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蹉百蹉
古雲。今生若不修。一蹉是百蹉。一之至百。何蹉之多直至于是。經言。離惡道得人身難。得人生逢佛法難。然而逢念佛法門信受。爲尤難也。如經所言。蟻子自七佛以來。未脫蟻身。安知何日得人身。又何日逢佛法。又何日逢念佛法門而信受也。何止百蹉。蓋千蹉萬蹉。而無窮也。傷哉。
修福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專執前之二句者。終日營營。惟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齋僧也。此雖悉是萬行之門。而有二說。一則。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則。已事不可不先辦。或曰。果如子言。則佛像湮沒。誰其整之。塔寺崩頹。誰其立之。僧餓于道路。而不得食。誰其濟之。人人惟辦已事。而叁寶荒蕪矣。曰不然。但患一體叁寶荒蕪耳。世間叁寶。自佛法入中國以來。造佛建殿齋僧者。時時不休。處處相望。何煩子之私憂而過計也。吾獨慨夫僧之營事者。其瞞因昧果。不懼罪福。克減常住。藏匿信施者。無論矣。即守分僧。而未谙律學。但知我不私用入巳則巳。遂乃移東就西。將甲補乙。或那還急債。或饋送俗家。不知磚錢買瓦。僧糧作堂。枉受辛勤。翻成惡報。是則天堂未就。地獄先成。所謂無功而有禍者也。中峰大師訓衆曰。一心爲本。萬行可以次之。則所謂已事先辦者也。已事辦而作福事。則所作自然當可矣。至哉言乎。爲僧者。當銘之肺腑可也。
大鑒大通
大鑒能禅師。世稱南宗。大通秀禅師。世稱北宗。然黃梅衣缽。不付時時勤拂拭之大通。而獨付本來無一物之大鑒。何宗鏡錄謂大鑒止具一只眼。大通則雙眼圓明。信如是。何以不得衣缽。夫曹溪親接黃梅。遠承達摩。又遠之承迦葉。又遠之承釋迦。乃永明傳道于天臺韶國師。而爲此說者何也。抑隨時救弊之說也。昔人言晉宋以來。競以禅觀相高。而不複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故初祖西來。至永明時。又或以爲一悟即了。故宗鏡及萬善同歸等書。力贊修持。則似乎南宗專于頓悟。而北宗頓悟漸修。智行雙備。故有只眼雙眼之喻。萬松老人獨奮筆曰。此一只眼。是之謂盡大地是沙門一只眼也。是之謂把定乾坤眼也。是之謂頂門金剛眼也。倘新學輩諸淺見者。執宗鏡所雲。作實法會。則大鑒止是空谛。而大通方始是中道第一義谛。可乎。或曰。曹溪六代傳衣。舉世靡不知之。而當是時。何爲惟見兩京法王。二帝門師。北宗大著于天下。而不及曹溪者。又何也。曰。曹溪既承印記。秘其衣缽。爲獵人守網。潛光匿彩。至于一十八年大通之道盛行。曹溪之名未顯也。迨風幡之對而後道播萬世矣。曹溪潛龍深淵。不自炫耀。大通見龍在田。不自滿盈。其言曰。彼親傳吾師衣缽者也。蓋善知識之相與以有成也。如是。
詩偈。
勸修四料簡
作福不念佛。福盡還沈淪。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無福不念佛。地獄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後證兩足尊。
