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禅师问答录▪P8

  ..续本文上一页来去雪山修道,四十九年说法,古今的祖师为佛法不惜身命,古今的居士苦心研究,别无他事,就是要我们一切人识取本来自性,就是此一事,余无他事;佛祖开示种种法门,亦是为这一桩事,别无他事,故经云:“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参禅的法门,就是从前我对你讲的,一念一起分为六根,随便用一根打破无始无明,见佛性,自性遍满虚空,充塞十方,十方者,即是常寂光净土,是自性法身的真净土,修此法门无层次无阶级,一悟就悟,不悟就不悟。

  问:参禅的人,假如今生不悟,来生会堕落不堕落?临命终时有不有些发愿往生净土?

  答:参禅的人,假如今生不悟,他的般若种子是在的,来生不会堕落,比如我们今生学佛的人,前生都有点善根的,临命终的时候,照华严经及祖师的开示中发愿,生善知识家,明心见性,普度众生。照我所见祖师的开示中,尚无参禅的人临终发愿生西方的,尚有未看见的也未可知。

  问:生净土法门如何?

  答:假如找们在这个世界没有工夫参禅,如在家人士农工商,事务很多,我们不求在这个世界见自性,生在极乐世界,再修见性的法门,如经中说:西方净土有听阿弥陀佛说法者、听讲经者、在地参禅者。

  问:在这个世界,在极乐世界,见自性是否一样?

  答:是一样的。

  问:方才所讲的自性遍满十方,是法身净土,与西方净土有何分别?

  答:自性法身净土是遍满十方,东西南北无所不在,即常寂光净土;西方净土是报身净土,是指定西方,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净报所感,又如东方满月世界净土,是药师佛十二大愿净报所感,如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秽土,是我们共业所感;不论在那个世界见自性法身净土,乃是一样的,报身净土不是一样。

  问:常斋念佛的人,与五逆十恶的人,生在西方是否一样?

  答:有品级的,不是一样。

  问:请问生在西方的品级。

  答:往生西方分为九品,如下:

  上品上生 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种众生:慈心不杀, 具诸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念佛、法、僧、戒、 天、师。回向发愿,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於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 果;不谤大乘。上品下生 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回向往生。七日见佛。

  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回向往 生。中品中生 一日一夜持八戒斋,一日一夜持沙弥戒,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 仪无缺,回向往生。中品下生 孝养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极乐事,发愿, 回向往生。

  下品上生 作罪恶业;不诽谤方等经典;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经典 名字,回向往生,七七日乃见观世音及大势至。下品中生 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盗戒,不净说法,应堕地狱,命欲终时遇 善知识,赞说净土,回向往生,六劫乃见观世音及大势至。下品下生 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临命终时遇善知识, 说法安慰,教令念佛,具足十念,回向往生,满十二大劫,乃 见观世音及大势至(人间一百年为西方一昼夜,一千六百八十 万年为一小劫)。

  〖英国人香港蒲乐道〗

  问:法师说有八个外国徒弟,最喜欢我。我是剑桥大学学生,已食长素三年,我有一个疑问,请问法师我静坐时,将很多的妄念都断了,清清净净的,再将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这个念头都断了,只有一点知觉,恍恍惚惚渺渺冥冥的,再将这点知觉都断尽,是无知无觉空空洞洞,我觉得通通都不对;是不是修行人,都要经过这个境界?请法师慈悲开示,怎样用功才能明心见性?

  答:我们见闻觉知、一念无明的妄念一动,分为两方面,就是正念与不正念,正念亦是妄,不正念亦是妄;如妄念从外面来,与你不相干,又何必去断呢?如妄念从里边生出来的,比喻龙潭出来的水源,时时有水生出来的,断了又生,生了又断,无有了期,修行断妄念,这个道理实在不通,古人云:王道不外乎人情,佛法亦不外乎人情。见闻觉知分两方面,染缘净缘:一念无明的妄念一动,学佛法修行为善,是正妄念,种种的邪思想,是不正妄念,正妄念、不正妄念都是染缘,心中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这个是净缘。净缘断了是见闻觉知断了,空空洞洞的,是无始无明,我们的佛性被无始无明遮障,要见佛性,必定要将无始无明打破,方能见佛性。要破无始无明,必定要用妄念的六根,随便那一根,假如用眼根,便向空空洞洞无始无明这个地方看,思想不要间断,看来看去,时候一到,—的一声,无明一破,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的佛性,就现出来了;到这个时候,有明眼人就要请他印证,假若无此明眼之人印证,就将五灯会元、指月录随哪一部拿来印证。佛性是如如不动的,大觉不起念,是无始无终的;无始无明是空洞黑暗,无知无觉,不起念,古人云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无始有终的;见闻觉知起一念无明妄动性,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无始无终的。见性后妄念变为佛性,佛性是我们的法身;见闻觉知的智,是我们的报身;六根的行,是我们的应身;到这个地步,方不辜负汝从外国来到中国学佛之志愿也。

