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P46

  ..续本文上一页言空为缘。则空本无缘。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师闻悚然异之。又有问者曰。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曰。是曹源一滴水。于是师大悟于座下。平生疑滞。涣若冰释。感涕沾衣。法眼曰。汝当大弘吾宗。行矣无自滞。

  兴教明和尚问曰。饮光持释迦丈六之衣。在鸡足山。侯弥勒下生。将丈六之衣。披在千尺之身。应量恰好。只如释迦身长丈六。弥勒身长千尺。为复是身解短耶。衣解长耶。师曰。汝却会。明拂袖便出去。师曰。小儿子。山僧若答汝不是。当有因果。汝若不是。吾当见之。明归七日。吐血。浮光和尚劝曰。汝速去忏悔。明乃至师方丈悲泣曰。愿和尚慈悲。许某忏悔。师曰。如人倒地。因地而起。不曾教汝起倒。明又曰。若许忏悔。某当终身给侍。师为出语曰。佛佛道齐。宛尔高低。释迦弥勒。如印印泥。

  僧问承古有言。若人见般若。即被般若缚。若人不见般若。亦被般若缚。既见般若。为甚么却被缚。师曰。你道般若见甚么。曰不见般若。为甚么亦被缚。师曰。你道般若甚么处不见。乃曰。若见般若。不名般若。不见般若。亦不名般若。且作么生说见不见。所以古人道。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无一法。不成法身。此是般若之真宗也。

  示众。真宗不二。万德无言。正当明时。如王宝剑。所以如来于一切处。成等正觉。于刀山剑树上。成等正觉。于镬汤罏炭里。成等正觉。于棒下成等正觉。于喝下成等正觉。所以一动一静。一去一来。一生一灭。未曾有纤毫异相。未曾有纤毫别相。更无毫厘丝发许。作见闻心识解会。何故。诚谓是非路绝。妙性天机。所以云。汝生我亦生。汝杀我亦杀。生杀轮王机。交驰激电掣。

  上堂。佛法现成。一切具足。岂不见道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若如是也。且谁欠谁剩。谁是谁非。谁是会者。谁是不会者。所以道东去亦是上座。西去亦是上座。南去亦是上座。北去亦是上座。因甚么却成东西南北。若会得。自然见闻觉知路绝。一切诸法现前。何故如此。为法身无相。触目皆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一时彻底会取好。诸上座。出家儿合作么生。此是本有之理。未为分外。识心达本源。故名为沙门。若识心皎皎地。实无丝毫障碍上座。久立珍重。

  上堂古圣方便。犹如河沙。祖师道非风幡动。仁者心动。斯乃无上心印法门。我辈是祖师门下客。合作么生会祖师意。莫道风幡不动。汝心妄动。莫道不拨风幡。就风幡通取。莫道风幡动处是甚么。有云附物明心。不须认物。有云色即是空。有云非风幡动。应须妙会。如是解会。与祖师意旨。有何交涉。既不许如是会。诸上座便合知悉。若于这里彻底悟去。何法门而不明。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洞了。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上堂。毛吞巨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无动。见与不见。会与不会。唯我知焉。乃有颂曰。暂下高峰巳显扬。般若圆通遍十方。人天浩浩无差别。法界纵横处处彰。珍重。

  上堂。古者道如何是禅。三界绵绵。如何是道。十方浩浩。因甚么道三界绵绵。何处是十方浩浩底道理。要会么。塞却眼。塞却耳。塞却舌身意。无空阙处。无转动处。上座作么生会。横亦不得。竖亦不得。纵亦不得。夺亦不得。无用心处。亦无施设处。若如是会得。始会法门绝拣择。一切言语绝渗漏。曾有僧问作么生是绝渗漏底语。向他道口似鼻孔甚好。上座。如此会自然不通风去。如识得尽十方世界。是金刚眼睛。无事。珍重。

  上堂。僧问欲入无为海。先乘般若船。如何是般若船。师曰。常无所住。曰如何是无为海。师曰。且会般若船。问。古德道登天不借梯。遍地无行路。如何是登天不借梯。师曰。不遗丝发地。曰如何是遍地无行路。师曰。适来向你道甚么。乃曰。百千三昧门。百千神通门。百千妙用门。尽不出得般若海中。何以故。为于无住本建立诸法。所以道生灭去来。邪正动静。千变万化。是诸佛大定门。无过于此。诸上座大家究取。珍重。

  上堂。举古者道。吾有一言。天上人间。若人不会。绿水青山。且作么生是一言底道理。古人语。须是晓达始得。若是将言而名于言。未有个会处。良由究尽诸法根蒂。始会一言。不是一言半句。思量解会。唤作一言。若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始到古人境界。亦不是闭目藏睛。暗中无所见。唤作言语道断。且莫赚会。佛法不是这个道理。要会么。假饶经尘沙劫说。亦未曾有半句到。诸上座。经尘沙劫不说。亦未曾欠少半句。应须彻底会去始得。若如是斟酌名言。空劳心力。并无用处。与诸上座共相证明。后学初心。速须究取。久立珍重。

