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危險了。于是他以自己的力量,效仿古人的老方法,用一點板子或木頭搭起一座橋,令人過江河時沒有危險。
可是,雖然有橋無危,如果遇著大水,一樣有生命的危險。好像虛雲老和尚從九華山下山時,他記得那地方本來有座木橋,于是照舊走到那地方想過河,誰知偏偏那橋因爲大水早給沖壞了,結果掉到河裏,在河裏經過一日一夜,二十四個鍾頭後才被漁翁把他撈上岸來。當時漁翁想:“哈!這回一定發財了,撈到這麼重的一條大魚。”可是把魚網拉上來一看原來是個魚和尚!于是再拿出來看清楚點,不是個魚和尚,而是個真和尚,還穿著衣服呢!但已不會喘氣了。就在附近有個小廟,這漁翁便到小廟裏向出家人說:“和尚!和尚!我今天捕魚,捕上一個和尚來,請跟我去看看。”廟上的人想:這真奇怪了,怎的捕魚會捕上和尚來?就跟他跑去看看。哦!原來這是德清老和尚!接著幫他把肚裏的水都嘔出來,這回老人家才又活過來,真是得到第二條的生命。
虛老被水淹不死之後,跑到高旻寺去打禅七,就生了重病。可是這月朗方丈也不原諒他,還要叫他做代理方丈。虛老自想:“我自己病得這樣子,怎能代理方丈呢?”于是不答應。結果被月朗和尚打香板,一天到晚都給他氣受。你看虛老可說是中國第一大善知識,在高旻寺所受的苦卻不知多少;處處受一般人的白眼,一般人都看不起他的。
持地菩薩他專門修橋補路。在虛雲老和尚要到雲南時,在路上也曾遇到一個修路的和尚,一天到晚拿鋤修路,也不講話,這也是持地菩薩的化身。凡見路上有瓦塊、玻璃,他都撿到一邊,總之把道路修得好好的。他這樣一天到晚做苦工,那麼誰給他工錢?沒有人給他工錢,你說這是不是愚癡呢?可是就因爲他白做工,才修成持地菩薩,證得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的境界,這就是修無畏施。無畏施的法門是很寬廣的。總而言之,人在恐怖時,你都應該作布施。
再說一個比較近的例子,譬如有人好幾天沒飯吃,就要餓死了,心內恐怖慌張得不得了!想:“這回快餓死了,沒錢買東西吃,去偷嗎?又犯法!”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你若見到了,看他面黃肌瘦,兩腳無力,邁不動步,這時你問他:“你怎樣了,是否生了病?”他一定告訴你:“我四、五天沒吃飯了。”你說:“好了,到我家裏去吃飯吧!”不要像天津人,一早起來見到人就以天津口音問:“你吃飯了嗎?”人回答:“我還沒吃呢!”回答:“沒吃?到家裏去吃嘛!”他這個家裏吃去,不知是到他家去吃?還是到你家去吃?總而言之,兩方面都可以。到我家裏吃也可以,到你家裏吃亦可,所以這個沒吃飯的人,也不敢到人家裏去吃飯,便說:“好啦!我到自己家裏去吃飯。”
沒有衣服穿的人,受冷凍之苦,你給他一點衣服穿;沒有房子住的人,你給他房子住,這也叫無畏施。可是,一天兩天可以,但不可以永久,中國有句話:“能供一饑,不能供百飽。”供一頓飯是可以的,但如果要天天供給你吃飯,那就負擔不起了。因爲在這世界上,人人都應該去做工,不應該生出一種依賴心。如果你生出這種想法:“我希望有人行菩薩道,我也不需要做工,到吃飯的時候,就到一位信佛的家裏去訴苦:“我今天沒有吃飯,你給我一點無畏施吧!令我沒有吃飯的恐懼,不受饑餓的痛苦!””這是不合規矩的。人在偶爾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求助于他人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有一口氣存在,都應該自強不息,爲這個世界謀福利,不要消耗這世界的物質。也即是說,人人皆應該幫助這個世界,不應依賴這個世界。如何幫助這個世界?就是要對人家有好處,不是要人家對自己有好處。即是我要利益他人,不是要他人利益自己。你要是存著希望他人利益自己的思想,這就是依賴心,而沒有自強的心。人人皆應有自強不息的心,不要依賴旁人,這是我的宗旨。
清淨觀,就是清淨觀力,也即是在一切布施方面,不著住于布施相上。這就是清淨觀,而沒有染汙法。觀音菩薩布施不取于相,一切離相,所以清淨。如果著于相,就不清淨了。
“廣大智慧觀”:廣就是寬廣,大就是再沒有比他更大了。觀世音菩薩有廣大的智慧觀力,普度一切衆生,教化衆生。
“悲觀及慈觀”:他又有悲觀。有人誤解經義,便說:“觀音菩薩也常常哭,不歡喜,因爲他悲觀。”這是大錯特錯。這裏的悲並不是指悲傷的悲,而是憐憫的意思。菩薩是對一切衆生,生出一種真正憐憫的心。什麼憐憫的心呢?他常常這樣想:“這個人真是可憐啊!我用種種方法教化他,他還是不明白,仍是顛顛倒倒的。”他這樣憐憫衆生,就叫做悲觀。因爲他憐憫這個衆生,所以他就要度這個衆生。好像你看那個小孩子,很天真活潑的樣子,人見人愛。爲什麼得人歡喜?因爲小孩子得人憐愛。這一種憐憫,就叫做悲觀。並不是觀音菩薩一天到晚,總不歡喜,甚至常常哭泣悲哀。你要是想學觀音菩薩,就不要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愁東愁西的,而要“廣生歡喜不生愁”。他這種悲觀,並不是哭泣的悲觀,所以不要誤會了。
