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P45

  ..續本文上一頁  都監太保問。眼處入正受。諸塵叁昧起。此意如何。師雲。洞山茶碗裏有太保。太保茶碗裏有洞山。太保無語。

  首山省念禅師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新婦騎驢阿家牽。曰未審此語甚麼句中收。師曰。叁玄收不得。四句豈能該。曰此意如何。師曰。天長地久。日月齊明。

  僧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師曰。阇黎在老僧會裏多少時。曰巳經冬夏。師曰。莫錯舉似人。乃曰。若論此事。實不挂一元字腳。便下座。

  問僧近離何處。曰廣慧。師曰。穿雲不渡水。渡水不穿雲。離此二途。速道。曰昨夜宿長橋。師曰。與麼則合吃首山棒也。曰尚未參堂。師曰。兩重公案。曰恰是。師曰。耶耶。

  示衆。諸上座。不得盲喝亂喝。者裏尋常向你道。賓則始終賓。主則始終主。賓無二賓。主無二主。若有二賓二主。即是兩個瞎漢。所以我若立時你須坐。我若坐時你須立。坐則共你坐。立則共你立。雖然如是。到這裏急著眼始得。若是眼孔定動。即千裏萬裏。何故如此。如隔窗看馬騎相似。擬議即沒交涉。諸上座。既然于此留心。直須仔細。不要掠虛好。他日異時。賺著你在。諸人若也有事近前。無事珍重。

  師示衆曰。識得拄杖子。行腳事畢。

  嘗作綱宗偈曰。咄哉拙郎君。巧妙無人識。打破鳳林關。著靴水上立。咄哉巧女兒。撺梭不解織。看他鬥雞人。水牛也不識。背陰山子向陽多。南來北往意如何。若人問我西來意。東海東面有新羅。

  師上堂辭衆。偈曰。諸子謾波波。過卻幾恒河。觀音指彌勒。文殊不奈何。良久曰。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無情共一真。明暗盡時都不照。日輪午後示全身。日午後泊然而化。

  清溪洪進禅師

  一日師問修山主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爲甚麼爲生死之所流。修曰。筍畢竟成竹去。如今作篾使還得麼。師曰。汝向後自悟去在。修曰。某所見止如此。上座意旨又如何。師指曰。這個是監院房。那個是典座房。修即禮謝。

  龍濟修禅師

  問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這個還壞也無。師曰不壞。曰爲甚麼不壞。師曰。爲同于大千。

  上堂。卷簾除卻障。閉戶生窒礙。只這障與礙。古今無人會。會得是障礙。不會不自在。

  僧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照破天地。曰磨後如何。師曰黑漆漆地。

  萬法是心光。諸緣唯性曉。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

  智門光祚禅師

  上堂。赫日裏我人。雲霧裏慈悲。霜雪裏假褐。雹子裏藏身。還藏身得麼。若藏不得。卻被雹子打破髑髅。

  示衆。數日好雨。且道雨從甚處來。若道從天降。那個是天。若道從地出。喚甚麼作地。若更不會。所以古人道。天地之前徑。時人莫強移。個中生解會。眼上更安錐。

  蓮花峰祥庵主

  師示衆雲。若是此事。最是急切。須是明取使得。若是明得。時中免被拘系。便得隨處安閑。亦不要將心捺伏。須是自然合他古轍去始得。才到學處分劑。便須露布個道理以爲佛法。幾時得心地休歇去。上座。卻請與麼相委好。

  示寂日。拈拄杖示衆曰。古人到這裏爲甚麼不肯住。衆無對。師乃曰。爲他途路不得力。複曰。畢竟如何。以杖橫肩曰。楖標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言畢而逝。

