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有老宿拈云。既不识他。当初问甚么人赁。恁么拈也太远在。何故。须知死人路上有活人出身处。活人路上死人无数。那个是活人路上死人无数。那个是死人路上活人出身处。若检点得分明。拈却炙脂帽子。脱却鹘臭布衫。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布发掩泥。横身卧地。曰意旨如何。师曰。任是波旬也皱眉。曰谢师指示。师曰。西天此土。问。学人上来请师说法。师曰。林间鸟噪。水底鱼行。
上堂。须弥顶上不扣金钟。毕钵岩中。无人聚会。山僧倒骑佛殿。诸人反著草鞋。朝游檀特。暮到罗浮。拄杖针筒。自家收取。
上堂。师云衲僧横说竖说。未知有顶门上眼。时有僧问如何是顶门上眼。师曰。衣穿瘦骨露。屋破看星眠。
上堂。大众集定。乃曰。上来道个不审。能销万两黄金。下去道个珍重。亦销得四天下供养。若作佛法话会。滴水难消。若作无事商量。眼中著屑。且作么生即是。良久曰。还会么。珍重。
上堂。夫为宗师。须是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遇贱即贵。遇贵即贱。驱耕夫之牛。令他苗稼丰登。夺饥人之食。令他永绝饥渴。遇贱即贵。握土成金。遇贵即贱。变金成土。老僧亦不驱耕夫之牛。亦不夺饥人之食。何谓。耕夫之牛我复何用。饥人之食我复何餐。我也不握土成金。也不变金作土。何也。金是金。土是土。玉是玉。石是石。僧是僧。俗是俗。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山河。古今人伦。虽然如此。打破大散关。几个迷逢达摩。
上堂。雁过长空。影沈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不用续凫截鹤。夷岳盈壑。放行也百丑千拙。收来也挛挛拳拳。用之则敢与八大龙王斗富。不用都来不直半分钱。参。上堂。髑髅常干世界。鼻孔摩触家风。芭蕉闻雷开。葵花随日转。诸仁者。芭蕉闻雷开。还有耳么。葵花随日转。还有眼么。若也会得。西天即是此土。若也不会。七九六十三。收。
上堂。灵源绝朕。普现色身。法离断常。有无堪示。所以道。尘尘不见佛。刹刹不闻经。要会灵山亲授记。昼见日。夜见星。良久曰。若到诸方。不得错举。参。
上堂。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且道妙喜世界。不动如来说甚么法。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只如威音王佛。最初一会度多少人。若是通方作者。试为道看。良久曰。行路难。行路难。万仞峰头君自看。
上堂。僧问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未审是甚么人。师曰。掘地深埋。曰。此人还受安排也无。师曰。土上更加泥。
师问僧无手人能行拳。无舌人解言语。忽然无手人打无舌人。无舌人道个甚么。
色空颂二首。色空空色色空空。碍却潼关路不通。劫火洞然毫末尽。青山依旧白云中。东西南北。十万八千。空生罔措。火里生莲。
玉泉承皓禅师
丛林号为皓布裈。一日为张无尽。举傅大士颂曰。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又举洞山颂曰。五台山顶云蒸饭。佛殿阶前狗尿天。刹竿头上煎锝子。三个猢狲夜簸钱。此二颂只颂得法身边事。不颂得法身向上事。张曰。请和尚颂。师曰。昨夜雨雱澎。打倒蒲萄棚。知事普请。行者人力。拄底拄。撑。底撑撑撑拄拄到天明。依旧可怜生。
永明延寿禅师
僧问如何是永明妙旨。师曰。更添香著。曰谢师指示。师曰。且喜没交涉。僧礼拜。师曰。听取一偈。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
问。如何是大圆镜。师曰。破砂盆。
二僧来参。乃问参头曾到此间否。曰曾到。又问第二上座曾到否。曰不曾到。师曰。一得一失。少选。侍僧问。适来二僧。未审那个得。那个失。师曰。汝曾识这二僧也无。曰不曾识。师曰。同坑无异土。
指法以佛祖之语为铨准。曰。迦叶波初闻偈曰。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师大沙门。尝作如是说。此佛祖骨髓也。龙胜曰。无物从缘生。无物从缘灭。起惟诸缘起。灭惟诸缘灭。乃知色生时。但是空生。色灭时。但是空灭。譬如风性本不动。以缘起故动。倘风本性动。则宁有静时哉。密室中若有风。风何不动。若无风。遇缘即起。非特风为然。一切法皆然。维摩谓文殊师利曰。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文殊乃曰。如是居士。若来巳更不来。若去巳更不去。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更不可见。此缘起无生之旨也。
问学人久在永明。为甚么不会永明家风。师曰不会处会取。曰不会处如何会。师曰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红尘。
五云华严志逢禅师
