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P35

  ..續本文上一頁門。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舍惡。淨穢兩邊。俱不依怙。達罪性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故叁界惟心。森羅萬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隨時言說。即事即理。都無所礙。菩提道果。亦複如是。于心所生。即名爲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隨時著衣吃飯。長養聖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聽吾偈曰。心地隨時說。菩提亦祗甯。事理俱無礙。當生即不生。

  一日示衆雲。道不用修。但莫汙染。何爲汙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汙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聖。故經雲。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雲何言心地法門。雲何言無盡燈。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萬法皆從心生。心爲萬法之根本。故經雲。識心達本源。故號爲沙門。名等義等。一切諸法皆等。純一無雜。隨時自在。建立法界。盡是法界。若立真如。盡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盡是理。若立事。一切法盡是事。舉一千從。事理無差。盡是妙用。更無別理。皆由心之迥轉。譬如月影有若幹。真月無若幹。諸源水有若幹。水性無若幹。森羅萬象有若幹。虛空無若幹。說道理有若幹。無礙慧無若幹。種種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掃蕩亦得。盡是妙用。妙用盡是自家。一切法皆是佛法。諸法即是解脫。解脫者即是真如。諸法不出于真如。在纏名如來藏。出纏號淨法身。體無增減。能大能小。能方能圓。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滔滔運用。不立根苗。不盡有爲。不住無爲。有爲是無爲之用。無爲是有爲之依。了達無二。名平等性。性無有異。用則不同。在迷爲識。在悟爲智。順理爲悟。順事爲迷。迷則迷自本心。悟則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複更迷。如日出時。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與煩惱暗俱。了心境界。妄想即除。妄想既除。即是無生。若見此理。真正合道。隨緣度日。坐起相隨。戒行增薰。積于淨業。但能如是。何慮不通。久立珍重。

  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師曰。我今日勞倦。不能爲汝說。問取智藏去。僧去問西堂。堂雲。何不問和尚。僧雲。和尚教來問。堂雲。我今日頭痛。不能爲汝說。問取海兄去。僧又去問百丈。丈雲。我到這裏卻不會。僧卻回舉似師。師曰。藏頭白。海頭黑。

  龐居士問。不昧本來人。請師高著眼。師直下觑。士曰。一種沒弦琴。唯師彈得妙。師直上觑。士禮拜。師歸方丈。士隨後曰。適來弄巧成拙。

  洪州廉使問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師曰。若吃是中丞祿。不吃是中丞福。

  師示疾。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師曰。日面佛。月面佛。

  石頭希遷禅師

  一日青原問師曰。有人道嶺南有消息。師曰。有人不道嶺南有消息。曰若恁麼。大藏小藏從何而來。師曰。盡從這裏去。原然之。

  僧問如何是解脫。師曰。誰縛汝。問如何是淨土。師曰。誰垢汝。問如何是涅槃。曰誰將生死與汝。

  師問新到。從甚麼處來。曰江西來。師曰。見馬大師否。曰見。師乃指一橛柴曰。馬師何似這個。僧無對。卻回舉似馬祖。祖曰。汝見橛柴大小。曰沒量大。祖曰。汝甚有力。曰何也。祖曰。汝從南嶽負一橛柴來。豈不是有力。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問取露柱。曰學人不會。師曰。我更不會。

  大顛問。道有道無俱是謗。請師除。師曰。一物亦無。除個甚麼。師卻問並卻咽喉唇吻道將來。顛曰。無這個。師曰。若恁麼。汝即得入門。

  道悟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不得不知。曰向上更有轉處也無。師曰。長空不礙白雲飛。

  問如何是禅。師曰。碌磚。問如何是道。師曰。木頭。

  師因看肇論。至會萬物爲已者。其唯聖人乎。乃拊兒曰。聖人無已。靡所不已。法身無象。誰雲自他。圓鑒靈照于其間。萬象體玄而自現。境智非二。孰雲去來。至哉斯語也。遂掩卷。不覺寢。夢與六祖同乘一龜。遊泳深池之內。覺而念曰。靈龜者智也。深池者性海也。吾與祖師同乘靈智。遊性海矣。遂著參同契。

  上堂。吾之法門。先佛傳授。不論禅定精進。唯達佛之知見。即心即佛。心佛衆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汝等當知自已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淨。湛然圓滿。凡聖齊同。應用無方。離心意識。叁界六道。惟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汝能知之。無所不備。

  鳥窠道林禅師

  有侍者會通。一日欲辭去。師問曰。汝今何往。對曰。會通爲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誨。今往諸方學佛法去。師曰。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少許。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師于衣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領悟玄旨。

  南陽慧忠國師

  肅宗問。如何是十身調禦。師乃起立曰。會麼。帝曰不會。師曰。與老僧過淨瓶來。又曰。如何是無诤叁昧。師曰。檀越蹋毗盧頂上行。帝曰。此意如何。師曰。莫認自已清淨法身。

  肅宗到。師指石獅子雲。陛下。這石獅子奇特。下取一轉語。帝曰。朕下語不得。請師下語。師曰。山僧罪過。後耽源問皇帝還會麼。師曰。皇帝會且置。你作麼生會師問紫璘供奉佛是甚麼義。曰覺義。師曰。佛曾迷否。曰不曾迷。師曰。用覺作麼。

