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九▪P2

  ..续本文上一页,你不要紧追它,你只要使它在就行了。初下手要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我这个身体都不可得了嘛,还有个什么长长短短呢?古来的人,他怜悯我们哪,提个话头看,其实有个什么看头呢?因为我们也没用过功,也没用惯,总有个执著心,看话头也是执著心,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都可以成佛,为什么还没成呢?就是妄想执著嘛!有些怕因果、怕病,还有的怕死,这不是怕的事,有了病,你怕不行,你要善调身心,把这个思想,把这个身体,提到等虚空界!

   你在家参加过什么道门,跟个什么人学过这法那法,你学的那一点也不对!我们要跟着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你念阿弥陀佛你要跟着《弥陀经》念,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你是看话头的,前面的祖师曾经说过,直下无心,便从本得,你还用什么呢?前面的祖师见面,一言半句就解脱了,还说什么呢?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二祖慧可断臂求法,这胳膊去一个还了得!二祖说:我心不安。达摩说:将心拿来我与你安。他就见了理,得了道,他有什么痛苦?见了性的人没有一切苦,我们现在多执著呀,有些人还在禅堂里头练气功,这胡闹,他说这气功还可以弄别人的精气,你看这都是干什么的!那怎么不遭恶难呢?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有没有体会这个呀?不是一天到晚背这背那的,背了一大些,脑子都用坏了。我在旧社会跟圆瑛法师坐过香,他那是专学《楞严经》,脑筋用坏了,他在那儿坐着就倒下去了,修行哪是这么样子搞啊?修行人,功夫现前,对这个身体有好处,功夫上正规,这个身体辗转的清净了,哪还有什么病苦呢?因为他那是执著心嘛,你执著它干什么?你看那个话头,有什么可执著的?你这一执著就不对了。古来的祖师为了改变我们这些观点,不晓得说了多少话,说了多少语录,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为了破我们这个执著心哪!我们现在还不是这个样吗?贪爱执著,你说这有什么办法呢?本元自性天真佛,你一执著就弄到你那个身上了,佛教是心法,不是在身上弄的名名堂堂的。

   古来的人受戒,燃几个香疤,这是心法呀,不是你执著把你身体烧的怎么样,你执著那个做啥呢?那不是啊!有的在意识上作功夫,意识就是生灭.这开始看话头就是一个想,《观经》说:心想佛事。不要执著那个身,执着身弄一身病,弄身病还怨天怨地,说我修行很好,我怎么还得这个病呢?这都不是.那就是你没有善调身心,你是执著心。这里水很好,天气热.经常的洗洗澡,我一个人在那深山里边,我一天要洗好几回澡,洗澡轻快呀,身上舒服呀,不要说这和尚洗澡不好,有什么不好?佛还带着千二百五十诸大弟子到河里去洗澡,每一个比丘,不管冬天夏天,半月半月要洗澡,这夏天一天洗几回都行,夏天上火的东西少吃,现在多好啊.有些居士买些西瓜,一天吃几回,以前哪有这样生活呢?庙里也苦也穷.哪里一天吃了又吃,吃几回呢?

   人都坐好,止了静,大家就可以出去了,自己搬着自己的垫子,大家跑香打了站板,都到外头坐好了,再止静也行,禅堂里止静是个大事情,止静不是不动,只要你心不动,就是止静,那个静也停止了,你不动心,不动念,那叫止,不是不说话才叫静。起心动念,即乖法体,这不是说明白了吗?就是自己烦恼妄想放不下,那有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打了抽解,大家都在禅堂里坐好,三板三钟止了静,你愿意到外头坐就到外头坐,你要不到外头坐,还强勉什么昵?你愿意在里头坐你就在里头坐,是这个样,很顺当,很自由,不是强勉的。佛教的这一切,都不是一定的,都是活的,祖师的语言、大乘经都是活的,不是死巴巴的,把身上弄出病来,要心平气和,顺顺当当的,热天多喝点茶,有瓜果多吃一点,尽量少吃上火的东西,天气热也是火,你吃的东西也是火,你这个功夫用的不恰当,也是火,这火凑到一起了。

