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什么说做畜生比做人还快乐呢?畜生它不用愁吃的,也不用愁穿的,愁住的,它有天然的生活条件,没有忧愁,你说是不是?唯独做人的苦是最多,现在不必讲八万四千,乃至千千万万那么多的苦;就只讲这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在这八苦中,你说什么苦最苦?就是生苦。若没有生,则这些其他苦都没有了。
问:“生苦是怎样苦?”唉!我知道你是不记得了,已经忘了生之苦。所以现在我告诉你:“这生是由父精母血结成一起,又由中阴身来投胎而有的。在母亲肚里的时候第一个礼拜和第二、三、四个礼拜都没有感觉,等到第七个礼拜就有了知觉。这时候若母亲吃凉的东西,你就好像住在冰山里,觉得非常难受;母亲若吃热的东西,那时又好像在火汤里似的,烫得不得了。在母亲腹里就有这种冷热煎迫之苦。还有母亲如果在弯腰时,胎儿就好像被泰山压住那样难受。如果母亲叉著腰时,也觉得非常的不舒服。等到生的时候,那是最苦了,正出生时就好像两个山夹到一起。因为这种夹山地狱之苦,所以每个小孩子一出世就哭喊起来,其实那哭喊声就是从苦那儿来的,所以才喊叫:“苦呀!苦呀!苦呀!苦呀!苦呀!”
生的时候就有如生龟脱壳那么痛苦。可是一长大后就忘了这种生的痛苦,接著长大,不知不觉就老了。这个老的苦也是很厉害的。老时耳朵也聋了,人家骂你也不知道。眼睛也花了,看什么东西都不清楚了。这是耳朵眼睛首先不帮你的忙。舌头虽然不掉,可是牙齿掉了。我以前遇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就问他:“你见过掉舌头的人吗?为什么你的牙都掉光了?”他说:“没有,你见到过吗?”我说:“我更没有遇到过,你这么大年纪尚未遇到掉舌的人,我年纪这么轻又怎会遇到这样奇怪的事情?”然后又问他:“你知道为什么你的舌头不掉?世上没人掉舌头只掉牙呢?”他说:“什么道理?”我说:“就因为牙齿太硬了,所以它会掉。舌头之所以不掉,因为它软,所以才不掉。你这么大年纪了,以后再也不要硬,若硬的话也好像牙那样会掉了,要学著软一点。”
那么牙掉有什么苦呢?当然吃东西就不香了,吃什么都没有滋味。到别人口里吃得津津有味,到自己口里嚼也嚼不动,咬也咬不断,只有整个吞到肚里又不消化,你说这苦不苦呢?
那时面也皱了,所谓“鸡皮鹤发”,面上的皮肉就像鸡皮疙瘩的非常粗糙。头发也都白了,这个“鹤发”,在美国人来讲,就不适宜老的意思,因为西方人,小孩一出世头发就有全白色的,那不是老的白,而是很年轻时也有白发。不过这又另当别论。老的白发是由至黑发变成白,黑的可以变白,白了就不可以变黑。但有时候也可以的。我告诉你们,我的头发在香港时,完全都白了。为什么呢?因为我造庙,修了三个寺,唉!修得费尽心神,把头发也累白了。以后自己一看:“啊!这还得了!再也不用这么多心了!”于是把什么都放下。哈!以后它又黑了。所以什么事都是没有一定的。现在你们看我这个头,只有一点的白发,不太多了。
这个老苦也是不容易受的,你若不相信,可以试一试。等你老的时候,就知道其中味道,你不妨活个七、八十岁,或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岁。那时,当你吃东西也不香了,你就知道:“哦!以前有个法师讲老苦是很苦的,我不相信,现在我才知是真实不虚的。”那时候你才想来修道,已经太迟来不及了。
最平等的就是“病苦”。无论谁都会有病痛,没有大病就有小病。头痛就头不舒服,脚痛脚就不舒服,身上痛就身不舒服。病有非常多种,好像有胃病吃东西就不舒服,若有肺病就咳嗽不止。总而言之,这五脏:心、肝、脾、肺、肾一有了病就是苦!
