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危险了。于是他以自己的力量,效仿古人的老方法,用一点板子或木头搭起一座桥,令人过江河时没有危险。
可是,虽然有桥无危,如果遇著大水,一样有生命的危险。好像虚云老和尚从九华山下山时,他记得那地方本来有座木桥,于是照旧走到那地方想过河,谁知偏偏那桥因为大水早给冲坏了,结果掉到河里,在河里经过一日一夜,二十四个钟头后才被渔翁把他捞上岸来。当时渔翁想:“哈!这回一定发财了,捞到这么重的一条大鱼。”可是把鱼网拉上来一看原来是个鱼和尚!于是再拿出来看清楚点,不是个鱼和尚,而是个真和尚,还穿著衣服呢!但已不会喘气了。就在附近有个小庙,这渔翁便到小庙里向出家人说:“和尚!和尚!我今天捕鱼,捕上一个和尚来,请跟我去看看。”庙上的人想:这真奇怪了,怎的捕鱼会捕上和尚来?就跟他跑去看看。哦!原来这是德清老和尚!接著帮他把肚里的水都呕出来,这回老人家才又活过来,真是得到第二条的生命。
虚老被水淹不死之后,跑到高旻寺去打禅七,就生了重病。可是这月朗方丈也不原谅他,还要叫他做代理方丈。虚老自想:“我自己病得这样子,怎能代理方丈呢?”于是不答应。结果被月朗和尚打香板,一天到晚都给他气受。你看虚老可说是中国第一大善知识,在高旻寺所受的苦却不知多少;处处受一般人的白眼,一般人都看不起他的。
持地菩萨他专门修桥补路。在虚云老和尚要到云南时,在路上也曾遇到一个修路的和尚,一天到晚拿锄修路,也不讲话,这也是持地菩萨的化身。凡见路上有瓦块、玻璃,他都捡到一边,总之把道路修得好好的。他这样一天到晚做苦工,那么谁给他工钱?没有人给他工钱,你说这是不是愚痴呢?可是就因为他白做工,才修成持地菩萨,证得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的境界,这就是修无畏施。无畏施的法门是很宽广的。总而言之,人在恐怖时,你都应该作布施。
再说一个比较近的例子,譬如有人好几天没饭吃,就要饿死了,心内恐怖慌张得不得了!想:“这回快饿死了,没钱买东西吃,去偷吗?又犯法!”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你若见到了,看他面黄肌瘦,两脚无力,迈不动步,这时你问他:“你怎样了,是否生了病?”他一定告诉你:“我四、五天没吃饭了。”你说:“好了,到我家里去吃饭吧!”不要像天津人,一早起来见到人就以天津口音问:“你吃饭了吗?”人回答:“我还没吃呢!”回答:“没吃?到家里去吃嘛!”他这个家里吃去,不知是到他家去吃?还是到你家去吃?总而言之,两方面都可以。到我家里吃也可以,到你家里吃亦可,所以这个没吃饭的人,也不敢到人家里去吃饭,便说:“好啦!我到自己家里去吃饭。”
没有衣服穿的人,受冷冻之苦,你给他一点衣服穿;没有房子住的人,你给他房子住,这也叫无畏施。可是,一天两天可以,但不可以永久,中国有句话:“能供一饥,不能供百饱。”供一顿饭是可以的,但如果要天天供给你吃饭,那就负担不起了。因为在这世界上,人人都应该去做工,不应该生出一种依赖心。如果你生出这种想法:“我希望有人行菩萨道,我也不需要做工,到吃饭的时候,就到一位信佛的家里去诉苦:“我今天没有吃饭,你给我一点无畏施吧!令我没有吃饭的恐惧,不受饥饿的痛苦!””这是不合规矩的。人在偶尔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求助于他人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有一口气存在,都应该自强不息,为这个世界谋福利,不要消耗这世界的物质。也即是说,人人皆应该帮助这个世界,不应依赖这个世界。如何帮助这个世界?就是要对人家有好处,不是要人家对自己有好处。即是我要利益他人,不是要他人利益自己。你要是存著希望他人利益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依赖心,而没有自强的心。人人皆应有自强不息的心,不要依赖旁人,这是我的宗旨。
清净观,就是清净观力,也即是在一切布施方面,不著住于布施相上。这就是清净观,而没有染污法。观音菩萨布施不取于相,一切离相,所以清净。如果著于相,就不清净了。
“广大智慧观”:广就是宽广,大就是再没有比他更大了。观世音菩萨有广大的智慧观力,普度一切众生,教化众生。
“悲观及慈观”:他又有悲观。有人误解经义,便说:“观音菩萨也常常哭,不欢喜,因为他悲观。”这是大错特错。这里的悲并不是指悲伤的悲,而是怜悯的意思。菩萨是对一切众生,生出一种真正怜悯的心。什么怜悯的心呢?他常常这样想:“这个人真是可怜啊!我用种种方法教化他,他还是不明白,仍是颠颠倒倒的。”他这样怜悯众生,就叫做悲观。因为他怜悯这个众生,所以他就要度这个众生。好像你看那个小孩子,很天真活泼的样子,人见人爱。为什么得人欢喜?因为小孩子得人怜爱。这一种怜悯,就叫做悲观。并不是观音菩萨一天到晚,总不欢喜,甚至常常哭泣悲哀。你要是想学观音菩萨,就不要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愁东愁西的,而要“广生欢喜不生愁”。他这种悲观,并不是哭泣的悲观,所以不要误会了。