  供奉注思益經。師曰。凡注經須會佛義始得。曰若不會佛意。爭解注經。師令侍者盛一碗水。中著七粒米。碗面安一只箸。問奉是甚麼義。奉無語。師曰。老僧意尚不會。何況佛意。

  師問禅客從何方來。禅客曰。南方來。師曰。南方知識。如何示人。曰彼方知識。直下示學人即心是佛。佛是覺義。汝今悉具見聞覺知之性。此性善能揚眉瞬目。去來運用。遍于身中。挃頭頭知。挃腳腳知。故名正遍知。離此之外。更無別佛。此身即有生滅。心性無始以來。未曾生滅。身生滅者。如龍換骨。蛇蛻皮。人出故宅。即身是無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說。大約如此。師曰。若然者。與彼先尼外道。無有差別。若以見聞覺知。是佛性者。淨名不應雲。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僧又問法華了義。開佛知見。此複若爲。師曰。經雲開佛知見。尚不言善薩二乘。豈以衆生癡倒。便同佛之知見耶。僧又問阿那個是佛心。師曰。牆壁瓦礫是。僧曰。與經大相違也。涅槃雲。離牆壁無情之物。故名佛性。今雲是佛心。未審心之與性。爲別不別。師曰。迷即別。悟即不別。曰經雲佛性是常。心是無常。今雲不別何也。師曰。汝但依語而不依義。譬如寒月。水結爲冰。及至暖時。冰釋爲水。衆生迷時。結性成心。衆生悟時。釋心成性。若執無情無佛性者。經不應言叁界唯心。宛是汝自違經。吾不違也。問無情既有佛性。還解說法否。師曰。他熾然常說。無有間歇。曰某甲爲甚麼不聞。師曰。汝自不聞。曰誰人得聞。師曰。諸聖得聞。曰衆生應無分耶。師曰。我爲衆生說。不爲諸聖說。曰某甲聾瞽。不聞無情說法。師應合聞。師曰。我亦不聞。曰師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說法。師曰。賴我不聞。我若得聞。則齊于諸聖。汝則不聞我說法。曰師但說無情有佛性。有情複若爲。師曰。無情尚爾。況有情耶。曰若然者。南方知識雲。見聞覺知是佛性。應不合判同外道。師曰。不道他無佛性。外道豈無佛性耶。但緣見錯。于一法中而生二見。故言非也。曰佛身無挂礙。今以有爲窒礙之物。而作佛身。豈不乖于聖旨。師曰。大品經雲。不可離有爲而說無爲。汝信色是空否。曰佛之誠言。那敢不信。師曰。色既是空。甯有罜礙。曰佛性一種。爲別。師曰。不得一種。曰何也。師曰。或有全不生滅。或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孰爲此解。師曰。我此間佛性全無生滅。汝南方佛性。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如何區別。師曰。此則身心一如。身外無余。所以全不生滅。汝南方身是無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和尚色身。豈得便同法身不生滅耶。師曰。汝那得入于邪道。曰學人早晚入邪道。師曰。汝不見金剛經。色見聲求。皆行邪道。今汝所見。不其然乎。曰師亦言即心是佛。南方知識亦爾。那有異同。師不應自是而非他。師曰。或名異體同。或名同體異。因茲濫矣。只如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名異體同。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體異。緣南方錯將妄心言是真心。認賊爲子。有取世智稱爲佛智。猶如魚目而亂明珠。不可雷同。事須甄別。

  常州僧靈覺問曰。發心出家。本擬求佛。未審如何用心即得。師曰。無心可用。即得成佛。曰無心可用。阿誰成佛。師曰。無心自成佛。成佛亦無心。曰無心即成佛。和尚即今成佛未。師曰。心尚自無。誰言成佛。若有佛可成。還是有心。有心即有漏。何處得無心。曰既無佛可成。和尚還得佛用否。師曰。心尚自無。用從何有。曰茫然都無。莫落斷見否。師曰。本來無見。阿誰道斷。曰本來無見。莫落空否。師曰。無空可落。曰有可墮否。師曰。空既是無。墮從何立。曰山中逢見虎狼。如何用心。師曰。見如不見。來如不來。彼即無心。惡獸不能加害。曰寂然無事。獨脫無心。名爲何物。師曰。名金剛大士。曰金剛大士有何體段。師曰。本無形段。曰既無形段。喚何物作金剛大士。師曰。喚作無形段金剛大士。曰金剛大士有何功德。師曰。一念與金剛相應。能滅殑伽沙劫生死重罪。得見殑伽沙諸佛。其金剛大士功德無量。非口所說。非意所陳。無人能破壞者。更不須問。任意遊行。獨脫無畏。常有河沙賢聖之所覆護。所在之處。常得河沙天龍八部之所恭敬。河沙善神來護。永無障礙。何處不得逍遙。

  僧問。古德雲。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有人不許。雲是邪說。亦有信者。雲不思議。不知若爲。師曰。此蓋普賢文殊境界。非諸凡小而能信受。皆與大乘了義經意合。故華嚴經雲。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