  藍田真禅師

  上堂。成山假就于始篑。修塗托至于初步。上座適來從地爐邊來。還與初步同別。若言同。即不會不遷。若言別。亦不會不遷。上座作麼生會。還會麼。這裏不是那裏。那裏不是這裏。且道一處兩處。是遷不遷。是來去不是來去。若于此顯明得。便乃古今一如。初終自爾。念念無常。心心永滅。所以道觀方知彼去。去者不知方。上座適來恁麼來。卻請恁麼去。參。

  清涼法眼文益禅師

  師同紹修法進叁人欲出嶺。過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罏次。藏問此行何之。師曰。行腳去。藏曰。作麼生是行腳事。師曰不知。藏曰。不知最親切。又同叁人舉肇論。至天地與我同根處。藏曰。山河大地與上座自已。是同是別。師曰。別。藏豎起兩指。師曰。同。藏又豎起兩指。便起去。雪霁辭去。藏門送之。問曰。上座尋常說叁界惟心。萬法惟識。乃指庭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師曰。在心內。藏曰。行腳人著甚麼來由。安片石在心頭。師窘無以對。即放包依席下求決擇。近一月余。日呈見解。說道理。藏語之曰。佛法不恁麼。師曰。某甲辭窮理絕也。藏曰。若論佛法。一切現成。師于言下大悟。

  僧慧超問如何是佛。師曰。汝是慧超。

  嘗指竹問僧曰。還見麼。曰見。師曰。竹來眼裏。眼到竹邊。曰總不與麼。師笑曰。死急作麼。

  師因患腳。僧問訊次。師曰。非人來時不能動。及至人來動不得。且道佛法中下得甚麼語。曰和尚且喜得較。師不肯。自別雲。和尚今日似減。

  因開井被沙塞卻泉眼。師曰。泉眼不通被沙礙。道眼不通被甚麼礙。僧無對。師代曰。被眼礙。

  上堂。盡十方世界。皎皎地。無一絲頭。若有一絲頭。即是一絲頭。

  師曰。出家兒但隨時及節便得。寒即寒。熱即熱。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古今方便不少。石頭初看肇論。至會萬物爲已者。其惟聖人乎。則曰。聖人無已靡所不巳。乃作參同契。首言竺土大仙心。無過此語也。中間亦只尋常說話。夫欲會萬物爲自已去。蓋盡大地無一法可見。巳而又囑曰。光陰莫虛度。所以告汝輩。但隨時及節便得。若也移時失候。即虛度光陰。于非色中作色解。于非色作色解。即是移時失候。且道色作非色解。還當得否。若與麼會。便是沒交涉。正是癡狂兩頭走。有甚麼用處。但守分過時好。

  上堂。大衆久立。乃謂之曰。諸人各曾看還源觀。百門義海。華嚴論。涅槃經。諸多策子。阿那個教中有這個時節。若有試舉看。莫是恁麼經裏。有恁麼語。是此時節麼。有甚麼交涉。所以道微言滯于心首。嘗爲緣慮之場。實際居于目前。翻爲名相之境。又作麼生得翻去。若也翻去。又作麼生得正去。還會麼。莫只恁麼念策子。有甚麼用處。

  文邃禅師。嘗究首楞嚴。爲之節解句釋。自謂深符經旨。谒師。師曰。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邃曰。是。師曰。明還甚麼。邃曰。明還日輪。師曰。日輪還甚麼。邃懵然。師戒令焚所注文。邃始依師請益。

  玄則禅師。問青峰。如何是學人自已。峰曰。丙丁童子來求火。後谒師。師問甚處來。則曰。青峰。師曰。青峰有何言句。則舉前話。師曰。上座作麼生會。則曰。丙丁屬火。而更求火。如將自已求自已。師曰。與麼會又爭得。則曰。某甲只與麼。未審和尚如何。師曰。你問我。我與你道。則問如何是學人自已。師曰。丙丁童子來求火。

