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15 从容庵录(万松老人 评唱 天童觉和尚 颂古)▪P16

  ..续本文上一页露半身。毕竟那人是何体段。

  【举】洞山供养云岩真次(谁道是假)。遂举前邈真话(一回拈出一回新)。有僧问。云岩道只这是。意旨如何(且喜不错认)。山云。我当时几错会先师意(以己方人)。僧云。未审云岩还知有也无(折草量天)。山云。若不知有。争解恁么道(日出连山)。若知有争肯恁么道(月圆当户)。

  师云。洞山辞云岩。山问。和尚百年后。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只对。岩良久云。只这是。山沉吟。岩云。价阇梨。承当这个大事。直须子细。山亦不言便行。后因过水睹影。方始悟彻。乃作颂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山在众。供养云岩真。举前邈真话了。僧问云岩。道只这是意旨如何。山曰。我当时几错会先师意。若向良久只这是处领略。正是替名通事。所以见影知形。过水方悟。僧曰。未审云岩知有也无。若道一向知有。是左右人。不见道。知有底人始解奉重。若道一向不知有。这里有利害。有全不知有有知有了却不知有有不知有去成知有山云若不知有。争解恁么道。若知有争肯恁么道。华严宗谓理圆言偏言生理丧。此乃重玄复妙。兼带[口+十]通。不偏枯。无渗漏底血脉也。山于唐大中末。初住新丰百吉。后迁豫章高安之洞山。为第一代。因为云岩作忌斋。僧问。师于先师处得何指示。山曰。虽在彼中。不蒙他指示。僧曰。又用设斋作么。山曰。虽然如是。焉敢违背。僧曰。和尚发迹南泉。为甚却与云岩设斋。山曰。我不重先师道德佛法。只重他不为我说破。僧曰。和尚嗣先师。还肯他也无。山曰。半肯半不肯。僧曰。为甚么不全肯。山曰。我若全肯。则辜负先师。万松道。云岩二十年在百丈。却嗣药山。洞山发迹南泉。却嗣云岩。一等异苗翻茂。密固灵根。得芙蓉而宗派中兴。至天童而文彩方备。那个是具文彩。颂云。

  争解恁么道(暗里抽横骨)。五更鸡唱家林晓(金乌东上)。争肯恁么道(明中坐舌头)。千年鹤与云松老(玉免西沈)。宝鉴澄明验正偏(事穷的要)。玉机转侧看兼到(交互明中暗)。门风大振兮规步绵绵(西天令严)。父子变通兮声光浩浩(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师云。洞山嘱曹山云。吾于云岩先师。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付授汝。汝善护持。宝鉴澄明验正偏。岂非鸡唱家林。鹤老云松。正偏之验耶。镜虽明而有背面。唯玉机转侧递相绮。互双明双暗兼到之方也。易系辞曰。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洞山父子规行矩步。至今门风大振者。源深流长之效欤。

  第五十则  雪峰甚么

  云众云。末后一句。始到牢关。岩头自负。上不肯于亲师。下不让于法弟。为复是强生节目。为复别有机关。

  【举】雪峰住庵时。有两僧来礼拜(寻香逐气)。峰见来以手托庵门。放身出云。是甚么(此犹是抛身势隐身势作么生)。僧亦云。是甚么(果然不识)。峰低头归庵(莫道无语好)。僧后到岩头(传消寄息)。头问。甚么处来(不钻不穴)。僧云。岭南(这里是岭北)。头云。曾到雪峰么。(熟处难忘)。僧云。曾到(更讳不得)。头云。有何言句(不醋不休)。僧举前话(一字入公门八牛拽不出)。头云。他道甚么(却好低头便出)。僧云。他无语。低头归庵(恁么则不曾到雪峰)。头云。噫当时不向他道末后句(而今道了未)。若向伊道。天下人不奈雪老何(何不道我便是雪老)。僧至夏末。再举前话请益(好酒醒人迟)。头云。何不早问(贪瞌睡)。僧云。未敢容易(可晒惯丛林)。头云。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索另者先穷)。要知末后句只这是(旋蒸热卖)。

  师云。云岩傍参道吾。雪峰傍参岩头。君子不耻下问。今云岩雪峰之道大行。亦退己让人之余庆也。而岩头天资英迈。抑扬德山之道。天下横行。无敢当锋者。盖见处洞达蕴养成就。故得如是。看他二僧。雪峰门下。箭锋相直。也是个行脚汉。为甚直至夏末。尚疑末后句。只为眼钝头迷当面蹉过。岩头与他说出许多道理。雪峰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一法虽无异。三人乃见差。这僧与雪峰。一时道是甚么。及至论末后句。说与也不知。岂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且道。这僧实不会。要放这话行。沩山哲云。大小雪峰岩头。却被这僧勘破。万松道。冷眼不防。岩头雪峰。犹可恕也。后来又点德山亦不会末后句。直是难甘。是故天童两次颂出。颂云。

  切瑳琢磨(不因一事)。变态肴讹(不长一智)。葛陂化龙之杖(已闻过海穿云)。陶家居蛰之梭(犹见倚墙贴壁)。同条生兮有数(世相近也)。同条死兮无多(习相远也)。末后句只这是(且信一半)。风舟载月浮秋水(切忌垛根)。

