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叁十九
既然來出家,就要受戒,經上說,千裏之內找不到一個受戒的師父,可以自己給自己受戒,這是佛許可的。現在各地方開期,要好多錢,剛出家的他哪有那麼多錢呢?沒有錢不准受戒,這就算窮人不能受戒,這就違背了佛教,違背了釋迦牟尼的大慈悲,現在我們也不管他,你想管也管不了,你多事了,管他作啥哩?你們要是真心出家,本來我不出去的話,四月十五給你們兒個沒受戒的受個戒,因爲你們在這兒住了這麼久了,在這裏求忏悔,道場裏也要負點責任,就受一個方便戒。爲什麼禮拜諸佛呢?諸佛加被,你得了戒體,這是個大事情,別的就是說一個戒相,這一條一條的得說說,戒體、戒相、戒用都要知道,再一個很主要,你能不能守住戒,你受了戒你又破了戒,這不行,破了戒那就不是出家人了。
佛出世間,就是爲了發明心地,就是爲了我們不明白這個,佛才出世,能不能領會這個呢?或是我們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了,弄成現在這個樣子,雖然是當初好心出家,在這裏弄幾年弄的很疲倦,那就是當初你因緣出家,現在又有一個因緣就變了,有的出家幾年又還俗了,這個樣子不行啊,出家受戒是個終身製,盡未來際以佛爲師,要執持淨戒,常修梵行,爲什麼開始想修行、想持戒,怎麼中途又不弄了?這就把人生所有的時間都耽誤了,修行要有一個時間,道場他就是成就我們時間來修道,道場成就修行,盡量的減少事務,減少什麼事務呢?勞動、做事這都算是事務,染心、愛心、貪心,這也丟不開,那也放不蔔,這都是事務,你有了飯吃,有了廟住,要按說應該放下來,把當初出家的目的時時刻刻放到第一位,古人提醒我們:坐臥不知原是道,只恁忙忙受苦辛!道場裏邊,做一點坡事,這都是小事,主要自己的思想放不下,這個就難搞,你這個要放不下呀,道業難成!這修道沒有別的,就是你所用的功夫使它念念在,妨礙你用功的這些事丟開,不要繼續它,再一個,就是你在社會上所染的這一切,貪財好色,爭名奪利,這都是妨礙修行的,古人搬柴運水,迎賓待客都不妨礙嘛,爲什麼你這一點習氣甩不掉呢?你就說你放不下,你放不下能怎麼呢?說你想在社會上搞番事業,你能搞嗎?你能作皇帝嗎?你看人家順治皇帝做了那麼多年不幹,那真是放得下呀,雖然他是個在家人,他比我們還放得下,我們是出家人嘛,不要貪了,你也貪不了多少,你貪到一點能怎麼樣?最好是放下來,放下來持戒坐禅,我們應該是這個樣子。
說彌勒菩薩觀衆生受苦,提前下生成佛了,沒有這個,這是邪氣!現在已經邪到我們佛教裏面了,說某人就是彌勒下生,要按說現在才第九個小劫,第十個小劫彌勒才下生,佛前前後後說的很明白,一個小劫就是一千六百八十萬年,這還早的很哪!我們佛教徒要有個正知正見,你們年青人多看看《楞嚴經》,現在他們提出來《楞嚴經》不是佛說,你看這胡鬧不胡鬧,說《華嚴經》也不是佛說,他爲什麼這個樣子呢?因爲他也看經,那《楞嚴經》上說,任你多智禅定現前,你會坐禅,你會入定,若不持戒,你還是個魔王!他這樣搞一下,那樣搞一下,他怕別人看了《楞嚴經》說他不對,他就提出來《楞嚴經》是假的,有些特別是學密宗,弄個年青的女子在一起,說是雙身法,成佛快。
經過社會主義教育,他們有一部分人很好,不管社會怎麼轉變,他們還是持戒坐禅,有一部分人對佛教沒有什麼認識,那時雲居山講究勞動,不勞動、勞動差不行,不管是受戒不受戒,修行不修行,你能夠勞動啊,那麼都可以。這一部分人都相信虛雲老和尚,社會的轉變,他們不相信。跟走路一樣,他這個路不走了,他另外還想走一個路,有一部分人就接了性福和尚的法,象現在的一誠,他就是接了性福和尚的法,接了他的法,那就是靠攏性福和尚,那就離開了虛老和尚,性福和尚准備要在雲居山傳一百個法,那就得聽他的話,得聽他安排,他的法子對修行不相信,這一部分人在雲居山抓住政權,抓住政權那就是不修行,不守規矩,那就亂了,就是跟著老和尚這一班子人也變了,變了他有好處啊,他有什麼好處呢?他這一變哪,客堂樓上住了十來個幹部,省裏的縣裏的,下邊有個周田,叫雲山墾殖廠,他把永修縣占了一半,他派了一個書記,掌握著雲居山這些和尚勞動,那時路還沒修,因爲這個出家人要是沒有得到佛法一點好處,難得避免這些情況,他這頭沒有得到,他在那頭總要得到一點,這就叫衆生!衆生就是這個樣,想賺點便宜。他爲什麼出家?他想在佛法裏面得點好處,這個好處怎麼得呢?就是持戒坐禅,遵守清規戒律,才能得到好處!要是貪圖名利,不守清規,怎麼著也得不到佛教的好處,你就是說也不中,讓他得也不行,佛教是心法呀!