示廣位
病從身生。身從業生。不造諸業。禍消福增。娑婆念佛。極樂標名。一心不亂。上品位登。
因性靈示衆
聾啞癡僧。名曰性靈。世間好惡。何足評論。是非長短。何必強分。以此不說。即杜禍門。以此勿聽。即塞謗門。以此不疑。成就信門。人能學我。萬禍無侵。再或精進。聖道可成。
僧大文求偈字無外號含空
萬象之中。唯空爲大。空在我心。眇如一芥。大哉心乎。誰與對待。無對待故。是以無外。
示大卓
有生必有死。長短安足論。今得圓僧相。平生願巳滿。當生大歡喜。切勿懷憂惱。萬緣俱放下。但一心念佛。注想極樂國。上品蓮花生。見佛悟無生。還來度一切。
新春日示衆
今日賀新春。歲時重換卻。昨日作麼生。十二月廿八。
宿地藏院
濟甯城。地藏院。隱隱猶聞發弘願。巧禅和。空缽還家。癡道人賣衣買面。吃面人。休亂咽。照管胸中石頭片。
還俗僧複祝發入靈隱
數年佛殿蔓延。一瞬魔宮震肅。即非新起規模。原是本來面目。
答臺州王敬所侍郎
(問。夜來床頭老鼠唧唧。說盡一部華嚴經。師雲。貓兒突出時如何。王無語。師自代雲。走卻法師。留下講案。因書頌曰。)
老鼠唧唧。華嚴曆曆。奇哉侍郎。卻被畜生惑。貓兒突出畫堂。床頭說法無消息。無消息。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
采蕨歎
雲棲主人愛食蕨。衲子山前群采折。采歸食巳洗足坐。忉忉喚我談心訣。心訣何須待我談。蹉過山前好時節。蕨。蕨。豎起拳頭向汝說。
放螺蛳有感
盤盤曲曲。深深密密。出門則帶水拖泥。閉戶則泯蹤絕迹。險遭玉鼎調和。幾被金針挑剔。今來複入波濤。但願永離羅織。休嫌肢體廉绉。莫怪廊房窄塞。若知圓覺作伽藍。眼前便是金剛窟。
示沈居士見衡
五十年前詠見衡。一似描形不識面。要將無見當玄修。野狐僞作金毛現。願依夫子真實言。念念存誠心不變。一朝悟取首楞嚴。見見之時非是見。
向偈附此以戒妄言
跨上白牛車。尺木橫當面。頂門眼圓睜。正好時時現。千程複萬程。永劫何曾變。畢竟是甚麼來。黑臉胡僧坐壁邊。一物不存如是見。
大音希聲
(空谷。幽然也。一呼而響應十方。雷霆。寂然也。一鼓而震驚百裏。若夫春禽晝啼。秋蟲夜鳴。繁其聲者。小音而巳矣。故世尊默然良久。而外道謂開我迷雲。空生宴坐不言。而帝釋雲善說般若。大音希聲。非此之謂乎。頌曰。)
不音之音。名曰至音。沈沈寂寂。吼動乾坤。無叩而鳴。古人所箴。學道之士。默以養真。
大器晚成
(楩梓在山。千歲而巨材成室。幹將鑄冶。九載而神光燭天。若夫槿花早發。而萎不終朝。蜉蝣易生。而壽不逾夕。速其成者。小器而巳矣。故長慶七破蒲團。而卷簾大悟。趙州八旬行腳。而傑出叢林。大器晚成。非此之謂乎。頌曰。)
不器之器。名曰上器。積厚養深。一出名世。欲速不達。古人所剌。學道之士。靜以俟勢。
大智如愚
(連城之璧。隱頑石而藏輝。照乘之珠。孕深淵而秘彩。若夫象以齒而焚身。翠因毛而殒命。炫其智者。小智而巳矣。故曹溪妙契五祖。而執勞負辛以韬光。慈明親見汾陽。而含垢忍恥以匿迹。大智如愚。非此之謂乎。頌曰。)
不智之智。名曰真智。蠢然其容。靈輝內熾。用察爲明。古人所忌。學道之士。晦以混世。
大巧若拙
(骐骥負千裏之能。而迹濫驽骀。栴檀值大千之價。而形同枯木。若夫振螳臂于齊輪。呈驢技于黔虎。售其巧者。小巧而巳矣。故馬師具大機大用。而初守鈍于磨磚。香嚴能答十答百。而終甘心乎學圃。大巧若拙。非此之謂乎。頌曰。)
