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以报劬劳。于是舍道事佛。乃受菩萨戒。于娄约法师处。披佛袈裟。自讲放光般若经。以报父母。时志公大士。以显异惑众。系于狱中。志公乃分身。游化城邑。帝一日知之。感悟极推重之。志公数行遮护。隐显逮不可测。时婺州有大士者。居云黄山。手栽二树。谓之双林。自称当来善慧大士。一日修书。命弟子。上表闻于帝。时朝廷以其无君臣之礼不受。傅大士将入金陵城中卖鱼。时武帝或请志公讲金刚经。志公曰。贫道不能讲。市中有傅大士者。能讲此经。帝下诏召之入禁中。傅大士既至。于讲座上。挥案一下。便下座。当时便与推转。免见一场狼籍。却被志公云陛下还会么。帝云。不会。志公云。大士讲经竟也。是一人作头。一人作尾。志公恁么道。还梦见傅大士么。一等是弄精魂。这个就中奇特。虽是死蛇。解弄也活。既是讲经为甚。却不大分为二。一如寻常座主道。金刚之体坚固。物物不能坏。利用故能摧万物。如此讲说。方唤作讲经。虽然如是。诸人殊不知。傅大士只拈向上关捩子。略露锋铓。教人知落处。直截与尔。壁立万仞。恰好被志公不识好恶。却云大士讲经竟。正是好心不得好报。如美酒一盏。却被志公以水搀过。如一釜羹。被志公将一颗鼠粪污了。且道既不是讲经。毕竟唤作什么。颂云。
不向双林寄此身(只为他把不住。囊里岂可藏锥)。却于梁土惹埃尘(若不入草。争见端的。不风流处也风流)。当时不得志公老(作贼不须本。有牵伴底癞儿)。也是栖栖去国人(正好一状领过。便打)。不向双林寄此身。却于梁土惹埃尘。傅大士与没板齿老汉。一般相逢。达磨初到金陵。见武帝。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磨云。廓然无圣。帝云。对朕者谁。磨云。不识。帝不契。遂渡江至魏。武帝举问志公。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帝云。不识。志公云。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帝悔。遂遣使去取。志公云。莫道陛下。发使去取。合国人去。他亦不回。所以雪窦道。当时不得志公老。也是栖栖去国人。当时若不是志公。为傅大士出气。也须是赶出国去。志公既饶舌。武帝却被他热瞒一上。雪窦大意道。不须他来梁士。讲经挥案。所以道。何不向双林寄此身。吃粥吃饭。随分过时。却来梁士。恁么指注挥案一下。便下座。便是他惹埃尘处。既是要殊胜。则目视云霄。上不见有佛。下不见有众生。若论出世边事。不免灰头土面。将无作有。将有作无。将是作非。将粗作细。鱼行酒肆。横拈倒用。教一切人明此个事。若不恁么放行。直到弥勒下生。也无一个半个。傅大士既是拖泥带水。赖是有知音。若不得志公老。几乎赶出国了。且道即今在什么处。
垂示云。掀天关翻地轴。擒虎兕辨龙蛇。须是个活鱍鱍汉。始得句句相投机机相应。且从上来什么人合恁么。请举看。
【六八】举。仰山问三圣。汝名什么(名实相夺。勾贼破家)。圣云。惠寂(坐断舌头。搀旗夺鼓)。仰山云。惠寂是我(各自守封疆)。圣云。我名惠然(闹市里夺。去彼此却守本分)。仰山呵呵大笑(可谓是个时节。锦上铺花。天下人不知落处。何故土广人。稀相逢者少。一似岩头笑。又非岩头笑。一等是笑。为什么却作两段。具眼者始定当看)。
三圣是临济下尊宿。少具出群作略。有大机有大用。在众中。昂昂藏藏。名闻诸方。后辞临济。遍游淮海。到处丛林。皆以高宾待之。自向北至南方。先造雪峰便问。透网金鳞。未审以何为食。峰云。待汝出网来。即向汝道。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峰云。老僧住持事繁。峰往寺庄。路逢猕猴。乃云。这猕猴各各佩一面古镜。圣云。历劫无名。何以彰为古镜。峰云。瑕生也。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峰云。罪过。老僧住持事繁后至仰山。山极爱其俊利。待之于明窗下。一日有官人来参仰山。山问。官居何位。云推官。山竖起拂子云。还推得这个么。官人无语。众人下语。俱不契仰山意。时三圣病在延寿堂。仰山令侍者持此语问之。圣云。和尚有事也。再令侍者问未审有什么事。圣云。再犯不容。仰山深肯之。百丈当时。以禅板蒲团付黄檗。拄杖拂子付沩山。沩山后付仰山。仰山既大肯三圣。圣一日辞去。仰山以拄杖拂子付三圣。圣云。某甲已有师。仰山诘其由。乃临济的子也。只如仰山问三圣。汝名什么。他不可不知其名。何故更恁么问。所以作家。要验人得知子细。只似等闲。问云。汝名什么。更道无计较。何故三圣不云惠然。却道惠寂。看他具眼汉。自然不同。三圣恁么。又不是颠。一向搀旗夺鼓。意在仰山语外。此语不堕常情。难为摸索。这般汉手段。却活得人。所以道。他参活句。不参死句。若顺常情。则歇人不得。看他古人念道如此。用尽精神。始能大悟。既悟了用时还同未悟时人相似。随分一言半句。不得落常情。三圣知他仰山落处。便向他道。我名惠寂。仰山要收三圣。三圣倒收仰山。仰山只得就身打劫道。惠寂是我。是放行处。三圣云。我名惠然。亦是放行。所以雪窦后面颂云。双收双放若为宗。只一句内一时颂了。仰山呵呵大笑。也有权有实。也有照有用。为他八面玲珑。所以用处得大自在。这个笑与岩头笑不同。岩头笑有毒药。这个笑。千古万古。清风凛凛地。雪窦颂云。
