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对同样的名词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同这个道理般,初禅的境心一如是一种寂止,可令身心生起轻安。

  身轻安就是身体如柳絮般非常轻,有时候甚至感觉身体完全不存在,但低头看看,身体还在;有时候感觉自己在天空中飘翔,非常舒适。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像类似这样的功德,凡夫俗子是体会不到的,只有修行者才会进入这样的境界中。从某种角度而言,意义非常广大。

  心轻安多数还在乐的感受中。由于没有粗大妄念,身体感觉很轻松的缘故,心中也有种不知不觉的喜悦。但是要记住,这时候的见解是不了义的。心堪能善法,是指心如如不动,而不是讲解出离心、菩提心、信心、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业之因果等善法。因为没有粗大之妄念,初禅之近分未至定是出世间一切功德的基础,所以初次开始修法的时候,我们也是从它开始入手的。即便是生圆次第,也要从它开始入手。像生起次第的第四钉法性不变密意钉,指的是禅定。以前昌根阿瑞仁波切曾经说过,即便密宗外三部的见解,必须要具备大乘教法中观的见地,若没有在这个见解中配同方便,不能称之为密宗外三部以上的见解。密宗外三部的见解都是很高的,何况生起次第?但在刚开始入门期间,谁又能达到缘起性空之境界呢?所以只要是修学禅定者,都要从初禅开始入手,它是出世间一切功德之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