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P35

  ..续本文上一页门。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惟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听吾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亦祗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一日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故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故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名等义等。一切诸法皆等。纯一无杂。随时自在。建立法界。尽是法界。若立真如。尽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尽是理。若立事。一切法尽是事。举一千从。事理无差。尽是妙用。更无别理。皆由心之迥转。譬如月影有若干。真月无若干。诸源水有若干。水性无若干。森罗万象有若干。虚空无若干。说道理有若干。无碍慧无若干。种种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扫荡亦得。尽是妙用。妙用尽是自家。一切法皆是佛法。诸法即是解脱。解脱者即是真如。诸法不出于真如。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号净法身。体无增减。能大能小。能方能圆。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滔滔运用。不立根苗。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有为是无为之用。无为是有为之依。了达无二。名平等性。性无有异。用则不同。在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则迷自本心。悟则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了心境界。妄想即除。妄想既除。即是无生。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净业。但能如是。何虑不通。久立珍重。

  僧问。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师曰。我今日劳倦。不能为汝说。问取智藏去。僧去问西堂。堂云。何不问和尚。僧云。和尚教来问。堂云。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问取海兄去。僧又去问百丈。丈云。我到这里却不会。僧却回举似师。师曰。藏头白。海头黑。

  庞居士问。不昧本来人。请师高著眼。师直下觑。士曰。一种没弦琴。唯师弹得妙。师直上觑。士礼拜。师归方丈。士随后曰。适来弄巧成拙。

  洪州廉使问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师曰。若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

  师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

  石头希迁禅师

  一日青原问师曰。有人道岭南有消息。师曰。有人不道岭南有消息。曰若恁么。大藏小藏从何而来。师曰。尽从这里去。原然之。

  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曰谁将生死与汝。

  师问新到。从甚么处来。曰江西来。师曰。见马大师否。曰见。师乃指一橛柴曰。马师何似这个。僧无对。却回举似马祖。祖曰。汝见橛柴大小。曰没量大。祖曰。汝甚有力。曰何也。祖曰。汝从南岳负一橛柴来。岂不是有力。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问取露柱。曰学人不会。师曰。我更不会。

  大颠问。道有道无俱是谤。请师除。师曰。一物亦无。除个甚么。师却问并却咽喉唇吻道将来。颠曰。无这个。师曰。若恁么。汝即得入门。

  道悟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不得不知。曰向上更有转处也无。师曰。长空不碍白云飞。

  问如何是禅。师曰。碌砖。问如何是道。师曰。木头。

  师因看肇论。至会万物为已者。其唯圣人乎。乃拊儿曰。圣人无已。靡所不已。法身无象。谁云自他。圆鉴灵照于其间。万象体玄而自现。境智非二。孰云去来。至哉斯语也。遂掩卷。不觉寝。梦与六祖同乘一龟。游泳深池之内。觉而念曰。灵龟者智也。深池者性海也。吾与祖师同乘灵智。游性海矣。遂著参同契。

  上堂。吾之法门。先佛传授。不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汝等当知自已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齐同。应用无方。离心意识。三界六道。惟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汝能知之。无所不备。

  鸟窠道林禅师

  有侍者会通。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衣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领悟玄旨。

  南阳慧忠国师

  肃宗问。如何是十身调御。师乃起立曰。会么。帝曰不会。师曰。与老僧过净瓶来。又曰。如何是无诤三昧。师曰。檀越蹋毗卢顶上行。帝曰。此意如何。师曰。莫认自已清净法身。

  肃宗到。师指石狮子云。陛下。这石狮子奇特。下取一转语。帝曰。朕下语不得。请师下语。师曰。山僧罪过。后耽源问皇帝还会么。师曰。皇帝会且置。你作么生会师问紫璘供奉佛是甚么义。曰觉义。师曰。佛曾迷否。曰不曾迷。师曰。用觉作么。