  师有偈曰。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法眼闻曰。即此一颂。可起吾宗。

  师以涅槃四种闻。示学者。诸方目为韶国师四料拣。云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不闻。

  灵隐清耸禅师

  师参法眼。眼指雨谓师曰。滴滴落在上座眼里。师初不喻旨。后因阅华严感悟。承眼印可。

  上堂曰。十方诸佛。常在汝前。还见么。若言见。将心见。将眼见。所以道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又曰。见色便见心。且唤甚么作心。山河大地。万象森罗。青黄赤白。男女等相。是心不是心。若是心。为甚么却成物象去。若不是心。又道见色便见心。还会么。只为迷此而成颠倒。种种不同。于无同异中。强生同异。且如今直下承当。顿豁本心。皎然无一物可作见闻。若离心别求解脱者。古人唤作迷波讨源。卒难晓悟。

  奉先慧同禅师

  僧问教中道。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见。又道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于此二途请师说。师曰。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见。

  永明道潜禅师

  师谒法眼。眼曰。子于参请外。看甚么经。师曰。华严经。眼曰。总别同异成坏六相。是何门摄属。师曰。文在十地品中。据理则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具六相也。眼曰。空还具六相也无。师无对。眼曰。汝问我。师乃问空还具六相也无。眼曰空。师于是开悟。踊跃礼谢。眼曰。子作么生会。师曰空。眼然之。异日因四众士女入院。眼问曰。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现睹金银合杂。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师曰。好个入路。眼曰。汝向后有五百毳徒。为王侯所重在。

  石霜慈明禅师

  师到大愚芝。坐间。开合子取香烧。师问作么生烧。芝便放香炉中烧。师指曰。讶。郎当汉。又恁么去也。

  问闹中取静时如何。师曰。头枕布袋。

  问四山火来时如何。师曰。物逐人兴。

  永首座与师同辞汾阳。永未尽其妙。从师二十年。终不脱洒。一夕围炉深夜。师以火箸敲炭曰。永首座。永首座。永咄曰。野狐精。师乃指永曰。讶。郎当汉。又恁么去也。永乃豁然。

  上堂。道吾打鼓。四大部洲同参。拄杖横也。挑括乾坤大地。钵孟覆也。盖却恒沙世界。且问诸人向甚么处安身立命。若也知得。向北俱卢洲吃粥吃饭。若也不知。长连床上吃粥吃饭。

  示众。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前是按山。后是主山。那个是无为法。良久云。向下文长。付在来日作示徒偈曰。黑黑黑。道道道。明明明。得得得。

  琅玡慧觉广照禅师

  上堂。山僧因看华严金师子章。第九由心迥转善成门。又释曰。如一尺之镜。纳重重之影像。若然者。道有也得。道无也得。道非亦得。道是亦得。虽然如是。更须知有拄杖头上一窍。若也不会。拄杖子穿灯笼。入佛殿。撞著释迦。磕倒弥勒。露柱拊掌呵呵大笑。你且道笑个甚么。卓拄杖下座。

  上堂。汝等诸人在我这里过夏。与你点出五般病。一不得向万里无寸草处去。二不得孤峰独宿。三不得张弓架箭。四不得物外安身。五不得滞于生杀。何故。一处有滞。自救难为。五处若通。方名导师。汝等诸人。若到诸方。遇明眼作者。与我通个消息。贵得祖风不坠。若是常徒。即便寝息。何故。裸形国里夸服饰。想君太煞不知时。

  示众云。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树倒藤枯。好一堆烂柴。

  大愚守芝禅师

  僧问昔日灵山分半座。二师相见事如何。师曰。记得么。僧良久师打禅床一下曰。多年忘却也。乃曰。且住且住。若向言中取则。句里明机。也似迷头认影。若也举唱宗乘。大似一场寐语。虽然如是。官不容针。私通车马。放一线道。有个葛藤处。遂敲禅床一下曰。三世诸佛。尽皆头痛。且道大众还有免得底么。若一人免得。无有是处。若免不得。海印发光。乃竖起拂子曰。这个是印。那个是光。这个是光。那个是印。掣电之机。徒劳伫思。会么。老僧说梦。且道梦见个甚么。南柯十更。若不会。听取一颂。北斗挂须弥。杖头挑日月。林泉有商量。夏末秋风切。珍重。

  升座。揭香合子曰。明头来。明头合。暗头来。暗头合。若道得。天下横行。道不得。且合却。

  问通身是眼。口在甚么处。师曰。三跳。曰不会。师曰。章底词秋罢。歌韵向春生。

  慈明有善侍者。号称明眼。闻师之风。自石霜至大愚入室。师趯出只履示之。善退身而立。师俯取履。善辄踏倒。师起面壁。以手点津连画其壁三。善瞠立其后。师旋转以履打至法堂。善曰。与么为人。瞎却一城人眼在。

  文公杨亿大年居士

  公出守汝州。谒广慧。广慧接见。公便问布鼓当轩击。谁是知音者。广慧曰。来风甚辨。公曰。恁么则禅客相逢。只弹指也。广慧曰。君子可入。公应喏喏。广慧曰。草贼大败。夜语次。广慧曰。秘监曾与甚人道话来。公曰。某曾问云岩谅监寺。两个大虫相咬时如何。谅曰。一合相。某曰。我只管看。未审恁么道还得么。广慧曰。这里即不然。公曰。请和尚别一转语。广慧以手作拽鼻势曰。这畜生更勃跳在。公于言下。脱然无疑。有偈曰。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拟欲将身北斗藏。应须合掌南辰后。

  天衣义怀禅师

  示众。古人云。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