  师云。毛诗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瑳如琢如磨。注曰。治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德山雪峰得岩头。发明末后句。至今此话大行。切磨通变之力也。雪峰如化龙之杖。这僧如居蛰之梭。岩头点出至今不知。所以同条死者无多也。或谓岩头如化龙之杖。雪峰如居蛰之梭者。请细看前话。雪窦佛果以双明双暗。颂此话结。非饱参者不知。东汉方术传。费长房。汝南人。尝为市掾。遇壶公。断青竹杖。伪为长房缢死于家。遂同入深山。学道不成。辞归。公与竹杖。骑此至家。投葛陂。长房投杖于陂。化龙而去。又晋陶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梭。挂壁。后闻雷电。化为龙而去。雪峰如杖。这僧如梭。岩头如风舟载月。万松似个甚么。巩县茶瓶。

  第五十一则  法眼舡陆

  示众云。世法里悟却多少人。佛法里迷却多少人。忽然打成一片。还著得迷悟也无。

  【举】法眼问觉上座。舡来陆来(大似有两般)。觉云。舡来(深谈实相善说法要)。眼云。舡在甚么处(恐怕不实)。觉云。舡在河里(果然有下落)。觉退后。眼却问傍僧云。尔道适来这僧。具眼不具眼(可惜许)。

  师云。黄龙晦堂问。黄鲁直正窘迫次。一人至。堂问。谁遣汝来。人云。大林叶秀才。问。有书否。人云。有。又问。书何在。人即引手背。抽衣领举书。呈堂。堂云。学道到此人田地方可。黄有愧色。法眼问觉上座。舡来陆来。觉云。舡来。眼云。舡在甚么处。这里一百个。九十九个。呈机显示。是他稳实平贴底人。那里与尔干戈相待。是他道舡在河里。磁州老师道。恰似沙地里放个八脚鏊子。更无些子不稳当处。觉退后眼却问傍僧云。尔道。适来这僧。具眼不具眼。只这一问大晒淆讹。若道具眼。有甚奇特玄妙。若道不具眼。见甚么破绽。试教天童定当看。

  水不洗水(绝点澄清)。金不博金(炼做一块)。昧毛色而得马(不得相取)。靡丝弦而乐琴(非可声求)。结绳画卦有许事(法出奸生)。丧尽真淳盘古心(弄巧成拙)。

  师云。水不洗水。金不博金。佛不求佛。法不说法。此谈其神骏。略其玄黄。得琴趣者。忘其弦徽。淮南子秦穆公。使伯乐举九方堙求马。三月而返曰。得马在沙丘。牡而黄。及马至则牝而骊。公谓伯乐。子所求马者。毛色牡牝。不知败矣。伯乐太息曰。以至于此乎。堙之所观者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也。果千里马。晋陶潜字渊明。不解琴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曰。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易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又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万松道。盘古初分天地。已成对待。结绳画卦。转丧真淳。释迦未出世。祖师不西来。还有真谛俗谛世法佛法么。舒州海会齐举禅师。得法之后。尝到琅玡觉处。觉问。上座近离甚么处。举曰。浙江。觉曰。舡来陆来。举曰。舡来。觉曰。舡在甚么处。举曰。河里。觉曰。不涉程途。一句作么生道。举曰。杜撰长老如麻似粟。便下去。万松道。行说好话。洞山初和尚问僧。甚处来。僧曰。汝州。山曰。此去多少。僧曰。七百。山曰。踏破几緉草鞋。僧曰。三緉。山曰。甚处得钱买。僧曰。打笠子。山曰。参堂去。僧应喏。万松道。便是手眼通身看尔不破。且道。这僧眼在甚么处。眉毛下。

  第五十二则  曹山法身

  示众云。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若到比不得类难齐处。如何说向他。

  【举】曹山问德尚座。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官不容针)。应物现形如水中月(私通车马)。作么生说个应底道理(叉手近前云喏)。德云。如驴觑井(落花有意随流水)。山云。道即大晒道只道得八成(欲穷千里目)。德云。和尚又如何(更上一层楼)。山云。如井觑驴(流水无心送落花)。

  师云。抚州宜黄曹山本寂禅师。或名耽章。必是赐名谥号。初离洞山。入曹溪。礼祖塔。回吉州之吉水。众向山名。遂请开法。师拟曹溪。凡随所居立曹为号。洞山之宗至师最隆。故有曹洞之称焉。山问德上座。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作么生说个应底道理。此四句赞佛。本出古本金光明经。既如虚空。如何应物。觉范赞提婆尊者道。应缘而现。不落思惟。是故钵水以针投之。德云。如驴觑井。此岂情识计校可及。非久经淘炼具衲僧巴鼻。不许到这田地。若是小作无向上关[木+戾]子。满口许他也。山云。道即大晒道。只道得八成。如秤称斗量来相似。德云。和尚又如何。这一拶词穷理尽。敢道出他驴觑井一句不得。是他款款地。只与倒过。可谓触类而长之。此所以称曹洞宗派之源也。天童爱此两转语。翻覆一时颂出。颂云。

  驴觑井(五更侵早起)。井觑驴(更有夜行人)。智容无外(天下衲僧跳不出)。净涵有余(万象莫能逃影质)。肘后谁分印(天眼龙睛不可窥)。家中不蓄书(真文不醋)。机丝不挂梭头事(花又不损)。文彩纵横意自殊(蜜又得成)。

  师云。般若无知。靡所不知。故净…

《015 从容庵录(万松老人 评唱 天童觉和尚 颂古)》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