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都监太保问。眼处入正受。诸尘三昧起。此意如何。师云。洞山茶碗里有太保。太保茶碗里有洞山。太保无语。
首山省念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新妇骑驴阿家牵。曰未审此语甚么句中收。师曰。三玄收不得。四句岂能该。曰此意如何。师曰。天长地久。日月齐明。
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曰。阇黎在老僧会里多少时。曰巳经冬夏。师曰。莫错举似人。乃曰。若论此事。实不挂一元字脚。便下座。
问僧近离何处。曰广慧。师曰。穿云不渡水。渡水不穿云。离此二途。速道。曰昨夜宿长桥。师曰。与么则合吃首山棒也。曰尚未参堂。师曰。两重公案。曰恰是。师曰。耶耶。
示众。诸上座。不得盲喝乱喝。者里寻常向你道。宾则始终宾。主则始终主。宾无二宾。主无二主。若有二宾二主。即是两个瞎汉。所以我若立时你须坐。我若坐时你须立。坐则共你坐。立则共你立。虽然如是。到这里急著眼始得。若是眼孔定动。即千里万里。何故如此。如隔窗看马骑相似。拟议即没交涉。诸上座。既然于此留心。直须仔细。不要掠虚好。他日异时。赚著你在。诸人若也有事近前。无事珍重。
师示众曰。识得拄杖子。行脚事毕。
尝作纲宗偈曰。咄哉拙郎君。巧妙无人识。打破凤林关。著靴水上立。咄哉巧女儿。撺梭不解织。看他斗鸡人。水牛也不识。背阴山子向阳多。南来北往意如何。若人问我西来意。东海东面有新罗。
师上堂辞众。偈曰。诸子谩波波。过却几恒河。观音指弥勒。文殊不奈何。良久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都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日午后泊然而化。
清溪洪进禅师
一日师问修山主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么为生死之所流。修曰。笋毕竟成竹去。如今作篾使还得么。师曰。汝向后自悟去在。修曰。某所见止如此。上座意旨又如何。师指曰。这个是监院房。那个是典座房。修即礼谢。
龙济修禅师
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还坏也无。师曰不坏。曰为甚么不坏。师曰。为同于大千。
上堂。卷帘除却障。闭户生窒碍。只这障与碍。古今无人会。会得是障碍。不会不自在。
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照破天地。曰磨后如何。师曰黑漆漆地。
万法是心光。诸缘唯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
智门光祚禅师
上堂。赫日里我人。云雾里慈悲。霜雪里假褐。雹子里藏身。还藏身得么。若藏不得。却被雹子打破髑髅。
示众。数日好雨。且道雨从甚处来。若道从天降。那个是天。若道从地出。唤甚么作地。若更不会。所以古人道。天地之前径。时人莫强移。个中生解会。眼上更安锥。
莲花峰祥庵主
师示众云。若是此事。最是急切。须是明取使得。若是明得。时中免被拘系。便得随处安闲。亦不要将心捺伏。须是自然合他古辙去始得。才到学处分剂。便须露布个道理以为佛法。几时得心地休歇去。上座。却请与么相委好。
示寂日。拈拄杖示众曰。古人到这里为甚么不肯住。众无对。师乃曰。为他途路不得力。复曰。毕竟如何。以杖横肩曰。楖标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言毕而逝。
蓝田真禅师
上堂。成山假就于始篑。修涂托至于初步。上座适来从地炉边来。还与初步同别。若言同。即不会不迁。若言别。亦不会不迁。上座作么生会。还会么。这里不是那里。那里不是这里。且道一处两处。是迁不迁。是来去不是来去。若于此显明得。便乃古今一如。初终自尔。念念无常。心心永灭。所以道观方知彼去。去者不知方。上座适来恁么来。却请恁么去。参。
清凉法眼文益禅师
师同绍修法进三人欲出岭。过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罏次。藏问此行何之。师曰。行脚去。藏曰。作么生是行脚事。师曰不知。藏曰。不知最亲切。又同三人举肇论。至天地与我同根处。藏曰。山河大地与上座自已。是同是别。师曰。别。藏竖起两指。师曰。同。藏又竖起两指。便起去。雪霁辞去。藏门送之。问曰。上座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乃指庭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师曰。在心内。藏曰。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余。日呈见解。说道理。藏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辞穷理绝也。藏曰。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师于言下大悟。
僧慧超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慧超。
尝指竹问僧曰。还见么。曰见。师曰。竹来眼里。眼到竹边。曰总不与么。师笑曰。死急作么。
师因患脚。僧问讯次。师曰。非人来时不能动。及至人来动不得。且道佛法中下得甚么语。曰和尚且喜得较。师不肯。自别云。和尚今日似减。
