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师。僧问。如何是道。师曰。私通车马。僧进一步。师曰。官不容针。
瑞州黄檗惟胜真觉禅师潼川罗氏子。居讲聚时偶以扇勒窗棂有声。忽忆教中道。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因大悟白本讲。讲令参问。师径往黄龙。后因瑞州太守委龙遴选黄檗主人。龙集众垂语曰。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若人道得乃往住持。师出答曰。猛虎当路坐。龙大悦遂令师往。由是诸方宗仰之。上堂。临济喝德山棒。留与禅人作模范。归宗磨雪峰毬。此个门庭接上流。若是黄檗即不然。也无喝。也无棒。亦不推磨。亦不辊毬。前面是案山背后是主山。塞却尔眼睛拶破尔面门。于此见得得不退转地。尽未来际不向他求。若见不得醍醐上味翻成毒药。上堂。寂兮寥兮蟾蜍皎皎下空谷。宽兮廓兮曦光赫赫流四海。曹溪路上剿绝人行。多子塔前骈阗如市。直饶这里荐得倜傥分明。未是衲僧活计。大丈夫汉须是向黑暗狱中敲枷打锁。饿鬼队里放火夺浆。推倒慈氏楼。折却空王殿。灵苗瑞草和根扷。满地从教荆棘生。
洪州百丈元肃禅师上堂。僧问。祖意西来谁家嫡嗣。师曰。面南观北斗。僧云。黄龙密印亲传得。百丈今朝一派流。曰听事不真唤钟作瓮。僧云。人天有赖。师曰。七穿八穴。问祖意西来愿垂开示。师曰。泥牛吞巨浪。僧云。中下之机如何体究。师曰。木马践红尘。僧云。恁么则*轮再转祖道重光。师曰。土上加泥。乃曰。文殊在诸人眼睫上放光。普贤在脚跟下走过。且道观音大士在什么处行履。夜闻风水响。日听岭猿啼。又谓众曰。春去秋来始复终。花开花落几时穷。唯余林下探玄者。了得无常性自通。复曰。亘古迈今包天括地。岂去来之所易。何新旧之能迁。岭梅发泄岸柳含烟。荣衰互换前后交参。诸禅者会么。法尔非尔。不然而然。又曰。动则应用无穷。静则虚明寥廓。动静无二物我如如。出家人到这里阿谁无分。虽然如是。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
潭州大沩怀秀禅师信州应氏子。僧问。昔日沩山水牯牛。自从放去绝踪由。今朝幸遇师登座。未审时人何处求。师曰。不得犯人苗稼曰。恁么则头角已分明。师曰。空把山童赠铁鞭。
南岳福严慈感禅师潼川杜氏子。上堂。古佛心只如今。若不会若沉吟。秋雨微微秋风飒飒。乍此乍彼若为酬答。沙岸芦花青黄交杂。禅者何依。良久曰。札。
续传灯录卷第十五续传灯录卷第十六目录
大鉴下第十三世黄龙慧南禅师法嗣下五十九人
石霜琳禅师 开元子琦禅师
上蓝顺禅师 三祖法宗禅师
四祖法演禅师 五祖晓常禅师
佛印宣明禅师 灵岩重确禅师
大沩颖诠禅师 九础法明禅师
廉泉昙秀禅师 灵鹫慧觉禅师
兴化法澄禅师 花药元恭禅师
兴国契雅禅师 宝盖子勤禅师
云峰道圆禅师 延庆洪准禅师
胜业惟亨禅师 登云超及禅师
积翠永庵主 灵隐德滋禅师
东林常总禅师 保宁圆玑禅师
云居元佑禅师 报本慧元禅师
建隆昭庆禅师 清隐清源禅师
禾山德普禅师 慧林德逊禅师
祐圣法居禅师 三角慧泽禅师
*轮文昱禅师
归宗志芝庵主(已上三十四人见录)
隆庆利俨禅师 黄龙自庆禅师
大光应犀禅师 水南智秘禅师
升山绍南禅师 南华清桂禅师
芭蕉仁珂禅师 清泉崇雅禅师
章法觉信禅师 慧日富禅师
