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光老和尚 開示四十五▪P2

  ..續本文上一頁答複這都不是,都不是我所問的意思,就不承認。他好丟臉,他想著我這好多年學習,這一句都答複不出來,我還學啥呢!把他的文章詩句用火燒了,他那意思呀,從今以後不學佛法了,學了這麼多年沒用,被師兄一句話問的都作廢了。後來就走了,往北方去,經過湖北,到了河南香嚴寺,那時慧忠國師己經圓寂了.他就在香嚴寺裏種菜,因爲他有底子啊,他用過多少年功啊,種了幾年菜,挖地.地裏有石頭、瓦塊,它礙事,就丟到外邊,有一天哪,他揀了一個瓦片,往外一丟,碰在那個竹子上響了一下,他心裏就明白了,他說什麼: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忘就是忘我啊,我執法執都沒了,見了性了。他一見了性啊,他一切都通達了,那就是僞山再問他什麼他都會答複,這一說出了一個人,那了不得啊!後來傳傳,傳到沩山那兒了,沩山下面有個仰山,沩山就說:師弟他己經過來了!仰山有點疑惑,爲了弄個明白,不遠千裏,從湖南走到河南香嚴寺,古代哪有汽車呀?他還在那兒種菜,一到菜園裏,都是熟人嘛,就說,我聽先師說你己經過來了,如來禅你是明白,祖師禅你夢還沒夢到呢!香嚴就說:師兄,你聽我再說,去年窮,還錐腳之地,今年窮,我連錐腳之地也沒了。這仰山就恭喜啊:佛門又出了一個棟梁!承認了,不但是如來禅,祖師禅也徹底了。象六祖說的,祖師禅就是只論見性,不論禅定解脫,禅定解脫就是如來禅,那我們懂得了嗎?我們現在還不懂,不懂那不能算了。

   我們用功,禅堂裏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看念佛是誰,一個是參念佛是誰,這個是雲居山大慧宗果禅師提出來的,他就在那裏作方丈,他是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開了悟、見了理,他提出來念佛是誰。虛老和尚多少年都是叫看念佛是誰,看話頭也就是觀心,觀心無念。你觀這個念佛是誰,靜觀來處,不要用勁,那不是用勁的事,你去勞動要用勁,這看話頭你不要用盡哪!我們不是氣功,越輕越好,越細越好,只要你那個話頭使它在,這些修道的方式方法都是攝受初發心的,有些禅宗的善知識,念佛是誰?究竟是誰?到底是誰?拼命的參,用力用勁,這只是剛開始一個初發心,你不這樣弄一下的話 他這妄想太多了。看話頭要細,細中之細最難明,直到尋到無尋處,始知凡心是佛心。這個心要細,只觀看妄想的來處,落在何處,你不管妄想再多再大,你追究一下這個妄想的來處,確實你找不到地方啊,這個樣子對付剛用功是有好處,你要不用這個,那就只顧打妄想了,你想念阿彌陀佛也不行,用力用勁弄不好他會出毛病,實在來說不要用力用勁,它不是用勁的東西嘛,做事要用力,這個話頭你要用力用在哪裏去呢?你只要細心的看著它,使它在,開始也叫想,你想著它,如母憶子,就象媽媽丟了小孩子,又象小孩要找媽媽,時時刻刻,憶念不忘,跟念佛一樣,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看話頭也是憶茲念茲,念念在茲,這個憶就是個疑,只憶不念,就是疑情,只有這個憶的念頭在,不要起心動念去想,只照顧這個意思,只照顧這個疑情,總來說不要忘了,走路也不要忘,吃飯也不要忘,做事也不要忘,這時間久了,會有一個水落石出,用就這樣用。

