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三十九
既然来出家,就要受戒,经上说,千里之内找不到一个受戒的师父,可以自己给自己受戒,这是佛许可的。现在各地方开期,要好多钱,刚出家的他哪有那么多钱呢?没有钱不准受戒,这就算穷人不能受戒,这就违背了佛教,违背了释迦牟尼的大慈悲,现在我们也不管他,你想管也管不了,你多事了,管他作啥哩?你们要是真心出家,本来我不出去的话,四月十五给你们儿个没受戒的受个戒,因为你们在这儿住了这么久了,在这里求忏悔,道场里也要负点责任,就受一个方便戒。为什么礼拜诸佛呢?诸佛加被,你得了戒体,这是个大事情,别的就是说一个戒相,这一条一条的得说说,戒体、戒相、戒用都要知道,再一个很主要,你能不能守住戒,你受了戒你又破了戒,这不行,破了戒那就不是出家人了。
佛出世间,就是为了发明心地,就是为了我们不明白这个,佛才出世,能不能领会这个呢?或是我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了,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虽然是当初好心出家,在这里弄几年弄的很疲倦,那就是当初你因缘出家,现在又有一个因缘就变了,有的出家几年又还俗了,这个样子不行啊,出家受戒是个终身制,尽未来际以佛为师,要执持净戒,常修梵行,为什么开始想修行、想持戒,怎么中途又不弄了?这就把人生所有的时间都耽误了,修行要有一个时间,道场他就是成就我们时间来修道,道场成就修行,尽量的减少事务,减少什么事务呢?劳动、做事这都算是事务,染心、爱心、贪心,这也丢不开,那也放不卜,这都是事务,你有了饭吃,有了庙住,要按说应该放下来,把当初出家的目的时时刻刻放到第一位,古人提醒我们:坐卧不知原是道,只恁忙忙受苦辛!道场里边,做一点坡事,这都是小事,主要自己的思想放不下,这个就难搞,你这个要放不下呀,道业难成!这修道没有别的,就是你所用的功夫使它念念在,妨碍你用功的这些事丢开,不要继续它,再一个,就是你在社会上所染的这一切,贪财好色,争名夺利,这都是妨碍修行的,古人搬柴运水,迎宾待客都不妨碍嘛,为什么你这一点习气甩不掉呢?你就说你放不下,你放不下能怎么呢?说你想在社会上搞番事业,你能搞吗?你能作皇帝吗?你看人家顺治皇帝做了那么多年不干,那真是放得下呀,虽然他是个在家人,他比我们还放得下,我们是出家人嘛,不要贪了,你也贪不了多少,你贪到一点能怎么样?最好是放下来,放下来持戒坐禅,我们应该是这个样子。
说弥勒菩萨观众生受苦,提前下生成佛了,没有这个,这是邪气!现在已经邪到我们佛教里面了,说某人就是弥勒下生,要按说现在才第九个小劫,第十个小劫弥勒才下生,佛前前后后说的很明白,一个小劫就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这还早的很哪!我们佛教徒要有个正知正见,你们年青人多看看《楞严经》,现在他们提出来《楞严经》不是佛说,你看这胡闹不胡闹,说《华严经》也不是佛说,他为什么这个样子呢?因为他也看经,那《楞严经》上说,任你多智禅定现前,你会坐禅,你会入定,若不持戒,你还是个魔王!他这样搞一下,那样搞一下,他怕别人看了《楞严经》说他不对,他就提出来《楞严经》是假的,有些特别是学密宗,弄个年青的女子在一起,说是双身法,成佛快。
经过社会主义教育,他们有一部分人很好,不管社会怎么转变,他们还是持戒坐禅,有一部分人对佛教没有什么认识,那时云居山讲究劳动,不劳动、劳动差不行,不管是受戒不受戒,修行不修行,你能够劳动啊,那么都可以。这一部分人都相信虚云老和尚,社会的转变,他们不相信。跟走路一样,他这个路不走了,他另外还想走一个路,有一部分人就接了性福和尚的法,象现在的一诚,他就是接了性福和尚的法,接了他的法,那就是靠拢性福和尚,那就离开了虚老和尚,性福和尚准备要在云居山传一百个法,那就得听他的话,得听他安排,他的法子对修行不相信,这一部分人在云居山抓住政权,抓住政权那就是不修行,不守规矩,那就乱了,就是跟着老和尚这一班子人也变了,变了他有好处啊,他有什么好处呢?他这一变哪,客堂楼上住了十来个干部,省里的县里的,下边有个周田,叫云山垦殖厂,他把永修县占了一半,他派了一个书记,掌握着云居山这些和尚劳动,那时路还没修,因为这个出家人要是没有得到佛法一点好处,难得避免这些情况,他这头没有得到,他在那头总要得到一点,这就叫众生!众生就是这个样,想赚点便宜。他为什么出家?他想在佛法里面得点好处,这个好处怎么得呢?就是持戒坐禅,遵守清规戒律,才能得到好处!要是贪图名利,不守清规,怎么着也得不到佛教的好处,你就是说也不中,让他得也不行,佛教是心法呀!
