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P50

  ..续本文上一页一文。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师在街衢立。有僧问和尚在这里作甚么。师曰。等个人。曰来也来也。师云。汝不是这个人。曰如何是这个人。师曰。乞我一文钱。

  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已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又偈曰。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法华志言大士

  丞相吕许公问佛法大意。师曰。本来无一物。一味却成真。

  集仙王质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青山影里泼蓝起。宝塔高吟撼晓风。又曰。请法华烧香。师曰。未从斋戒觅。不向佛边求。

  国子助教徐岳。问祖师西来意。师曰。街头东畔底。徐曰。某甲未会。师曰。三般人不会。

  僧问世有佛否。师曰。寺里文殊有。

  问师凡耶圣耶。遂举手曰。我不在此住。

  扣冰澡先禅师

  师谒雪峰。手携凫茨一包。酱一器献之。峰曰。包中是何物。师曰凫茨。峰曰。何处得来。师曰泥中得。峰日。泥深多少。师曰无丈数。峰曰。还更有么。师曰。转有转深。又问器中何物。曰酱。峰曰。何处得来。曰自合得。峰曰。还熟也未。曰不较多。峰异之曰。子异日必为王者师。

  初居温岭。继居将军岩。二虎侍侧。神人献地为瑞岩院。学者争集。尝谓众曰。古圣修行。全凭苦节。吾今夏则衣楮。冬则扣冰而浴。故人号为扣冰古佛。

  有僧烧炭积成火龛。曰请师入此修行。曰真玉不随流水化。琉璃争夺众星明。曰莫只这便是么。曰且莫认奴作郎。曰毕竟如何。曰梅花腊月开。

  天成戊子应闽王之召。王敬礼谢。茶次。师提起橐子曰。会么。曰不会。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辞。

  懒残大士

  师有歌曰。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巳过去。未来犹莫算。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工夫。总是痴顽汉。粮不畜不粒。逢饭但知吗。世人多事人。相趁浑不及。我不乐生天。亦不爱福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不是痴钝。本体如然。要去即去。要住即住。身披一破衲。脚著娘生裤。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莫谩求真佛。真佛不可见。妙性及灵台。何须受薰炼。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却石可移动。个中无改变。无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举头见日高。吃饭从头[扛-工+聿]。将功用功。展转冥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更有一语。无过直与。细如毫末。大无方所。本自圆成。不劳机杼。世事悠悠。不如山邱。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水月无影。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法顺大师

  师作法身颂曰。喜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膊上。

  南岳怀让禅师

  有大德问如镜铸像。像成后未审光向甚么处去。师曰。如大德为童子时。相貌何在。曰只如像成后。为甚么不鉴照。师曰。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不得。

  马大师阐化于江西。师问众曰。道一为众说法否。众曰。巳为众说法。师曰。总未见人持个消息来。众无对。因遣一僧去。嘱曰。待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伊道底言语。记将来。僧去一如师旨。回谓师曰。马师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师然之。

  青原行思禅师

  希迁诣静居参礼。师曰。子何方来。迁曰曹溪。师曰。将得甚么来。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师曰。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迁又曰。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师曰。汝今识吾否。曰识又争能识得。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迁又问和尚自离曹溪。甚么时至此间。师曰。我却知汝早晚离曹溪。曰希迁不从曹溪来。师曰。我亦知汝去处也。曰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他日师复问迁汝甚么处来。曰曹溪。师乃举拂子曰。曹溪还有这个么。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师曰。子莫曾到西天否。曰若到即有也。师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须取一半。莫全靠学人。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巳后无人承当。

  马祖道一禅师

  僧问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何。师曰。非心非佛。曰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师曰。向伊道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曰且教伊体会大道。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玩月次。师问正恁么时如何。堂曰。正好供养。丈曰。正好修行。泉拂袖便行。师曰。经入藏禅归海。惟有普愿。独超物外。

  僧参次。师乃画一圆相云。入也打。不入也打。僧才入。师便打。僧云。和尚打某甲不得。师靠拄杖休去。

  问如何得合道。师曰。我早不合道。

  有小师耽源行脚回。于师前画个圆相。就上拜了立。师曰。汝莫欲作佛否。曰某甲不解捏目。师曰。吾不如汝。小师不对。

  邓隐峰辞师。师曰。甚么处去。曰石头去。师曰。石头路滑。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便去。才到石头。即绕禅床一匝。振锡一声。问是何宗旨。石头曰。苍天苍天。峰无语。却回举似师。师曰。汝更去问。待他有答。汝便嘘两声。峰又去。依前问。石头乃嘘两声。峰又无语。回举似师。师曰。向汝道石头路滑。

  有僧于师前作四画。上一画长。下三画短。曰不得道一画长三画短。离此四字外。请和尚答。师乃画地一画曰。不得道长短。答汝了也。

  师问僧什么处来。云湖南来。师云。东湖水满也未。云未。师云。许多时雨水尚未满。

  石头希迁禅师

  门人道悟问曹溪意旨谁人得。师曰。会佛法人得。曰师还得否。师曰。不得。曰为甚么不得。曰我不会佛法。

  牛头山法融禅师

  师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学世典。非究竟法。般若真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衔花之异。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异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作甚么。师曰观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以问他。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惟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这个是甚么。师无语。少选。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视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

  博陵王问曰。恰恰用心时。若为安隐好。师曰。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问曰。智者引妙言。与心相会当。言与心路别。合则万倍乖。师曰。方便说妙言。破病大乘道。非关本性谈。还从空化道。无念为真常。终当绝心路。离念性不动。生灭无乖误。谷响既有声。镜像能回顾。

  天柱崇慧禅师

  僧问达摩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师曰。未来且置。即今事作么生。曰某甲不会。乞师指示。师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僧无语。师复曰。阇黎会么。曰不会。师曰。自已分上作么生。干他达摩来与未来作么。他家来大似卖卜汉。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尽在汝分上。一切自看。僧曰。如何是解卜度人。师曰。汝才出门时。便不中也。

  径山道钦禅师

  马祖令人送书到。书中作一圆相。师发缄。于圆相中著一点。却封回。

  鸟窠道林禅师

  白居易守杭时。入山谒师。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白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

  寿州道树禅师

  师得法于北宗秀。卜寿州三峰山结茅而居。常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谈诡异。时忽化作佛。及菩萨罗汉。天仙等形。或放神光。或呈声响。师之学徒睹之皆不能测。如此涉十年。后寂无形影。师告众曰。野人作多色伎俩。眩惑于人。只消老僧不见不闻。伊伎俩有穷。吾不见不闻无尽。

  嵩岳破灶堕和尚

  师不称名氏。言行叵测。隐居嵩岳。山坞有庙甚灵。殿中惟安一灶。远近祭祀不辍。烹宰物命甚多。师一日领寺僧入庙。以杖敲灶三下曰。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破堕落。须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设拜师前。师曰。是甚么人。曰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谢。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强言。神再礼而没。少选侍僧问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诲。灶神得甚么径旨。便得生天。师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也无道理为伊。侍僧无言。师曰。会么。僧曰不会。师曰。本有之性。为其么不会。侍僧等乃礼拜。师曰。破也破也。堕也堕也。

  嵩岳元圭禅师

  师得法安国师。隐于岳之庞坞。一日有神人率群从谒师。师睹其貌。奇伟非常。乃问曰。善来仁者。胡为而至。彼曰。师宁识我耶。师曰。吾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耶。彼曰。吾此岳神也。能生死于人。师安得一目我哉。师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乎。苟能坏空及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安能生死吾耶。神稽首曰。我亦聪明正直于余神。讵知师有广大之智辩…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