还有最苦的就是“死”苦。有人说:“死苦?我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我想先知道。”那你就先试一试看,先死一次,可是没有人敢保险你能再活过来,所以这一试也不可以试。死是容易,死后到什么地方去?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死后是堕地狱?还是做畜生?是去做人?这个没有人能保险的。
这生、老、病、死都是苦。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也就因为觉得这生、老、病、死苦是一件不容易受的事情。他在十九岁时,有一天出去游玩,走到东门,看见一个妇人在生小孩子,就问随从的人:“这是什么事?”随从说:“这是生小孩子。”太子看见那小孩大声哭喊,而那妇人也痛苦得不得了,于是心里不快乐地回到皇宫。
第二天又到南门,看见一个老年人,头发都全白,眼睛也花了,腰也弯曲,不能站直,腿又迈不动步,老得不得了。他就问随从,这个人是什么人?怎么这样子?随从说:“这个人已经老了,年纪太大了,所以才这样子。”太子也就无心再游玩,立刻回宫去。
第三天又到西门,看见一个有病的人,于是又不高兴的回去。第四天到北门去参观,看见一个死了的人,他又问随从:“这是怎么一回事?”随从说:“这个人死了。”他又感到非常忧闷,眼看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太苦了,真没有意思!转身就想回宫去。正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个沙门,即是出家人。太子又问:“这人是做什么的?”随从乃去问这沙门:“你是做什么的?”沙门说:“我是个出家人,修学佛道,才能离这生、老、病、死苦。”太子一听修道能了生脱死,于是很高兴的又问沙门:“我也可以照你这样来修道吗?”沙门说:“谁都可以的,任何人都可以远离这生、老、病、死苦。”
太子回到宫里之后,晚间就和马夫车匿,一起逃出宫殿,出家修行。释迦牟尼佛就因为觉得生老病死没有什么意思,也不知道生从何处来?也不知道死后到什么地方去?所以就发心出家,到雪山坐了六年,因为要避免这生老病死苦。人呢?谁都会有生,但是任何人也不能逃避死。人人将来都要死,有的善终,有的不善终,各有种种不同的死法。有的病死,有的饿死,有的做工做得太多了累死,也有的被车撞死,又有人被山上的石头滚下压死,或去和人打架被打死了,或者去作战在阵前阵亡,或因误服毒药而死,有的自杀而死,有的不想死就死了,有的想死又不死,故这一个“死”有种种不同的分别。虽然死法不同,但是将来的果报呢?也不同。譬如一些横死的人,即被车撞死,或被水淹死,或被火烧死,在无意之中发生意外而死了。属于这些横死的人,他们的鬼魂,阎罗王是不管的,鬼也不管,那么,这时他该很自由了?虽说是自由,可是却是个自由鬼,并非自由人。人自由有时候也不守规矩,何况鬼呢?鬼自由了也会不守规矩,横死的人他又要抓替死鬼。譬如在马路上某个地方曾撞死人,那个地方在三年之内必会再有人被撞死的。什么原因?因为那横死鬼总在这地方等著,他一定要再把旁人撞死,他才可以去托生,否则他就永远在那儿不能投生。若是自杀吃毒药而死的人,到地狱后所受的刑罚是非常痛苦的。什么刑罚呢?在生饮毒而死,在地狱就要喝那种用火烧化了的铁汁,往肚里灌,把内里的五脏都烫坏烧焦了,烫死后再被地狱的巧风一吹,又活过来。活了再喝这种铁汁,然后又被烫死,死了被这巧风一吹,又活过来了....一天到晚都受这种刑罚,很难受的。可是你若能念观世音菩萨,就会一点一点的把生、老、病、死这种种痛苦都没有了。
这是讲的四苦,再有爱别离苦。这个“爱”是人人都知道的;有的爱色有的爱名。爱财的人也就是爱利,譬如有个很有钱的人,计划做大生意想赚钱,可是生意失败亏本,把钱都没有了。这人与利离别了,本不想离开钱,可是钱没有了,这也是爱别离苦。色,就是男女的问题,男人爱女人的色,女人爱男人的色,两相互爱,可是因为在前生种了不好的因果,故这个爱不能久远,在某一种情形之下,从中间就要分离了。在离开的时候,若没有真正的爱,离开也不要紧;若有一种真正的爱情执著,就会非常痛苦,这是爱色的爱别离苦。还有爱名的爱别离苦,这个名怎会又有别离呢?有人这样说:“名誉者,人之第二生命也。”认为有个好的名就是自己的第二条生命,可是这第二条生命一旦被毁坏了,便变成名誉扫地。本来不想失去名誉,可是没法子,因一时做错事,把名誉低落了、没有了,这也是和名的一种爱别离苦。
这“爱别离苦”非常之多。譬如夫妇虽没有分离,可是生了个小孩子长得相貌可爱又聪明,拿他当宝珠一样珍贵重视。可是,忽然间这宝珠死了,这时痛哭流涕非常的难过,这也是爱别离苦。或者有人对待父母很孝养,很恭敬爱惜,本来不想父母离开自己,可是父母死了,这也叫爱别离苦。或又环境非常好,父母妻儿一切一切都美满,可是自己忽然间死了,乃至于兄弟朋友之间,都有这种不如意的情形,本来不愿意离开他,却要分离了,这都叫爱别离苦。既然知道爱别离苦,就不要再执著这个爱。不要把这个爱只放到一个人身上,应放到整个众生的身上,行菩萨道来救度一切众生,不要为自己著想,要为众人著想,那就不会有爱别离苦了。
这种爱别离苦,有的人更执著爱情,没有苦自己找著来苦一苦。好像有些结了婚的男人,一天到晚忧愁得不得了,忧愁什么呢?深恐他的太太另外去找男朋友,这不是没苦找苦吗?也有的女人结婚之后,大概自己的丈夫生得太英俊,一天到晚什么也不想,就担心愁闷她的丈夫再有其他的女人,甚至想到不能吃饭。你说这不是太愚痴吗?还有的对人不生爱情,却爱狗如命,又有的爱猫,把猫狗看成自己的生命一样;乃至对一切的畜生或物质,都生出一种爱心。这种爱心一生出来怎么样呢?也就很巧妙的,爱狗的这狗就死了,爱猫的这只猫又丢了,这时好像命都丢了,为这猫狗左哭一场,右哭一场,这也是一种爱别离苦。总而言之,你对任何事物看不破,放不下,及至有某种特殊情形而分离的时候,令你得不到所愿意得的,就觉得非常之痛苦,这都叫爱别离苦。…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