归宗进首座 涌泉以禅师
石鼓洞珠禅师 金粟慧英禅师
宝胜澄甫禅师 慧日普觉禅师
西峰正信禅师 普宁惠因禅师
翠岩宝赟禅师 鹅湖崇坚禅师
云门希晏禅师 吉祥有臻禅师
乾明超莹禅师 景德本隆禅师
云顶清泰禅师(已上二十五人无录)
慧林若冲禅师法嗣八人
华严智明禅师 永泰智航禅师
寿圣子邦禅师 广福昙章禅师
扬州石塔戒禅师(已上五人见录)
福昌义端禅师 景德元泰禅师
白鹿仲豫禅师(已上三人无录)
瑞岩子鸿禅师法嗣六人
佛窟可英禅师
岳林昙振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中竺禅慧禅师
景德嵩禅师 资圣本禅师
寿圣文谅禅师(已上四人无录)
天钵重元禅师法嗣六人
祖印善丕禅师 元丰清满禅师
善胜真悟禅师
定慧法本禅师(已上四人见录) 洞山仙禅师
义安慧深禅师(已上二人无录)
三祖冲会禅师法嗣二人
临安居润禅师(一人见录) 甘露明广禅师(一人无录)
续传灯录卷第十六目录续传灯录卷第十六
大鉴下第十三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潭州石霜琳禅师。初行脚时与夹山龄同行。久依佛日才禅师罢参矣。因与龄同游黄檗。见慧南禅师小参。不喻其旨。师遂求入室。龄大怒痛驱一顿而去。师独留未几大悟黄龙宗旨。机锋颖脱名振丛林。在南公坐下与文关西英邵武等齐名。遂开法于石霜。上堂示众曰。霜华一境极目萧然。枯木堂前风行草偃。渌水滔滔无尽。白云合而还开。往来禅客饱足。观光林下相逢。呵呵大笑。且道笑个什么。良久曰。烟村三四月别是一家春。下座。又曰。或谈玄或说妙。德山临济拍手笑。更言无说是菩提。多年梁上生芝草咦。僧问。拈槌举拂拈放一边请师答话。师曰。高著眼。僧云。作家宗师。师曰。脚下蹉过。僧以坐具画一画。师曰。自领出去。又问。法王出世请施号令。师曰一二三四五。僧云。法令施行。师曰。潇湘船子。问慈云蔼蔼慧日辉辉。大众欣然乞师一接。师曰好。僧云。不言含有象。何处谢无私。师曰。石女溪边笑点头。问石霜枯木重生时如何。师曰。海底金龟走。天边玉兔明。僧云。恁么则觉花开有地。果熟自然香。师曰。须弥顶上面南行。师说法颇类真净。然于真净不相识而心敬之。在石霜时真净在洞山。师以颂送僧。见之有曰。憧憧四海求禅者。不到新丰也是痴。师于元丰七年三月初八日净发沐浴。至夜小参曰。平生行脚方始见人。平生参禅始终得力。成佛作祖不离方寸。镬汤炉炭只在如今。这个消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听吾一颂。大幻一段。光明灿烂。芒恼众生。早晚分散。夜半端然示寂。阇维得舍利葬于本山。
蕲州开元子琦禅师。泉州许氏子。依开元智讷试经得度。精楞严圆觉。弃谒翠岩真禅师问佛法大意。真唾地曰。这一滴落在甚么处。师扪膺曰。学人今日脾疼。真解颜。辞参积翠。岁余尽得其道。乘间侍翠商确古今。适大雪翠指曰。斯可以一致苕帚否。师曰。不能然则天霁日出。云物解驳岂复有哉。知有底人于一言句如破竹。虽百节当迎刃而解。讵容声于拟议乎。一日翠遣僧逆问。老和尚三关语如何。师厉声曰。尔理会久远时事作么。翠闻益奇之。于是名著丛席。翠殁四祖演禅师命分坐。室中垂示语曰。一人有口道不得姓字为谁。后传至东林。总禅师叹曰。琦首座如铁山万仞卒难逗他语脉。未几以开元为禅林。请师为第一世。上堂。虚空无内外事理有短长。顺则成菩提。