慈观,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悲观就是拔除众生的痛苦。慈观就是给予众生快乐。这种予乐不是暂时的乐,而是永久的乐;是真正的乐,并不是世间的乐。什么乐呢?即是给予一切法,令众生真正明白了解佛法,而不再做痛苦颠倒的事,这叫做予乐。什么是颠倒的事情?好像欢喜饮酒的人,饮得醉醺醺,就觉得自己好像成了神似的。神乎其神,走路有如螃蟹,东撞西闯,他认为这样是最好的。自己的知觉也麻木了,甚至什么都不知道,东西南北皆辨别不出。你说这是不是颠倒?一个好好聪明的人,若被这种酒精支配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杀人放火皆敢做。譬如有一天早晨在巴士站,有一个醉鬼向我要钱去买酒喝,他还没有喝够。我又想起来一件事,亦是在巴士站,有一位黑人走过来,什么话也没有讲,我也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就跪下来向我叩头,叩完头也没有讲话,站起来就走了。这个人不是来向我叩头要钱,可在那么多人面前向我叩头,叩完头就走了。也不知道他是鬼或是神?这真是奇怪。我看他并不是喝醉酒,不知是不是一种灵感,他就向我叩头。多数的鬼,见到我就叩头,还有神,见到我亦叩头。而他这个人,又称为黑鬼,恭恭敬敬的向我叩头,叩完头也不敢望我,就走了。我想大概有个鬼在他身上。
喝酒是这样子,抽烟更是颠倒。为什么呢?本来你的肚子里干干净净,却硬要把它弄脏。有人说:“法师,您讲错了,我肚子里不干净。”不错,你的肚子是不干净。这个不干净,还不要紧。你用烟又熏一熏它,里面就有烟油脂,就好像烟筒里边黑黑的油垢。你把烟吸到肚里去,又吐出来,肚里边也是有这种东西。你自己看不见,所以不晓得。你要是看得见,你抽一口烟,就好像镜子蒙上一层灰;再抽一口,又蒙上一层灰。本来肚子是干干净净的,可是你却要熏上一些灰尘。这样不是颠倒吗?还有吸鸦片烟,吸上的时候觉得精神抖擞,甚至一步可以迈到天上去,好像腾空驾云的样子。等过了烟瘾后,周身就不舒服,全身难受,不知要放在什么地方才好?可是都没有地方放。一狠心便要赶决下地狱去,地狱或者没有这么难过。所以你看,犯了烟瘾,连地狱都要去钻,就这么样难过。其他颠倒的问题还多得很。所以我希望抽烟的人赶快把烟断了;喝酒的人赶快把酒戒了;懒惰的人就学勤劳一点,不要那么懒惰了。可是勤俭的人可不要学懒惰。勤俭的人要多做一点好事,多做一点善事。你要是不做善事,始终也没有德。你要做才有。德是从善而来的。尽做善事,自然就有德了,自然就不颠倒了。你不做善事,却拿正经的钱去看戏,或买不重要的东西,这都叫颠倒。你把有用的钱,用在有用的地方,这是不颠倒;你把有用的钱,用在无用的地方,这是颠倒。所以颠倒是很多种的。
观音菩萨能指明你这种颠倒的行为,叫你不要颠倒,令你得到真正的快乐、永久的快乐,这就叫作“慈”;悲能拔苦,不是拔你暂时的苦,而是拔你生生世世、无量劫以来的苦。但是你要生出信心。你有信心,观音菩萨才有慈悲心。你要是没有信心,观音菩萨的慈观和悲观和你犹如水和火似的,水火不容。观音菩萨用很大的慈悲来对待你,你却冷冰冰,而不能与他合在一起。冷冰冰就是没有信心。你若是有信心,便和观音菩萨的慈观悲观相合了。相合了,你就离苦得乐。
什么是真苦?人的烦恼就是真苦。你要是没有烦恼,就是快乐。为什么你没有快乐?就因为你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是快乐。观音菩萨能铲除你的烦恼,令你得到真正的快乐,这就是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我愿意常常瞻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相貌、慈悲的德相。瞻仰是常常观瞻仰望,而生出恭敬心,越看越欢喜。对观音菩萨是五体投地,一心恭敬。拜大悲忏,都是恭敬观世音菩萨的一种表现。要是你不拜大悲忏,就像美国人不愿意叩头一样,连一个头也不叩,这叫信什么佛?你这信佛,是信什么佛?有人说:“我是信我自己的佛。”你要是信你自己的佛,你就不会有你自己。因为你没找到你自己的佛,所以外边的佛,你也不认识。要是信自己的佛,不会不叩头的。叩头是表示最恭敬诚恳的意思,这就叫做五体投地,亦是一种礼貌。你连一个礼貌都没有,怎谈到信佛呢?以前有一位医生,各处都会有人相信他,把他当成佛一样的看。他就叫人不要拜佛。人家在拜佛;他就在旁边站著,好像木头桩子似的。但是他自己不觉得,为什么呢?因为我相未空。不拜佛的人,第一就是我慢,觉得我很大,比佛都大,那我何必拜佛呢?因为他有贡高我慢,所以见佛也不礼拜了。这又怎么可以学佛、信佛?根本连佛教都不了解,可是他到处去跟人家讲佛法,这真是害人不浅。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这四句偈颂真是妙不…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