双收双放若为宗(知他有几人。八面玲珑。将谓真个有恁么事)。骑虎由来要绝功(若不是顶门上有眼肘臂下有符。争得到这里。骑则不妨。只恐尔下不得。不是恁么人。争明恁么事)。笑罢不知何处去(尽四百军州觅恁么人。也难得。言犹在耳。千古万古有清风)。只应千古动悲风(如今在什么处。咄。既是大笑。为什么却动悲风。大地黑漫漫)。
双收双放若为宗。放行互为宾主。仰山云。汝名什么。圣云。我名惠寂是双放。仰山云。惠寂是我。圣云。我名惠然是双收。其实是互换之机。收则大家收。放则大家放。雪窦一时颂尽了也。他意道。若不放收。若不互换。尔是尔我是我。都来只四个字。因甚却于里头。出没卷舒。古人道。尔若立我便坐。尔若坐我便立。若也同坐同立。二俱瞎汉。此是双收双放。可以为宗要。骑虎由来要绝功。有如此之高风最上之机要。要骑便骑。要下便下。据虎头亦得。收虎尾亦得。三圣仰山。二俱有此之风。笑罢不知何处去。且道他笑个什么。直得清风凛凛为什么。末后却道。只应千古动悲风。也是死而不吊。一时与尔注解了也。争柰天下人啖啄不入。不知落处。纵是山僧。也不知落处。诸人还知么。
垂示云。无啖啄处。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透荆棘林。衲僧家。如红炉上一点雪。平地上七穿八穴则且止。不落寅缘。又作么生。试举看。
【六九】举。南泉归宗麻谷。同去礼拜忠国师。至中路(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有什么奇特。也要辨端的)。南泉于地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无风起浪。也要人知。掷却陆沉船。若不验过。争辨端的)。归宗于圆相中坐(一人打锣。同道方知)。麻谷便作女人拜(一人打鼓。三个也得)。泉云。恁么则不去也(半路抽身是好人。好一场曲调作家作家)。归宗云。是什么心行(赖得识破。当时好与一掌。孟八郎汉)。
当时马祖盛化于江西。石头道行于湖湘。忠国师道化于长安。他亲见六祖来。是时南方擎头带角者。无有不欲升其堂入其室。若不尔。为人所耻。这老汉三个。欲去礼拜忠国师。至中路。做这一场败缺。南泉云。恁么则不去也。既是一一道得。为什么却道不去。且道古人意作么生。当时待他道恁么则不去也。劈耳便掌。看他作什么伎俩。万古振纲宗。只是这些子机要。所以慈明道。要牵只在索头边。拨著点著便转。如水上捺葫芦子相似。人多唤作不相肯语。殊不知。此事到极则处。须离泥离水。拔楔抽钉。尔若作心行会。则没交涉。古人转变得好。到这里。不得不恁么。须是有杀有活。看他一人去圆相中坐。一人作女人拜。也甚好。南泉云。恁么则不去也。归宗云。是什么心行。孟八郎汉。又恁么去也。他恁么道。大意要验南泉。南泉寻常道。唤作如如。早是变了也。南泉归宗麻谷。却是一家里人。一擒一纵。一杀一活。不妨奇特。雪窦颂云。
由基箭射猿(当头一路谁敢向前。触处得妙。未发先中)。绕树何太直(若不承当争敢恁么。东西南北一家风。已周遮多时也)。千个与万个(如麻似粟。野狐精一队。争奈得南泉何)。是谁曾中的(一个半个。更洛一个。一个也用不得)。相呼相唤归去来(一队弄泥团汉。不如归去好。却较些子)。曹溪路上休登陟(大劳生想料。不是曹溪门下客。低低处平之有余。高高处观之不足)。复云。曹溪路坦平。为什么休登陟(不唯南泉半路抽身。雪窦亦乃半路抽身。好事不如无。雪窦也患这般病痛)。
由基箭射猿。绕树何太直。由基乃是楚时人。姓养。名叔。字由基。时楚庄王出猎。见一白猿。使人射之。其猿捉箭而戏。敕群臣射之。莫有中者。王遂问群臣。群臣奏曰。由基者善射。遂令射之。由基方弯弓。猿乃抱树悲号。至箭发时。猿绕树避之。其箭亦绕树中杀。此乃神箭也。雪窦何故却言太直。若是太直则不中。既是绕树。何故却云太直。雪窦借其意。不妨用得好。此事出春秋。有者道。绕树是圆相。若真个如此。盖不识语之宗旨。不知太直处。三个老汉。殊途而同归一揆。一齐太直。若是识得他去处。七纵八横。不离方寸。百川异流。同归大海。所以南泉道。恁么则不去也。若是衲僧正眼觑著。只是弄精魂。若唤作弄精魂。却不是弄精魂。五祖先师道。他三人是慧炬三昧。庄严王三昧。虽然如此。作女人拜。他终不作女人拜会。虽画圆相。他终不作圆相会。既不恁么会。又作么生会。雪窦道。千个与万个。是谁曾中的。能有几个。百发百中。相呼相唤归去来。颂南泉道恁么则不去也。南泉从此不去。故云。曹溪路上休登陟。灭却荆棘林。雪窦把不定。复云。曹溪路坦平。为什么休登陟。曹溪路绝尘绝迹。露裸裸赤洒洒…
《014 碧岩录(佛果圜悟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