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P46

  ..續本文上一頁言空爲緣。則空本無緣。言色爲緣。則色心不二。日用果何物爲汝緣乎。師聞悚然異之。又有問者曰。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曰。是曹源一滴水。于是師大悟于座下。平生疑滯。渙若冰釋。感涕沾衣。法眼曰。汝當大弘吾宗。行矣無自滯。

  興教明和尚問曰。飲光持釋迦丈六之衣。在雞足山。侯彌勒下生。將丈六之衣。披在千尺之身。應量恰好。只如釋迦身長丈六。彌勒身長千尺。爲複是身解短耶。衣解長耶。師曰。汝卻會。明拂袖便出去。師曰。小兒子。山僧若答汝不是。當有因果。汝若不是。吾當見之。明歸七日。吐血。浮光和尚勸曰。汝速去忏悔。明乃至師方丈悲泣曰。願和尚慈悲。許某忏悔。師曰。如人倒地。因地而起。不曾教汝起倒。明又曰。若許忏悔。某當終身給侍。師爲出語曰。佛佛道齊。宛爾高低。釋迦彌勒。如印印泥。

  僧問承古有言。若人見般若。即被般若縛。若人不見般若。亦被般若縛。既見般若。爲甚麼卻被縛。師曰。你道般若見甚麼。曰不見般若。爲甚麼亦被縛。師曰。你道般若甚麼處不見。乃曰。若見般若。不名般若。不見般若。亦不名般若。且作麼生說見不見。所以古人道。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此是般若之真宗也。

  示衆。真宗不二。萬德無言。正當明時。如王寶劍。所以如來于一切處。成等正覺。于刀山劍樹上。成等正覺。于镬湯罏炭裏。成等正覺。于棒下成等正覺。于喝下成等正覺。所以一動一靜。一去一來。一生一滅。未曾有纖毫異相。未曾有纖毫別相。更無毫厘絲發許。作見聞心識解會。何故。誠謂是非路絕。妙性天機。所以雲。汝生我亦生。汝殺我亦殺。生殺輪王機。交馳激電掣。

  上堂。佛法現成。一切具足。豈不見道圓同太虛。無欠無余。若如是也。且誰欠誰剩。誰是誰非。誰是會者。誰是不會者。所以道東去亦是上座。西去亦是上座。南去亦是上座。北去亦是上座。因甚麼卻成東西南北。若會得。自然見聞覺知路絕。一切諸法現前。何故如此。爲法身無相。觸目皆形。般若無知。對緣而照。一時徹底會取好。諸上座。出家兒合作麼生。此是本有之理。未爲分外。識心達本源。故名爲沙門。若識心皎皎地。實無絲毫障礙上座。久立珍重。

  上堂古聖方便。猶如河沙。祖師道非風幡動。仁者心動。斯乃無上心印法門。我輩是祖師門下客。合作麼生會祖師意。莫道風幡不動。汝心妄動。莫道不撥風幡。就風幡通取。莫道風幡動處是甚麼。有雲附物明心。不須認物。有雲色即是空。有雲非風幡動。應須妙會。如是解會。與祖師意旨。有何交涉。既不許如是會。諸上座便合知悉。若于這裏徹底悟去。何法門而不明。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洞了。更有甚麼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萬惑。

  上堂。毛吞巨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無動。見與不見。會與不會。唯我知焉。乃有頌曰。暫下高峰巳顯揚。般若圓通遍十方。人天浩浩無差別。法界縱橫處處彰。珍重。

  上堂。古者道如何是禅。叁界綿綿。如何是道。十方浩浩。因甚麼道叁界綿綿。何處是十方浩浩底道理。要會麼。塞卻眼。塞卻耳。塞卻舌身意。無空阙處。無轉動處。上座作麼生會。橫亦不得。豎亦不得。縱亦不得。奪亦不得。無用心處。亦無施設處。若如是會得。始會法門絕揀擇。一切言語絕滲漏。曾有僧問作麼生是絕滲漏底語。向他道口似鼻孔甚好。上座。如此會自然不通風去。如識得盡十方世界。是金剛眼睛。無事。珍重。

  上堂。僧問欲入無爲海。先乘般若船。如何是般若船。師曰。常無所住。曰如何是無爲海。師曰。且會般若船。問。古德道登天不借梯。遍地無行路。如何是登天不借梯。師曰。不遺絲發地。曰如何是遍地無行路。師曰。適來向你道甚麼。乃曰。百千叁昧門。百千神通門。百千妙用門。盡不出得般若海中。何以故。爲于無住本建立諸法。所以道生滅去來。邪正動靜。千變萬化。是諸佛大定門。無過于此。諸上座大家究取。珍重。

  上堂。舉古者道。吾有一言。天上人間。若人不會。綠水青山。且作麼生是一言底道理。古人語。須是曉達始得。若是將言而名于言。未有個會處。良由究盡諸法根蒂。始會一言。不是一言半句。思量解會。喚作一言。若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始到古人境界。亦不是閉目藏睛。暗中無所見。喚作言語道斷。且莫賺會。佛法不是這個道理。要會麼。假饒經塵沙劫說。亦未曾有半句到。諸上座。經塵沙劫不說。亦未曾欠少半句。應須徹底會去始得。若如是斟酌名言。空勞心力。並無用處。與諸上座共相證明。後學初心。速須究取。久立珍重。