因开井被沙塞却泉眼。师曰。泉眼不通被沙碍。道眼不通被甚么碍。僧无对。师代曰。被眼碍。
上堂。尽十方世界。皎皎地。无一丝头。若有一丝头。即是一丝头。
师曰。出家儿但随时及节便得。寒即寒。热即热。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古今方便不少。石头初看肇论。至会万物为已者。其惟圣人乎。则曰。圣人无已靡所不巳。乃作参同契。首言竺土大仙心。无过此语也。中间亦只寻常说话。夫欲会万物为自已去。盖尽大地无一法可见。巳而又嘱曰。光阴莫虚度。所以告汝辈。但随时及节便得。若也移时失候。即虚度光阴。于非色中作色解。于非色作色解。即是移时失候。且道色作非色解。还当得否。若与么会。便是没交涉。正是痴狂两头走。有甚么用处。但守分过时好。
上堂。大众久立。乃谓之曰。诸人各曾看还源观。百门义海。华严论。涅槃经。诸多策子。阿那个教中有这个时节。若有试举看。莫是恁么经里。有恁么语。是此时节么。有甚么交涉。所以道微言滞于心首。尝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翻为名相之境。又作么生得翻去。若也翻去。又作么生得正去。还会么。莫只恁么念策子。有甚么用处。
文邃禅师。尝究首楞严。为之节解句释。自谓深符经旨。谒师。师曰。楞严岂不是有八还义。邃曰。是。师曰。明还甚么。邃曰。明还日轮。师曰。日轮还甚么。邃懵然。师戒令焚所注文。邃始依师请益。
玄则禅师。问青峰。如何是学人自已。峰曰。丙丁童子来求火。后谒师。师问甚处来。则曰。青峰。师曰。青峰有何言句。则举前话。师曰。上座作么生会。则曰。丙丁属火。而更求火。如将自已求自已。师曰。与么会又争得。则曰。某甲只与么。未审和尚如何。师曰。你问我。我与你道。则问如何是学人自已。师曰。丙丁童子来求火。
三界惟心颂曰。三界惟心。万法惟识。惟识惟心。眼声耳色。色不到耳。声何触眼。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万法匪缘。岂观如幻。大地山河。谁坚谁变。
华严六相义颂曰。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
承天三交智嵩禅师
师参首山。问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首山曰。楚王城畔。汝水东流。师于此有省。顿契佛意。乃作三元偈曰。须用真须用。心意莫定动。三岁狮子吼。十方没狐种。我有真如性。如同幕里隐。打破六门关。显出毗卢印。真骨金刚体可夸。六尘一拂永无遮。廓落世界空为体。体上无为真到家。首山闻。乃请吃茶。问这三颂是汝作来耶。师曰是。首山曰。或有人教汝。现三十二相时如何。师曰。某甲不是野狐精。首山曰。惜取眉毛。师曰。和尚落了多少。首山以竹篦头上打曰。这汉向后乱作去在。
郑工部问师。百尺竿头独打毬。万丈悬崖丝系腰。时如何。师曰。幽州著脚。广南厮扑。郑无语。师曰。勘破这胡汉。郑曰。二十年江南界里。这回却见禅师。师曰。瞎老婆吹火。
潭州神鼎洪諲禅师
师与数耆宿至襄沔间。一僧举论宗乘颇敏捷。会野饭山店中供办。而僧论说不巳。师曰。三界惟心。万法惟识。惟识惟心。眼声耳色。是甚么人语。僧曰。法眼语。师曰。其义如何。曰惟心故根境不相到。惟识故声色枞然。师曰。舌味是根境否。曰是。师以箸筴菜入口中。含胡而语曰。何谓相入耶。坐者皆骇然。僧不能答。师曰。途路之乐。终未到家。见解入微。不名见道。参须实参。悟须实悟。阎罗大王不怕多语。
上堂。举古德曰。贪嗔痴。太无知。赖我今朝识得伊。行便打。坐便捶。分付心王子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师曰。古人与么道。神鼎则不然。贪嗔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即往。坐即随。分付心王拟何为。无量劫来元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
谷隐蕴聪慈照禅师
僧问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未审三门佛殿如何转。师曰。我向汝道。汝还信么。曰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师曰。这漆桶。
问一处火发。任从你救八方齐发时如何。师曰快。曰还求出也无。师曰。若求出即烧杀你。僧礼拜。师曰。直饶你不求出。也烧杀你。
上堂。师曰。五白猫儿爪距狞。养来堂上绝虫行。分明上树安身法。切忌遗言许外生。作么生是许外生底句。莫错举。
僧问深山岩崖。还有佛法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深山岩崖中佛法。曰。奇怪石头形似虎。火烧松树势如龙。
洞山晓聪禅师
僧问达摩未传心地印。释迦未解髻中珠。此时若问西来意。还有西来意也无。师曰。六月雨淋淋。宽其万姓心。曰恁么则云散家家月。春来处处花。师曰。脚跟下到金刚水际是多少。僧无语。师曰。祖师西来特唱此事。自是上座不荐。所以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既是祖师西来特唱此事。又何必更对众忉忉。珍重。
天台德韶国师
师所至少留。见知识五十四人。括磨搜剥。穷极隐秘。后至临川谒法眼。眼一见。深契之。师以遍涉丛林。但随众而巳。无所咨参。有僧问法眼禅师曰。十二时中。如何得顿息万缘去。法眼曰。空与汝为缘耶。色与汝为缘耶。…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