  供奉注思益经。师曰。凡注经须会佛义始得。曰若不会佛意。争解注经。师令侍者盛一碗水。中著七粒米。碗面安一只箸。问奉是甚么义。奉无语。师曰。老僧意尚不会。何况佛意。

  师问禅客从何方来。禅客曰。南方来。师曰。南方知识。如何示人。曰彼方知识。直下示学人即心是佛。佛是觉义。汝今悉具见闻觉知之性。此性善能扬眉瞬目。去来运用。遍于身中。挃头头知。挃脚脚知。故名正遍知。离此之外。更无别佛。此身即有生灭。心性无始以来。未曾生灭。身生灭者。如龙换骨。蛇蜕皮。人出故宅。即身是无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说。大约如此。师曰。若然者。与彼先尼外道。无有差别。若以见闻觉知。是佛性者。净名不应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僧又问法华了义。开佛知见。此复若为。师曰。经云开佛知见。尚不言善萨二乘。岂以众生痴倒。便同佛之知见耶。僧又问阿那个是佛心。师曰。墙壁瓦砾是。僧曰。与经大相违也。涅槃云。离墙壁无情之物。故名佛性。今云是佛心。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即别。悟即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若执无情无佛性者。经不应言三界唯心。宛是汝自违经。吾不违也。问无情既有佛性。还解说法否。师曰。他炽然常说。无有间歇。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师曰。汝自不闻。曰谁人得闻。师曰。诸圣得闻。曰众生应无分耶。师曰。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曰某甲聋瞽。不闻无情说法。师应合闻。师曰。我亦不闻。曰师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法。师曰。赖我不闻。我若得闻。则齐于诸圣。汝则不闻我说法。曰师但说无情有佛性。有情复若为。师曰。无情尚尔。况有情耶。曰若然者。南方知识云。见闻觉知是佛性。应不合判同外道。师曰。不道他无佛性。外道岂无佛性耶。但缘见错。于一法中而生二见。故言非也。曰佛身无挂碍。今以有为窒碍之物。而作佛身。岂不乖于圣旨。师曰。大品经云。不可离有为而说无为。汝信色是空否。曰佛之诚言。那敢不信。师曰。色既是空。宁有罜碍。曰佛性一种。为别。师曰。不得一种。曰何也。师曰。或有全不生灭。或半生半灭。半不生灭。曰孰为此解。师曰。我此间佛性全无生灭。汝南方佛性。半生半灭。半不生灭。曰如何区别。师曰。此则身心一如。身外无余。所以全不生灭。汝南方身是无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灭。半不生灭。曰和尚色身。岂得便同法身不生灭耶。师曰。汝那得入于邪道。曰学人早晚入邪道。师曰。汝不见金刚经。色见声求。皆行邪道。今汝所见。不其然乎。曰师亦言即心是佛。南方知识亦尔。那有异同。师不应自是而非他。师曰。或名异体同。或名同体异。因兹滥矣。只如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名异体同。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体异。缘南方错将妄心言是真心。认贼为子。有取世智称为佛智。犹如鱼目而乱明珠。不可雷同。事须甄别。

  常州僧灵觉问曰。发心出家。本拟求佛。未审如何用心即得。师曰。无心可用。即得成佛。曰无心可用。阿谁成佛。师曰。无心自成佛。成佛亦无心。曰无心即成佛。和尚即今成佛未。师曰。心尚自无。谁言成佛。若有佛可成。还是有心。有心即有漏。何处得无心。曰既无佛可成。和尚还得佛用否。师曰。心尚自无。用从何有。曰茫然都无。莫落断见否。师曰。本来无见。阿谁道断。曰本来无见。莫落空否。师曰。无空可落。曰有可堕否。师曰。空既是无。堕从何立。曰山中逢见虎狼。如何用心。师曰。见如不见。来如不来。彼即无心。恶兽不能加害。曰寂然无事。独脱无心。名为何物。师曰。名金刚大士。曰金刚大士有何体段。师曰。本无形段。曰既无形段。唤何物作金刚大士。师曰。唤作无形段金刚大士。曰金刚大士有何功德。师曰。一念与金刚相应。能灭殑伽沙劫生死重罪。得见殑伽沙诸佛。其金刚大士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无人能破坏者。更不须问。任意游行。独脱无畏。常有河沙贤圣之所覆护。所在之处。常得河沙天龙八部之所恭敬。河沙善神来护。永无障碍。何处不得逍遥。

  僧问。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说。亦有信者。云不思议。不知若为。师曰。此盖普贤文殊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