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不要緊追它,你只要使它在就行了。初下手要內無身心,外無世界,我這個身體都不可得了嘛,還有個什麼長長短短呢?古來的人,他憐憫我們哪,提個話頭看,其實有個什麼看頭呢?因爲我們也沒用過功,也沒用慣,總有個執著心,看話頭也是執著心,佛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都可以成佛,爲什麼還沒成呢?就是妄想執著嘛!有些怕因果、怕病,還有的怕死,這不是怕的事,有了病,你怕不行,你要善調身心,把這個思想,把這個身體,提到等虛空界!
你在家參加過什麼道門,跟個什麼人學過這法那法,你學的那一點也不對!我們要跟著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你念阿彌陀佛你要跟著《彌陀經》念,執持名號,一日乃至七日,你是看話頭的,前面的祖師曾經說過,直下無心,便從本得,你還用什麼呢?前面的祖師見面,一言半句就解脫了,還說什麼呢?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二祖慧可斷臂求法,這胳膊去一個還了得!二祖說:我心不安。達摩說:將心拿來我與你安。他就見了理,得了道,他有什麼痛苦?見了性的人沒有一切苦,我們現在多執著呀,有些人還在禅堂裏頭練氣功,這胡鬧,他說這氣功還可以弄別人的精氣,你看這都是幹什麼的!那怎麼不遭惡難呢?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有沒有體會這個呀?不是一天到晚背這背那的,背了一大些,腦子都用壞了。我在舊社會跟圓瑛法師坐過香,他那是專學《楞嚴經》,腦筋用壞了,他在那兒坐著就倒下去了,修行哪是這麼樣子搞啊?修行人,功夫現前,對這個身體有好處,功夫上正規,這個身體輾轉的清淨了,哪還有什麼病苦呢?因爲他那是執著心嘛,你執著它幹什麼?你看那個話頭,有什麼可執著的?你這一執著就不對了。古來的祖師爲了改變我們這些觀點,不曉得說了多少話,說了多少語錄,佛說法四十九年,就是爲了破我們這個執著心哪!我們現在還不是這個樣嗎?貪愛執著,你說這有什麼辦法呢?本元自性天真佛,你一執著就弄到你那個身上了,佛教是心法,不是在身上弄的名名堂堂的。
古來的人受戒,燃幾個香疤,這是心法呀,不是你執著把你身體燒的怎麼樣,你執著那個做啥呢?那不是啊!有的在意識上作功夫,意識就是生滅.這開始看話頭就是一個想,《觀經》說:心想佛事。不要執著那個身,執著身弄一身病,弄身病還怨天怨地,說我修行很好,我怎麼還得這個病呢?這都不是.那就是你沒有善調身心,你是執著心。這裏水很好,天氣熱.經常的洗洗澡,我一個人在那深山裏邊,我一天要洗好幾回澡,洗澡輕快呀,身上舒服呀,不要說這和尚洗澡不好,有什麼不好?佛還帶著千二百五十諸大弟子到河裏去洗澡,每一個比丘,不管冬天夏天,半月半月要洗澡,這夏天一天洗幾回都行,夏天上火的東西少吃,現在多好啊.有些居士買些西瓜,一天吃幾回,以前哪有這樣生活呢?廟裏也苦也窮.哪裏一天吃了又吃,吃幾回呢?
人都坐好,止了靜,大家就可以出去了,自己搬著自己的墊子,大家跑香打了站板,都到外頭坐好了,再止靜也行,禅堂裏止靜是個大事情,止靜不是不動,只要你心不動,就是止靜,那個靜也停止了,你不動心,不動念,那叫止,不是不說話才叫靜。起心動念,即乖法體,這不是說明白了嗎?就是自己煩惱妄想放不下,那有什麼辦法呢?那就是打了抽解,大家都在禅堂裏坐好,叁板叁鍾止了靜,你願意到外頭坐就到外頭坐,你要不到外頭坐,還強勉什麼昵?你願意在裏頭坐你就在裏頭坐,是這個樣,很順當,很自由,不是強勉的。佛教的這一切,都不是一定的,都是活的,祖師的語言、大乘經都是活的,不是死巴巴的,把身上弄出病來,要心平氣和,順順當當的,熱天多喝點茶,有瓜果多吃一點,盡量少吃上火的東西,天氣熱也是火,你吃的東西也是火,你這個功夫用的不恰當,也是火,這火湊到一起了。
