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轻菩萨(释迦牟尼佛在往昔行菩萨道的色身),见著人就叩头,口中说道:“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
无论在那个国土,假使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此经,依照妙法莲华经的道理去修行,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能获得六根互用的境界。
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
这部妙法莲华经典,它所在的地方,不管是在园中,或者在林中,或者大树之下,或者在僧人所住之处,或者在居士所住之家中,或者在佛殿,或者在山谷,或者在旷野,都应当造宝塔来供养。总而言之,凡是有妙法莲华经所在之处,都要生起恭恭敬敬礼拜之心,或者合掌,或者顶礼,这是佛教徒应知的礼节。
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为什么妙法莲华经所在之处,要造宝塔供养?当知这个地方,就是如来成道的道场。十方诸佛就从妙法莲华经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上方诸佛就在妙法莲华经转大*轮,十方诸佛就在妙法莲华经而入般涅槃,证得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慈悲,想再宣说这种义理,用偈颂来说一说。
诸佛救世者 住于大神通 为悦众生故 现无量神力
诸佛的本怀,为救护世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诸佛住在大神力,才能救护众生,如果和一般人一样,用什么方法来救护众生呢?因为欲令一切众生获得究竟的快乐,所以才现无量大威神力。
舌相至梵天 身放无数光 为求佛道者 现此希有事
诸佛所现广长舌相,可以达到大梵天。诸佛的身体,放出无量的色光。为想求无上佛道的众生,才现出这样希有的事。
诸佛謦欬声 及弹指之声 周闻十方国 地皆六种动
诸佛轻轻咳一声和弹指之声,这两种音声虽然很小,可是能周遍十方国土,各国土的大地,皆发生六种震动。
咳声和指声,乃是警告众生,不要醉生梦死,赶快清醒吧!受持妙法莲华经。否则,时间不等待,转瞬之间,无常即至。虚度一生,不知何时再有机会读诵此经了。古德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以佛灭度后 能持是经故 诸佛皆欢喜 现无量神力
在佛入涅槃之后,因为能受持妙法莲华经的缘故,所以十方诸佛皆生欢喜心。因此,而现无量神通之力。
嘱累是经故 赞美受持者 于无量劫中 犹故不能尽
释迦牟尼佛嘱累一切菩萨和一切众生,要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流通此经,赞美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经过无量无边那样长的时间,仍然赞叹不能穷尽。
是人之功德 无边无有穷 如十方虚空 不可得边际
受持妙法莲华经这个人,他的功德是没有边际,也没有穷尽的时候。此种功德永远存在,好像十方的虚空一样,找不到它的边际。
有人说:“既然虚空是没有的,那么,我们受持妙法莲华经的功德,大概也没有吧!”你能明白什么都没有,就能明白什么都有。这不是说像虚空那样没有,而是说像虚空那样无边际。乃是指为无有穷尽的比喻而已。本来在真空里也有妙有。你看不见妙有,就认为没有。其实是真有,不过是你不明白而已。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见我 亦见多宝佛 及诸分身者
又见我今日 教化诸菩萨
若能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就能见到过去佛的真身,也能见到过去灭度的多宝佛,以及我的一切分身佛。又能看见我现在在多宝塔中,教化所有诸大菩萨。
能持是经者 今我及分身 灭度多宝佛 一切皆欢喜
能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能令我和我分身诸佛,以及灭度后的多宝佛,都生大欢喜之心。因为这个人,精进读诵、解说、书写、流通的缘故。
十方现在佛 井过去未来 亦见亦供养 亦令得欢喜
十方现在的诸佛,以及过去、未来诸佛,也能见到,也能供养,也能令三世诸佛得到欢喜。
诸佛坐道场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经者 不久亦当得
十方诸佛坐在菩提道场,所悟得的秘密宝藏之要法。这位能受持妙法莲华经的行者,在不久的将来,也应当得到诸佛秘密之重要大法。
能持是经者 于诸法之义 名字及言辞 乐说无穷尽
如风于空中 一切无障碍
能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对于诸佛所说法之义理,如经中之名相和经中之言辞,能得到乐说无碍辩才的境界。好像大风在虚空中,任意刮著,不受任何限制及阻碍。
于如来灭后 知佛所说经 因缘及次第 随义如实说