逆则成烦恼。灯笼常瞌睡。露柱亦懊恼。大道在目前。更于何处讨。以拂子击禅床。上堂。四面亦无门十方无壁落。头髼松耳卓朔。个个男儿大丈夫。何得无绳而自缚。且道透脱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踏破草鞋赤脚走。僧问。须弥纳芥子即不问。微尘里转大*轮时如何。师曰。一步进一步。曰恁么则朝到西天暮归唐土。师曰。作客不如归家。曰久向道风请师相见。师曰。云月是同溪山各异。
洪州上蓝顺禅师西蜀人。有远识为人勤渠纯至。丛林后进皆敬爱之。初出蜀时与圜通讷偕行。已而又与大觉琏游甚久。又善于老苏公。故黄门后赞其像云。与讷偕行与琏偕处。得法于南为南长子。然缘薄所居皆远方小刹。又住景福香城双峰。学者过其门莫肯留。师亦超然自得。视世境如飞埃过目。寿八十余坐脱于香城山。颜貌如生。平生与潘延之善。将终使邀延之叙别。延之至而师已化矣。其示众多为偈皆德言也。有偈曰。夏日人人把扇摇。冬来以炭满炉烧。若能于此全知晓。尘劫无明当下消。又作赵州勘婆子偈曰。赵州问路婆子。答云直恁么去。皆言勘破老婆。婆子无尔雪处。又作黄龙三关颂曰。长江雪散水滔滔。忽尔狂风浪便高。不识渔家玄妙意。偏于浪里觇风涛。又曰。南海波斯入大唐。有人别宝便商量。或时遇贱或时贵。日到西峰影渐长。又曰。黄龙老和尚。有个生缘语。山僧承嗣伊。今日为君举。为君举。猫儿偏解捉老鼠。颇为丛林称颂云。
舒州三祖法宗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吃盐添得渴。问如何是道。师曰。十里双牌五里单堠。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少避长贱避贵。问如何是善知识所为底心。师曰。十字街头一片砖。曰如何是十字街头一片砖。师曰。不知。曰既不知却恁么说。师曰。无人踏著。上堂。五五二十五。时人尽解数。倒拈第二筹。茫茫者无据。为甚么无据。爱他一缕失却一端。上堂。明晃晃活鱍鱍。十方世界一毫末。抛向面前知不知。莫向意根上拈掇。拍一拍。上堂架梯可以攀高。虽升而不能达河汉。铸锹可以掘凿。虽利而不能到风轮。其器者费功。其谋者益妄。不如归家坐。免使走尘壤。大众那个是尘壤。祖佛禅道。
蕲州四祖山法演禅师桂州人也。僧问。如何是心相。师曰。山河大地。曰如何是心体。师曰。汝唤甚么作山河大地。上堂叶辞柯秋已暮。参玄人须警悟。莫谓来年更有春。等闲蹉了岩前路。且道作么生是岩前路。良久曰。险。上堂主山吞却案山。寻常言论拄杖子。普该尘刹未足为奇。光境两亡复是何物。良久曰。劫火洞然毫末尽。青山依旧白云中。上堂。佛祖之道壁立千仞。拟议驰求还同点额。识不能识智不能知。古圣到这里垂一言半句。要尔诸人有个入处。所以道。低头不见地。仰面不见天。欲识白牛处。但看髑髅前。如今头上是屋脚下是地面前是佛殿。且道。白牛在甚么处。乃召大众。众举头。师叱之。
蕲州五祖晓常禅师。僧问。如何是宗乘中事。师曰。动唇吻得么。问如何是正法眼。师曰。拣择得么。问如何是法身。师曰。道汝不会得么。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师曰。看不见。僧云。出水后如何。师曰…
《005 续传灯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