   那就是不管他人的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他人发火了,不能把你的火引出来,他人的习气,他人的毛病,不能把你的烦恼引出来,他人讲你坏,你也讲他坏,你跟他样,不管他多少,你就是一法,他的贪心是他的贪心,他贪你也贪,你就被他转了,那就叫没主宰、没受益。修行人都得有点受益,他人烦恼,我不烦恼,他人嗔恨,我不咳恨,这叫受益。怎么礼会卜人打起架来了?你打我,我也打你,要是修行人有受益,你打我我不打你,你骂我我不骂你,你讲我坏我不讲你坏,这就是度众生,到哪儿度众生啊?他骂你你不骂他,你就是度了他,什么是教化众生?这就是教化众生!这就是行菩萨道,这就是发菩提心,能忍能让,这就是度众生,还另外找个什么办法?占人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你骂他他骂你,你打我我打你.这就不是修行了,能小动嗔心,不动贪心,这个就是受益,就是修行!你在那念佛、看话头,别人打不了你的闲岔,这就是功夫,你到哪找功夫?修行人就是这样修行.不被外边的境风所动,能忍能让,功夫打不失,受益就在这儿,你叫谁给你受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受益我们都得不到,怎么?他叫我们放,我们放不下来,怎么能得到呢?修行人要放得下,要丢的开,别人说的长短,你不要去追究,也不要去反驳,不要管他,他不管说长说短,你这个话头在,你这个佛号在,这就是一个大修行人。

   经书不存在了,佛教也就不存在了,今天大家在那晒藏经,这些经书一年比一年多,原来寺庙很多,哪有一个庙里有几部藏经的?很少。经是佛说,佛教的经书很有道理,外面人很崇拜,这个经书的存在对于众生有很大的好处,晒藏经有好多故事。说一个庙里晒藏经,去了一个地方官,这个官对经书能过背一半,怎么回事呢?因为也是常住晒藏经,跑进来一头牛,这牛闻闻这个经,闻闻那个经,后来有人来了,把它赶走了,这牛死后,因为它闻了经书,有智慧,来生转人,就做了大官。原来晒藏经不是这个弄法,三天前,僧值在斋堂里表堂,说常住经书法宝要晒晒,管藏经的人还要请人剥潮脑,它那个潮脑散在经书里不生虫,我在那里看到一包卫生丸,那就是潮脑弄的,买一些,每个藏经柜子放一点,他不生虫,为了保护藏经,年年要晒。有些出家人有智慧,他就是前生看过藏经。每年六月要晒回藏经,他是从藏经楼排好队,每一部经,都要经过一个出家人的手,他恭恭敬敬的传给他,他合个掌,把经书接在手里,往上一举,他下边那个人合个掌把书接去,是这样弄的。经书年年要晒,免得生虫,丛林的藏经怎么保管,怎么看法,这都有制度,等把经晒好了,归原了,你要想看什么经,什么语录,自己要打个条子,由管藏经的人把这部经找到,登上记,自己要把经管好看好,不能丢失。古时候不象现在,你想看部经很不容易,没有啊,这现在一来就是好几箱,时代不同啦,有的人也不想看,这个由自己。

   出家受戒是大事,持戒事更大,光受了戒不持戒也不行,说五夏之前,就是五年之内研究戒律,还要当参学,打打禅七,学学教,这都是修行,这都是佛法,出家人这些条件要具备,才好修行,经书说的是修行的路头,经上怎么样说,我们就怎么样修行。拿常住的经书不交还这就不好,不过那也不犯偷盗,这个经书呀,拿去不算贼,偷经、偷佛像,不当贼来处理,不过那也不应该拿,常住的法宝嘛,有人还把常住的经书拿去卖,你不能说没有啊,我看到过,你可能说我决不会这样干,那只能保证我们自己不会这个样,卖经卖佛像,罪很大!

   巡香有这么几种香板:前趴后仰,东倒西歪,冲吨打呼,轻昏点头。这巡香都可以打香板,另外打禅七的时候,这个监香有八种香板,打起来有十二种香板,监香他是半个警策,他跟班首师父不一样,班首师父在禅堂里能打,还能说,监香只能打,不能说,叫半个警策,班首师父、维那师父这都是警策,警策什么呢?警策身心,你心里有什么事情,他会表现出来.禅堂是最上乘,了生死要在禅堂里了.要认真,在禅堂要住个三冬四夏,功夫才能纯熟,腿子才能不疼.你正好用功,你不干了,那就不行了.因为你这一个阶段刚出家,腿子疼,功夫不会用,经过三冬四夏.你锻炼的腿子也不疼了.你功夫也会用了,这时候要踏踏实实用功,就是怕住两天算了,腿子还没练好,你又走了,打听打听,哪里不坐香,哪里不讲修行,哪里钱多,哪里随便,你到这些地方去了 你这一生啊,算完了!那就打一个很好的基础,在禅堂里要住个三冬四夏,腿子练好了,功夫也上路了,或住山,或住茅蓬,走哪儿也有功用了,你已经有了几年的锻炼,你知道用功了,那才行,那才真是一个出家人哪!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场合,你的功夫都不会忘,你都在那里用功,这才算个用功人......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