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行起處。便擬撲倒。如是經無量劫。覓一念異處不得。方與眷屬禮辭贊歎供養。猶是進修位。中下之人便不柰何。況絕功用處。如文殊普賢更不話他。兄弟。作麼生道行是無。覓一人行底人不可得。今時傍家從年至歲。只是覓究竟作麼生。空弄唇舌生解。曰當恁麼時無佛名無衆生名。使某甲作麼圖度。師雲。你言無佛名無衆生名。早是圖度了也。亦是記他言語。曰若如是悉屬佛出世時事。了不可不言。師曰。你作麼生言。曰設使言言亦不及。師曰。若道言不及是及語。你虛恁麼尋逐。誰與你爲境。曰既無爲境者。誰是那邊人。師曰。你若不引教來。即何處論佛。既不論佛。老僧與誰論遮邊那邊。曰果雖不住道。而道能爲因如何。師曰。是他古人。如今不可不奉戒。我不是渠。渠不是我。作得伊如狸奴白牯行履卻快活。你若一念異。即難爲修行。曰雲何一念異難爲修行。師雲。才一念異便有勝劣二根。不是情見。隨他因果。更有什麼自由分。曰每聞和尚說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未審如何。師曰。緣生故非。曰報化既非真佛。法身是真佛否。師曰。早是應身也。曰若恁麼即法身亦非真佛。師曰。法身是真非真。老僧無舌不解道。你教我道即得。曰離叁身外何法是真佛。師曰。遮漢共八九十老人相罵向你道了也。更問什麼離不離。擬把楔釘他虛空。曰伏承華嚴經是法身佛說如何。師曰。你適來道什麼語。其僧重問。師顧視歎曰。若是法身說。你向什麼處聽。曰某甲不會。師曰。大難大難。汝看亮座主是蜀中人。解講叁十二本經論。于江西講次。來見開元寺老宿。宿問。見說座主解講經是否。主雲不敢。宿雲。將什麼講。主雲。將心講。宿雲。心如工技兒。意如和伎者。爭解講得。主雲。莫是虛空講得。宿雲。卻是虛空講得。主拂袖便行。宿召座主。主回首。宿雲。是什麼。主便開悟。兄弟。看他快利麼。僧雲。據和尚說。即法身說法。師雲。若如是會早應身了也。僧雲。既是應身。豈無說法者。師雲。我不知。僧雲。某不會。師雲。不會卻好。免與他分疏。
問教中道。法身大士會處即見法身佛。地位菩薩即見報身佛。二乘唯見化身佛。莫是此理否。師雲。我眼不曾看教。兼無耳孔不曾聽。你自看取。若如是憶持。即已後始不柰何。如似弄珠說珠光遍。有金盤在即得。忽被拈卻金盤去。何處弄珠。向什麼處尋他光遍與不遍。學人禮拜。和尚笑雲。大難大難。古人罵你喚作田獵漁捕。喚作搬糞人。好去珍重。
師示衆雲。真理一如。潛行密用。無人覺知呼爲滲智。亦雲無滲不可思議等。空不動性。非生死流。道是大道無礙涅槃。妙用自足。始于一切行處而得自在。故雲于諸行處無所而行。亦雲遍行叁昧普現色身。只爲無人知他用處無蹤迹。不屬見聞覺知。真理自通。妙用自足。大道無形真理無對。所以不屬見聞覺知。無粗細想。如雲不聞不聞是大涅槃道。者個物不是聞不聞。僧問。大道不屬見聞覺知。未審如何契會。師雲。須會冥契自通。亦雲了因非從見聞覺知有。見知屬緣。對物始有。者個靈妙不可思議不是有對。故雲。妙用自通不依傍物。所以道。通不是依通。事須假物方始得見。所以道。非明暗法離有離無。潛理幽通無人覺知。亦雲。冥會真理非見聞覺知。故雲。息心達本源。故號如如佛。畢竟無依自在人。亦雲。本果不從生因之所生。文殊雲。惟從了因之所了。不從生因之所生。從上已來。只教人會道。更不別求。若思量作得道理。盡屬句義。叁乘五性義理無不喚作行履。處處受用具足即得。若論道即不是一向耽著被他識拘。亦雲世間智。教雲。一向耽著叁藏學者。爲田獵漁捕。爲利養故殺害大乘。亦雲貪欲成性。所以雲。佛不會道。我自修行。我自有妙用。亦雲正因。了六波羅密空。即物拘我不得。所以祖師西來。恐你諸人迷著因果地位。故來傳法救迷情。頓悟花情已。性是花種性。亦雲菩提花。故江西老宿雲。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先祖雖說即心即佛。是一時間語。空拳黃葉止啼之說。如今多有人。喚心作佛。喚智爲道。見聞覺知皆是道。若如是會者。何如演若達多迷頭認影。設使認得。亦不是汝本來頭。故大士呵迦旃延。以生滅心說實相法。皆是情見。若言即心即佛者。如兔馬有角。非心非佛。牛羊無角。汝心若是。佛亦何用。非他有無形相。以何是道。所以教中不許。甯作心師不師于心。心如工伎兒。意如和伎者。故雲。心智俱不是道。見聞覺知皆屬因緣而有。皆是照物而有。不可常照。所以心智俱不是道。且大道非明暗。法離有無數。數不能及。如空劫時無佛名無衆生名。與麼時正是道。只是無人覺知見他。數不及他。喚作無名大道。早屬名句了也。所以真理一如更無思想。才有思想即被陰拘。便有衆生名有佛名。佛出世來。喚作叁界智人。只如未出世時。喚作什麼。如雲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佛出世只令人會道。體非凡聖。喚作還源歸本體解大道。