云居山虚老和尚盖的房子,开始大家没饭吃,老和尚拿钱买饭,老和尚哪有那么多钱昵?嗨,他有钱!就是别人不知道,虚老和尚他也不让别人知道,我看着虚老和尚修南华寺,修云门寺,修云居山,这钱从哪儿来的?不知道,谁想知道也知道不了,老和尚天天转一圈子. 看看, 房子怎么修,这儿怎么弄,那儿怎么弄,他旱晚还是一上殿,下午还没有下殿,老和尚在那坐着,他坐那儿他也不说什么,为什么呢?这善知识啊,他是注重戒律,你既然受了三坛大戒,你连最简单的沙弥十戒都守不住啊?那就不行了,那此工人人家不是出家,也不守戒律,大寮里给r人做点饭菜,老和尚坐那儿看着,后来云门事件,他身体也吃了亏,象那虚云老和尚,他是乘愿再来的,那就是当时那个运动,他们想把他弄死,想把他打死啊!老和尚他说什么呢?他说:我不死啊,你不管你们怎么弄,反正我不死,我要死啊,不用你们打,我要是不死,你们怎么打也打不死!你看,谁敢说这个话?他敢说!他说:我不死,我不死我是为众生啊,我死的时间没到,到了我自己会死的,时间没到你们就是打我我也不死!他能说这个话,我们就不行啊,这是了不起的、乘愿再来的人!他在云门寺就说了,我还要开一个道场,后来的佛子,没有站脚之地啊!我要弄个道场。你说你想找菩萨,这不就是菩萨吗?为了要度众生,为了要建道场,他不死啊,就象这个样的人,不要多,一个就行了,不是要弄这么多,占地方!还算好,他也没有死,云门事件一开始,他就不吃饭,他天天吃点水,确确实实没吃饭,他是三个月没吃饭,他也没死,因为这个菩萨为众生、为佛法存在呀!他就是报而不报,你看着苦啊,他没有,因为他已经了了分段生死,我们现在不行啊,到了那个阶段你不死也不行,一定要死,什么药也治不好,药只能治毛病,这生死你怎么能治的了呢?药能治病,不能治命!我们出家人要赶快用功,赶快把这分段生死了了,这就是佛教说的,社会上哪能相信这个呢?只能说真心实意的出家人他才相信,佛教里面吃饭穿衣,不用操心,有些居士给庙里送点吃的,送点用的,这是佛菩萨的光明啊!不是我们有这个道德呀,你仔细想想,我们有什么呢?世间上哪有象佛教这样的,我把东西给你,我供养你还要给你磕头,社会上哪有这样啊?这是佛教徒,只有佛教徒才这样,对于出家持戒坐禅的,他们也分不清,这叫凡圣交参,龙蛇混杂,不是现在,这早了,早就是这个样。大家既然到了祖师开的道场来了嘛,那要实际,不要弄些虚虚假假的在那混日子,要持戒坐禅,得到出家的实际好处。法是世间法,虽然我们在这个世间上,在尘不染尘,这就是出世间,不染、不爱、不贪,当体就是出世法,你穿上和尚衣服了,就表示你是个出世间的人,出家人持戒坐禅是我们的根本,你不持戒、不坐禅,没有一个根本,怎么能得到好处呢?全靠自己,要努力!
禅宗有五宗七派,其实就是加两个派,五宗还是五宗,加上杨岐、黄龙,就是七派.他们那些人都在苦中修道,杨岐会上有好多学者,住的是一个观音庵,都是破房子,有些房子瓦片没捡好,漏雪不漏雨,大家都在睡觉,夜晚下雪,把被子上弄了好深的雪,杨岐禅师他有很多的居士,说把瓦捡捡吧,他不捡,他那意思是什么,只要遮风避雨,大家就好修道,那不是跟我们一样放不下,扒了修,修了扒,这都算是事务,这都不是出世法,一定要大家重视,这个世间法呀,凑合着去就算了,古人吃什么呢?不就是粗茶淡饭吃一点嘛,哪跟这时候吃这吃那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大部分人跟着他,再苦也不走,就是现在我们吃这个西瓜呀,三十年没有吃过西瓜,没有,你看三十年没有吃过西瓜嘛,我们现在一天吃几回,这是怎么了?这也是有缘,这修行人哪,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吃的饭,只要能过去就算了!要努力修行!
我们要知道,人命无常啊!你只顾得好了还要好,尽在这里搞,这都属于生灭法,你以为这是修行,那可不是修行,你的思想,你的做法,你还是个世间人,人家古人淡淡薄薄的过的去,房子能遮风避雨就可以了,你说现在成了这个时代了,吉安那个地藏庵,她一个老太婆就敢修那么大的房子。
修行没别的,就是你把你思想上杂七杂八的东西放下来,把你所受的三坛大戒谨慎不放逸,这就是出路,照这个样就是个出家人,那什么是忏悔呢?忏悔是什么样呢?什么颜色,什么样子都没有,那就是忏悔,你要杂七杂八的,在脑子里长长短短的你忏悔什么呢?说修行是个啥样?什么样都不是,世间法、染法都没有,那就是修行。
你不要有抵触心,你有抵触心不行,你就是心平气和,你用那个功夫在就行了,不要用气,我们决不是气功,就是你所用那个功夫历历明明,使它在,在是个什么样子?等于虚空,为什么佛说法常拿这个虚空作比喻呢?因为万物不离虚空,虚空虽然容受万物而不染万物,万物染这个虚空也染不住,我们自性的本体不被一切妄想所约束,你这样用功…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