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答复这都不是,都不是我所问的意思,就不承认。他好丢脸,他想着我这好多年学习,这一句都答复不出来,我还学啥呢!把他的文章诗句用火烧了,他那意思呀,从今以后不学佛法了,学了这么多年没用,被师兄一句话问的都作废了。后来就走了,往北方去,经过湖北,到了河南香严寺,那时慧忠国师己经圆寂了.他就在香严寺里种菜,因为他有底子啊,他用过多少年功啊,种了几年菜,挖地.地里有石头、瓦块,它碍事,就丢到外边,有一天哪,他拣了一个瓦片,往外一丢,碰在那个竹子上响了一下,他心里就明白了,他说什么: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忘就是忘我啊,我执法执都没了,见了性了。他一见了性啊,他一切都通达了,那就是伪山再问他什么他都会答复,这一说出了一个人,那了不得啊!后来传传,传到沩山那儿了,沩山下面有个仰山,沩山就说:师弟他己经过来了!仰山有点疑惑,为了弄个明白,不远千里,从湖南走到河南香严寺,古代哪有汽车呀?他还在那儿种菜,一到菜园里,都是熟人嘛,就说,我听先师说你己经过来了,如来禅你是明白,祖师禅你梦还没梦到呢!香严就说:师兄,你听我再说,去年穷,还锥脚之地,今年穷,我连锥脚之地也没了。这仰山就恭喜啊:佛门又出了一个栋梁!承认了,不但是如来禅,祖师禅也彻底了。象六祖说的,祖师禅就是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禅定解脱就是如来禅,那我们懂得了吗?我们现在还不懂,不懂那不能算了。
我们用功,禅堂里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看念佛是谁,一个是参念佛是谁,这个是云居山大慧宗果禅师提出来的,他就在那里作方丈,他是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开了悟、见了理,他提出来念佛是谁。虚老和尚多少年都是叫看念佛是谁,看话头也就是观心,观心无念。你观这个念佛是谁,静观来处,不要用劲,那不是用劲的事,你去劳动要用劲,这看话头你不要用尽哪!我们不是气功,越轻越好,越细越好,只要你那个话头使它在,这些修道的方式方法都是摄受初发心的,有些禅宗的善知识,念佛是谁?究竟是谁?到底是谁?拼命的参,用力用劲,这只是刚开始一个初发心,你不这样弄一下的话 他这妄想太多了。看话头要细,细中之细最难明,直到寻到无寻处,始知凡心是佛心。这个心要细,只观看妄想的来处,落在何处,你不管妄想再多再大,你追究一下这个妄想的来处,确实你找不到地方啊,这个样子对付刚用功是有好处,你要不用这个,那就只顾打妄想了,你想念阿弥陀佛也不行,用力用劲弄不好他会出毛病,实在来说不要用力用劲,它不是用劲的东西嘛,做事要用力,这个话头你要用力用在哪里去呢?你只要细心的看着它,使它在,开始也叫想,你想着它,如母忆子,就象妈妈丢了小孩子,又象小孩要找妈妈,时时刻刻,忆念不忘,跟念佛一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看话头也是忆兹念兹,念念在兹,这个忆就是个疑,只忆不念,就是疑情,只有这个忆的念头在,不要起心动念去想,只照顾这个意思,只照顾这个疑情,总来说不要忘了,走路也不要忘,吃饭也不要忘,做事也不要忘,这时间久了,会有一个水落石出,用就这样用。
这用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为什么难?一个是没用熟,功夫太生了,弄不好就到它那边去了,打一阵子妄想还不知道呢,想起来才晓得,开始用功就这个样,把你的功夫想起来,不要忘了,时时刻刻想着它,忘了赶快想起来。世上无难事啊,就是我们这个修行要难哪,有的弄了几年还搞不到一个水落石出,怎么?就是我们妄想太熟了,烦恼太多了,一动就被它转了。古人用功都是三十年五十载,赵州三十年不杂用心,这一天吃一粥一饭还动念头,你看这用功难不难?人家赵州老人是开了悟之后啊,我们这不管他开悟不开悟,生死了不了,你总要踏踏实实的把所用的功夫时时刻刻的弄稳当,外面的音声色相你不要被这个转,你虽然是没有离开这些色相,你不要去染它,出家人最要紧的要去爱,你要有这个爱,这功夫可是不容易用上,爱了嘛,变了,它不是那个东西了。
我们这个地方还好一点,现在有好多地方你不要说这个了,人家不是弄这个的,你到这里来了嘛,就要发道心,自己过去的长长短短,不管了,不要继续了,要自己决定行门,行住坐卧都把你那个功夫用上,这要很细心,很注意。
佛教里这一切规矩就在禅堂里边,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在这里,这个禅堂也小,住禅堂的人在外寮睡。按说禅堂大了,维那师父有个寮房,他不在寮房睡觉,他在那个香桌,靠他坐的那个位子,他在那里睡觉,禅堂里四个班首,堂主师父在西单后边那里睡觉,也不回寮房,作什么呢?禅堂里广单有人说话,他要管呀,不能说话,夜晚也要管,夜晚维那师父要查单,以前当值的有手罩,维那师父手提香板,那个手拿着手罩,你鞋子没摆好,他香板一拔,他有帘子,他把那个慢子一拔,看你睡觉有没睡好,睡觉吉祥而卧,这是学佛的,不能趴那儿睡觉,趴那里是畜生,仰着睡是修罗,这一举一动都要上正规,堂堂的比丘,人天的师范,不是个小事啊,不是随随便便的。禅堂里样样都是生的,跑香不会跑,坐香也不会坐,盘腿子不会盘,放腿子不会放,摆鞋子不会摆,你看禅堂里你这一动,都错了。你穿个鞋子,穿个袜子也有规矩,为什么有这么多规矩呢?就是制伏妄想烦恼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都是佛法,你这个烦恼,无明都是违反修行的,应该用这些微细的规矩来治。
比丘啊,可不是个简单的称呼,这修行人,要久住丛林,亲近有道德的,这里边住的人多,他里边就有修行人,什么是参学啊?看见哪个师父的修行好,就跟这个师父学,这就是参学呀,看那个人一举一动都有规矩就向他学,这就是参学,不是乱的,想怎么就怎么,思想上正规,你的烦恼、习气毛病,归宗一个正念,这样才身心清净,为什么这烦烦恼脑的,东走西走啊?功夫没上正规,烦恼、无名火,看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光看人家不对,自己的贪嗔痴一点也不防御,这当什么参学呀?人家虚老和尚走遍天下,他走了一千多个县,差不多的县他都走过,他说:走遍天下寻知己,未识这个是知音,挑雪填井无休息,龟毛著处兴丛林,耗费施主钱和米,空劳一生遭苦辛。他说的都是比喻,善知识绝没有妄言哪,说的都是实在,踏踏实实,真实不虚.那么后来的人不能忘了善知识教导,一切时、一切处,就是吃顿饭,做点事也要踏踏实实的,就是一个实在,不要弄的虚虚假假,长长短短,说是说非,一出了禅堂门口哇哇讲话,那就没有功夫了,有功夫哪会这样?白天是妄想,夜晚是梦想,这不都成了这些玩意了?确实的功夫没有用,自己要深生惭愧!要认真!催板。
《体光老和尚 开示四十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