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有四恩。无不报矣。故经云。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良价舍今世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舍。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日。佛会相逢。此日今时。且相离别。良非遽违甘旨。盖时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伏冀尊怀莫相寄忆。
颂(二首)
未了心源度数春 翻嗟浮世谩逡巡
几人得道空门里 独我淹留在世尘
谨具尺书辞眷爱 愿明大法报慈亲
不须洒泪频相忆 譬似当初无我身
岩下白云常作伴 峰前碧障以为邻
免干世上名与利 永别人间爱与憎
祖意直教言下晓 玄微须透句中真
合门亲戚要相见 直待当来证果因
后寄北堂书
良价自离甘旨。杖锡南游。星霜已换于十秋。岐路俄经于万里。伏惟娘子收心慕道。摄意归空。休怀离别之情。莫作倚门之望。家中家事。但且随时。转有转多。日增烦恼。阿兄勤行孝顺。须求水里之鱼。小弟竭力奉承。亦泣霜中之笋。夫人居世上。修己行孝。以合天心。僧有空门。慕道参禅。而报慈德。今则千山万水。杳隔二途。一纸八行。聊伸寸意。
颂
不求名利不求儒 愿乐空门舍俗徒
烦恼尽时愁火灭 恩情断处爱河枯
六根戒定香风引 一念无生慧力扶
为报北堂休怅望 譬如死了譬如无
附娘回书
吾与汝夙有因缘。始结母子恩爱情分。自从怀孕祷神佛。愿生男儿。胞胎月满。性命丝悬。得遂愿心。如珠宝惜。粪秽不嫌于臭恶。乳哺不倦于辛勤。稍自成人。遂令习学。或暂逾时不归。便作倚门之望。来书坚要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赖。子有抛娘之意娘无舍子之心。一自汝住他方。日夜常洒悲泪。苦哉苦哉。今既誓不还乡。即得从汝志。不敢望汝如王祥卧冰。丁兰刻木。但如目莲尊者度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谴有在。切宜体悉。
师昔在泐潭。寻绎大藏。纂出大乘经要一卷。并激励道俗偈颂诫等。流布诸方。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终)
洞山悟本禅师语录之余
属者予游于山阴。得书读之。皆祖语也。间有予未尝采者。虽片玉出昆冈。故附后)
日本沙门宜默玄契校勘
师问云岩。拟写和尚真得也无。岩云。几得成。师曰。寻常写真得七八。岩云。犹是失在。师曰。不失时如何。岩云。直得十成。师曰。古人道直得十成不似时如何。岩云。他无成数。
云岩共师锄姜地次。岩就先德事。师问。此人什么处去也。岩良久云。作么作么。师曰。太迟生也。师问云岩。未有阴界时。还道得否。岩云。尔今还有否。
雪峰般柴次。乃于师面前抛下一束。师曰。重多少。峰云。尽大地人提不起。师曰。争得到这里。峰无语。
寿山解禅师行脚时。造师法席。师问曰。阇黎生缘何处。云和尚若实问。某甲即是闽中人。师曰。尔父名什么。云今日蒙和尚致此一问。直得忘前失后。
师勘僧曰。心法双忘性即真。第几座。僧云。第二座。师曰。因什么不与他第一座。无对。有一人代云。非心非法。师曰。心法双忘。即是非法。何更如是道。无对。师自代曰。真不得座。
云众曰。知有底人解入地狱。不知有底人门外走过。师问新罗僧。未过海时在什么处。无对。自代曰。秖今过海。也在什么处。
师曰。今时学者欲得学。直须体取佛向上人始得。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
师问僧。三人同行。一人解语。一人不解语。那个一人是什么。对云。此岂不是辨得主客也。师曰是也。云如何是客。师曰。语与不语俱是客。又曰。如人解弄珠。不触手不落地。即今往来底唤作什么即得。无对。师自代曰。不得不得。
师看上座来礼拜师曰。来作什么。云不为和尚来。师曰。若礼尊者某甲则偏坐。
慎微长老手把柱杖。一僧指云。这个柱杖出何处。微云。雪地出。师不肯。自代曰。如今出也有人辨得么。
黄檗从盐官领三百众到南泉。每为三百人说法次。南泉便到说法处云。借此道场还许一问否。檗云便请。泉问。定慧等学明见佛性。此理如何。檗云。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泉云。莫是长老见处么。檗云不敢。泉云。酱水钱即且置。草鞋钱教什么人还。有僧举似师。师曰。责状了吃棒。
师问僧尔名什么。僧云。请和尚安名。师却称良价。僧无对。云居代曰。恁么则无出头处。又曰。恁么则总被和尚占却也。
延庆端禅师有人问。蚯蚓斩为两段。两头俱动。佛性在阿那头。庆展两手。师别曰。即今问底在阿那头。
师到田畔。有师僧插田。有一僧倒插。师问。阇黎因什么倒插。对云。心中活在。师不言归院。翌日众僧普请出次。日先出。候问昨日倒插田僧出来。其僧末后出门。师问。阇黎昨日东园斫竹谁。其僧罔测云不知。师曰。阇黎什么处人。云邓州人。师曰。老僧行脚时曾往过来。
僧问师云。承和尚说刮骨禅。请和尚四方八面刮。师曰。勿刮处。云和尚幸是好手。为什么刮不得。师曰。尔还闻道世医拱手。问如何是善知识眼。师曰。纸捻无油。问十二时中将何奉献。师曰无物。问身命急切处如何。师曰。莫杂种。云将何奉献。师曰。将虚空奉献。云虚空与非空将来不相似。师曰。道相似也得。道不相似也得。云如何是相似。师曰目前。云如何是不相似。师曰目前不是。问返本还源时如何。师曰。如一片雪。从天降下若丝发大。物挂著则不到地。问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如何。师曰。好埋却。又曰臭也。又曰命绝也。师法嗣其出史传者二十七人。其有机语者十有九人。传法正宗记曰。大鉴之六世曰筠州洞山良价禅师。其所出法嗣凡二十六人。一曰云居道膺者(敕谥弘觉禅师。塔曰圆寂洞山上足)。一曰抚州本寂者(敕谥元证禅师。塔曰福圆)。一曰洞山道全者(第二世中洞山)。一曰龙牙居遁者一曰京兆休静者(敕谥宝智大师无为之塔。住华严寺)。一曰京兆蚬子和尚者。一曰筠州普满者。一曰台州道幽者。一曰洞山师虔者(第三世后洞山号青林和尚)。一曰洛京遁儒者。一曰越州干峰和尚者。一曰吉州禾山和尚者。一曰天童咸启者(先住苏州宝华山)。一曰潭州宝盖山和尚者。一曰益州通禅师者(住北院敕谥证真大师)。一曰高安白水本仁者。一曰抚州疏山光仁者。一曰澧州钦山文邃者。一曰天童义禅师者。一曰太原方禅师者。一曰新罗金藏和尚者。一曰益州白禅师者。一曰潭州文殊和尚者。一曰舒州白和尚者。一曰邵州西湖和尚者。一曰青阳通玄和尚者。日本人瓦屋能光禅师亦其一也(师本朝高僧传曰。航海入唐。参洞山价禅师亲承法印)。
筠州洞山悟本大师语录(大尾)
《010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日本 慧印 校)》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