那就是不管他人的說長說短,說是說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麼是受益呢?他人發火了,不能把你的火引出來,他人的習氣,他人的毛病,不能把你的煩惱引出來,他人講你壞,你也講他壞,你跟他樣,不管他多少,你就是一法,他的貪心是他的貪心,他貪你也貪,你就被他轉了,那就叫沒主宰、沒受益。修行人都得有點受益,他人煩惱,我不煩惱,他人嗔恨,我不咳恨,這叫受益。怎麼禮會蔔人打起架來了?你打我,我也打你,要是修行人有受益,你打我我不打你,你罵我我不罵你,你講我壞我不講你壞,這就是度衆生,到哪兒度衆生啊?他罵你你不罵他,你就是度了他,什麼是教化衆生?這就是教化衆生!這就是行菩薩道,這就是發菩提心,能忍能讓,這就是度衆生,還另外找個什麼辦法?占人說:若能轉物,即同如來。你罵他他罵你,你打我我打你.這就不是修行了,能小動嗔心,不動貪心,這個就是受益,就是修行!你在那念佛、看話頭,別人打不了你的閑岔,這就是功夫,你到哪找功夫?修行人就是這樣修行.不被外邊的境風所動,能忍能讓,功夫打不失,受益就在這兒,你叫誰給你受益?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受益我們都得不到,怎麼?他叫我們放,我們放不下來,怎麼能得到呢?修行人要放得下,要丟的開,別人說的長短,你不要去追究,也不要去反駁,不要管他,他不管說長說短,你這個話頭在,你這個佛號在,這就是一個大修行人。
經書不存在了,佛教也就不存在了,今天大家在那曬藏經,這些經書一年比一年多,原來寺廟很多,哪有一個廟裏有幾部藏經的?很少。經是佛說,佛教的經書很有道理,外面人很崇拜,這個經書的存在對于衆生有很大的好處,曬藏經有好多故事。說一個廟裏曬藏經,去了一個地方官,這個官對經書能過背一半,怎麼回事呢?因爲也是常住曬藏經,跑進來一頭牛,這牛聞聞這個經,聞聞那個經,後來有人來了,把它趕走了,這牛死後,因爲它聞了經書,有智慧,來生轉人,就做了大官。原來曬藏經不是這個弄法,叁天前,僧值在齋堂裏表堂,說常住經書法寶要曬曬,管藏經的人還要請人剝潮腦,它那個潮腦散在經書裏不生蟲,我在那裏看到一包衛生丸,那就是潮腦弄的,買一些,每個藏經櫃子放一點,他不生蟲,爲了保護藏經,年年要曬。有些出家人有智慧,他就是前生看過藏經。每年六月要曬回藏經,他是從藏經樓排好隊,每一部經,都要經過一個出家人的手,他恭恭敬敬的傳給他,他合個掌,把經書接在手裏,往上一舉,他下邊那個人合個掌把書接去,是這樣弄的。經書年年要曬,免得生蟲,叢林的藏經怎麼保管,怎麼看法,這都有製度,等把經曬好了,歸原了,你要想看什麼經,什麼語錄,自己要打個條子,由管藏經的人把這部經找到,登上記,自己要把經管好看好,不能丟失。古時候不象現在,你想看部經很不容易,沒有啊,這現在一來就是好幾箱,時代不同啦,有的人也不想看,這個由自己。
出家受戒是大事,持戒事更大,光受了戒不持戒也不行,說五夏之前,就是五年之內研究戒律,還要當參學,打打禅七,學學教,這都是修行,這都是佛法,出家人這些條件要具備,才好修行,經書說的是修行的路頭,經上怎麼樣說,我們就怎麼樣修行。拿常住的經書不交還這就不好,不過那也不犯偷盜,這個經書呀,拿去不算賊,偷經、偷佛像,不當賊來處理,不過那也不應該拿,常住的法寶嘛,有人還把常住的經書拿去賣,你不能說沒有啊,我看到過,你可能說我決不會這樣幹,那只能保證我們自己不會這個樣,賣經賣佛像,罪很大!
巡香有這麼幾種香板:前趴後仰,東倒西歪,沖噸打呼,輕昏點頭。這巡香都可以打香板,另外打禅七的時候,這個監香有八種香板,打起來有十二種香板,監香他是半個警策,他跟班首師父不一樣,班首師父在禅堂裏能打,還能說,監香只能打,不能說,叫半個警策,班首師父、維那師父這都是警策,警策什麼呢?警策身心,你心裏有什麼事情,他會表現出來.禅堂是最上乘,了生死要在禅堂裏了.要認真,在禅堂要住個叁冬四夏,功夫才能純熟,腿子才能不疼.你正好用功,你不幹了,那就不行了.因爲你這一個階段剛出家,腿子疼,功夫不會用,經過叁冬四夏.你鍛煉的腿子也不疼了.你功夫也會用了,這時候要踏踏實實用功,就是怕住兩天算了,腿子還沒練好,你又走了,打聽打聽,哪裏不坐香,哪裏不講修行,哪裏錢多,哪裏隨便,你到這些地方去了 你這一生啊,算完了!那就打一個很好的基礎,在禅堂裏要住個叁冬四夏,腿子練好了,功夫也上路了,或住山,或住茅蓬,走哪兒也有功用了,你已經有了幾年的鍛煉,你知道用功了,那才行,那才真是一個出家人哪!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場合,你的功夫都不會忘,你都在那裏用功,這才算個用功人......
《體光老和尚 開示叁十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