  佛性 无始无明 见闻觉知 一念无明妄动性 眼耳鼻舌身意无始无终 无始有终 无始无终 无始无终 无始无终 可破 染缘净缘 不可断

  以眼耳鼻舌身意随便一根破无始无明

  〖南京王嘉宾〗

  问: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是出于华严经,离世求佛法,恰似觅兔角,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如我解释,我们这个地球通是世间,释迦佛在雪山修行,以及到处说法,还是世间,我们一切人还是居世间,我们照着佛的法门去修,觉悟见性之后,如裴休、庞蕴、张商英、杨无尽等,在世间作士大夫、作商贾,如古祖师说:见性后办公办私、迎宾待客、闲里忙里、穿衣吃饭,无一不是佛法,照这个道理来说,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是否?

  答:是的。

  〖南京月轮法师〗

  问: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今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二、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三、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面见阿弥陀,何愁不开悟?四、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如我解释:一、参禅明心见性后,自性与诸佛无二无别,自己已经到家,能参禅者教彼参禅,喜念佛者教彼念佛,不是见自性后还念佛,自性与诸佛已无别,还念谁?故有禅有净土,指宏扬禅净二宗而言,不是指又参禅又修净土而言,如中峰国师,本人悟后宏扬禅宗,亦兼宏扬净土。二、参禅不明白用功,如法师所讲:不着有,不着无,起念灭念,历历孤明一念,非空非有,是知觉作用,妄念断尽,是无始无明,皆错用功,故十人九错路;虽然错,修的功德仍在,如人走路,一百里走了五十里,虽然未到, 但已走之程不为白费,来生菩提种子还在,不患堕落。三、我们不求在此世界参禅见性,求生存净土,见了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讲经,自己参禅,然后明心见性,如十六观经中所云,故但得见阿弥陀佛, 何愁不开悟? 四、禅既不参,佛又不念,必定堕落,那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照我解释,是否?

  答:是的,不错。

  〖西安华清法师〗

  问:拈花示众出于何经?

  答:拈花示众出于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大藏经中无,续藏经中有之。

  〖北平李广权〗

  问:古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求法,非求法也。照我解说,自性如如不动,是真知真觉,如古人云:是知而无知,不是无知而说知。见闻觉知求法,若将妄念断尽,是无始无明,空无所有,是无知而说知也;起一念,不知有不知无,非空非有,历历孤明,是见闻觉知作用,非真如自性也。是否?

  答:是。

  问:用话头参禅,假如明心见性后,话头还用不用?照我解释,如用“本来面目在什么地方”的话头,无明窠臼比一个门,本来面目如主人翁在门里,必须将门打开,始得见主人翁,如用意息根参究“还我本来面目”的话头,话头比喻一个石头,用石头去打门,门打开看见主人翁的时候,石头无用了,故悟后话头不用,是否?

  答:是。

  问:明心见性后,还念佛不念?或念阿弥陀佛?或念药师佛?照我解释,自性与诸佛无二无别,自性就是佛,还念什么佛?自性遍满十方,还有何处可生?是否?

  答:不错。

  问:明心见性的人,惟悟与悟乃能知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不知。我今说一古人的事情,有一个禅师,名归真,他去见沩山和尚,沩山问他叫什么名字,他答归真,沩山问:归真何在?他不能答,便转下山去。行到半山,遇着仰山和尚,问他何故下山,他答:被沩山问,不能答。仰山教他答云:鼻里耳里,他乃返见山,沩照前问,他答:鼻里耳里。沩山告曰:此话不是你的,是仰山的。照上所讲,故惟悟与悟乃能知之,不悟者不知。以上的辩论,是否?

  答:是。

  问:结水成冰,溶冰成水,一般人说,迷时如结水成冰,悟时如溶冰成水,水性不坏,水性比为佛性,众生迷悟,佛性依然,照我解说,佛性是如如不动的,那里还有什么迷悟?水性者比见闻觉知,结水成冰者比见闻觉知起染缘,溶冰成水者比见闻觉知起净缘,结水成冰溶冰成水,见闻觉知依然是见闻觉知,性非佛性,假如是佛性,则佛性有轮回?而忽冰忽水矣,以上辩论,是否?

  答:是,不错。

  〖大海王小徐〗

  问:上次法师开示之语,弟子大旨尚能领会,但弟子于本来面目及“谁”字话头,尤无下手处,惟“万物归一,一归何处”,据弟子所见,万物皆是六根六尘六识,一即是根本无明,如此用心,似乎有个入处,特不知合乎禅宗参究功夫否?

  答: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是指自性能生万法…

《月溪禅师问答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