  師有偈曰。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法眼聞曰。即此一頌。可起吾宗。

  師以涅槃四種聞。示學者。諸方目爲韶國師四料揀。雲聞聞,聞不聞,不聞聞,不聞不聞。

  靈隱清聳禅師

  師參法眼。眼指雨謂師曰。滴滴落在上座眼裏。師初不喻旨。後因閱華嚴感悟。承眼印可。

  上堂曰。十方諸佛。常在汝前。還見麼。若言見。將心見。將眼見。所以道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又曰。見色便見心。且喚甚麼作心。山河大地。萬象森羅。青黃赤白。男女等相。是心不是心。若是心。爲甚麼卻成物象去。若不是心。又道見色便見心。還會麼。只爲迷此而成顛倒。種種不同。于無同異中。強生同異。且如今直下承當。頓豁本心。皎然無一物可作見聞。若離心別求解脫者。古人喚作迷波討源。卒難曉悟。

  奉先慧同禅師

  僧問教中道。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又道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于此二途請師說。師曰。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

  永明道潛禅師

  師谒法眼。眼曰。子于參請外。看甚麼經。師曰。華嚴經。眼曰。總別同異成壞六相。是何門攝屬。師曰。文在十地品中。據理則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具六相也。眼曰。空還具六相也無。師無對。眼曰。汝問我。師乃問空還具六相也無。眼曰空。師于是開悟。踴躍禮謝。眼曰。子作麼生會。師曰空。眼然之。異日因四衆士女入院。眼問曰。律中道隔壁聞钗钏聲。即名破戒。現睹金銀合雜。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師曰。好個入路。眼曰。汝向後有五百毳徒。爲王侯所重在。

  石霜慈明禅師

  師到大愚芝。坐間。開合子取香燒。師問作麼生燒。芝便放香爐中燒。師指曰。訝。郎當漢。又恁麼去也。

  問鬧中取靜時如何。師曰。頭枕布袋。

  問四山火來時如何。師曰。物逐人興。

  永首座與師同辭汾陽。永未盡其妙。從師二十年。終不脫灑。一夕圍爐深夜。師以火箸敲炭曰。永首座。永首座。永咄曰。野狐精。師乃指永曰。訝。郎當漢。又恁麼去也。永乃豁然。

  上堂。道吾打鼓。四大部洲同參。拄杖橫也。挑括乾坤大地。缽孟覆也。蓋卻恒沙世界。且問諸人向甚麼處安身立命。若也知得。向北俱盧洲吃粥吃飯。若也不知。長連床上吃粥吃飯。

  示衆。一切聖賢。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前是按山。後是主山。那個是無爲法。良久雲。向下文長。付在來日作示徒偈曰。黑黑黑。道道道。明明明。得得得。

  琅玡慧覺廣照禅師

  上堂。山僧因看華嚴金師子章。第九由心迥轉善成門。又釋曰。如一尺之鏡。納重重之影像。若然者。道有也得。道無也得。道非亦得。道是亦得。雖然如是。更須知有拄杖頭上一竅。若也不會。拄杖子穿燈籠。入佛殿。撞著釋迦。磕倒彌勒。露柱拊掌呵呵大笑。你且道笑個甚麼。卓拄杖下座。

  上堂。汝等諸人在我這裏過夏。與你點出五般病。一不得向萬裏無寸草處去。二不得孤峰獨宿。叁不得張弓架箭。四不得物外安身。五不得滯于生殺。何故。一處有滯。自救難爲。五處若通。方名導師。汝等諸人。若到諸方。遇明眼作者。與我通個消息。貴得祖風不墜。若是常徒。即便寢息。何故。裸形國裏誇服飾。想君太煞不知時。

  示衆雲。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樹倒藤枯。好一堆爛柴。

  大愚守芝禅師

  僧問昔日靈山分半座。二師相見事如何。師曰。記得麼。僧良久師打禅床一下曰。多年忘卻也。乃曰。且住且住。若向言中取則。句裏明機。也似迷頭認影。若也舉唱宗乘。大似一場寐語。雖然如是。官不容針。私通車馬。放一線道。有個葛藤處。遂敲禅床一下曰。叁世諸佛。盡皆頭痛。且道大衆還有免得底麼。若一人免得。無有是處。若免不得。海印發光。乃豎起拂子曰。這個是印。那個是光。這個是光。那個是印。掣電之機。徒勞伫思。會麼。老僧說夢。且道夢見個甚麼。南柯十更。若不會。聽取一頌。北鬥挂須彌。杖頭挑日月。林泉有商量。夏末秋風切。珍重。

  升座。揭香合子曰。明頭來。明頭合。暗頭來。暗頭合。若道得。天下橫行。道不得。且合卻。

  問通身是眼。口在甚麼處。師曰。叁跳。曰不會。師曰。章底詞秋罷。歌韻向春生。

  慈明有善侍者。號稱明眼。聞師之風。自石霜至大愚入室。師趯出只履示之。善退身而立。師俯取履。善辄踏倒。師起面壁。以手點津連畫其壁叁。善瞠立其後。師旋轉以履打至法堂。善曰。與麼爲人。瞎卻一城人眼在。

  文公楊億大年居士

  公出守汝州。谒廣慧。廣慧接見。公便問布鼓當軒擊。誰是知音者。廣慧曰。來風甚辨。公曰。恁麼則禅客相逢。只彈指也。廣慧曰。君子可入。公應喏喏。廣慧曰。草賊大敗。夜語次。廣慧曰。秘監曾與甚人道話來。公曰。某曾問雲岩諒監寺。兩個大蟲相咬時如何。諒曰。一合相。某曰。我只管看。未審恁麼道還得麼。廣慧曰。這裏即不然。公曰。請和尚別一轉語。廣慧以手作拽鼻勢曰。這畜生更勃跳在。公于言下。脫然無疑。有偈曰。八角磨盤空裏走。金毛獅子變作狗。擬欲將身北鬥藏。應須合掌南辰後。

  天衣義懷禅師

  示衆。古人雲。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