不巧之巧。名曰極巧。一事無能。萬法俱了。露才揚已。古人所少。學道之士。樸以自保。
畫像自贊
瘦若枯柴。衰如落葉。呆比盲龜。拙同跂鼈。無道可尊。無法可說。問渠趺坐何爲。但念阿彌陀佛。
又
十晝九不像。惱殺丹青匠。庶幾此近之。權留作供養。若道這便是。依然成兩樣。不兩樣。叁十棒。
示孫居士無高
人苦凡夫名。超之欲入聖。操此上人心。窮高不知病。我觀聖與凡。無欠亦無剩。廓然平等門。高下何足競。抑之又抑之。乃見真如性。
鬼子母揭缽圖
鬼母失兒情太戚。天上人間求未得。缽盂指示空睹形。盡其神力不能出。回光省過大歸依。刹那母子重相識。重相識。遲八刻。自家懷裏抱嬰兒。何必向如來膝下殷勤覓。
答頭陀袁希賢
須知有念終無念。千丈绮羅無一線。誰識無情卻有情。庭前鐵樹發新英。無亦非。有亦非。偏南倚北莫相譏。無亦是。有亦是。東行西去隨我意。君不見虛空本自絕中邊。東西南北何曾異。
擬古四首
畏寒時欲夏。苦熱複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
其二
忖得翻成失。擬東仍複西。未來杳無定。何必頂勞思。
其叁
蠶出桑抽葉。蜂饑樹給花。有人斯有祿。貧者不須嗟。
其四
草食勝空腹。茆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
藍田
藹藹平畦瑞起煙。山翁懷玉正高眠。春深莫訝犁鋤靜。不是人間稻黍田。
東銘
一瓦一椽。一粥一飯。檀信脂膏。行人血汗。爾戒不持。爾事不辦。可懼可憂。可嗟可歎。
西銘
一時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幻形匪堅。凡心未盡。聖果未圓。可驚可怖。可悲可憐。
廚房銘
雪峰飯頭。沩山典座。古德芳風。于今未墮。攝爾狂心。慎爾口過。運水搬柴。無忘這個。堂內坐禅。堂外禅坐。誰信傳衣。不離碓磨。
浴堂銘
山巍路遠。致其柴薪。瀹釜然火。效其勞勤。一月八浴。叢林罕聞。沙彌戲笑。沸湯澆淋。洗心滌慮。日新又新。何以報德。忽悟水因。
卷十四
禦製序
朕既選刻僧肇等禅師語錄。長夏幾暇。欲全覽曆代古德之所激揚。而錄其真切爲人者。柰華藏浩瀚。目不暇給。臣工中與禅衲輩。具能辨別淄渑目力者。不得其人。莫可使分任翻閱。呈朕總覽者。無巳。乃就妙喜所輯正法眼藏。幻寄所刻指月錄。二書。采取若幹則公案。以示後學。夫正法眼藏。指月錄。二書。行海內數百年矣。西竺四七。震旦二叁。佛佛祖祖。無義味語。至今普遍閻浮提界。俾荒山古刹。渺渺禅棲。楖栗蒲團。修修釋子。皆得展卷而見。提唱而聞。妙喜幻寄之功勳。固爲不可磨滅。但惜皆未具透關眼。所以拈提自先失利。則粉中之雪。煤裏之墨。豈能揀辨的當。擲黃金而取瓦礫。寶魚目而棄摩尼。定所不免。是以正法眼藏。指月錄之外。其尚有元樞正體。靈鑒真光。開示指歸。裨益末世者。未經朕目。無可如何。在二書之中。則可以自信。選擇一無所遺矣。明眼人自能辨取。帙中所采言句。非如妙喜幻寄所選。只尚語句尖新。機鋒敏捷。不論與本分心地有無交涉也。皆專以提持向上。不但時人之所推尚。流俗之所盛傳。而實非旨要。…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