  叁界惟心頌曰。叁界惟心。萬法惟識。惟識惟心。眼聲耳色。色不到耳。聲何觸眼。眼色耳聲。萬法成辦。萬法匪緣。豈觀如幻。大地山河。誰堅誰變。

  華嚴六相義頌曰。華嚴六相義。同中還有異。異若異于同。全非諸佛意。諸佛意總別。何曾有同異。男子身中入定時。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絕名字。萬象明明無理事。

  承天叁交智嵩禅師

  師參首山。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首山曰。楚王城畔。汝水東流。師于此有省。頓契佛意。乃作叁元偈曰。須用真須用。心意莫定動。叁歲獅子吼。十方沒狐種。我有真如性。如同幕裏隱。打破六門關。顯出毗盧印。真骨金剛體可誇。六塵一拂永無遮。廓落世界空爲體。體上無爲真到家。首山聞。乃請吃茶。問這叁頌是汝作來耶。師曰是。首山曰。或有人教汝。現叁十二相時如何。師曰。某甲不是野狐精。首山曰。惜取眉毛。師曰。和尚落了多少。首山以竹篦頭上打曰。這漢向後亂作去在。

  鄭工部問師。百尺竿頭獨打毬。萬丈懸崖絲系腰。時如何。師曰。幽州著腳。廣南厮撲。鄭無語。師曰。勘破這胡漢。鄭曰。二十年江南界裏。這回卻見禅師。師曰。瞎老婆吹火。

  潭州神鼎洪諲禅師

  師與數耆宿至襄沔間。一僧舉論宗乘頗敏捷。會野飯山店中供辦。而僧論說不巳。師曰。叁界惟心。萬法惟識。惟識惟心。眼聲耳色。是甚麼人語。僧曰。法眼語。師曰。其義如何。曰惟心故根境不相到。惟識故聲色枞然。師曰。舌味是根境否。曰是。師以箸筴菜入口中。含胡而語曰。何謂相入耶。坐者皆駭然。僧不能答。師曰。途路之樂。終未到家。見解入微。不名見道。參須實參。悟須實悟。閻羅大王不怕多語。

  上堂。舉古德曰。貪嗔癡。太無知。賴我今朝識得伊。行便打。坐便捶。分付心王子細推。無量劫來不解脫。問汝叁人知不知。師曰。古人與麼道。神鼎則不然。貪嗔癡。實無知。十二時中任從伊。行即往。坐即隨。分付心王擬何爲。無量劫來元解脫。何須更問知不知。

  谷隱蘊聰慈照禅師

  僧問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未審叁門佛殿如何轉。師曰。我向汝道。汝還信麼。曰和尚誠言。安敢不信。師曰。這漆桶。

  問一處火發。任從你救八方齊發時如何。師曰快。曰還求出也無。師曰。若求出即燒殺你。僧禮拜。師曰。直饒你不求出。也燒殺你。

  上堂。師曰。五白貓兒爪距獰。養來堂上絕蟲行。分明上樹安身法。切忌遺言許外生。作麼生是許外生底句。莫錯舉。

  僧問深山岩崖。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有。曰如何是深山岩崖中佛法。曰。奇怪石頭形似虎。火燒松樹勢如龍。

  洞山曉聰禅師

  僧問達摩未傳心地印。釋迦未解髻中珠。此時若問西來意。還有西來意也無。師曰。六月雨淋淋。寬其萬姓心。曰恁麼則雲散家家月。春來處處花。師曰。腳跟下到金剛水際是多少。僧無語。師曰。祖師西來特唱此事。自是上座不薦。所以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認影迷頭。豈非大錯。既是祖師西來特唱此事。又何必更對衆忉忉。珍重。

  天臺德韶國師

  師所至少留。見知識五十四人。括磨搜剝。窮極隱秘。後至臨川谒法眼。眼一見。深契之。師以遍涉叢林。但隨衆而巳。無所咨參。有僧問法眼禅師曰。十二時中。如何得頓息萬緣去。法眼曰。空與汝爲緣耶。色與汝爲緣耶。…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