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P30

  ..续本文上一页

  一蹉百蹉

  古云。今生若不修。一蹉是百蹉。一之至百。何蹉之多直至于是。经言。离恶道得人身难。得人生逢佛法难。然而逢念佛法门信受。为尤难也。如经所言。蚁子自七佛以来。未脱蚁身。安知何日得人身。又何日逢佛法。又何日逢念佛法门而信受也。何止百蹉。盖千蹉万蹉。而无穷也。伤哉。

  修福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惟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斋僧也。此虽悉是万行之门。而有二说。一则。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则。已事不可不先办。或曰。果如子言。则佛像湮没。谁其整之。塔寺崩颓。谁其立之。僧饿于道路。而不得食。谁其济之。人人惟办已事。而三宝荒芜矣。曰不然。但患一体三宝荒芜耳。世间三宝。自佛法入中国以来。造佛建殿斋僧者。时时不休。处处相望。何烦子之私忧而过计也。吾独慨夫僧之营事者。其瞒因昧果。不惧罪福。克减常住。藏匿信施者。无论矣。即守分僧。而未谙律学。但知我不私用入巳则巳。遂乃移东就西。将甲补乙。或那还急债。或馈送俗家。不知砖钱买瓦。僧粮作堂。枉受辛勤。翻成恶报。是则天堂未就。地狱先成。所谓无功而有祸者也。中峰大师训众曰。一心为本。万行可以次之。则所谓已事先办者也。已事办而作福事。则所作自然当可矣。至哉言乎。为僧者。当铭之肺腑可也。

  大鉴大通

  大鉴能禅师。世称南宗。大通秀禅师。世称北宗。然黄梅衣钵。不付时时勤拂拭之大通。而独付本来无一物之大鉴。何宗镜录谓大鉴止具一只眼。大通则双眼圆明。信如是。何以不得衣钵。夫曹溪亲接黄梅。远承达摩。又远之承迦叶。又远之承释迦。乃永明传道于天台韶国师。而为此说者何也。抑随时救弊之说也。昔人言晋宋以来。竞以禅观相高。而不复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故初祖西来。至永明时。又或以为一悟即了。故宗镜及万善同归等书。力赞修持。则似乎南宗专于顿悟。而北宗顿悟渐修。智行双备。故有只眼双眼之喻。万松老人独奋笔曰。此一只眼。是之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也。是之谓把定乾坤眼也。是之谓顶门金刚眼也。倘新学辈诸浅见者。执宗镜所云。作实法会。则大鉴止是空谛。而大通方始是中道第一义谛。可乎。或曰。曹溪六代传衣。举世靡不知之。而当是时。何为惟见两京法王。二帝门师。北宗大著于天下。而不及曹溪者。又何也。曰。曹溪既承印记。秘其衣钵。为猎人守网。潜光匿彩。至于一十八年大通之道盛行。曹溪之名未显也。迨风幡之对而后道播万世矣。曹溪潜龙深渊。不自炫耀。大通见龙在田。不自满盈。其言曰。彼亲传吾师衣钵者也。盖善知识之相与以有成也。如是。

  诗偈。

  劝修四料简

  作福不念佛。福尽还沉沦。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无福不念佛。地狱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后证两足尊。

  示广位

  病从身生。身从业生。不造诸业。祸消福增。娑婆念佛。极乐标名。一心不乱。上品位登。

  因性灵示众

  聋哑痴僧。名曰性灵。世间好恶。何足评论。是非长短。何必强分。以此不说。即杜祸门。以此勿听。即塞谤门。以此不疑。成就信门。人能学我。万祸无侵。再或精进。圣道可成。

  僧大文求偈字无外号含空

  万象之中。唯空为大。空在我心。眇如一芥。大哉心乎。谁与对待。无对待故。是以无外。

  示大卓

  有生必有死。长短安足论。今得圆僧相。平生愿巳满。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注想极乐国。上品莲花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

  新春日示众

  今日贺新春。岁时重换却。昨日作么生。十二月廿八。

  宿地藏院

  济宁城。地藏院。隐隐犹闻发弘愿。巧禅和。空钵还家。痴道人卖衣买面。吃面人。休乱咽。照管胸中石头片。

  还俗僧复祝发入灵隐

  数年佛殿蔓延。一瞬魔宫震肃。即非新起规模。原是本来面目。

  答台州王敬所侍郎

  (问。夜来床头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师云。猫儿突出时如何。王无语。师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因书颂曰。)

  老鼠唧唧。华严历历。奇哉侍郎。却被畜生惑。猫儿突出画堂。床头说法无消息。无消息。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

  采蕨叹

  云栖主人爱食蕨。衲子山前群采折。采归食巳洗足坐。忉忉唤我谈心诀。心诀何须待我谈。蹉过山前好时节。蕨。蕨。竖起拳头向汝说。

  放螺蛳有感

  盘盘曲曲。深深密密。出门则带水拖泥。闭户则泯踪绝迹。险遭玉鼎调和。几被金针挑剔。今来复入波涛。但愿永离罗织。休嫌肢体廉绉。莫怪廊房窄塞。若知圆觉作伽蓝。眼前便是金刚窟。