   這用功是一個很難的事情,爲什麼難?一個是沒用熟,功夫太生了,弄不好就到它那邊去了,打一陣子妄想還不知道呢,想起來才曉得,開始用功就這個樣,把你的功夫想起來,不要忘了,時時刻刻想著它,忘了趕快想起來。世上無難事啊,就是我們這個修行要難哪,有的弄了幾年還搞不到一個水落石出,怎麼?就是我們妄想太熟了,煩惱太多了,一動就被它轉了。古人用功都是叁十年五十載,趙州叁十年不雜用心,這一天吃一粥一飯還動念頭,你看這用功難不難?人家趙州老人是開了悟之後啊,我們這不管他開悟不開悟,生死了不了,你總要踏踏實實的把所用的功夫時時刻刻的弄穩當,外面的音聲色相你不要被這個轉,你雖然是沒有離開這些色相,你不要去染它,出家人最要緊的要去愛,你要有這個愛,這功夫可是不容易用上,愛了嘛,變了,它不是那個東西了。

   我們這個地方還好一點,現在有好多地方你不要說這個了,人家不是弄這個的,你到這裏來了嘛,就要發道心,自己過去的長長短短,不管了,不要繼續了,要自己決定行門,行住坐臥都把你那個功夫用上,這要很細心,很注意。

   佛教裏這一切規矩就在禅堂裏邊,叁千威儀、八萬細行都在這裏,這個禅堂也小,住禅堂的人在外寮睡。按說禅堂大了,維那師父有個寮房,他不在寮房睡覺,他在那個香桌,靠他坐的那個位子,他在那裏睡覺,禅堂裏四個班首,堂主師父在西單後邊那裏睡覺,也不回寮房,作什麼呢?禅堂裏廣單有人說話,他要管呀,不能說話,夜晚也要管,夜晚維那師父要查單,以前當值的有手罩,維那師父手提香板,那個手拿著手罩,你鞋子沒擺好,他香板一拔,他有簾子,他把那個慢子一拔,看你睡覺有沒睡好,睡覺吉祥而臥,這是學佛的,不能趴那兒睡覺,趴那裏是畜生,仰著睡是修羅,這一舉一動都要上正規,堂堂的比丘,人天的師範,不是個小事啊,不是隨隨便便的。禅堂裏樣樣都是生的,跑香不會跑,坐香也不會坐,盤腿子不會盤,放腿子不會放,擺鞋子不會擺,你看禅堂裏你這一動,都錯了。你穿個鞋子,穿個襪子也有規矩,爲什麼有這麼多規矩呢?就是製伏妄想煩惱的,叁千威儀、八萬細行這都是佛法,你這個煩惱,無明都是違反修行的,應該用這些微細的規矩來治。

   比丘啊,可不是個簡單的稱呼,這修行人,要久住叢林,親近有道德的,這裏邊住的人多,他裏邊就有修行人,什麼是參學啊?看見哪個師父的修行好,就跟這個師父學,這就是參學呀,看那個人一舉一動都有規矩就向他學,這就是參學,不是亂的,想怎麼就怎麼,思想上正規,你的煩惱、習氣毛病,歸宗一個正念,這樣才身心清淨,爲什麼這煩煩惱腦的,東走西走啊?功夫沒上正規,煩惱、無名火,看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光看人家不對,自己的貪嗔癡一點也不防禦,這當什麼參學呀?人家虛老和尚走遍天下,他走了一千多個縣,差不多的縣他都走過,他說:走遍天下尋知己,未識這個是知音,挑雪填井無休息,龜毛著處興叢林,耗費施主錢和米,空勞一生遭苦辛。他說的都是比喻,善知識絕沒有妄言哪,說的都是實在,踏踏實實,真實不虛.那麼後來的人不能忘了善知識教導,一切時、一切處,就是吃頓飯,做點事也要踏踏實實的,就是一個實在,不要弄的虛虛假假,長長短短,說是說非,一出了禅堂門口哇哇講話,那就沒有功夫了,有功夫哪會這樣?白天是妄想,夜晚是夢想,這不都成了這些玩意了?確實的功夫沒有用,自己要深生慚愧!要認真!催板。

  

《體光老和尚 開示四十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