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行起处。便拟扑倒。如是经无量劫。觅一念异处不得。方与眷属礼辞赞叹供养。犹是进修位。中下之人便不柰何。况绝功用处。如文殊普贤更不话他。兄弟。作么生道行是无。觅一人行底人不可得。今时傍家从年至岁。只是觅究竟作么生。空弄唇舌生解。曰当恁么时无佛名无众生名。使某甲作么图度。师云。你言无佛名无众生名。早是图度了也。亦是记他言语。曰若如是悉属佛出世时事。了不可不言。师曰。你作么生言。曰设使言言亦不及。师曰。若道言不及是及语。你虚恁么寻逐。谁与你为境。曰既无为境者。谁是那边人。师曰。你若不引教来。即何处论佛。既不论佛。老僧与谁论遮边那边。曰果虽不住道。而道能为因如何。师曰。是他古人。如今不可不奉戒。我不是渠。渠不是我。作得伊如狸奴白牯行履却快活。你若一念异。即难为修行。曰云何一念异难为修行。师云。才一念异便有胜劣二根。不是情见。随他因果。更有什么自由分。曰每闻和尚说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未审如何。师曰。缘生故非。曰报化既非真佛。法身是真佛否。师曰。早是应身也。曰若恁么即法身亦非真佛。师曰。法身是真非真。老僧无舌不解道。你教我道即得。曰离三身外何法是真佛。师曰。遮汉共八九十老人相骂向你道了也。更问什么离不离。拟把楔钉他虚空。曰伏承华严经是法身佛说如何。师曰。你适来道什么语。其僧重问。师顾视叹曰。若是法身说。你向什么处听。曰某甲不会。师曰。大难大难。汝看亮座主是蜀中人。解讲三十二本经论。于江西讲次。来见开元寺老宿。宿问。见说座主解讲经是否。主云不敢。宿云。将什么讲。主云。将心讲。宿云。心如工技儿。意如和伎者。争解讲得。主云。莫是虚空讲得。宿云。却是虚空讲得。主拂袖便行。宿召座主。主回首。宿云。是什么。主便开悟。兄弟。看他快利么。僧云。据和尚说。即法身说法。师云。若如是会早应身了也。僧云。既是应身。岂无说法者。师云。我不知。僧云。某不会。师云。不会却好。免与他分疏。
问教中道。法身大士会处即见法身佛。地位菩萨即见报身佛。二乘唯见化身佛。莫是此理否。师云。我眼不曾看教。兼无耳孔不曾听。你自看取。若如是忆持。即已后始不柰何。如似弄珠说珠光遍。有金盘在即得。忽被拈却金盘去。何处弄珠。向什么处寻他光遍与不遍。学人礼拜。和尚笑云。大难大难。古人骂你唤作田猎渔捕。唤作搬粪人。好去珍重。
师示众云。真理一如。潜行密用。无人觉知呼为渗智。亦云无渗不可思议等。空不动性。非生死流。道是大道无碍涅槃。妙用自足。始于一切行处而得自在。故云于诸行处无所而行。亦云遍行三昧普现色身。只为无人知他用处无踪迹。不属见闻觉知。真理自通。妙用自足。大道无形真理无对。所以不属见闻觉知。无粗细想。如云不闻不闻是大涅槃道。者个物不是闻不闻。僧问。大道不属见闻觉知。未审如何契会。师云。须会冥契自通。亦云了因非从见闻觉知有。见知属缘。对物始有。者个灵妙不可思议不是有对。故云。妙用自通不依傍物。所以道。通不是依通。事须假物方始得见。所以道。非明暗法离有离无。潜理幽通无人觉知。亦云。冥会真理非见闻觉知。故云。息心达本源。故号如如佛。毕竟无依自在人。亦云。本果不从生因之所生。文殊云。惟从了因之所了。不从生因之所生。从上已来。只教人会道。更不别求。若思量作得道理。尽属句义。三乘五性义理无不唤作行履。处处受用具足即得。若论道即不是一向耽著被他识拘。亦云世间智。教云。一向耽著三藏学者。为田猎渔捕。为利养故杀害大乘。亦云贪欲成性。所以云。佛不会道。我自修行。我自有妙用。亦云正因。了六波罗密空。即物拘我不得。所以祖师西来。恐你诸人迷著因果地位。故来传法救迷情。顿悟花情已。性是花种性。亦云菩提花。故江西老宿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先祖虽说即心即佛。是一时间语。空拳黄叶止啼之说。如今多有人。唤心作佛。唤智为道。见闻觉知皆是道。若如是会者。何如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设使认得。亦不是汝本来头。故大士呵迦旃延。以生灭心说实相法。皆是情见。若言即心即佛者。如兔马有角。非心非佛。牛羊无角。汝心若是。佛亦何用。非他有无形相。以何是道。所以教中不许。宁作心师不师于心。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故云。心智俱不是道。见闻觉知皆属因缘而有。皆是照物而有。不可常照。所以心智俱不是道。且大道非明暗。法离有无数。数不能及。如空劫时无佛名无众生名。与么时正是道。只是无人觉知见他。数不及他。唤作无名大道。早属名句了也。所以真理一如更无思想。才有思想即被阴拘。便有众生名有佛名。佛出世来。唤作三界智人。只如未出世时。唤作什么。如云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佛出世只令人会道。体非凡圣。唤作还源归本体解大道。今日既如是会道。即无量劫来六道四生皆有去来。是暂时行履处。先圣本行集云。我无所不行。