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P34

  ..续本文上一页。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诏加褒美。

  僧问黄梅意旨甚么人得。祖曰。会佛法人得。曰和尚还得否。祖曰。我不会佛法。

  祖说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善能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是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祖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之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巳。菩提果自成。说偈巳。复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秦跋陀禅师

  问生法师讲何经论。生曰。大般若经。师曰。作么生说色空义。曰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师曰。众微未聚。唤作甚么。生罔措。师又问别讲何经论。曰大涅槃经。师曰。如何说涅槃之义。曰涅而不生。槃而不灭。不生不灭。故曰涅槃。师曰这个是如来涅槃。那个是法师涅槃。曰涅槃之养。岂有二耶。某甲只如此。未审禅师如何说涅槃。师拈起如意曰。还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师将如意掷于地曰。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堕地。师斥曰。观公见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拂衣而去。其徒怀疑不巳。乃追师扣问。我师说色空涅槃不契。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师曰。不道汝师说得不是。汝师只说得果上色空。不会说得因中色空。其徒曰。如何是因中色空。师曰。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宝志禅师

  师问一梵僧。承闻尊者。唤我作屠儿。曾见我杀生么。曰见。师曰。有见见。无见见。不有不无见。若有见见。是凡夫见。无见见。是声闻见。不有不无见。是外道见。未审尊者如何见。梵僧曰。你有此等见耶师垂语曰。终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又曰。京都邺都浩浩。还是菩提大道。

  又曰。如我身空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

  迷悟不二颂

  迷时以空为色。悟即以色为空。迷悟本无差别。色空究竟还同。愚人唤南作北。智者达无西东。欲觅如来妙理。常在一念之中。阳焰本非其水。渴鹿狂趁聪聪。自身虚假不实。将空更欲觅空。世人迷倒至甚。如犬吠雷闰闰。

  大乘赞七首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若欲悟道真体。莫除声色烦恼。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若欲作业求佛。佛是生死大兆。生死业常随身。黑闇狱中未晓。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但能不起吾我。涅槃法食常饱。(一)

  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形。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直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有故。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翻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不殊。改迷取觉求利。何异贩卖商徒。动静两忘常寂。自然契合真如。若言众生异佛。迢迢与佛常疏。佛与众生不二。自然究竟无余。(二)

  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安心取舍之间。被他二境迥换。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机关木人修道。何时得达彼岸。诸法本空无著。境似浮云会散。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无智人前莫说。打你色身星散。(三)

  报你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有无妄心立号。一破一个不居。两名由尔情作。无情即是真如。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徒费功夫无益。几许枉用功夫。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一切不憎不爱。这个烦恼须除。除之则须除身。除身无佛无因。无佛无因可得。自然无法无人。(四)

  内见外见总恶。佛道魔道俱错。被此二大波旬。便见厌苦求乐。生死悟本体空。佛魔何处立脚。只由妄情分别。前身后身孤薄。辆迥六道不停。结业不能除却。众生身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著。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消落。(五)

  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广寻诸义纷纷。自救已身不了。专寻他文乱说。自称至理妙好。徒劳一生虚过。永劫沉沦生老。浊爱缠心不舍。清净智心自恼。真如法界丛林。反作荆棘荒草。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所以失念狂走。强力装持相好。口内诵经诵论。心里寻常枯槁。一朝觉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六)

  声闻心心断惑。能断之心是贼。贼贼递相除遣。何时了本语默。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头陀阿练苦行。希望后身功德。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譬如梦里渡河。船师渡过河北。忽觉床上安眠。失却渡船轨则。船师及彼渡人。两个本不相识。众生迷倒羁绊。往来三界疲极。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七)

  明州布袋和尚

  师有偈曰。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又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师有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绉毫也大奇。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非圣非凡复若何。不强分别圣情孤。无价心珠本圆净。凡名异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南岳慧思禅师

  师示众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已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

  偈曰。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灵通现真相。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纵令逼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可笑物兮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名言下当。

  又偈曰。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无去无来无障碍。无长无短无青黄。不在中间及内外。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

  清凉澄观国师

  师答皇太子问心要书。其词曰。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深能广。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无终无始。求之而不得。弃之而不离。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虽即心即佛。惟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若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直造心源。无智无得。不取不舍。无对无修。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弃妄。犹弃影劳形。若体妄即真。犹处阴影灭。若无心忘照。则万虑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行爰起。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动静未离法界。言止则双忘知寂。论观则双照寂知。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是以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著。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寂。则般若现前。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然本寂不能自现。实由般若之功。般若之与智性。翻覆相成。本智之与始修。实无两体。双亡证入。则妙觉圆明。始末该融。则因果交彻。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成道。无一尘而非佛国。故真妄物我。举一全收。心佛众生。浑然齐致。是知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智而融万境。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惟忘怀虚朗。消息冲融。其犹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鉴象。照而常空矣。

  青原静居行思禅师。

  师令迁持书与南岳让和尚。曰汝达书了速回。吾有个钝斧子与汝住山。迁至彼未呈书。便问不慕诸圣不重已灵时如何。岳曰。子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迁曰。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岳便休。迁便回。师问子返何速。书信达否。迁曰。书亦不通。信亦不达。去日蒙和尚许个钝斧子。只今便请。师垂一足。迁便礼拜。寻辞往南岳。

  荷泽神会参。师问甚处来。曰曹溪。师曰。曹溪意旨如何。会振身而立。师曰。犹带瓦砾在。曰和尚此间莫有真金与人么。师曰。设有。汝向甚么处著。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庐陵米作么价。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师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