今日既如是會道。即無量劫來六道四生皆有去來。是暫時行履處。先聖本行集雲。我無所不行。一切衆生雖在如是行處。爲無了因故生貪欲。名爲在纏。不得自在。暫時岐路。雲駛月運舟行岸移。衆生妄想物無不住豈況理能遷變。今既如是會。卻向裏許行履。不同前時爲了因。會本果故。了陰界空六波羅蜜空。所以得其自在。若不向裏許行履。如何摧剉得五種貪二種欲。不守住聲聞隨于劫數。所以諸佛菩薩。具福智二嚴爲了因。了六波羅蜜空。體者個受用。所以不存知見始得自在。若有知見即屬地位。便有分劑心量。被因果隔。喚作酬因答果。佛不得自在。所以大聖诃他爲內見外見情量不盡二障二愚。所以見河能漂香象。真理無形。如何知見。大道無形。理絕思量。今日行六波羅蜜。先用了因會本果故。了此物是方便。受用始得自由。去住自在無障礙。亦雲。方便勤莊嚴。亦雲。微妙淨法身。具相叁十二。只是不許分劑心量。若無如是心。一切行處乃至彈指合掌。皆是正因。萬善皆同。無終始得自在。所以天魔外道求我不得。喚作無住心。亦雲。無滲智不思議妙用自在。菩提涅槃皆是修行人境界。皆屬明句。若會本來非是物。即水不能洗水。何以故。本來無物故。經雲。我王庫中無如是刀。又雲。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所以道非明暗。故雲。性海不是覺海。覺海涉緣即須對物。他便妙用無人覺知。喚作極微細透金水色塵。菩薩所因喚作受用具。若水不洗水。即體不是明暗。亦雲無滲智。又雲無礙智。若如是即一切處拘我不得。如今更別求建立義句。覓勝負知解語言。言衆生劣有佛聖救衆生。求佛菩提皆屬貪欲。亦雲。破戒比丘與道懸隔。大道無明未曾有暗。非叁界攝。非去來今。如來藏實不覆藏。師子何曾在窟。五陰本空何曾有處所。且法身無爲不墮諸數。法無動搖不依六塵。故經雲。佛性是常心是無常。所以智不是道心不是佛。如今且莫喚心作佛。莫作見聞覺知會。者個物且本來無許多名字。妙用自通。數量管他不得。是大解脫。所以道。人心無住處。蹤迹不可尋。故雲。無滲智不思議智。看他池州崔使君。
問五祖大師雲。徒衆五百。何以能大師獨受衣傳信。余人爲什麼不得。五祖雲。四百九十九人盡會佛法。唯有能大師。是過量人。所以傳衣信。崔雲故知道非愚智。便告大衆。總須記取。師雲。記得屬第六識。不堪無事。珍重。
示衆雲。空劫之時無一切名字。佛才出世來。便有名字。所以取相。師又雲。只爲今時執著文字。限量不等。大道一切實無凡聖。若有名字皆屬限量。所以江西老宿雲。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教後人與麼行履。今時盡擬將心體會大道。道若與麼學。直至彌勒佛出世。還須發心始得。有什麼自由分。只如五祖會下四百九十九人盡會佛法。惟有盧行者一人不會佛法。只會道。不會別事。若認心是佛。心是叁界采集主。若認智是道。智是多矯詐。若論佛出世時喚作叁界智人。說一切教義句理。喚作暫時受用具。若喚心是佛。認智是道。皆是處所。所以道。無心意而現行。暫時披垢膩之衣。來爲人說破。不是凡聖物。他家早晚與人爲因。亦不曾與人爲果。若與人爲因。即不自在。被因果所拘。不得自由。佛未出世時。無人會得。若出世邊論。還許少分會。但以冥理自通。無師自爾。本自無物。由是見聞覺知即是報化。所以叁十二相異體故。若離彼即同如來。報化佛總打卻。何處存立。不是不許。只如彌勒又作凡夫。他熾然行六波羅密。他家觸處去得。因什麼便不許他。他不曾滯著凡聖。所以那邊會了卻來者邊行履。始得自由分。今時學人多分出家。不肯入家。好處即認惡處即不認。爭得所以菩薩行于非道是爲通達佛道。他家去住得自由且如何。若知即被知處所拘。若不恁麼爭得不許他。他者個定不曾變異。若不定即屬造化也。他那個早晚曾變動。所以十二分教。決定不是我。我即向十二分教中行履得。若十二分教是我即受變也。若論有滲果是二乘位。若論無滲是大乘名。所以得名爲大乘。若是者個不是拘系底物。所以潛通密理無人覺知。不是見聞覺知。
問以意會得否。師雲。若以意會即思量得也。他教中亦雲。種種生身我說爲量。那個不可思義。不是意會得底物。如水裏有水即有影。若無水時喚什麼作影。法身由對報化得名。若無報化。法身向那邊認法身。亦雲。是影經論極則頭。只到法身實入理地。那個早晚同于經論。經論不管伊如何排遣。他且不到者裏。大難大難。
師示衆雲。佛出世來。只爲衆生不會道。若不因善知識聞。名無師自爾。若因善知識聞。忽引經論作證。若自作得主。不引經論。最省心力。若引經論。將他眼作自己眼。不得自由。大道一如無師自爾。若能如如不變。故不曾迷。報化非真佛。莫認法身。凡聖果報皆是影。若認著即屬無常生滅也。粗細而論。绉毫不立。窮理盡性。一切全無。如世界未成時。洞然空廓。無佛名無衆生名。始有少分相應。直向那邊會了。卻來者裏行履。不證凡聖果位。據本而論。實無少法…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