雲居山虛老和尚蓋的房子,開始大家沒飯吃,老和尚拿錢買飯,老和尚哪有那麼多錢昵?嗨,他有錢!就是別人不知道,虛老和尚他也不讓別人知道,我看著虛老和尚修南華寺,修雲門寺,修雲居山,這錢從哪兒來的?不知道,誰想知道也知道不了,老和尚天天轉一圈子. 看看, 房子怎麼修,這兒怎麼弄,那兒怎麼弄,他旱晚還是一上殿,下午還沒有下殿,老和尚在那坐著,他坐那兒他也不說什麼,爲什麼呢?這善知識啊,他是注重戒律,你既然受了叁壇大戒,你連最簡單的沙彌十戒都守不住啊?那就不行了,那此工人人家不是出家,也不守戒律,大寮裏給r人做點飯菜,老和尚坐那兒看著,後來雲門事件,他身體也吃了虧,象那虛雲老和尚,他是乘願再來的,那就是當時那個運動,他們想把他弄死,想把他打死啊!老和尚他說什麼呢?他說:我不死啊,你不管你們怎麼弄,反正我不死,我要死啊,不用你們打,我要是不死,你們怎麼打也打不死!你看,誰敢說這個話?他敢說!他說:我不死,我不死我是爲衆生啊,我死的時間沒到,到了我自己會死的,時間沒到你們就是打我我也不死!他能說這個話,我們就不行啊,這是了不起的、乘願再來的人!他在雲門寺就說了,我還要開一個道場,後來的佛子,沒有站腳之地啊!我要弄個道場。你說你想找菩薩,這不就是菩薩嗎?爲了要度衆生,爲了要建道場,他不死啊,就象這個樣的人,不要多,一個就行了,不是要弄這麼多,占地方!還算好,他也沒有死,雲門事件一開始,他就不吃飯,他天天吃點水,確確實實沒吃飯,他是叁個月沒吃飯,他也沒死,因爲這個菩薩爲衆生、爲佛法存在呀!他就是報而不報,你看著苦啊,他沒有,因爲他已經了了分段生死,我們現在不行啊,到了那個階段你不死也不行,一定要死,什麼藥也治不好,藥只能治毛病,這生死你怎麼能治的了呢?藥能治病,不能治命!我們出家人要趕快用功,趕快把這分段生死了了,這就是佛教說的,社會上哪能相信這個呢?只能說真心實意的出家人他才相信,佛教裏面吃飯穿衣,不用操心,有些居士給廟裏送點吃的,送點用的,這是佛菩薩的光明啊!不是我們有這個道德呀,你仔細想想,我們有什麼呢?世間上哪有象佛教這樣的,我把東西給你,我供養你還要給你磕頭,社會上哪有這樣啊?這是佛教徒,只有佛教徒才這樣,對于出家持戒坐禅的,他們也分不清,這叫凡聖交參,龍蛇混雜,不是現在,這早了,早就是這個樣。大家既然到了祖師開的道場來了嘛,那要實際,不要弄些虛虛假假的在那混日子,要持戒坐禅,得到出家的實際好處。法是世間法,雖然我們在這個世間上,在塵不染塵,這就是出世間,不染、不愛、不貪,當體就是出世法,你穿上和尚衣服了,就表示你是個出世間的人,出家人持戒坐禅是我們的根本,你不持戒、不坐禅,沒有一個根本,怎麼能得到好處呢?全靠自己,要努力!
禅宗有五宗七派,其實就是加兩個派,五宗還是五宗,加上楊岐、黃龍,就是七派.他們那些人都在苦中修道,楊岐會上有好多學者,住的是一個觀音庵,都是破房子,有些房子瓦片沒撿好,漏雪不漏雨,大家都在睡覺,夜晚下雪,把被子上弄了好深的雪,楊岐禅師他有很多的居士,說把瓦撿撿吧,他不撿,他那意思是什麼,只要遮風避雨,大家就好修道,那不是跟我們一樣放不下,扒了修,修了扒,這都算是事務,這都不是出世法,一定要大家重視,這個世間法呀,湊合著去就算了,古人吃什麼呢?不就是粗茶淡飯吃一點嘛,哪跟這時候吃這吃那的?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大部分人跟著他,再苦也不走,就是現在我們吃這個西瓜呀,叁十年沒有吃過西瓜,沒有,你看叁十年沒有吃過西瓜嘛,我們現在一天吃幾回,這是怎麼了?這也是有緣,這修行人哪,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吃的飯,只要能過去就算了!要努力修行!
我們要知道,人命無常啊!你只顧得好了還要好,盡在這裏搞,這都屬于生滅法,你以爲這是修行,那可不是修行,你的思想,你的做法,你還是個世間人,人家古人淡淡薄薄的過的去,房子能遮風避雨就可以了,你說現在成了這個時代了,吉安那個地藏庵,她一個老太婆就敢修那麼大的房子。
修行沒別的,就是你把你思想上雜七雜八的東西放下來,把你所受的叁壇大戒謹慎不放逸,這就是出路,照這個樣就是個出家人,那什麼是忏悔呢?忏悔是什麼樣呢?什麼顔色,什麼樣子都沒有,那就是忏悔,你要雜七雜八的,在腦子裏長長短短的你忏悔什麼呢?說修行是個啥樣?什麼樣都不是,世間法、染法都沒有,那就是修行。
你不要有抵觸心,你有抵觸心不行,你就是心平氣和,你用那個功夫在就行了,不要用氣,我們決不是氣功,就是你所用那個功夫曆曆明明,使它在,在是個什麼樣子?等于虛空,爲什麼佛說法常拿這個虛空作比喻呢?因爲萬物不離虛空,虛空雖然容受萬物而不染萬物,萬物染這個虛空也染不住,我們自性的本體不被一切妄想所約束,你這樣用功…
《體光老和尚 開示叁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