慈觀,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悲觀就是拔除衆生的痛苦。慈觀就是給予衆生快樂。這種予樂不是暫時的樂,而是永久的樂;是真正的樂,並不是世間的樂。什麼樂呢?即是給予一切法,令衆生真正明白了解佛法,而不再做痛苦顛倒的事,這叫做予樂。什麼是顛倒的事情?好像歡喜飲酒的人,飲得醉醺醺,就覺得自己好像成了神似的。神乎其神,走路有如螃蟹,東撞西闖,他認爲這樣是最好的。自己的知覺也麻木了,甚至什麼都不知道,東西南北皆辨別不出。你說這是不是顛倒?一個好好聰明的人,若被這種酒精支配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殺人放火皆敢做。譬如有一天早晨在巴士站,有一個醉鬼向我要錢去買酒喝,他還沒有喝夠。我又想起來一件事,亦是在巴士站,有一位黑人走過來,什麼話也沒有講,我也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不知道爲什麼,他就跪下來向我叩頭,叩完頭也沒有講話,站起來就走了。這個人不是來向我叩頭要錢,可在那麼多人面前向我叩頭,叩完頭就走了。也不知道他是鬼或是神?這真是奇怪。我看他並不是喝醉酒,不知是不是一種靈感,他就向我叩頭。多數的鬼,見到我就叩頭,還有神,見到我亦叩頭。而他這個人,又稱爲黑鬼,恭恭敬敬的向我叩頭,叩完頭也不敢望我,就走了。我想大概有個鬼在他身上。
喝酒是這樣子,抽煙更是顛倒。爲什麼呢?本來你的肚子裏幹幹淨淨,卻硬要把它弄髒。有人說:“法師,您講錯了,我肚子裏不幹淨。”不錯,你的肚子是不幹淨。這個不幹淨,還不要緊。你用煙又熏一熏它,裏面就有煙油脂,就好像煙筒裏邊黑黑的油垢。你把煙吸到肚裏去,又吐出來,肚裏邊也是有這種東西。你自己看不見,所以不曉得。你要是看得見,你抽一口煙,就好像鏡子蒙上一層灰;再抽一口,又蒙上一層灰。本來肚子是幹幹淨淨的,可是你卻要熏上一些灰塵。這樣不是顛倒嗎?還有吸鴉片煙,吸上的時候覺得精神抖擻,甚至一步可以邁到天上去,好像騰空駕雲的樣子。等過了煙瘾後,周身就不舒服,全身難受,不知要放在什麼地方才好?可是都沒有地方放。一狠心便要趕決下地獄去,地獄或者沒有這麼難過。所以你看,犯了煙瘾,連地獄都要去鑽,就這麼樣難過。其他顛倒的問題還多得很。所以我希望抽煙的人趕快把煙斷了;喝酒的人趕快把酒戒了;懶惰的人就學勤勞一點,不要那麼懶惰了。可是勤儉的人可不要學懶惰。勤儉的人要多做一點好事,多做一點善事。你要是不做善事,始終也沒有德。你要做才有。德是從善而來的。盡做善事,自然就有德了,自然就不顛倒了。你不做善事,卻拿正經的錢去看戲,或買不重要的東西,這都叫顛倒。你把有用的錢,用在有用的地方,這是不顛倒;你把有用的錢,用在無用的地方,這是顛倒。所以顛倒是很多種的。
觀音菩薩能指明你這種顛倒的行爲,叫你不要顛倒,令你得到真正的快樂、永久的快樂,這就叫作“慈”;悲能拔苦,不是拔你暫時的苦,而是拔你生生世世、無量劫以來的苦。但是你要生出信心。你有信心,觀音菩薩才有慈悲心。你要是沒有信心,觀音菩薩的慈觀和悲觀和你猶如水和火似的,水火不容。觀音菩薩用很大的慈悲來對待你,你卻冷冰冰,而不能與他合在一起。冷冰冰就是沒有信心。你若是有信心,便和觀音菩薩的慈觀悲觀相合了。相合了,你就離苦得樂。
什麼是真苦?人的煩惱就是真苦。你要是沒有煩惱,就是快樂。爲什麼你沒有快樂?就因爲你有煩惱。沒有煩惱,就是快樂。觀音菩薩能鏟除你的煩惱,令你得到真正的快樂,這就是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我願意常常瞻仰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相貌、慈悲的德相。瞻仰是常常觀瞻仰望,而生出恭敬心,越看越歡喜。對觀音菩薩是五體投地,一心恭敬。拜大悲忏,都是恭敬觀世音菩薩的一種表現。要是你不拜大悲忏,就像美國人不願意叩頭一樣,連一個頭也不叩,這叫信什麼佛?你這信佛,是信什麼佛?有人說:“我是信我自己的佛。”你要是信你自己的佛,你就不會有你自己。因爲你沒找到你自己的佛,所以外邊的佛,你也不認識。要是信自己的佛,不會不叩頭的。叩頭是表示最恭敬誠懇的意思,這就叫做五體投地,亦是一種禮貌。你連一個禮貌都沒有,怎談到信佛呢?以前有一位醫生,各處都會有人相信他,把他當成佛一樣的看。他就叫人不要拜佛。人家在拜佛;他就在旁邊站著,好像木頭樁子似的。但是他自己不覺得,爲什麼呢?因爲我相未空。不拜佛的人,第一就是我慢,覺得我很大,比佛都大,那我何必拜佛呢?因爲他有貢高我慢,所以見佛也不禮拜了。這又怎麼可以學佛、信佛?根本連佛教都不了解,可是他到處去跟人家講佛法,這真是害人不淺。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這四句偈頌真是妙不…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