一切众生虽在如是行处。为无了因故生贪欲。名为在缠。不得自在。暂时岐路。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众生妄想物无不住岂况理能迁变。今既如是会。却向里许行履。不同前时为了因。会本果故。了阴界空六波罗蜜空。所以得其自在。若不向里许行履。如何摧剉得五种贪二种欲。不守住声闻随于劫数。所以诸佛菩萨。具福智二严为了因。了六波罗蜜空。体者个受用。所以不存知见始得自在。若有知见即属地位。便有分剂心量。被因果隔。唤作酬因答果。佛不得自在。所以大圣诃他为内见外见情量不尽二障二愚。所以见河能漂香象。真理无形。如何知见。大道无形。理绝思量。今日行六波罗蜜。先用了因会本果故。了此物是方便。受用始得自由。去住自在无障碍。亦云。方便勤庄严。亦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只是不许分剂心量。若无如是心。一切行处乃至弹指合掌。皆是正因。万善皆同。无终始得自在。所以天魔外道求我不得。唤作无住心。亦云。无渗智不思议妙用自在。菩提涅槃皆是修行人境界。皆属明句。若会本来非是物。即水不能洗水。何以故。本来无物故。经云。我王库中无如是刀。又云。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所以道非明暗。故云。性海不是觉海。觉海涉缘即须对物。他便妙用无人觉知。唤作极微细透金水色尘。菩萨所因唤作受用具。若水不洗水。即体不是明暗。亦云无渗智。又云无碍智。若如是即一切处拘我不得。如今更别求建立义句。觅胜负知解语言。言众生劣有佛圣救众生。求佛菩提皆属贪欲。亦云。破戒比丘与道悬隔。大道无明未曾有暗。非三界摄。非去来今。如来藏实不覆藏。师子何曾在窟。五阴本空何曾有处所。且法身无为不堕诸数。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所以智不是道心不是佛。如今且莫唤心作佛。莫作见闻觉知会。者个物且本来无许多名字。妙用自通。数量管他不得。是大解脱。所以道。人心无住处。踪迹不可寻。故云。无渗智不思议智。看他池州崔使君。
问五祖大师云。徒众五百。何以能大师独受衣传信。余人为什么不得。五祖云。四百九十九人尽会佛法。唯有能大师。是过量人。所以传衣信。崔云故知道非愚智。便告大众。总须记取。师云。记得属第六识。不堪无事。珍重。
示众云。空劫之时无一切名字。佛才出世来。便有名字。所以取相。师又云。只为今时执著文字。限量不等。大道一切实无凡圣。若有名字皆属限量。所以江西老宿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教后人与么行履。今时尽拟将心体会大道。道若与么学。直至弥勒佛出世。还须发心始得。有什么自由分。只如五祖会下四百九十九人尽会佛法。惟有卢行者一人不会佛法。只会道。不会别事。若认心是佛。心是三界采集主。若认智是道。智是多矫诈。若论佛出世时唤作三界智人。说一切教义句理。唤作暂时受用具。若唤心是佛。认智是道。皆是处所。所以道。无心意而现行。暂时披垢腻之衣。来为人说破。不是凡圣物。他家早晚与人为因。亦不曾与人为果。若与人为因。即不自在。被因果所拘。不得自由。佛未出世时。无人会得。若出世边论。还许少分会。但以冥理自通。无师自尔。本自无物。由是见闻觉知即是报化。所以三十二相异体故。若离彼即同如来。报化佛总打却。何处存立。不是不许。只如弥勒又作凡夫。他炽然行六波罗密。他家触处去得。因什么便不许他。他不曾滞著凡圣。所以那边会了却来者边行履。始得自由分。今时学人多分出家。不肯入家。好处即认恶处即不认。争得所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他家去住得自由且如何。若知即被知处所拘。若不恁么争得不许他。他者个定不曾变异。若不定即属造化也。他那个早晚曾变动。所以十二分教。决定不是我。我即向十二分教中行履得。若十二分教是我即受变也。若论有渗果是二乘位。若论无渗是大乘名。所以得名为大乘。若是者个不是拘系底物。所以潜通密理无人觉知。不是见闻觉知。
问以意会得否。师云。若以意会即思量得也。他教中亦云。种种生身我说为量。那个不可思义。不是意会得底物。如水里有水即有影。若无水时唤什么作影。法身由对报化得名。若无报化。法身向那边认法身。亦云。是影经论极则头。只到法身实入理地。那个早晚同于经论。经论不管伊如何排遣。他且不到者里。大难大难。
师示众云。佛出世来。只为众生不会道。若不因善知识闻。名无师自尔。若因善知识闻。忽引经论作证。若自作得主。不引经论。最省心力。若引经论。将他眼作自己眼。不得自由。大道一如无师自尔。若能如如不变。故不曾迷。报化非真佛。莫认法身。凡圣果报皆是影。若认著即属无常生灭也。粗细而论。绉毫不立。穷理尽性。一切全无。如世界未成时。洞然空廓。无佛名无众生名。始有少分相应。直向那边会了。却来者里行履。不证凡圣果位。据本而论。实无少法…
《009 古尊宿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