  示沈居士见衡

  五十年前咏见衡。一似描形不识面。要将无见当玄修。野狐伪作金毛现。愿依夫子真实言。念念存诚心不变。一朝悟取首楞严。见见之时非是见。

  向偈附此以戒妄言

  跨上白牛车。尺木横当面。顶门眼圆睁。正好时时现。千程复万程。永劫何曾变。毕竟是甚么来。黑脸胡僧坐壁边。一物不存如是见。

  大音希声

  (空谷。幽然也。一呼而响应十方。雷霆。寂然也。一鼓而震惊百里。若夫春禽昼啼。秋虫夜鸣。繁其声者。小音而巳矣。故世尊默然良久。而外道谓开我迷云。空生宴坐不言。而帝释云善说般若。大音希声。非此之谓乎。颂曰。)

  不音之音。名曰至音。沉沉寂寂。吼动乾坤。无叩而鸣。古人所箴。学道之士。默以养真。

  大器晚成

  (楩梓在山。千岁而巨材成室。干将铸冶。九载而神光烛天。若夫槿花早发。而萎不终朝。蜉蝣易生。而寿不逾夕。速其成者。小器而巳矣。故长庆七破蒲团。而卷帘大悟。赵州八旬行脚。而杰出丛林。大器晚成。非此之谓乎。颂曰。)

  不器之器。名曰上器。积厚养深。一出名世。欲速不达。古人所剌。学道之士。静以俟势。

  大智如愚

  (连城之璧。隐顽石而藏辉。照乘之珠。孕深渊而秘彩。若夫象以齿而焚身。翠因毛而殒命。炫其智者。小智而巳矣。故曹溪妙契五祖。而执劳负辛以韬光。慈明亲见汾阳。而含垢忍耻以匿迹。大智如愚。非此之谓乎。颂曰。)

  不智之智。名曰真智。蠢然其容。灵辉内炽。用察为明。古人所忌。学道之士。晦以混世。

  大巧若拙

  (骐骥负千里之能。而迹滥驽骀。栴檀值大千之价。而形同枯木。若夫振螳臂于齐轮。呈驴技于黔虎。售其巧者。小巧而巳矣。故马师具大机大用。而初守钝于磨砖。香严能答十答百。而终甘心乎学圃。大巧若拙。非此之谓乎。颂曰。)

  不巧之巧。名曰极巧。一事无能。万法俱了。露才扬已。古人所少。学道之士。朴以自保。

  画像自赞

  瘦若枯柴。衰如落叶。呆比盲龟。拙同跂鳖。无道可尊。无法可说。问渠趺坐何为。但念阿弥陀佛。

  又

  十昼九不像。恼杀丹青匠。庶几此近之。权留作供养。若道这便是。依然成两样。不两样。三十棒。

  示孙居士无高

  人苦凡夫名。超之欲入圣。操此上人心。穷高不知病。我观圣与凡。无欠亦无剩。廓然平等门。高下何足竞。抑之又抑之。乃见真如性。

  鬼子母揭钵图

  鬼母失儿情太戚。天上人间求未得。钵盂指示空睹形。尽其神力不能出。回光省过大归依。刹那母子重相识。重相识。迟八刻。自家怀里抱婴儿。何必向如来膝下殷勤觅。

  答头陀袁希贤

  须知有念终无念。千丈绮罗无一线。谁识无情却有情。庭前铁树发新英。无亦非。有亦非。偏南倚北莫相讥。无亦是。有亦是。东行西去随我意。君不见虚空本自绝中边。东西南北何曾异。

  拟古四首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

  其二

  忖得翻成失。拟东仍复西。未来杳无定。何必顶劳思。

  其三

  蚕出桑抽叶。蜂饥树给花。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

  其四

  草食胜空腹。茆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蓝田

  蔼蔼平畦瑞起烟。山翁怀玉正高眠。春深莫讶犁锄静。不是人间稻黍田。

  东铭

  一瓦一椽。一粥一饭。檀信脂膏。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

  西铭

  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幻形匪坚。凡心未尽。圣果未圆。可惊可怖。可悲可怜。

  厨房铭

  雪峰饭头。沩山典座。古德芳风。于今未堕。摄尔狂心。慎尔口过。运水搬柴。无忘这个。堂内坐禅。堂外禅坐。谁信传衣。不离碓磨。

  浴堂铭

  山巍路远。致其柴薪。瀹釜然火。效其劳勤。一月八浴。丛林罕闻。沙弥戏笑。沸汤浇淋。洗心涤虑。日新又新。何以报德。忽悟水因。

  卷十四

  御制序

  朕既选刻僧肇等禅师语录。长夏几暇。欲全览历代古德之所激扬。而录其真切为人者。柰华藏浩瀚。目不暇给。臣工中与禅衲辈。具能辨别淄渑目力者。不得其人。莫可使分任翻阅。呈朕总览者。无巳。乃就妙喜所辑正法眼藏。幻寄所刻指月录。二书。采取若干则公案。以示后学。夫正法眼藏。指月录。二书。行海内数百年矣。西竺四七。震旦二三。佛佛祖祖。无义味语。至今普遍阎浮提界。俾荒山古刹。渺渺禅栖。楖栗蒲团。修修释子。皆得展卷而见。提唱而闻。妙喜幻寄之功勋。固为不可磨灭。但惜皆未具透关眼。所以拈提自先失利。则粉中之雪。煤里之墨。岂能拣辨的当。掷黄金而取瓦砾。宝鱼目而弃摩尼。定所不免。是以正法眼藏。指月录之外。其尚有元枢正体。灵鉴真光。开示指归。裨益末世者。未经朕目。无可如何。在二书之中。则可以自信。选择一无所遗矣。明眼人自能辨取。帙中所采言句。非如妙喜幻寄所选。只尚语句尖新。机锋敏捷。不论与本分心地有无交涉也。皆专以提持向上。不但时人之所推尚。流俗之所盛传。而实非旨要。…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