在佛将来入涅槃之后,要明白佛所说的经典、因缘和次第。随顺经中的义理,如实的解说,不可违背佛的心意。古德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又说:“离经一字,即同魔说。”由此可知,对于经义,不能误解。瞎人眼目,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不可不谨慎。
如日月光明 能除诸幽冥 斯人行世间 能灭众生闇
好像日月之光那样的光明,能消除照破一切黑暗之处。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他在世间行道,能将众生心中的黑暗,统统消除。心中黑暗是什么?就是无明。因为无明,就愚痴。有愚痴就有烦恼。所以佛法是破无明的法宝。破了无明,就没有愚痴,智慧就现出。有了智慧,明白事理,才不会做出颠倒事。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之后,第一句便说:“大地众生,皆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
教无量菩萨 毕竟住一乘 是故有智者 闻此功德利
教化无量菩萨,令他们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毕竟住在一乘——成佛。因为这个缘故,凡是有智慧的人,听到受持妙法莲华经能有这种功德利益,应当勤加受持。
于我灭度后 应受持斯经 是人于佛道 决定无有疑
释迦牟尼佛对著法华会上大众说:“在我灭度之后,你们大家应当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此经是成佛之经。受持法华经这个人,他在佛道之中,完全没有疑惑,将来一定成佛的。”
妙法莲华经嘱累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六 嘱累品第二十二
为什么要有嘱累品?因为佛所说的经典,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法。这种法,必须有人来弘扬流通,才能有效用,所以释迦牟尼佛吩咐一切菩萨、阿罗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令他们将来要流通这部妙法莲华经。
为什么要流通这部经典呢?因为这部经典,是最重要的经典,是成佛的经典。凡是没有种善根的众生,能听到此经一字,或者是一句,以及一偈、一品,都可以种善根。已经种善根的众生,无论是听到此经一字、一句、一偈、一品,可以增长善根。已经增长善根的众生,若能听到此经一字、一句、一偈、一品,可以得到成熟善根功德。已经到了成熟阶段的众生,听到此经一字、一句、一偈、一品、一部时,就能得到解脱。解脱就能成佛。
无论那一类的众生,闻到此经的法音,或者明白此经的义理,皆可获得这种利益和功德。所以此经叫做妙法莲华经,就有这样的妙,故称为经中之王。
浅言之,嘱累就是流通。从此处流通到他处的意思,好像水从河川流入大海一样的道理。譬如说:此处没有佛经,可以从他处请来佛经,供给大众阅读。人知道佛法的道理,在无形之中,能改恶向善,这就是流通。或者大家发心印经,流通到各处去,赠送大众阅读,有机会认识佛法,这种功德是最大的,定能开智慧,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大家要注意!不是印一本经自己用,自己开智慧,而是印大量的经典,令大众皆得开智慧的机会。有了智慧之后,辨别善恶,明白是非,绝对不会做出颠倒事。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
释迦牟尼佛说完如来神力品之后,接著再说嘱累品的时候,乃从法座站起来,现出一种最大的神力,伸出右手摩无量大菩萨的头顶。这是表示加持,灌注大智慧的法水。对诸大菩萨这样地说:“我在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那样长的时间,修习很难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法。这个妙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妙法莲华经。”
佛又说:“我现在咐嘱你们这些大菩萨,你们应当专一其心来流通此经,来宣扬此经,普遍令一切众生增加法益,皆能明了通达这种法的真实义。”
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
释迦牟尼佛像这样三次摩诸大菩萨之顶,而这样地说:“我在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那样长的时间,学习最难得到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我现咐嘱你们大众,你们应当受持此法、读诵此法,广大为众生宣扬这种法,普遍使一切众生,皆得闻知这种妙法。”
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
这是什么缘故?因为如来有大慈悲心(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没有悭吝不舍,也没有畏惧恐怖。又能布施佛的智慧给一切众生,也就是大觉者的智慧。如来的智慧,就是大圆镜智。自然的智慧,就是自性本有的智慧。佛把自己所有的…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