上堂。诸上座。舍一知识。参一知识。尽道善财南游之式样。且问上座。只如善财礼辞文殊。拟登妙峰谒德云比丘。及到彼所。何以德云却于别峰相见。夫教意祖意。同一方便。终无别理。彼若明得。此亦昭然。诸上座。即今簇著老僧。是相见。是不相见。此处是妙峰。是别峰。脱或从此省去。可谓不孤负老僧。亦常见德云比丘。未尝刹那相舍。还信得及么。
瑞鹿本先禅师
师偈三首。曰。非风幡动仁心动。自古相传直至今。今后水云人欲晓。祖师真是好知音。又曰。若是见色便见心。人来问著方难答。若求道理说多般。孤负平生三事衲。又曰。旷大劫来只如是。如是同天亦同地。同地同天作么形。作么形兮无不是。
上堂。华严称佛身充满于法界。是真个也无。且如佛身既巳充满法界。菩萨界。缘觉声闻界人天修罗界。饿鬼地狱畜生界。应无处蹲。如是理论。太煞聱讹。寻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且道即今六根所对六境。与汝是同耶。是别耶。同则何不作一块。别则如何说唯是一心。大须著精彩。佛法不是等闲。
上堂。天台教中说。文殊观音普贤三门。文殊门者一切色。观音门者一切声。普贤门者不动步而到。我道文殊门者。不是一切色。观音门者。不是一切声。普贤门者。是个甚么。莫道别却天台教说话。无事且退。
上堂。你等诸人。夜间眠熟不知一切。既不知一切。且问你等。那时有本来性。无本来性。若道有本来性。又不知一切。与死无异。若道无本来性。睡眠忽省。觉知如故。还会么。不知一切。与死无异。睡眠忽省。觉知如故。如是等时。是个甚么。若也不会。各体究取。无事莫立。
兴教洪寿禅师
师同国师普请次。闻堕薪有省。作偈曰。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住后。中丞王公随。一日过师。师拥毳负暄自若。王下拜。师推蒲团席地与坐。笑语终日而去。门人让师曰。此一众所仰。奈何不加礼。也日王复来。师出前趋迎之。王曰。何不如前日相见。师曰。中丞即得。奈知事嗔何。王益重之。
云居道齐禅师
师谓门弟子曰。达摩言。此方经。惟楞伽可以印心。吾读此经偈曰。诸法无法体。而说惟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可谓大慈悲父。如实极谈。我辈自不领受。背负恩德。如恒河沙。或问曰。然则见自心。遂断分别乎。师曰。非然也。譬如调马。马自见其影而不惊。何以故。以自知其影。从自身出故。吾以是知不断分别。亦舍心相也。只今目前如实而观。不见绉毫。祖师曰。若见现在。过去未来亦应见。若不见过去未来。现在亦不应见。此语分明。人自迷昧。
黄龙慧南禅师
有僧侍立。师顾视久之。问曰。百千三昧无量妙门。作一句说与汝。汝还信否。对曰。和尚诚言。何敢不信。师指其左曰。过这边来。僧将趋。师咄之曰。随声逐色。有甚了期。出去。一僧知之。即趋入。师理前语问之。亦对曰。安敢不信。师又指其左曰。过这边来。僧竖住不往。师又咄曰。汝来亲近我。反不听我语。出去。
舜老夫暮年有所开示。但曰。本自无事。从我何求。师闻之。谓侍者曰。老夫耄矣。何不有事令无事。无事令有事。是谓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师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学者莫能契旨。天下丛林目为三关。
大宁道宽禅师
僧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师以火箸横火罏上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头不欠。尾不剩。
问天下禅客。为甚么出这个○不得。师曰。往往如斯僧问教中云。始知众生。本来成佛。为甚么有烦恼菩提。师曰。甘草甜。黄连苦。曰却成两个去也。师曰。你不妨会得好。
道吾悟真禅师
师问僧甚处来。曰。僧堂里来。师曰。圣僧道甚么。僧近前曰不审。师曰。东家作驴。西家作马。曰过在甚么处。师曰。万里崖州。
上堂。夜来雷声震地。今朝细雨霏霏。干枯滋润。万物萌芽。且道嘉州大像。长得髭须多少。还有道得者么。若也道得。陕府铁牛。是常不轻菩萨。若道不得。土宿拽脱你鼻孔。
越州姜山方禅师
僧问。如何是不动尊。师曰。单著布衫穿市过。曰学人未晓。师曰。骑驴踏破洞庭波。曰透过三级浪。专听一声雷。师曰。伸手不见掌。曰还许学人进向也无。师曰。踏地告虚空。曰雷门之下。布鼓难鸣。师曰。八花毬子上。不用绣红旗。曰三十年后。此话大行。师便打。
云峰文悦禅师
僧问。巅山岩崖。还有佛法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巅山岩崖佛法。师曰。猢狲倒上树。
上堂。未达境惟心。起种种分别。达境惟心巳。分别即不生。知诸法惟心。便舍外尘相。诸禅德。只如大地山河。明暗色空。法法现前。作么生说个舍底道理。于此明得。正在半涂。须知向上更有一窍在。便下座。
上堂。即今休去便休去。欲觅了时无了时。此事若向言语上作解。意根下卜度。天地悬殊。不得相应。岂况被人唤去。方丈里涂糊指注。举楞严肇论。根尘色法。向上向下。有无得失。他时后日。死不得其地。近世更有一般宗匠。二三十年。驰声走誉。只管教人。但莫上他言句。唤作透声色。便问东答西。以为格外之句。将此狂解。递相沿习。从此混伤宗教。诳…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